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本文总结了微血管减压(MVD)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对症处理.结果例面及痉挛患者中63位痉挛症状消失,1例缓解,1例复发;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1~2天止痛,1例一周后止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朱长艾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护理对提高经皮肺活检穿刺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减轻对肺活检穿刺的担忧和恐惧感,是患者积极配合检查的前提;术中的心理护理和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是穿刺成功的前提;术后的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作者:陈瑛;蒲海兰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神经外科由于住院病人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病残率高,意外突发事件多,增加了护理风险.如何有效的回避和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护理环境,防止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护患纠纷的产生,不仅给病人带来元尽的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心理压力及损失,并造成病人对整体护理队伍的不信任,这对发展护理事业、促进病人康复都是不利的.为了减少护理风险的产生,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的特点和发生风险的原因逐一分析,并制定防范对策.
作者:包亚娟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亚硝基脲作为一种重要的双官能团抗癌烷化剂,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研究表明,亚硝基脲分解生成活泼素电子中间体而与DNA形成加合物,诱导互补碱基对横向交联、链的断裂等损伤,终导致癌细胞凋亡.由于亚硝基脲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均可能产生二次肿瘤,有关亚硝基脲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癌症防治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近几年有关亚硝基脲抗癌机理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凡;马雪梅;钟儒刚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发症及改善母儿预后的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产科分娩的50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产检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未检组妊娠高血压疾病总发生率高于产检组(P<0.05);产检组中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其早产和剖宫产率的发病率均高于未产检组(P<0.05),但产后出血、FGR、围生儿死亡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未检组(P<0.05).结论: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做到定期监测、早期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母婴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爱美;于春华;韩春蕾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比较两种荧光素钠皮试方法的可行性,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方法:将5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皮肤划痕法,一组用皮内注射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阳性率,易操作性,引起疼痛的程度.结果:两组皮试方法均具有有效性,安全性,但划痕法阳性率较高,可操作性差,患者反应较为疼痛.结论:皮内注射法疼痛程度较轻,可操作性好,优于皮肤划痕法.
作者:高波;臧少敏 刊期: 2011年第z3期
遭遇灾难性事件的个体在经历心理危机期间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在以情绪和情感为主导,理性的思维遭到严重冲击的特殊心理状态中更多需要来自人性深层次的信赖、关怀和呵护,帮助其平复情绪,恢复理智.本文尝试结合7.5事件中个案的干预经验,通过评述以人为中心疗法基于的人本主义思想在早期的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人们对人文关怀与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的重视.
作者:米尔孜合买提;黄凤君;再娜甫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乙肝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进行HBsAg定性检测(ELISA方法)的弱反应性临床血清标本,使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HBsAg定量分析,对确认的弱反应性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进行HBV DNA分析,对实验结果及其产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使用国产ELISA试剂检测临床血清标本2351份,使用罗氏检测系统对其中的弱反应性标本133份进行HBsAg定量检测,确认其中103份属于弱反应性标本,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HBV DNA检测,其中阳性者17例.结论:在我国HBV感染人群中,部分人群的HBsAg表达水平较低,但其体内仍存在HBV病毒复制,因此,必须重视HBV检测中出现的弱反应性结果.
作者:宋兵 刊期: 2011年第z3期
1 病例摘要患者女23岁,住院号11823,已婚、农民.孕1产1.因下腹疼痛伴头晕、肛门坠胀感10小时,于2009年11月26日下午5:40分入院.询问病史:病人人院前一天晚上同床后出现持续性下腹隐痛,疼痛逐渐加重并波及整个下腹部,无放射痛,伴头晕和肛门憋坠感,无恶心、呕吐,无发冷、发热及其他不适.既往月经周期规律,16岁初潮,30天来潮一次,持续4~6天,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为2009年9月10日,22岁结婚,23岁孕足月剖宫分娩一男婴,平时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结核、肿瘤病史.
作者:史博宏;信力静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潜伏梅毒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2月住院时才确诊为妊娠合并潜伏梅毒的10例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的资料.结果:分娩足月儿8例,早产儿2例,其中1例早产儿因重度窒息合并吸入性肺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所分娩的10例新生儿出生后均经脐血血清学检查,即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检测结果全为阳性,均系先天性梅毒.结论:妊娠合并潜伏梅毒对胎儿或新生儿有较大的危险,必须重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并应加强母婴护理,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
作者:常学江;邵卫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指医院内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着严格的工作顺序的、有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对84例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实施CNP,效果较好,现报导如下.
作者:彭慧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120-CCU急救模式在基层医院开展静脉溶栓及中西医结合救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20急救中心-CCU联合开展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及中西医结合治疗STEMI以来,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STEMI患者12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STEMI患者126例,其中106例溶栓成功,再通率84.1%,其中发病<3 h,再通率90.91%,发病3~6 h,再通率76.67%.结论120急救中心-CCU联合尽早进行静脉溶栓结合中药制剂治疗STEMI能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降低死亡率,使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得到救治.
作者:冯晓云;王继青;孔令军;宗文仓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临床护理加以讨论.方法:将58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后均较对照组催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纳洛酮能够加快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缩短昏迷时间,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文伶;梁平华;唐瑞康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20例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对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老年痴呆病人常见的安全隐患有误吸、误服、跌倒、走失、热伤、自伤或伤人等问题,与亲属照料者、同室病人发生冲突也是不可忽视的护理安全隐患,可能加重患者症状、引起不良后果.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分级护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重视饮食及用药的护理以及加强照料者及同室病友对者年痴呆病人的认识等能有效地提高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真芳;吴敏;瞿广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委托人对入院时医生所采集的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记录的真实性进行审签.从而加强医患交流、沟通,保证病历真实性、提高病案质量.进而避免因采集病史有误而导致纠纷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作者:柳菲菲;安云凤;丁美娟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对哮喘缓解期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通过教育和长效管理,进一步提高哮喘患儿缓解期用药依从性,减少复发,达到长期缓解.方法:对203例哮喘患儿中因用药依从性差而影响疗效的165例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8.2%家长认为无症状可不用药,48.5%患儿吸入药物方法不正确,47.2%家长担心激素的副作用,38.2%患儿不配合,25.5%家长忘记给药或不准时给药,9.0%因经济困难自行停药,6.0%家长对诊断不信.结论:加强对患儿及家长宣教、进行专业指导、发挥哮喘儿童之友作用、定期回访等措施,可提高小儿哮喘缓解期用药的依从性,从而保证疗效、预防哮喘复发.
作者:李桂秋;谭巧燕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及有效预防.方法:通过影像学的动态监测、痰菌培养(结核菌敏感与耐药试验),分析26例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治情况,针对其发病特点,找出对策.结果:本组65例病人,特点为老年人发病多,复发或再感染者居多,病情重且复杂者居多.结论:老年肺结核多为继发性,老年人对结核菌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病高是因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肺部免疫力也下降,肺组织弹性减弱,呼吸道分泌功能降低,使肺清除痰液的抵抗疾病能力下降,结核菌侵入发病,症状不典型,发病隐匿且病程长.老年人耐药病例多、重症病例多,已成为主要慢性传染源.老年人尽可能避免与肺结核病人接触以防被传染.
作者:冯颂华;王志君;姚源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研究造口定位及健康教育在预防永久性结肠造口旁疝中的作用.方法:术前造口定位,按阶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讲解预防造口旁疝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随访2年无一例造口旁疝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造口定位及健康教育对预防和减少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岚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糖尿病(DM)是涉及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危害性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终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故严格血糖控制是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的基础[1].地特胰岛素是一种新型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具有作用维持时间长24h,血药浓度稳定,每日注射1次依从性好的特点;瑞格列奈是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肾毒性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且多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以探讨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杨东胜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方法.方法:设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实施产前教育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变化.结论:采取形式多样产前教育,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作者:王会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