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新;沈国芳;胡兵
近年来三维超声广泛应用于胎儿心脏成像研究.本文对现有的三维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的研究成果、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作者:牟赛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标准检查条件下非心脏病患者心脏18F-FDG PE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是否受组织CT值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排除心脏疾病,设立高血压组、贫血组、肿瘤组、正常组4个组,每组22例,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心脏组织SUV和CT值,测量左心室侧壁肌、室间隔肌、左心室腔的SUV和CT值,分析各组左心室侧壁肌、室间隔肌、左心室腔CT值和SUV的组间差异,进一步分析各组内不同组织SUV与自身CT值的相关性.结果 贫血组左心室侧壁肌、室间隔肌、左心室腔CT值低于高血压组、肿瘤组和正常组(P<0.05),而各组间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左心室侧壁肌、室间隔肌、左心室腔SUV与其身CT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 标准检查条件下非心脏病患者心脏组织18F-FDG PET显像SUV与组织CT值无相关性,SUV相对稳定.
作者:欧阳林;石荣跃;时昭胤;高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治疗相关颅脑并发症的MRI表现,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 24例经骨髓穿刺证实的白血病患者接受颅脑MR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随访后变化,并结合白血病治疗过程及并发症诊治过程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 MRI发现24例患者均有颅脑并发症,其中17例存在2种或以上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2例,脑梗死2例,脑白质脱髓鞘病变12例,脑萎缩17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6例,真菌感染4例.其发生可能与化疗药及骨髓移植后免疫抑制有关.结论 化疗药的神经毒性和移植后免疫功能受抑状态是导致白血病颅脑并发症的重要原因.MRI是诊断和随访这些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皓;洪楠;孙超;权光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三尖瓣环位移(TAD)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4例,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T2DMⅠ组)19例和合并微血管病变组(T2DMⅡ组)25例.另选正常对照组(NC组)28例.获取心尖四腔切面二维图像以及实时三维图像,将二维图像输入QLab 7.0工作站,获得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1)、室间隔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in)以及右心室纵向缩短率(Tin%).将三维实时图像输入TOMTEC工作站,计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Ⅰ组Tm%、LVEF、RVEF明显减低(P均<0.05);T2DMⅡ组T1、T2、Tm、Tm%明显减低(P均<0.05),LVEF、RVEF亦明显减低(P均<0.05);与T2DMⅠ组比较,T2DMⅡ组T1、T2,Tm、Tm%明显减低(P均<0.05);三尖瓣环位移各参数与R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T1)、0.68(T2)、0.78(Tm)、0.94(Tm%),P均<0.01.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TAD能无创评价T2DM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张琳;张军;苏海砾;朱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及病变段肠壁内动脉在评估克罗恩病(CD)活动性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Harvey-Bradshaw指数(HBI)将33例CD患者分为活动组(n=16)和静止组(n=17),采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定量测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能量多普勒超声对病变段肠壁内血流进行半定量Limberg评分,评价疾病活动性,比较两组问多普勒超声参数,并将其与相应C反应蛋白(CRP)及HB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在活动组与静止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病变段肠壁内血流Limberg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舒张末期流速与CRP呈正相关(r=0.602,P<0.001),与HBI无显著相关性;阻力指数与CRP(r=0.676,P<0.001)、HBI(r=-0.415,P=0.020)呈负相关;肠壁血流Limberg分级与CRP(r=0.587,P<0.001)、HBI(r=0.498,P=0.003)相关性较好.结论 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评价CD活动性的可靠工具,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病变随访和疗效监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凯;黄敏;郑家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高频超声的问世及超声宽景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医学在骨科和运动医学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往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CT和MRI,与之相比,高频超声检查具有实时、便捷、无创、无辐射的优点,在功能状态下能够良好显示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等结构,因而成为骨骼肌肉系统疾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文就高频超声在小腿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柳展梅;吕海霞;赵新宇;张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镜(CTVE)技术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取离体猪小肠标本,于内壁模拟高度分别为<5 mm及5~10 mm、直径2~15 mm、形态各异的隆起性病变,并行MS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CTVE成像,比较不同大小、高度的模拟隆起性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 随着模拟病变直径、高度的增加,CTVE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粗一致性均升高.对于高度<5 mm而直径11~15 mm、高度为5~10 mm而直径为6~10 mm以及直径11~15 mm的模拟隆起性病变,CTV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CTVE对于直径和高度均>5 mm的小肠隆起性病变检出的准确率较高;与病变直径相比,病变高度对CT仿真内镜检出的准确度影响更大.
作者:杨冬生;赵新斌;刘志勇;赵鹤亮;史继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结合术后病理结果比较MSCT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53例,分别进行MSCT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MR对T1-2分期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SCT(P<0.05);MRI对T3、T4分期的敏感度与MS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常规MRI和DWI三种扫描方法诊断淋巴结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6.60%、58.49%、73.58%.DWI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高,分别为92.31%和88.24%,与组织病理结果具有中等相关性,Kappa值为13.927(P=0.001).MSCT和常规MRI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无相关性,Kappa值分别为1.128(P=0.288)和1.585(P=0.208).结论 在结直肠癌T分期方面.MRI较MSCT具有一定优势;DWI能更准确地预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王亚宁;时高峰;杜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DWI和动态增强成像(DCEI)在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TACE前及TACE后4~6周接受常规MR、DWI及DCEI检查的HCC患者20例(39个病灶),比较TACE前后各病灶大小、ADC值、动脉期和门脉期相对强化率(rER)的差异,分析TACE后ADC值下降/升高与动脉期或门脉期rER升高/下降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TACE后病灶的直径[(6.61±3.22)cm]较TACE前[(6.26±3.17)cm]增大(P<0.001),ADC值[(1.27±0.29)×10-3 mm2/s]较TACE前[(1.17±0.30)×10-3mm2/s]升高(P=0.003).动脉期rER(0.69±0.38)与TACE前(0.73±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门脉期rER(1.21±0.36)与TACE前(1.27±0.3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1).TACE后病灶ADC值的下降/升高与动脉期rER的升高/下降不一致(P=0.001),与门脉期rER的升高/下降保持一致(P=0.118).TACE后门脉期rER升高病灶的ADC值[(1.29±0.28)×10-2 mm2/s]与TACE前[(1.24±0.21)×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TACE后门脉期rER下降病灶的ADC值[(1.26±0.30)×10-3 mm2/s]较TACE前[(1.12±0.34)×10-3mm2/s]升高(P=0.004).结论 HCC病灶的ADC值与其门脉期血流灌注存在一定的关系,可用于评价TACE治疗HCC的疗效.
作者:王化;邹强;刘佩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常规CTA及减影CTA技术显示颈静脉球的能力及优势.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先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同期显示全脑血管,重建110名接受头部或头颈部CTA检查者的颈静脉球图像,评价常规CTA及减影CTA显示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的价值.结果 颈静脉球显示率为100%.颈静脉球形态分为平坦型(125/220,56.82%)、上突型(95/220,43.18%),颈静脉球顶至颈静脉孔下缘的高度右侧高于左侧(t=4.127,P<0.001),高位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球憩室发现率分别为10.45%(23/220)、6.36%(14/220),左、右侧颈静脉球顶到内听道的距离分别为(7.71±3.15)mm、(6.72±2.71)mm(t=2.48,P=0.02).结论 CTA可观察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明确诊断高位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球憩室,是显示颈静脉球的可行方法.
作者:盛波;吕富荣;肖智博;欧阳羽;吕发金;尤云峰;肖云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兔肝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CT灌注参数的演变规律及与肝脏酶学指标(AST、ALT)的相关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4组(0.5 h、2.0 h、6.0 h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I/R组结扎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制备I/R模型.各组分别接受全肝CT灌注成像,在灌注图上测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检查结束后,经下腔静脉取血样,测定AST、AL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AP在0.5 h组显著降低(P<0.05),而在2.0 h组急剧升高(P<0.01);HPP在各I/R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TLP在0.5 h、6.0 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R各组HPI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均<0.01);各I/R组血清AST、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ST与HP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65,P<0.05);ALT与HAP、HPI、HPP均有相关性(r=0.418,P<0.05;r=0.767,P<0.01;r=-0.674,P<0.01).结论 通过CT灌注参数,能够动态监测兔肝I/R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郭成伟;张奕;李新云;曹希明;郑君惠;梁长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以CAG为金标准,与ATP负荷99mTc-MIBI心肌SPECT对比,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DSE+QTVI)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98例入选者接受DSE+QTVI,其中40例接受ATP负荷SPECT检查,并均在2周内接受CAG.在DSE+QTVI检查过程中测定不同多巴酚丁胺负荷剂量时各室壁中段收缩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Vpeak).结果 Vpeak在多巴酚丁胺20 μg/(kg·min)负荷量时其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分别为80.43%、81.58%;在多巴酚丁胺40 μg/(kg·min)负荷剂量时,敏感度和特异度低,分别为52.94%、69.57%.与ATP负荷SPECT相比,Vpeak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略低.结论 DSE+QTVI诊断老年冠心病是安全、有效、无创的方法.
作者:张妮;何青;汪芳;李靖;王海燕;尹东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impson's法测量冠心病组(n=28)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P容积(LAVP),计算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应用2D-STI技术获取距二尖瓣环6~8 mm的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处的应变率曲线,测定各房壁的左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并与对照组(n=30)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LAVmax、LAVmin、LAVP、LAAEF显著增高(P均<0.05),LAPEF显著减低(P<0.05);mSRs、mSRe均减低(P均<0.05),mSRa增高(P<0.05).检查者间变异系数为6.22%~7.91%,检查者内变异系数为5.31%~7.42%.结论 应用2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可行且重复性好.
作者:褚静洁;李玉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和MR 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I联合DWI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Funtiontool软件进行评估,统计各参数值.结果 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比较,脑灌注(Perfusion)、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血容量(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灌注值(rP)与相对CBV值(rCBV)具有显著相关性(r=0.721,P<0.05);rCBV与相对ADC值(rADC)具有相关性(r=0.476,P<0.05).结论 CTPI各参数中,以TTP值和PE值的变化能敏感地反映出急性梗死时血流动力学变化.rCBV与rADC共同反映梗死脑区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本质上的相关性.
作者:朱建国;杨亚芳;刘斐;唐继来;沈世田;田俊;顾生荣;万谦;史永平;朱成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胆管细胞癌(CCC)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CEUS表现.比较超声、增强CT(CECT)、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归纳57例CCC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具体表现,并且对行CEUS检查的4例病灶造影剂灌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普通超声、CECT、MRI、MRCP以及联合CEUS后超声对CCC的诊断价值.结果 57例病灶以肝门型居多,部分伴发肝内胆管扩张,少数可见肝门部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病灶多表现为血流不丰富的低回声,尤以肝门部和肝左叶者明显.肝门部病灶多伴发胆囊结石,肝右叶者多伴发肝内胆管结石,肝左叶者伴发胆囊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比例各半.4例CEUS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或等增强继而快速减退呈低增强并持续整个门脉期和延迟期.普通超声、CEUS、CECT、MRI及MRCP的诊断价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CC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一定规律可循,普通超声联合CEUS可降低漏、误诊率.
作者:温欣;王学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同时性多发原发癌患者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显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治疗前同时性多发原发癌患者11例.均接受全身18F-FDG PET/CT检查,通过诊断试验法计算PET/CT检查的灵敏度.结果 治疗前11例同时性多发原发癌患者中,7例(7/11,63.64%)肿瘤来源于消化系统;共检出病灶25个,包括食管7个、胃部4个、结肠5个、直肠2个,肺部4个,喉部2个,骨髓1个,其中18个(18/25,72.00%)肿瘤起源于消化系统.PET/CT诊断灵敏度为88.00%.假阴性发生在肺泡细胞癌、黏液腺癌及微小病灶;假阳性发生在腺瘤性息肉.2例无症状查体者PET/CT检查发现多发原发癌,其中1例接受5次PET/CT检查,PET/CT随访无肿瘤复发.3例患者在明确原发灶、寻找转移灶过程中发现第二原发癌.结论 PET/CT在同时性多发原发癌的发现及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文兰;钟锦梅;吴湖炳;王全师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共价结合与静电吸附法连接超声微泡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的效率,制备一种新型载药超声微泡.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正电荷氨基化超声微泡(MB-NH2).以双乳化法制备负电荷PLGA纳米微球(NP),并用碳二亚胺法活化NP表面的羧基,得到活性PLGA纳米微球(NP-COOH).分2组连接超声微泡与纳米微球:静电组(MB-NH2+NP)、共价静电协同组(MB-NH2+NP-COOH).在光镜下不同时间点观察连接效果.结果 48 h后光镜下静电组超声微泡表面光滑,周围未见纳米微球聚集;共价静电协同组超声微泡表面不光滑,周围布满数量不等的小圆形的纳米微球,呈花环状.结论 在共价结合与静电吸附的协同作用下,可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载药超声微泡,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作者:王红红;冉海涛;王志刚;张亚萍;郝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与CT轴位图像对比.评估64层螺旋CT MPR技术对机械性小肠梗阻(SBO)移行带的定位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2例机械性SBO患者的CT图像.首先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确立移行带,作为评估的标准.然后由另2名影像医师(医师A、B)分别独立阅读CT图像(首先阅读轴位图像,1个月后阅读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并进行可靠性评分(1分:可靠性弱;2分:可靠性中等;3分:可靠性强),记录阅片评估时间.比较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可靠性评分及阅片时间.结果 医师A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分别为82.69%和96.15%(χ2=7.00,P=0.0082),医师B分别为78.85%和86.54%(χ2=4.00,P=0.0445).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可靠性评分分别为2.46±0.67和2.65±0.69(t=3.48,P=0.001),医师B分别为2.40±0.72和2.71±0.57(t=4.76,P<0.001).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时间分别为(298±47)s和(304±42)s(t=0.70,P=0.49),医师B分别为(210±39)s和(224±52)s(t=1.46,P=0.15).结论 较之CT轴位图像,MPR图像可提高机械性SBO移行带的定位准确率和可靠性,且阅片耗时无明显变化.
作者:崔磊;龚沈初;黄胜;何伯圣;何玉泉;何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自动化交通工具使用的日益广泛,急诊胸部外伤、尤其是钝性外伤的发生率及其致死、致残率也明显升高[1].按照损伤由外向内的顺序,胸部损伤大致分为胸壁损伤、胸膜腔损伤、肺损伤、膈损伤及纵隔内损伤;其中纵隔内损伤又大致分为纵隔积气、气道损伤、血管损伤以及较少见的食管和心脏损伤等.
作者:王继琛;佟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动脉导管超声印压检测梗死心肌硬度的可行性,并观察其与心肌胶原含量和I/Ⅲ型胶原比值的关系.方法 将18只犬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n=9)及假手术组(n=9),通过股动脉或颈动脉途径插管,将7F超声印压导管送入左心室,印压测量左心室前壁和心尖部硬度,并测量相应区域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积分光密度(IOD)和I、Ⅲ型胶原CVF比值(CVF I/CVFⅢ).结果 心肌梗死组前壁,心尖部心肌硬度值分别为(140.69±30.71)kPa、(49.08±6.17)kPa,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9.31±4.62)kPa、(34.18±6.50)kPa,P<0.05].两组犬前壁心肌应力和相关形变均呈线性关系(心肌梗死组Y=138.17X,r=0.90,假手术组Y=18.69X,r=0.84,P均<0.05).梗死组前壁、心尖部心肌CVF、IOD、CVFI/CVFⅢ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介入超声印压能够区分活体犬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的硬度差异.
作者:邓辉胜;郭睿;黄晶;王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