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锐;刘翠珍
对于化疗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能保证病人得到合理用药.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化疗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和发生感染的危险.留置针一次穿刺可以保留5~7天甚至更长,不需要每天进行穿刺,只要将输液器与静脉留置针连接即可;静脉留置针是一种软针头,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随血管走行而变化,不影响躯体运动,有利于病人的活动及搬动;静脉留置针套管对血管刺激小,减少了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对化疗病人的周围浅静脉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立敏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糖均下降,且控制在理想水平,但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FINS.HOMA-β功能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更快速控制血糖达理想目标,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比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更具优势.
作者:陈伟锦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分析口腔不良修复体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0年9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专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2例因不良修复体病变患者,其中违反修复原则占64.91%,设计不当占16.66%,制作技术不符合要求占17.54%,材料不合格占0.89%?结论:不良修复体产生的原因主要与违反修复原则、设计不当、制作技术不符合要求因素密切相关,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施存山;刘建;刘延峰 刊期: 2011年第z3期
随着技术的进步,妇产医生有了更多宝贵的微创技术采管理子宫内膜癌患者.近,宫腔镜被确认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方法.虽然一些回顾性研究发现宫腔镜的应用增加了患者腹腔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结果,但近的研究表明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应用官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增加了患者恶性细胞扩散到腹腔的风险,也没有证明宫腔镜的应用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王文革;宋陈红;朱媛媛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护士的聘用及聘用后的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我院2000年5月-2010年12月招聘的76名聘用护士的培训和管理进行观察.结果:聘用护士已成为科室中坚力量及技术骨干.结论:护士实行聘用制,能更好地优化护理人才,更新护理人才队伍.
作者:李蜀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宜兴市区168名2型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行糖尿病运动知识宣教,然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名,出院后对照组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运动,观察组采取同伴教育的方法行运动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同伴教育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作者:白洪琴 刊期: 2011年第z3期
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趋广泛,伴随着各类药物反应的明显增多,因此用药后的细致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全身弥漫性多形性药疹,是药疹中较为严重的类型,本病较少见,担病情危重,护理难度较大.我科于2004年8月11日收治一名肺部感染患者,在应用抗生素后,出现全身弥漫性多形性药疹.后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丁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汪凤琼;戴琼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首次进行手臂静脉留置针对留置针临床普及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首次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臂的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首次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接受留置针所需要的时间,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二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所需要的时间为1.8min±12s观察组所需要的时间为2.5 min±22s,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上,实验组对留置针的认可率为89%,观察组为76%.结论:首次进行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臂的血管,有利于留置针的普及使用.
作者:汪丽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经脐无瘢痕腹腔镜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15例复杂性阑尾炎行经脐无瘢痕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体温恢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60~80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23h,进食时间24~36h,体温2~3d恢复正常.结论:该术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壁无瘢痕,安全可行,护理有其特点.
作者:韦全美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5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方案.结果:8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好转出院75例,死亡10例(其中5例为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后经随访确定已死亡).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控制血糖和心衰,做好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理能力,对患者战胜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燕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CD)对不全流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流产(包括自然流产、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局部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将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论与病理诊断结果加以对照.结果:根据超声表现分为四型:1、宫内团块型,2宫内团块并周围积液型,3宫颈团块型,4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论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TVS-CD对不全流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常玉洁;曾晓云 刊期: 2011年第z3期
近年来,随着妇科疾病的普查的开展,我国的妇科疾病呈上升趋势.在我院妇产科病房住院的患者中,自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750人中,子宫肌瘤占28%,剖宫产占25%,卵巢肿瘤占6.9%,自然分娩占22%其他妇科疾病占18.1%.这些妇科疾病中需要导尿的占85%以上.所以,导尿术是妇科护理工作常用的技术操作,从而导尿术在妇产科疾病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介绍在妇科疾病中导尿术的应用.
作者:高春榕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对1例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合并横纹肌溶解症的老年患者,通过碱化尿液,强心、扩管抗感染等治疗,患者症状缓解,转科行进一步治疗.提出在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感染、药物护理、皮肤护理及各种诱因的预防是患者顺利好转的重要保障.
作者:吴春燕;王晓慧 刊期: 2011年第z3期
1 病例摘要患者女23岁,住院号11823,已婚、农民.孕1产1.因下腹疼痛伴头晕、肛门坠胀感10小时,于2009年11月26日下午5:40分入院.询问病史:病人人院前一天晚上同床后出现持续性下腹隐痛,疼痛逐渐加重并波及整个下腹部,无放射痛,伴头晕和肛门憋坠感,无恶心、呕吐,无发冷、发热及其他不适.既往月经周期规律,16岁初潮,30天来潮一次,持续4~6天,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为2009年9月10日,22岁结婚,23岁孕足月剖宫分娩一男婴,平时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结核、肿瘤病史.
作者:史博宏;信力静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简称TPN),是从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供给患者所需全部营养要素,使患者在不进食的情况下机体仍有足够的营养成分促使疾病康复[1].TPN是由水、糖类、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组成.根据病情需要可酌加胰岛素、抗生素等药物.胃肠肿瘤术后病人病程长,能量消耗大,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多伴有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患者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术后禁食,手术创伤等因素使患者的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更为明显,从而增加了因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因此TPN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的一些病人中到了抢救生命,恢复健康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连续多位牙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可行性.方法:所有10个病例采用义齿修复前通过正畸手段向缺隙中央方向移动缺隙两端的天然牙,使连续多牙位缺失变为间隔缺失后,再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同时获得美观和功能上的恢复,基牙和修复体均稳定,病人满意.结论:正畸治疗在连续多牙位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黄健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开放式保鲜袋对男性尿失禁患者的使用效果.方法:将常用保鲜袋缠绕接尿法改进为保鲜袋与一次性纸杯结合应用于男性尿失禁患者.结果:61例患者感觉舒适,皮肤无感染,患者及家属均满意.结论:此方法操作更简单,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冯霞;曹丽;韦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锌与象皮生肌膏联用治疗褥疮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病例120例,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磺胺嘧啶锌治疗与单纯磺胺嘧啶锌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褥疮深度.结果:两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t=13.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磺胺嘧啶锌与象皮生肌膏联用治疗褥疮疗效显著.
作者:石佳军;王惠凌;张红;刘斌;黎海辉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研究伢碘微创凝肢去龋技术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门诊龋齿患儿确诊病例100例.随机分为伢碘治疗组(50例)和传统治疗组(50例),伢碘治疗组给与伢碘微创技术的治疗,创痛治疗组采用传统的磨牙技术治疗,两组均采FX玻璃离子充填材进行填充.在治疗之后,分别记录两组的治疗操作时间、患儿的疼痛程度、伢碘凝胶气味的接受率;随访6个月后,记录患儿填充律的脱落率、继发龋齿的发生率、牙髓炎以及根尖周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人数、性别、龋齿的龋坏深度和龋坏面积、龋洞开口大小经过统计分析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伢碘治疗组和传统组的治疗操作时间分别为7.6±2.1分钟、7.3±2.2分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5);伢碘治疗组的较传统治疗组的疼痛轻微,有统计学意义(x2=6.31,P<0.05);95%的伢碘微创治疗者可以接受雅典凝胶的气味;随访6个月后,患儿填充体的脱落率两组均为0%;伢碘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继发龋齿的发生率为别为5%、10%,差异有显著性(x2=8.73,P<0.05);牙髓炎以及根尖周炎的发生率都为1%.结论伢碘微创凝胶治疗儿童龋齿是一种有效、创伤较小、不良反应较少的新型龋齿治疗技术,患儿疼痛减少、凝胶气味能被患者接受,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继发龋齿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宝怡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目前世界上四大主要致盲病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病程发展而增加,如同时全身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变者,则发生率更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约有75%不重视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5年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达50%以上.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心里及其社会负担,现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其预防治疗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蔡涛 刊期: 2011年第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