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君;黄小雄;邹循辉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及有效预防.方法:通过影像学的动态监测、痰菌培养(结核菌敏感与耐药试验),分析26例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治情况,针对其发病特点,找出对策.结果:本组65例病人,特点为老年人发病多,复发或再感染者居多,病情重且复杂者居多.结论:老年肺结核多为继发性,老年人对结核菌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病高是因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肺部免疫力也下降,肺组织弹性减弱,呼吸道分泌功能降低,使肺清除痰液的抵抗疾病能力下降,结核菌侵入发病,症状不典型,发病隐匿且病程长.老年人耐药病例多、重症病例多,已成为主要慢性传染源.老年人尽可能避免与肺结核病人接触以防被传染.
作者:冯颂华;王志君;姚源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首次进行手臂静脉留置针对留置针临床普及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首次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臂的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首次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接受留置针所需要的时间,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二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所需要的时间为1.8min±12s观察组所需要的时间为2.5 min±22s,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上,实验组对留置针的认可率为89%,观察组为76%.结论:首次进行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臂的血管,有利于留置针的普及使用.
作者:汪丽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方法:将置入PICC导管的85例病人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肘窝为界,肘窝以上穿刺者为观察组,肘窝以下穿刺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2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时选择肘上静脉穿刺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胡慧琴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6例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确诊为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应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张国锐;刘翠珍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又称软针如何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建立静脉通道利于抢救及预防不及时接瓶导致的堵管现象.结果:其特点是操作方便简单、套管柔软、其软针在血管内可留置较长时间且血管不宜被穿破.结论:静脉留置针可不必多次穿刺,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本文介绍了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
作者:陈宝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报道以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肌腱外露等创面的效果.方法: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创面9例,皮瓣面积4cm×5cm~7cm×9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耐磨,弹性好,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供皮区游离植皮完全成活.结论: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切取方便、手术简捷、创伤小,皮瓣血供可靠、不影响足部血运等优点,可满足前足中小面积创面修复需要.
作者:莫雄革;彭维波;罗群强;周传晓 刊期: 2011年第z3期
采用滋水清肝饮合大黄蛰虫丸治疗慢性乙肝30例,无明显毒副作用,显效8例,占26.66%,有效16例,占53.33%,无效6例,占20%.总有效率80%.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药物在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42例,运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2例患者经严密监测及抢救治疗,成功38例,死亡4例,成功率90.45%.结论:严密监测和及时、正确的药物是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关键.
作者:莫丕立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CD)对不全流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流产(包括自然流产、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局部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将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论与病理诊断结果加以对照.结果:根据超声表现分为四型:1、宫内团块型,2宫内团块并周围积液型,3宫颈团块型,4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论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TVS-CD对不全流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常玉洁;曾晓云 刊期: 2011年第z3期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法采用射频透热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并与传统的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射频透热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单纯灌注治疗组总有效率69.6%,两组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P<0.005)其优点,射频透热治疗能使胸水充分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它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绿色、患者容易接受的一种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苏颖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7例非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17例非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表现为高代谢症,容易与甲亢混淆而被误诊.结论:掌握非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高代谢症表现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陆名义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在2009年的甲型流感疫情中,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手册、宣传单、宣传画、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甲型流感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全县甲型流感疫情无暴发流行,无死亡病例发生,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健康教育在甲型流感防治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史二丽;李秀忠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腹直肌肌皮瓣在修复胸壁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4月-2010年5月对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胸壁热压伤、胸壁肿瘤患者,采用单蒂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修复13例.结果:13例腹直肌肌瓣移植病例中,1例皮瓣边缘皮肤青紫出现水泡,1例皮瓣远端皮肤约0.8cm*2.5cm坏死,2例腹部切口有轻度脂肪液化,经换药治疗后治愈,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0.5-2年,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修复满意.结论:腹直肌肌皮瓣血运可靠,是修复胸壁严重缺损的理想选择,是一种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姚明山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 评价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3月应用切开复位镇定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26例.结果 26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25例,不愈合钢板断裂1例.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
作者:孙瑞龙;宓士军;陆明遥;苏立东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男护生易发生差错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找出对策,为今后男护生实习的顺利进行积累了经验.方法:通过掌握男护生较女护生的特殊的行为及心理特点,针对男护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找出导致男护生发生差错的因素:男护生的心里压力大;男护生与带教老师及患者沟通存在欠缺;男护生独立性较强;带教老师及患者存在对男护生的偏见.结果:找出对策:提高带教老师素质;帮助护生尽快熟悉环境,消除心理压力;加强护生法律法规教育;促进良好有效的沟通.男护生才能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并达到了培养目标.
作者:管付岩;姜晶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病人存在的负性心理状态,以期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04例食管癌术后病人,自行填写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术后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有:悲观失望(71%)、焦虑(69%)、恐惧(37%)等.结论:通过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病人术后不良心理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预后起积极作用.
作者:杜萍;武杨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灰树花提取物对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用灰树花提取物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和病理学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经灰树花提取物干预后,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P<0.05),且病理学变化也有显著改善;结论:灰树花提取物对大鼠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朝青;蒋峰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神经外科由于住院病人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病残率高,意外突发事件多,增加了护理风险.如何有效的回避和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护理环境,防止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护患纠纷的产生,不仅给病人带来元尽的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心理压力及损失,并造成病人对整体护理队伍的不信任,这对发展护理事业、促进病人康复都是不利的.为了减少护理风险的产生,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的特点和发生风险的原因逐一分析,并制定防范对策.
作者:包亚娟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糖尿病是我科专科疾病,治疗目的是良好的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教育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自我检测、自我护理等五方面.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糖尿病病人150人,其中男性83人,女性67人,高年龄86岁,低年龄11岁.方法是:对150例病人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即入院时、出院时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付玉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培养护理人才医学英语听说交流能力的探索与研究.方法:以人文精神为基础,融入创新教育,通过以TBL教学为主的授课与实践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来提高护理人才的医学英语听说交流能力.结果:构建起适应培养护理人才医学英语听说素质的模式.结论:医疗市场国际化,尤是我院JCI要求,护理人员作为与顾客接触的第一线,与外籍(韩国)医生接触的第一线,她们的培养必须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我院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在工作方面的英语沟通能力,为我院走进国际化起到了铺路石作用.
作者:刘英;朴相根;金柱翰 刊期: 2011年第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