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
风寒型感冒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老少皆易患病,春季多见,以咳嗽、流涕、发热、遍身酸痛,咽部充血红肿,头晕、胀痛,肩背部酸痛困重、活动无力为主要症状.笔者针对临床中风寒感冒病程在三天内,卡他性炎症明显、无发热症状的患者采用平衡火罐加艾箱灸治疗8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春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脑出血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率极高.据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患者是因为院前的急救和护理措施不当而至预后不良.我院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数据,制定了一套院前急救程序,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作者:钟远健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25例NICU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方法.针对NICU危重症患者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人工气道如: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方法:对25例NICU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人工气道并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严格掌握插管和拔管的适应症,并精心细致地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结果:25例NICU危重症患者的人工气道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加强NICU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对于预防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菊华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课,更是高职口腔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是能体现高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的的学科,<口腔修复学>的课改也将有效的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目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制定专业实用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技能实训和增强动手能力、仿真临床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法:由于<口腔修复学>是一门专业性、技能性、工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彻底打破教学常规,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融为一体,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把教室与实验室融为一体,把讲授与示教融为一体,融教、学、做理实一体化;具体做法是以技能示教为指导,以技能实训为中心,以技能考核为手段,以顶岗就业为目的.结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口腔修复学)课程的改革极大的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有效的化解了专业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迎得了用人单位的赞誉和好评,促进了毕业生的上岗和就业.
作者:刘建东;刘曼丽;方兆奇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了解张家口市9~11岁小学生六龄齿龋病分布.方法:在张家口市6所小学随机调查9~11周岁992名学生对六龄齿进行龋病调查.结果:六龄齿患龋率为22.07%,受检者龋均为0.22,患龋者龋均为1.32,患龋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张家口市小学生六龄齿龋病发病率不太高,但牙齿龋坏较重,还有缺失.
作者:樊丽军;杭彦龙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过去在对患者的护理方法上,偏重于用药期间的护理,因此,护理不能做到周到、全面,所以复发几率高.文章探讨了日常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并通过对过去两年的95例病例的实际治疗结果,得出新型护理方法在实现病人的痊愈和减少后期的复发几率上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予以推广.
作者:陈建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98例闭合性肾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和严密观察及悉心护理,保肾成功,痊愈出院.平均住院37天,随访3-24个月,未见并发症.结论:加强对闭和性肾损伤的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宋静;何春艳;姜丽丽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预防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作用.方法:113例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置管后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毫克连续3天静脉输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未采用地塞米松.两组病人置管后均采用超声监测PICC血管,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病人置管后连续3天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PICC置管后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郭彩霞;沈美娜;张璐;赵晓玉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对1例钙化性肌腱炎合并冻结肩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并节囊松解+钙化性肌腱炎清理术,术前、术后精心护理,疗效满意.提示关节镜手术配合康复护理是治疗钙化性肌腱炎合并冻结肩患者的佳疗法.
作者:王婧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止血绫对甲状腺手术创面渗血,组织愈合的影响.方法:对10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手术切除后,剖面贴上止血绫纱布,残腔内不放置引流物.观察创面渗血情况.结果: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止血绫,在闭合腺体残腔后,创面渗血减少.结论:止血绫在甲状腺手术中对减少创面渗血、促进组织愈合具有较好作用.
作者:秦开崇;罗启军;肖远朝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2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7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无严重心肺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熟练手术技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王俊祥;王志锋;高华东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评价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6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胸部肿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由一位麻醉医师选择并插入一次性PVC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先用听诊法确定导管的位置,再由另一位麻醉医师用纤维支气管镜(fibwroptic bronchoscope,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结果.当病人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时,再进行听诊和FOB检查,记录结果.当导管位置偏离正确位置0.5cm以上时认为是导管错位.同时记录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aw)、血氧饱和度(SP02).结果:在平卧位和侧卧位时,FOB检查时有71.3%和45.0%的导管位置需要重新定位.平卧位导管错位时,插入过深和插入过浅发生率相似,侧卧位以插入过浅为主.右侧双腔管较左侧双腔管更易出现错位.结论:使用Robertshaw导管行肺隔离时,在病人平卧位和侧卧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导管定位更为准确、可靠.
作者:邹国红;甘建辉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的流行病学及救治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010年12月期间的43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流行病学方面: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占同期急诊病人的0.5%;性别分布: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但是,在18-25岁这个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布:20-40岁高发年龄;季节分布:秋冬季是高发季节;时间分布:晚上9点至凌晨2点是高发时间.②治疗:采用醒脑静、纳洛酮、输液等综合抢救和精心护理均荻成功,平均清醒时间为1h,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有一定的流行病学规律.醒脑静有较好的促醒作用,对轻、中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见效快,疗效好;醒脑静与纳洛酮联合有协同作用,对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可明显缩短催醒复苏的时间疗效显著.胃复安可以达到止吐的目的.质子泵抑制剂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疗效.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预后较好,通过急诊处理即可治愈.
作者:李普庆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50%~80%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不但限制活动、减少饮食、影响睡眠,在心理上也会压倒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宝华;胡天霞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放松疗法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辅以放松疗法,4周后比较,进行疼痛强度评分和焦虑状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VAS和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VA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疗法有助于减轻晚期乳腺癌患者对疼痛的感觉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贾会珍;刘威;单敬;赵云;于颖慧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米诺地尔搽剂的制备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先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米诺地尔在2~10ug·ml-1浓度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n=5)回收率为99.8%,RSD为0.67%(n=9).结论:本处方设计合理,质控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宋彦远;韦兰柘;王东文;王丽英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整形美容是人类需要层次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事物,针对人们对整形美容存有疑虑和消极认识的现状,本文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分别从整形美容价值观、社会的宽容性、个人理性认识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机制四方面阐述了整形美容业的可发展性.为整形美容业今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
作者:马负蓉;潘正英;王庆;刘琦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7例非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17例非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表现为高代谢症,容易与甲亢混淆而被误诊.结论:掌握非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高代谢症表现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陆名义 刊期: 2011年第z3期
胎膜早破(PROM)的发生是产科中比较常发生的,占怀孕总数的5%-10%,它可导致早产或胎儿感染,常规的检查无法检测到羊水的渗漏,目前,绝大多数的医院仍采用PH试纸检查,我们科采用了一种市售的胎膜早破试纸,并做了94个临床测试,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靖虹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对Q-开关倍频Nd:YAG激光与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咖啡斑进行临床评价.方法:106例面部咖啡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局部麻醉下分别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波长532nm)和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波长755nm)逐个对面部色素损害进行扫描;治疗参数:波长532nm,激光能量密度2.2~26J/cm2,光斑直径2~3mm,频率2.5~5Hz;波长755nm,激光能量密度5.0-60J/cm2,光斑直径2~3mm,频率2.5~5Hz.疗效评定在术后3个月以上进行.结果:106例咖啡斑患者有41例(38.7%)进行了2次治疗.波长532m治疗咖啡斑的痊愈率及显效率为87.6%;波长755m激光治疗咖啡斑的痊愈率及显效率为85.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种激光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为100%;共有19例(17.9%)发生色煮沉着反应,两组间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无皮肤瘢痕发生.结论:开关波长532nm和755nm激光治疗咖啡斑有较高的安垒性及有效性,两种激光的疗效及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代启彬;刘崎 刊期: 2011年第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