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王希海

关键词:骨骼肌, 创伤和损伤, 扩散磁共振成像
摘要:骨骼肌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MRI凭借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可多切面成像等优点成为评估骨骼肌损伤的佳影像学方法之一.DTI是近年兴起的影像学新技术,通过对肌肉水分子各向异性进行成像,能够无创性地反映体内水分子扩散情况,借助特定软件能够再现肌纤维走行,无创评价骨骼肌损伤情况,以利于临床诊治.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胰岛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功能的影响

    目的 应用ⅤⅥ定量评价胰岛素治疗后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功能的变化.方法 3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胰岛素治疗组(INS组)和正常对照组(C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INS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6 U/kg体质量),每日一次.于造模成功12周后开胸.取左心室短轴图像进行ⅤⅥ分析,并取心肌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与DM组比较,INS组收缩和舒张期径向峰值速度(Vs、Vd)、径向峰值应变(Sr)、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收缩期SRr)以及切向峰值应变(Sc)、收缩和舒张期切向峰值应变率(收缩期SRc、舒张期SRc)均较高(P<0.05);舒张期径向峰值应变率(舒张期SRr)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INS组除舒张期SRr、收缩期SRc、舒张期SRc较低(P<0.05)外,余指标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心肌功能;ⅤⅥ应变率指标在评估糖尿病心肌病治疗疗效及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展;赵雯;贺建国;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正电子示踪剂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PET(包括PET/CT)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PET显像的核心就是参与体内生物代谢活动的各类正电子示踪剂.本文就目前肝癌研究中正电子示踪剂的应用做简要概述.

    作者:何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DFI及CTA诊断肾动脉瘤合并狭窄1例

    患者男,38岁,反复发作头晕、头疼20余天,疼痛呈间断性,并逐渐加重;否认高血压史.体检:收缩压高达190 mmHg.超声:上腹部横切面扫查:右肾动脉起始段探及一瘤样结构与腹主动脉相通,约22 mm×18 mm,瘤内可见絮状低回声部分充填,瘤后肾动脉管腔纤细(图1);纵切面扫查:瘤体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后下方(图2);CDFI:瘤体内可见腹主动脉血流进入,部分充盈,瘤体后方血流显示不清(图1);右肾下极可见动脉信号自肾外进入实质内.

    作者:王贤明;贺袆;刘建新;吴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输入动脉的选择

    目的 分析不同输入动脉所得鼻咽癌(NPC)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的差异.方法 对38例经病理确诊的初发NPC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每例患者均分别选择肿瘤同侧的颈内动脉(ICA组)和颈外动脉(ECA组)作为输入动脉、颈内静脉作为输出静脉进行灌注成像后处理,获得两组灌注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不同血管所得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表面通透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630、0.525、0.695(P均<0.001),两组血管所得数据均成正相关.结论 在对NPC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后处理时,可根据患者血管的显示情况选择颈内动脉和(或)颈外动脉作为输入动脉.

    作者:丁玲;苏丹柯;刘丽东;金观桥;赵梦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爱克发DRYSTAR-5503干式激光相机卡片故障检修与改进

    随着数字化X射线医疗设备的发展,各种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有助于保证激光相机的正常运行[1].在日常使用中,干式激光相机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故障原因除相机本身的因素外,还存在胶片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及时排查故障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维修具有重要意义[2-3].

    作者:魏辉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乳腺定位导丝置入在触诊阴性乳腺微钙化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钙化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临床触诊阴性而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发现乳腺微钙化病灶患者,于超声引导下在微钙化中心置入乳腺定位导丝.手术切除导丝定位的微钙化周围直径约2 cm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50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恶性肿瘤,31例为乳腺良性病变.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性好、无辐射的方法,对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伴微钙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晓宁;郭瑞君;巩丽焕;钟朝霞;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SPECT/CT骨融合显像在骨骼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99mTc-MDP全身骨显像所示单发或少发病灶进行(≤3处/例)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探讨其在骨骼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进行99mTc-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后,随机选取62例单发或少发骨病灶共107处病灶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师和1名CT诊断医师共同阅片,交换意见后作出诊断.结果 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恶性骨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7.92%(47/48)、96.61%(57/59)和97.20%(104/107).结论 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可提高骨单发或少发病灶的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祥发;刘玉婷;金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DWI评价兔VX2移植瘤转移淋巴结放疗的早期疗效

    目的 探讨DWI对评价转移淋巴结早期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建立转移性淋巴结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放疗组(16枚淋巴结)与对照组(10枚淋巴结),分别于放疗前、后第1、3、7天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测量淋巴结的体积和ADC值.对两组淋巴结ADC值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对每个时间点两组淋巴结体积和ADC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放疗组4枚淋巴结第7天出现坏死,呈长T1、T2信号,且放疗后第1天淋巴结ADC值下降(1.04±0.17)×10<'-3>mm<'2>/s,第3、7天逐渐升高[(1.27±0.20)× 10<'-3>mm<'2>/s、(1.69±0.33)×10<'-3>mm<'2>/s].放疗后第7天两组淋巴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7,P<0.05),放疗后第3、7天ADC值与放疗前及放疗后第1天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能用于观测动物转移性淋巴结的早期放疗反应.

    作者:李蓓;邢伟;陈杰;生晶;田建明;俞胜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对比三维多回波T2血管成像与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诊断大脑半球梗死患者颅内大血管病变

    目的 探讨三维多回波T2*血管成像(3D SWAN)诊断大脑半球梗死患者颅内大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63例单侧脑梗死患者(起病时间为3 h~8天)行常规MR、DWI、3D SWAN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MRA)检查,分析3D SWAN检测的颅内大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异常低信号,与3D TOF MRA显示的异常(中断、闭塞、狭窄)进行比较,判断两种方法对显示动脉异常的一致性,并计算Kappa值.结果 3D TOF MRA共显示28条大脑中动脉、9条颈内动脉中断、闭塞或狭窄,而3D SWAN则显示其中30条动脉出现异常低信号,3D SWAN与3D TOF MRA对显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异常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7,P<0.05).结论 3D SWAN对诊断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异常有较高价值,分析3D SWAN动脉内异常低信号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判断3D TOF MRA显示的动脉中断、闭塞、狭窄的原因.

    作者:凌雪英;赵莲萍;刘斯润;黄力;黄立安;徐安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l临床资料,对其中37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37例中,BI-RADS 2级16例、3级7例、4级5例、5级9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囊性包块型9例(9/37,24.32%)、囊实混合包块型17例(17/37,45.95%)、实质低回声型11例(11/37,29.73%).结论 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薛勤;邹大中;邵清;钱建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艾滋病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观察227例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7例患者心脏各瓣膜、室壁、房室间隔内膜面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毛糙和赘生物形成,以右心心内膜炎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以细菌、真菌感染为主,可为混合性感染.通过内科抗感染治疗,赘生物84例(37.00%,84/227)消失,79例(34.80%,79/227)缩小,64例(28.19%,64/227)变化不大,但回声增强、活动度减少.结论 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的改变,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雪娇;朱艳梅;汪习成;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甲状腺结节的MR灌注加权成像:与血管生成相对照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的MR PWI表现与血管生成表现相关关系,评价PWI鉴别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PWI扫描.所有病例均得到时间一信号曲线(TIC)、大斜率(SS)、峰值强化(PE)和达峰时间(TTP).其中50例测量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与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结节的TIC可分为4种类型,恶性结节均表现为I型曲线,84.62%(44/52)的良性结节表现为Ⅱ型和Ⅲ型曲线;良恶性结节间各灌注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良性病变间的S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间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结节的灌注参数SS与MVD、PE与MVD和VEGF呈线性正相关(r=0.49、0.49、0.55,P<0.05),TTP值与MVD和VEGF均无相关性.结论 MR PW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SS和PE值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结节的血管生成情况.

    作者:冯琴;强金伟;史继敏;张慧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人路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在53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问盘的CT图像、40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问盘的MR图像上,对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获得经皮腰椎闻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CT、MRI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L3~Sl各层面左、右侧穿刺线与腰神经根后缘的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对显示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 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人路的重要手段,能显示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穿刺前应首先选择CT检查,必要时联合MR检查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游箭;邵阳;李春平;敬宗林;杨林;陈伟;陆明;代明德;谢兵;胡鸿;钟立明;魏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扩散加权成像检测软组织感染脓腔

    目的 探讨DWl在检测软组织感染有无脓腔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4例经l艋床确诊的细菌性软组织感染伴脓腔形成病例,其中10例接受B超引导下抽吸排脓,2例接受手术切开排脓,1例接受病灶切除术经病理证实为软组织感染,1例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腱鞘囊肿伴感染.使用1.5TMR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结果 14例共15个脓腔,其中13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多房脓腔3个,单房脓腔12个,11个脓腔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无强化,所有脓腔DWI均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ADC图显示12个脓腔的水分子弥散明显受限、2个不均匀受限、1个受限不明显.脓肿壁及分隔DWI均无法分辨、ADC图上8个尚可分辨、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且显示清晰.周围炎性水肿均呈长T2信号,其范围于T2W FATSAT或STIR序列上易分辨,于TlWI和DWI上难分辨;增强扫描水肿区呈广泛连续的片状强化和(或)散在肌束样、线条状、斑片状不规则强化.结论 DWI可作为MR评价软组织感染是否形成脓腔的重要辅助序列,尤其对于磁共振对比剂禁忌者;常规MRI对显示感染范围、脓肿部位及其结构具有优势.

    作者:张禹;骆祥伟;李大圣;朱友志;潘仲林;康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管外渗探测技术在MS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进行64排MSCT检查或血管成像时,对比剂的注射速率要求更快,而这增加了血管外渗漏对比剂的发生率[1].应用血管外渗漏探测技术,可有效避免对比剂血管外渗漏事件的发生.

    作者:钟丽华;蒋连秀;覃蕾;秦秀珍;冷贵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MSCT双期增强诊断甲状旁腺腺瘤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双期增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表现,特别是双期增强特征性改变.结果 19例甲状旁腺腺瘤均为单发,边界清晰,呈软组织密度.CT平扫显示12例密度均匀,7例病灶内伴有低密度区(囊变、坏死).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12例呈均匀强化,7例为不均匀强化;18例(18/19)表现为动脉期强化明显,平均动脉期强化幅值为85.4 HU,静脉期强化幅值降低,平均为50.4 HU.结论 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双期增强扫描征象有助于定性诊断.

    作者:沈晶;伍远航;姜舟;苗延巍;伍建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与开腹造模的比较

    目的 比较肝泡状棘球蚴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与开腹直视肝内注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两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后续介入实验研究的影响.方法 将162只Wistar大鼠分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及开腹接种组,每组81只,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和开腹直视下肝内注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的方法制备肝泡状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以超声筛查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对比分析造模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80只成活,其中48只造模成功,肝脏病变阳性率60.00%(48/80),病灶生长部位固定,与周围粘连、侵犯门静脉等脉管系统较轻,3只门静脉插管失败,插管成功率为93.75%(45/48);开腹接种组77只成活,其中33只造模成功,肝脏病变阳性率为42.86%(33/77),病变部位不固定,与周围脏器粘连显著,8只病变侵犯门静脉而插管失败,插管成功率为75.76%(25/3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造模肝脏病变阳性率及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开腹接种组(X<'2>=4.617、5.394,P=0.032、0.020).结论 肝泡状棘球蚴病介入实验研究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造模的方法病变阳性率高,造模过程简单,动物痛苦小,死亡率低,适宜后续研究.

    作者:张明星;任伟新;迪理木拉提·巴吾冬;顾俊鹏;许晓冬;张海潇;杨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与局部应变率诊断乳腺病灶的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ESR)、局部应变率(LSR)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3例患者共145个乳腺病灶(良性组:85个,恶性组:60个)分别行LSR、ESR两种应变率测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分别获得两种方法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佳临界点,比较其诊断效率.结果 构建ROC曲线后,ESR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03,佳临界点为3.16,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33%(53/60)、88.24%(75/85)、88.28%(128/145).LSR的AUC为0.97±0.02,佳临界点为31.1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67%(58/60)、94.12%(80/85)、95.17%(138/145).LSR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准确率均优于ESR(P<0.05).结论 ESR和LSR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LSR优于ESR.

    作者:秦石成;王俊玲;崔可飞;张瑞芳;程安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加压法在超声检查中的应用

    超声探查方法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十分重要,常用探查方法包括平行移动法、扇形扫查法、十字交叉法、加压法等[1].本文对加压法进行分类,探讨其在全身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瑛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恶性前列腺病变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经病理证实的61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共69个病灶的超声弹性表现,分析良恶性病变患者弹性分级的差别,并计算超声弹性分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前列腺良性病变的弹性分级以I、Ⅱ级为主,恶性病变的弹性分级以Ⅲ~V级为主.超声弹性分级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78%(28/36)、72.73%(24/33)、75.36%(52/69).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

    作者:徐乐天;肖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