学术投稿

《内经选读》教学方法初探

马会霞;包巨太;吴范武

关键词:内经选读, 教学方法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制定融合学习法、五部教学法(学生上讲台-教师专家讲座-抽象内容观摩-深化技能练习-思辨研究意识)、增强思辨注重实践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奇正消痛贴膏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奇正消痛贴膏疗法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共观察80例,随机分为消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奇正消痛贴膏,1贴/天,对照组给予活血止痛膏,1贴/天,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贴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奇正消痛贴膏改善膝骨关节炎的症状优于活血止痛膏.

    作者:何锦勇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头痛症状缓解及病情转归情况.方法:7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病例给予脱水降颅压、镇痛、防止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头痛缓解情况比较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用于治疗SAH后头痛和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沟通在围术期护理中的作用

    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中重要一环,如果说药物治疗等手段是病人康复的骨架,则良好的沟通便是骨架的混凝土.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医患之间由初的伦理关系逐步演变成是具有经济关系、法律关系性质甚至发展成为唇齿相依的人际关系,所有在医患双方播下了矛盾和对立的种子[1].

    作者:陈好;唐明霞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射频透热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法采用射频透热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并与传统的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射频透热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单纯灌注治疗组总有效率69.6%,两组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P<0.005)其优点,射频透热治疗能使胸水充分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它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绿色、患者容易接受的一种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苏颖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患者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患者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我院门诊确诊的围绝经期妇女其中主要症状为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等的患者45例.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canglion block,SGB)治疗,SGB法1次/d,左右交替进行,每10次为1疗程,休息5d,行第2疗程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雌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浓度的变化及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血中E2均显著升高(P<0.01),FSH明显下降(P<0.05),围绝经期各种症状均有改善,其中以潮热出汗,失眠等症状改善明显,其总有效率分别达93%、9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效果确切,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作者:王玲玲;马杰;张海泉;张宝琴;刘殿臣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低颅压头痛治疗体会

    低颅压头痛是指颅内压低于60mmH20,以起立时出现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阳性,平卧时头痛缓解为特征的一种头痛.现将第三二四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低颅压头痛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牟长河;田洪;刘磊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妊娠期哮喘的药物治疗

    妊娠期哮喘是哮喘治疗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一特殊时期既要控制哮喘,使妊娠妇女顺利渡过孕期至分娩,又要避免药物对胎儿可能导致的危害.因此,妊娠期哮喘的合理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董赛晓;邓志鹏;白丽秀;陈俊霞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乳腺癌根治术98例创面处理体会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双管低负压持续引流,不加压包扎的方法处理乳腺癌根治术创面98例,皮下积液发生率较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风栋;张海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二次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分析与护理干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已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其中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成为研究的重点.部分患者由于一次手术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日标,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手术,具有更加独特的心理特点.由于已经有过手术经历,他们对手术室的环境相对了解、熟悉,对于环境方面的紧张感以及焦虑感较轻,他们的负性情绪大多来自于对自己病情的关心以及二次手术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产生焦虑、恐惧,多疑、无奈、激动、抑郁等情绪.

    作者:王涛;刘淑菊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1例PPH(痔上黏膜吻合术)术后意外烫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病人的安全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住院患者在就诊期间能否得到有效的安全护理,与医护人员的个人因素有着极大关系.针对我科2010年10月收冶1例混合痔患者,因术后意外烫伤,经医护人员的及时处理及精心护理下,治愈出院.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红梅;张艳华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的心理干预

    血液透析(HD)是尿毒症患者的不完全性肾替代疗法,它给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存机会.患者从未经血液净化的明显尿毒症状态过渡到平稳透析阶段称为血液透析的诱导期[1].由于治疗方式的改变,这段时期的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大多数患者在此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紧张情绪,为了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了解掌握有关的血液透析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顺利进入维持性血透,我院从2009年3月~2011年3月对28例诱导期HD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效果切实可见.

    作者:刘妹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发展急性颅脑外伤日益增多,而应激性溃疡出血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4%-47%一旦发生出血严重影响预后,死亡率高达30%-50%[1].因此如何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及对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控制成为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愈后的关键因素.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51例,通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霞;李玉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浅谈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过去在对患者的护理方法上,偏重于用药期间的护理,因此,护理不能做到周到、全面,所以复发几率高.文章探讨了日常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并通过对过去两年的95例病例的实际治疗结果,得出新型护理方法在实现病人的痊愈和减少后期的复发几率上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予以推广.

    作者:陈建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2009年9月~2011年01月,本院完成45例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手术采用常规髌下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根据镜下半月板损伤程度采用镜下技术进行生物学修复或部分切除,37例患者荻得随访,男19例(51%),女18例(49%),年龄28-35岁,,随访时间3~11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26~47分,平均(36.5)分,手术后提高至86~100分,平均(92.7)分.经过配对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的显著优点.

    作者:朱鹤飞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眼科单眼手术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

    目的:提高护士对眼科单眼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的认识,降低眼科手术患者跌倒发生率,加强对患者住院安全管理.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发生2例,观察组无跌倒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达到100%.结论:提高了医患家属参与安全防范的意识及主动性,从而降低了跌倒发生率.

    作者:郭红梅;刘洋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浅谈基层医院聘用护士的管理

    目的:探讨护士的聘用及聘用后的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我院2000年5月-2010年12月招聘的76名聘用护士的培训和管理进行观察.结果:聘用护士已成为科室中坚力量及技术骨干.结论:护士实行聘用制,能更好地优化护理人才,更新护理人才队伍.

    作者:李蜀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综合治疗顽固性结节性痒疹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镜像右位心合并病窦综合征植入永久起搏器一例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双固定锚钉系统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12例评价

    目的:评价双固定锚钉固定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双固定锚钉固定,术后患肢置于屈膝屈髋位,2天后下地行走,逐渐负重,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膝、髋关节功能活动无受限.结论:双固定锚钉方法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其创伤小,操作简单且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锻炼.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这是一个更为有优势的选择.

    作者:徐步靖;杨于共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军队医院合同制护士队伍不稳定原因分析及管理建议

    随着我军编制体制调整和医疗机构用人制度改革,军队医院护士编制大幅减少,聘用护士比例大幅增加,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支新的成份--合同制护士.军队医院合同制护士的出现对缓解临床护士短缺、优化护理结构、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合同制护士在军队医院中出现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却始终普遍存在着显著的特点,就是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原因由多方面形成.

    作者:刘岚云;史坚强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手术室护士如何防止锐器损伤

    手术室是一个暴露于血液和人体组织液的高位场所,由于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知识缺乏等原因.极易发生锐器损伤事件,而锐器损伤是造成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该针对锐器损伤潜在可能性制定防范措施规范操作规程.

    作者:余霞;王晓萍;刘一卓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