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在直肠癌术中的应用

夏扣柱;张健

关键词:自制双套管, 吻合口漏, 直肠癌, 双吻合器
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对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施行了106例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回顾性分析其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的效果.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5.66%),给予双套管持续滴注冲洗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同时给予全身抗感染、禁食、肠外营养或后期肠内营养处理.12~16 d(平均14 d)后患者的大便成型、冲洗液清亮,遂拔除引流管.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瘘,经保守治疗失败后行横结肠双腔造瘘术,于术后6周恢复,3个月后行造瘘口关闭术.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低;其还能有效控制盆腔感染,从而促进漏口愈合.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胆管癌的影像学评价现状

    目的 总结胆管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期、影像学对胆管癌可切除性的评价以及胆管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胆管癌的影像学评价现状进行综述.结果 胆管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其进展快,预后差.华支睾吸虫引起的肝吸虫病及胆管结石是其常见的危险因素.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生长方式.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胆管癌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胆管癌及远端胆管癌;根据其生长方式及大体形态分为肿块/结节型、浸润型以及腔内生长型.各型胆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其各自的特征.影像学检查能对各型胆管癌作出较准确的影像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一系列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胆管癌相似,需结合各自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等作出合理的诊断.结论 目前,影像学检查能为胆管癌治疗前的综合评价提供较全面的信息.

    作者:杨帆;伍东升;陈卫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0例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残胃癌发生于远端胃大部分切除+BillrothⅡ式重建后48例(80.0%),发生于远端胃大部分切除+Billroth Ⅰ式重建后9例(15.0%),发生于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3例(5.0%).42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其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57.1%及13.3%;18例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其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6.7%、0及0.根治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7个月,姑息组为7.2个月,根治组的生存情况较好(x2=76.98,P<0.001).结论 残胃癌不易早期诊断,对于高发人群需定期复查胃镜,积极的外科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赵冬雨;成丽娅;于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状腺术后不同时间检测甲状旁腺激素预测低钙血症发生的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后不同时间段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对术后低钙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万方数据库、同方数据库及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中文文献,同时检索MEDLINE、OVID、PUBME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纳入以甲状腺术后发生低钙血症为参考标准,对比不同时间段检测的PTH值预测术后低钙血症的价值.根据检测时间不同分为2组,并分别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偏倚分析,提取相关信息后通过STATA 12及Meta-Disc软件进行合并分析,计算合并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及SROC曲线下面积(AUC),并对2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其中前瞻性队列研究15篇,回顾性研究8篇;英文文献21篇,中文文献2篇.按不同时间段分为2组,第1组(术后1h内检测PTH值)共纳入患者2 012例,其中术后发生低钙血症患者494例,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1 518例;第2组(术后4~12h内检测PTH值)共纳入患者693例,其中术后发生低钙血症患者266例,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427例.通过纳入文献漏斗图发现2组文献的发表偏倚均较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合并的SEN外,2组间合并的SPE、LR+、LR-及AU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组的预测效果好于第2组,术后1h内检测的PTH值<16 ng/L时其AUC面积大.结论 甲状腺术后检测PTH值是一种有效预测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方法,其中术后1 h内检测PTH值低于16 ng/L对术后低钙血症的预测效果佳.

    作者:叶尔麦克·阿哈提;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哈尔满·阿吉汉;赛力克·马高维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并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18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62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54例,行非切除性手术73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RR=0.165)、分化程度(RR=2.692)、淋巴结转移(RR=3.014)、神经浸润(RR=2.857)和血管浸润(RR=2.365)均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佳手术方法,有效的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受侵神经和血管的彻底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学军;郑见宝;贺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在直肠癌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对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施行了106例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回顾性分析其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的效果.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5.66%),给予双套管持续滴注冲洗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同时给予全身抗感染、禁食、肠外营养或后期肠内营养处理.12~16 d(平均14 d)后患者的大便成型、冲洗液清亮,遂拔除引流管.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瘘,经保守治疗失败后行横结肠双腔造瘘术,于术后6周恢复,3个月后行造瘘口关闭术.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低;其还能有效控制盆腔感染,从而促进漏口愈合.

    作者:夏扣柱;张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yD88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分化蛋白88 (MyD88)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理的作用.方法 将4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AP组(32只)与正常对照组(16只);再将2组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12、24及48 h组,SAP组各亚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每亚组4只.SAP组小鼠腹腔注射20%L-精氨酸以诱导SAP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建模术后6、12、24及48 h处死小鼠,取其动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同时取其胰腺组织(正常对照组仅术后6h取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MyD88 mRNA和核因子-κB (NF-vB)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HE染色.结果 镜下见SAP组小鼠的胰腺组织随时间进展其炎症逐渐加重.各时点SAP组小鼠的IL-1p、IL-10及TNF-α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时点SAP组与正常对照组(6 h组)相比较,其胰腺组织中MyD88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各时点SAP组小鼠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IL-1β、IL-10及TNF-α的浓度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MyD88的表达对SAP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梦泽;葛春林;张雨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6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完成的63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l例,脾囊实性占位性病变6例,肝硬变伴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48例.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250 min,平均136.5 min;术中出血100~2 100 mL,平均220 mL;住院时间6~14d,平均7.4d.术后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防止术中大出血.

    作者:沈雄山;晏华军;刘宁;熊杰;张涛;胡勇军;胡少辉;胡超华;李卫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EGFP-N3-TFPI-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 构建pEGFP-N3-TFPI-2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TFPI-2基因的功能做准备.方法 从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再以PCR法进行扩增.将扩增的TFPI-2基因片段克隆到pEGFP-N3真核表达载体上,经Xho Ⅰ和KpnⅠ双酶切后,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同时测定其DNA序列.将pEGFP-N3-TFPI-2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的方法转染Topl0感受态细胞(转染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仅转染pEGFP-N3质粒)和未转染组(不予转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中TFPI-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总RNA经分光光度法验证,其纯度符合PCR法扩增的要求.构建的pEGFP-N3-TFPI-2真核表达载体经Xho Ⅰ和KpnⅠ双酶切后,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分别在708 bp处和4 700 bp处有特异扩增条带,大小与理论值一致.DNA序列测定结果证实,pEFFP-N3-TFPI-2真核表达载体的序列完全正确.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TFPI-2蛋白的表达量转染组为0.657 3±0.032 5,空白对照组为0.301 7±0.028 7,未转染组为0.314 3±0.026 6,转染组TFPI-2蛋白的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未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pEGFP-N3-TFPI-2真核表达载体,为TFPI-2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健;王晓东;唐冠杰;赵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胆瘘或肠瘘诊治中的应用体会(附12例报道)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胆瘘或肠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应用腹腔镜诊治的12例胆瘘或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胆瘘7例,肠瘘5例,均在手术后发生,均经腹腔镜探查后确诊.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再次置管引流、缝闭迷走胆管或肠瘘管等处理.手术时间60~170 min、(90± 19) min,住院时间3~7 d、(4±1)d,术中出血量20~150 mL、(70± 12) mL,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1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未发现胆瘘或肠瘘复发者.结论 腹腔镜探查有助于胆瘘或肠瘘的诊断,并可达到微创手术治疗的目的.

    作者:钟先荣;李振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再次手术治疗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48例报道

    目的 探讨再次手术治疗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再次手术治疗的48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再次手术行甲状腺全切除术33例,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15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32例(61条),均无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未能显露喉返神经16例,其中有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损伤率为12.5%,高于显露喉返神经者(P<0.05).术后均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17例(35.4%)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术后均获访0.5~8.0年,平均4.3年,无复发.结论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熟悉甲状腺解剖和精细手术操作.

    作者:孙学军;刘海涛;王树坤;韩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对MDA-MB-231种植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目的 通过裸鼠接种方式进行体内实验,观察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CAFs)对种植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细胞(简称MDA)、乳腺癌患者的CAFs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正常成纤维细胞(NFs),结合不同的试剂,包括生理盐水(N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配体拮抗剂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AMD3100,简称AMD),组合成以下6种处理:MDA+ NS、NFs+ NS、MDA+ NFs+ NS、MDA+NFs+AMD、MDA+ CAFs+ AMD及MDA+ CAFs+ NS.将36只Bal b/c无胸腺裸小鼠按配伍随机方法分成6组,分别接受上述处理.将细胞悬液接种子裸鼠,接种后饲养46 d处死,观察种植肿瘤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肺及肝脏转移.采用ELISA法检测6组裸鼠的血浆SDF-1浓度,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6组裸鼠肿瘤组织中的SDF-1 mRNA水平,采用Westemblot法检测6组裸鼠肿瘤组织中SDF-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除NFs+NS组外,其余5组均有种植肿瘤形成.MDA+ CAFs+ NS组裸鼠的种植肿瘤体积[(9.092±2.662) cm3]、血浆SDF-1浓度[(75.25±16.23) ng/L]、肿瘤组织中SDF-1 mRNA(中位数为14.714)及其蛋白(中位数为0.673)的表达水平均高,与其他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6组裸鼠的肝和肺组织均未见转移灶.但MDA+ CAFs+ NS组有4只、MDA+NS组有2只裸鼠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他组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乳腺癌CAFs对乳腺癌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且可促进肿瘤淋巴结的转移;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乳腺癌CAFs分泌SDF-1,与其特定的受体即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结合来实现的.

    作者:刘晨;蔡伟;康骅;孙海晨;刘爽;崔叶青;张雁;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实验室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总结实验室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实验室检查方面阐明其在诊断UC中的临床意义并作综述.结果 对于UC的诊断,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诊断UC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其在评价UC活动性方面有所受限.UC患者的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阳性率比克罗恩病(CD)患者要高,其可以作为该两种疾病的鉴别指标,但该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人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及抗胰腺腺泡抗体(PAB)主要用于UC及CD的鉴别诊断,因为其在诊断UC方面均无明显优势.粪钙卫蛋白(FCP)在评价UC复发及活动性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作用.虽然乳铁蛋白、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及S100A12的诊断效果不如FCP明显,但若联合检测以共同对UC进行诊断与评估,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 对于UC的诊断,在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中,FCP在评价UC复发及活动性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郐国虎;李春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充气式肛管的临床应用

    肛管在胃肠道疾病的内外科诊疗中应用广泛.常规肛管一般仅应用于灌肠、肛门排气等简单的临床诊疗,对某些特殊患者如肛门失禁、结直肠癌术后人造肛门及老年人则不能有效达到临床诊疗目的,患者因失去或降低了肛门括约肌的作用,灌肠液易逆出.新桥医院普外科自行研制的充气式肛管(图1)有效克服了常规肛管的上述弊端,且对肛管直肠一般出血性疾病有局部加压止血的作用,临床上已应用近1 000例,效果良好.

    作者:王立明;郑灵;杜广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治疗策略(附18例报道)

    目的 总结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比较同期手术及分期手术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8例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同期手术及分期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18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其中行同期手术6例(33.3%),行分期手术12例(66.7%).同期手术组与分期手术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术后发生1例胸腔积液,1例喉上神经损伤,1例肺部感染;分期手术组发生2例肠梗阻,2例胸腔积液,1例心律失常.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分期手术组有2例行二期手术时血管内平滑肌瘤向下腔静脉进展,增加了二期手术的难度.术后获访13例,其中同期手术组3例(随访48~6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2.0个月),分期手术组10例(随访1~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5个月).随访期间,分期手术组复发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对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来说均是安全和有效的.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的下,为避免二次手术打击,同期手术对于累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郭李龙;刁永鹏;连利珊;刘昌伟;李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门静脉栓塞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目的 总结门静脉栓塞(PVE)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检索周内外关于PVE的相关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PVE可以有效提高肝切除围手术期的安全性.然而,目前在PVE材料、剂量使用及临床操作方法的佳选择上还存在一定争议.结论 PVE作为一种诱导肝功能代偿的方法,在增加肝脏大部切除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而改进PVE的方法及技术,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剩余肝脏组织的增生代偿,尚需要迸一步研究.

    作者:李志鹏;曾兆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4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黄石市中心医院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中,行手术治疗40例(术中死亡2例),行介入溶栓治疗1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9例,死亡19例.出院后27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1周~2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4年).随访期间,因家属放弃治疗而于家中死亡7例,转院后于他院死亡4例,3例未愈或复发,13例痊愈(1例行介入溶栓治疗).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不同进展阶段其临床特征有所差异,术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意义重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病情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银东智;袁又能;左燕妮;王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ADAMT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含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1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Ⅰ motif,ADAMT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DAMTS1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ADAMTS1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DAMTS1表达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ADAMTS1的表达阳性率为40% (26/65),癌旁组织为85% (55/65),结直肠癌组织较低(x2=27.546,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其ADAMTS1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5.329,P=0.021).ADAMTS1表达阴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而ADAMTS1表达阳性者为70个月,ADAMTS1表达阳性者的生存情况较好(x2=10.151,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RR=3.782,95% CI:1.509~9.476,P=0.005)、淋巴结转移(RR=3.107,95% CI:1.186~8.138,P=0.021)和ADAMTS1表达情况(RR=2.020,95% CI:1.071~3.809,P=0.030)均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ADAMTSI表达阳性者的预后较好.结论 ADAMT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ADAMTS1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ADAMTS1表达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好于ADAMTS1表达阴性者,提示其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静;徐晓阳;朱新江;戴冬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内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等腹内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施行标准PD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胰瘘及手术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其中胰瘘13例;手术死亡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胰瘘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有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前胆道引流、胰管内置支撑管及应用生长抑素(P<0.05);未发现与手术死亡相关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管内未置支撑管(OR=1.867,P=0.000)、胰腺质地软(OR=1.356,P=0.046)和胰管直径小于3 mm (OR=2.874,P=0.015)者的胰瘘发生率更高;胰管内未置支撑管(OR=1.672,P=0.030)、胰腺质地软(OR=1.946,P=0.042)和胰管直径小于3 mm (OR=1.782,P=0.002)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未发现与手术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胰管内是否置支撑引流管、胰腺质地和胰管直径是PD术后胰瘘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行PD术应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必要措施.

    作者:杨孙虎;黄明哲;李峰;李坡;张振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EN组35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5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康复指标.结果 术前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浆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7d,除白细胞计数为EN组低于PN组外(P<0.05),ALB、PA及TRF水平均是EN组高于PN组(P<0.05).EN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短于或低于PN组(P<0.05),而2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是一种安全、有效及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冯立;王峰;董培德;郝钦;宋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门胆管癌的术式选择

    肝门胆管癌是肝胆外科领域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该病的预后差,术后5年生存率<30%[1].根治性手术R0切除是目前可能治愈或提高其生存率的唯一方法[1],但因肝门胆管复杂的解剖结构和肿瘤本身具有转移及侵犯的生物学特性,手术仍是外科医生面对的棘手问题.现笔者以肝门胆管癌的Bismuth分型为依据,就肝门胆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探讨.

    作者:杜成友;刘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