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遵礼;伍成奇;韩岩
自1999年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下文称隐形矫治)在正畸会议[1]发表以来,隐形矫治技术以其舒适、美观等优势迅速成为全球正畸界关注的焦点.21世纪是口腔正畸学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各种新型矫治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口腔正畸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但更能代表当今口腔正畸治疗技术上的飞跃者还应属隐形矫治技术及矫治器的研发[2].隐形矫治技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集临床口腔医学、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快速成型技术等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
作者:丁元凤;付巍;徐实谦;侯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开窗术是发育期含牙囊肿治疗的佳方法.它不仅能减少手术创伤还能保留住恒牙,患者术后不会缺牙.所以开窗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院口腔科2004年5月~2006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下颌双尖牙区含牙囊肿患者含牙及对侧牙x线片上的长度进行测量.研究开窗术后牙根形成、发育的情况长度能否达到正常水平.
作者:李玉刚;申秀梅;李梅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比较去除烟斑的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牙齿颜色的变化,探讨吸烟是否引起牙齿内源性着色,为口腔临床比色和牙齿美白提供参考.方法:将满足条件的病例按吸烟与否及烟龄分为3组,即第1组非吸烟组、第2组烟龄小于20年组和第3组烟龄大于20年组,由同一名测试者用电脑比色仪对其右上中切牙进行比色,记录明度、彩度、色相、a值和b值,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组的明度值分别与第2组、第3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第2组与第3组的明度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的a值分别与第2组、第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第2组与第3组的a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彩度、色相、b值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会引起牙齿内源性着色,吸烟量在每日10支以上者,牙齿颜色的明度降低,色泽更灰暗.尚不能证明牙齿颜色与烟龄的关系.
作者:余科;张昊;范丽苑;张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意外损伤.临床上将瘢痕生长分为增生期、稳定期和萎缩期.其治疗的关键在增生期.烧伤创面愈合后1~3个月瘢痕开始进入增生期,逐渐增厚,高出周围正常皮肤,质地坚硬,充血逐渐加剧,呈鲜红色,伴有疼痛,瘙痒,灼热和紧缩感[1].增生期的瘢痕不仅影响人体美观,也给正常的排汗与活动带来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我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42例烧伤后增生期瘢痕进行综合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英;张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牙弓、牙槽弓形态与软组织面型的关系,为正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正常(牙)青年男性69例,取模并测量其牙弓、牙槽弓宽度、长度并与颅面软组织形态指标测量结果及面型比例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牙弓、牙槽弓宽度与面中宽(BFW),牙槽弓宽度与面下宽(IGW)呈正相关;牙槽弓宽度及上颌前、中段牙弓宽度与下颌骨体长(CL),牙槽弓长度、宽度及下颌牙弓前中段长度与下颌骨长(ML)呈正相关.上颌前段牙弓长度与前面高与面下宽度之比(AFH/ IGW)呈正相关;上颌尖牙间牙槽弓宽度与前面高与面中宽度之比(AFH/ BFW)呈负相关.结论:牙弓、牙槽弓形态与软组织面型密切相关,正畸治疗中应考虑牙弓、牙槽弓形态与软组织面型的协调.
作者:庾英姿;米丛波;祖青;梁其彬;林成;谭红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对于微切口皮下搔刮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1023例患者采用腋部微切口皮下搔刮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出现清除不彻底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关键有效的方法.结果:1023例腋臭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年,总有效率为100%,其中986例臭味消失为满意,满意率96.4%,仍有轻度臭味者37例,占3.6%,半年后采用相同方法清除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微切口皮下搔刮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疗效确切,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少、无瘢痕不影响手臂功能,兼有减少腋毛生长的美容效果,同时还能治疗腋部多汗症.
作者:张志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外伤后关节移植再造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 2009年49例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49例手外伤患者经关节移植再造术以及术后精心护理,预后良好.结论:加强手外伤患者手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蒯英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牙列散在间隙的病例临床上比较常见,给患者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如口腔咀嚼功能的减退、发音不清、影响容貌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1].修复牙间隙是现代口腔美学修复中的重要内容及难题之一.每一个患者都足一个全新的个体,口内的情况各异,遇到这类患者,绝对不能盲目直接进行固定义齿的修复,只想着关闭间隙,而不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及考虑口内的整体状况.比如咬合关系、中线问题、智齿是否存在、舌体是否过大以及面型等.给患者一个令面综合的治疗计划是十分必要的[2].多颗牙散在间隙伴牙齿发育不良增加了其修复难度,笔者通过纳米树脂壳无创直接美容修复技术完成前牙散在间隙伴釉质发育不良病例1例,取得良好效果,患者非常满意.
作者:张强富;李慧;齐聪聪;刘劭晨;林映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少量A型肉毒毒素(BTXA)去除上半面部皱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型肉毒毒素的198例患者,其中眉间纹65例,鱼尾纹80例,额纹20例,鼻背部皱纹33例.所有患者行局部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浓度为4U/0.1ml,并根据不同的患者调整剂量和浓度.记录患者疗效、维持时间与不良反应.结果: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有效率为100%,显效率94.4%.肌肉麻痹的效果通常持续3~6个月不等,不良反应主要为4例上睑下垂,3例局部水肿和4例青紫,各占2.0%、1.5%和2.0%.上述症状于3~10内自行完全消失.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起效迅速、无创伤、简便易行.
作者:尚晓旭;吴景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索去毛囊筋膜脂肪复合组织填充颞部凹陷的效果,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在额颞部除皱同时,根据颞部凹陷程度制备相应大小的去毛囊筋膜脂肪复合组织块游离移植填充颞部凹陷.结果:随访3月~4年,该法除可获得远期丰满外形外,同时改善了面部轮廓.结论:除皱术中利用去毛囊筋膜脂肪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填充颞部凹陷,在面部提紧的同时改善了面部轮廓,术后效果满意.
作者:孟安锋;郭建;张林宏;王亚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下颌角截骨术后上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科421例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患者术后出现的4例上呼吸道阻塞患者的判断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未出现呼吸停止及行气管切开.结论:准确判断上呼吸道阻塞,及时气管插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成铤;艾玉峰;周激;刘会省;冯辉利;黄文;宋晓东;倪云志;秦晓;陈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少儿上颌前牙常见埋伏阻生,直接影响患儿的颜面部美观、发育及咀嚼功能,如不及时矫正,相邻牙齿将向缺隙处移动,占据其萌出道而使恒牙无法正常萌出,给患儿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故患儿家长求医心切.随着固定矫治技术不断发展,相关的辅助定位手段日益提高以及与口腔颌面外科合作的加强,使绝大多数埋伏牙通过治疗使其处于牙列正常位置,避免了被拔除的厄运.本文对收治的32例该类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刘瑶;赵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自身形象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整形美容科已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医学学科之一.而整形美容科的对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患者,而是健康(或亚健康)入认为在容貌、形体、心理上存在需求的“美容就医者”,其目的是要求锦上添花[1].为提高整形美容科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诊疗技术水平,提高求美者对整形美容手术和治疗的满意率,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我科于2009年7月~2010年12月对2 194例整形美容手术和激光治疗后的求美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手术或治疗后追踪回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甘学文;薄红兵;黄敏;丘基俊;朱赛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面颈部双叶皮瓣即刻修复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9例面颊部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基底细胞癌6例、鳞状细胞癌2例、血管瘤并溃疡1例)患者采用面颈部双叶皮瓣修复.手术边缘:血管瘤为0.2cm,基底细胞癌0.5~0.7cm鳞状细胞癌1cm,切除深度迭浅筋膜层.缺损面积大5.0cm × 4.5cm,小4.0cm × 3cm.结果:创面Ⅰ期愈合,无皮瓣坏死,经6个月-5年追踪复查,肿瘤无复发及转移.修复组织质地、颜色与周围皮肤匹配,面部外形较好,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双叶皮瓣行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即刻修复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作者:谭汉提;卢迪;韦堡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像素铒激光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进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2940nm铒激光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对68例患者进行治疗,共5次,每次间隔3周.结果:患者无不适反应,面部老化表现均得到较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像素铒激光联合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对于面部年轻化的治疗其疗效较为持久,副作用小,操作简便,对于改善和延缓各种面部衰老的表现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戴利;方芳;郑永生;孙强;马涛;张君毅;韩新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内服外用并结合面部全息刮痧疗法治疗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针灸、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8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联疗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患者易于接受,优于针药并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
作者:康巧;蒋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体牙移植术联合正畸方法治疗异位牙或阻生埋伏牙的临床效果,探讨移植牙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临床就诊病例16例,年龄11 ~21岁,先行正畸治疗以拓展出合适间隙,之后用种植机制备牙槽窝,拔除异位牙或阻生牙后移植于此处,正畸片断弓固定.结果:1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移植牙稳固,牙龈形态恢复较好,成功12颗(75%),有效4颗(25%),失败0颗.结论:对于异位牙或埋伏阻生牙的正畸过程中,若联合自体牙移植术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治疗方法,能达到快速纠正个别牙错位,缩短正畸疗程.
作者:谢桂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OX-2及其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激光术后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点阵CO2激光照射形成大鼠创伤模型,分为正常、术后第1、3、5、7、10、14天共7个时相点,基质对照组、NS-398药物组术后分别外用75%酒精、NS-398,肉眼观察创面结痂及愈合时间,HE染色计数中性粒细胞、成纤维样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PGE2及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NS-398药物组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各组间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天,NS-398药物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PGE2、TGF-β1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NS-398药物组成纤维样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激光术后(尤炎症期)大鼠创面明显表达COX-2.结论:COX-2对大鼠创面修复的炎症期及细胞增殖期具有重要作用;NS-398能降低激光术后创面炎症反应及瘢痕形成率,同时不会延缓创面愈合.
作者:周莹;曾维惠;覃静净;徐磊;耿松梅;乔莉;张磐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日常生活中足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不少见,常合并跖腱膜或骨外露,多为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碾压伤或撕脱伤、钝器砸伤、机器绞伤,少数为肿瘤切除或烧伤后切除挛缩瘢痕所致,由于足底解剖、功能的特殊性,其缺损造成一定的修复困难,现就其常用的邻近皮瓣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做一综述.
作者:张克勤;魏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颈阔肌肌皮瓣移位术整复口腔组织缺损的应用解剖、分类,移位术方法及整复效果.方法:2005年4月~2010年9月,采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内舌、颊、下颌,口底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36 ~ 80岁,平均46岁.颊粘膜癌6例,舌癌5例,下颌牙龈癌5例,口底癌3例.口腔颊部、舌部、下颌,口底区原发病灶切除后组织缺损范围:长5.0 ~6.0cm,宽4.5 ~ 6.5cm.采用病灶同侧颈阔肌皮瓣切取,行组织移位转入口腔内修复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范围:长9.5cm,宽4.5cm.结果:经用这种组织瓣移位术方法完成的19例皮瓣手术后成活良好,皮瓣收缩不明显,口腔组织创面、张口度、舌运动度等口腔功能恢复良好.放疗后皮瓣维持原形态,无坏死、无萎缩.随访显示皮瓣长期愈合良好,无萎缩,适应口腔环境,皮肤组织粘膜化.供瓣区存在瘢痕,部分患者存在轻度影响头、颈部运动.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血供明确、解剖恒定;邻近口腔组织缺损部位;皮瓣质地、范围适合口腔缺损整复,移位术后皮瓣成活稳定.
作者:张圃;李建虎;孙沫逸;马秦;雷德林;杨耀武;胡晓光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