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涛;安可忍;李萍;杨宇梓;刘晓薇;庞建华
1.1临床资料:本组就医者18例,均为女性,年龄38~58岁.面部均为皮肤松弛下垂,鼻唇沟较深,颧脂肪垫下垂明显.面部除皱同期行额部除皱者3例,同期行隆鼻术者1例.切口均采用耳前至发际内切口.
作者:许民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管状皮瓣又称皮管皮瓣,多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它是把一个双蒂或单蒂扁平皮瓣卷起来缝合,即成管状皮瓣<'[1]>.手术优点是创伤小、血供可靠、临床上应用广泛.缺点是术前术后护理不当均可造成皮瓣坏死,手术失败,儿童腹部管状皮瓣是否成活与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分不开的.
作者:蒋丽娟;李东倩;陈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次切除色素痣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痣的部位,大小及美容要求,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切除351例患者的378个皮损.结果:色素痣分次切除术后外观基本正常,均无感染、无复发、周围器官无牵拉变形,总体效果良好.结论:分次切除治疗色素痣具有临床应用的普及性和良好美容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仕涛;赵涛;赵建红;廖文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两种类型下睑内翻倒睫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先天性睑内翻倒睫患者,一般采用下穹窿皮肤穿线术、L形皮肤切除去除赘皮及肥厚的轮匝肌两种手术方式.对老年痉挛性睑内翻倒睫患者,采用增强下睑皮肤眶隔张力、眼轮匝肌增强术.结果:本组102例198眼,均I期愈合,术后1周180只眼全部矫正,24只眼轻度过矫.术后1月,191只眼全部矫正(占96.46%),4只眼轻度过矫(占2.02%),3只眼轻度欠矫(占1.52%).结论:在下睑内翻倒睫的手术治疗中,只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手术方式,才会使得术后效果满意.
作者:李军;贺新征;倪芳芳;孙青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阴股沟皮瓣治疗阴囊烧伤的方法.方法:采用阴股沟皮瓣转移修复治疗阴囊烧伤患者8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随诊6-12个月,阴囊形态良好.结论:利用阴股沟皮瓣修复阴囊深度烧伤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娟;何青峰;周玉梅;林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肿中的铁对皮瓣的毒性作用.方法:8头4-8月龄白色小型猪,在每头猪脊柱两侧各设计6个任意皮瓣,共96个.将皮瓣随机分配进入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血肿组、去铁胺组,每组24个皮瓣.对照组:皮瓣形成后无其他处理;生理盐水组:在皮瓣形成后向皮瓣下注入15ml生理盐水;血肿组:在皮瓣形成后向皮瓣下注入15ml自体血液;去铁胺组:在皮瓣形成后向皮瓣下注入15ml自体血液和270mg甲磺酸去铁胺.各组分别在术后24h、72h、120h取材,检测各组术后2h皮瓣的血流情况,检测皮瓣铁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①四个组术后2h皮瓣血流灌注量无显著差别(P>0.05):②生理盐水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血肿组术后皮瓣铁含量、MDA含量和MPO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④去铁胺组皮瓣铁含量和MDA含量低于血肿组(P<0.01),MPO活性与血肿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肿中的铁能增强皮瓣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作者:谢祥;庄洪兴;李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院美容中心2005.1~2010.10施行经睑结膜超脉冲激光下睑袋去除术65例,同期行常规经睑结膜下睑袋整形术52例,我们对激光下睑袋整复术手术效果,安全性、并发症等方面作初步分析,改进激光下睑袋整复术手术技巧后疗效提高,报道如下.
作者:吴军;罗洁;胡玫瑰;孙锦波;于潇;冉隆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浓替硝唑含嗽液对糖尿病患者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6)采用基础治疗,实验组(n=38)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浓替硝唑含嗽液治疗,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牙周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菌斑指数(PLI)、牙周探针深度(PD)、附着水平丧失(AL)、牙齿松动度(TM)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LI、PD、AL、TM均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PD、AL、T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干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D、AL、TM亦有统计学上显著意义差异(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结论:浓替硝唑含嗽液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和注射给药.
作者:闫大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定强度的LIPUS对H-PDLCs进行辐照后,细胞内BMP-2的表达变化,对LIPUS诱导牙周成骨效应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体外培养H-PDLCs,LIPUS(90mW/cn<'2>,20min/天)连续处理1周,分别于处理1、3、5、7天后收集标本,同期培养的未接受任何处理的H-PDLCs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检测各时间点细胞内BMP-2基因表达变化,2^(-△△CT)法分析基因相对表达变化量,对△CT值组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LIPUS处理后H-PDLCs内BMP-2表达逐渐增强,于第3天达高峰,第5天逐渐减弱,但表达仍高于同期未处理组,到第7天下降到接近同期未处理组水平.尤其是,LIPUS处理3天后较同期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增加6.07倍;5天后较同期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增加2.30倍,△CT值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LIPUS处理可有效诱导H-PDLCs的BMP-2表达增强,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表明LIPUS具有潜在的促进H-PDLCs成骨分化效应.
作者:杨尊;任蕾西;宋锦磷;周洁;李发琪;赵纯亮;王智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通过耳前小切口行颧脂肪垫悬吊术的安全性和促进中面部提升的美容效果.方法:本组就医者12例,面部皮肤弹性良好,均表现为眼角下垂、颊部组织下降、鼻唇沟过深.在内镜辅助下,应用PTFE线,经耳前小切口行颧脂肪垫悬吊术,提升中面部,改善鼻唇沟加深、颊部组织下降等衰老面容.结果:随访观察6-12个月,12例均获得较好的中面部提升效果.除1例发生皮下积血外,无严重并发症,就医者满意.结论:对于面部皮肤组织弹性良好者,耳前小切口颧脂肪垫悬吊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切口隐蔽的中面部年轻化技巧.
作者:张旭东;赵启明;甘精兵;郭剑;吴近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梭形细胞脂肪瘤为罕见的脂肪瘤,由脂肪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由于其形态有一定异形性,容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先将我科近期诊治的一例腰部梭形细胞脂肪瘤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鹏程;于蒙;常春娟;胡国栋;邱亚斌;余东文;吴玉家;周国勇;贾赤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测定前牙烤瓷修复冠、桥的疲劳寿命.方法:制作前牙烤瓷冠、桥试件各3个进行疲劳寿命测定,分别在实验进行0h、16h、48h、80h、160h时,用体视显微镜下咬合部位瓷层表面状态,至320h后实验结束,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各组烤瓷冠、桥体均未出现明显的瓷崩裂现象,但在咬合部位及其附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微裂隙(列席小于20 μ m).结论:前牙烤瓷修复体不仅具有良好的美学特性,而且也具有相当优良的抗疲劳特性.
作者:李明勇;马轩祥;李玉龙;索涛;李浩萍;孟媛;霍丽;刘芳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下睑囊性睑板筋膜弓状扩张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为相关的下睑部老化及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0具(20侧)尸颅的解剖,阐明下睑囊性睑板筋膜弓状扩张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结合文献复习,对下睑皱襞的形成及下睑部老化的治疗方法提出意见.结果:弓状扩张部是一个立体结构,其与眶下缘骨膜,眶隔、囊性睑板筋膜及Lockwood韧带均有连接.结论:弓状扩张部与下睑皱襞的形成及下睑部眶隔脂肪的疝出密切相关,是下睑部重要的支持结构.
作者:于浩;王佳琦;郑行跃;薛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将体外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初步构建的组织工程脂肪移植到大鼠体内,观察其演变过程.方法: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复合培养10天后,进行成脂诱导;6周后将其移植到Wistar大鼠后肢肌肉内,同时,以同体积支架材料作为对照;分别于移植后4周和8周取材,行油红0染色、HE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复合培养及成脂诱导6周后,见大量成脂样细胞生成,并与支架牢固粘附.移植4周,移植物体积略小,质稍硬,表面有透明薄膜形成,膜中分布新生血管网;油红0染色见支架内新生脂肪组织及细胞呈橙红色;HE染色显示支架网眼内有新生脂肪组织,并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见支架网眼内有球形、表面光滑的脂肪细胞.移植8周,移植物体积进一步缩小,质变软,表面薄膜内血管网丰富;油红0染色见支架中着橙红色组织较前明显增多,部分呈片状融合;HE染色显示新生脂肪明显增多,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显示脂肪细胞较前增生明显.对照组同样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新生脂肪组织生成,支架材料8周时较4周时降解更加明显.结论:随着时间推移,蚕丝蛋白支架网眼内脂肪细胞逐渐增多,支架材料在体内呈现逐步降解趋势,说明体内环境有利于组织工程化脂肪的进一步形成.同时,也提示支架材料在组织相容性方面尚存不足.
作者:刘毅;肖宏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应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0年10月在我激光美容中心进行黄褐斑激光治疗的患者72例,应用Medlite C8 Q-开关激光,以1064nm波长,6~8mm光斑照射面部,每周1次,10次为一个总疗程,用VISIA皮肤测试仪和临床照片对患者色素斑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治疗72例,基本治愈28例(38.9%),显效34例(47.2%),好转10例(13.9%),无效0,总有效率为86.1%,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VISIA皮肤测试显示治疗后色素斑相对于治疗前绝对数值平均下降35.2±8.4,相对分值下降1.625±0.279,相对比率平均提高(38.6±6.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edlite C8 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应用VISIA皮肤测试仪检测黄褐斑患者的定量分析,可以作为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一个定量衡量标准,在诊断、指导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上都有一定意义.
作者:樊昕;刘丽红;岳丹霞;姚美华;安俞熙;杨蓉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组合式Forsus矫治器(the Combined Forsus Appliances,CFA)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A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3例处于生长发育前期及高峰期的安氏Ⅱ<'1>错牙A患者,应用组合式Forsus矫治器进行平均5.5个月的矫治,通过头影测量评判矫治效果.结果:13例患者下颌后缩面型明显改善.结论:组合式Forsus矫治器可以进行早期功能矫治,能够有效地改善Ⅱ类面型,降低了二期固定矫治的难度,提高了矫治效果.
作者:尹玉承;兰泽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介绍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设计相同大小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将皮片用于创面修复.结果:术后皮片全部成活,均获得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片坏死等并发症,一次手术完成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月~2年,修复皮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匹配,面部的轮廓形态及视觉效果良好,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保持皮肤色泽、质地一致性,效果可靠,是获得良好的面部形态和功能效果的一种修复方法.
作者:李波涛;安可忍;李萍;杨宇梓;刘晓薇;庞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0.5%米诺地尔-纳米脂质结构载体(MDX-NLC)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透皮特性.方法:制备0.5%MDX-NLC,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通过体外透皮实验,用高效液相和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检测0.5%MDX-NLC经皮之渗透速率及其皮内滞留量,以0.5%的MDX酊剂为对照.结果: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表明,0.5%MDX-NLC与0.5%的MDX酊剂溶液相比,前者透皮速率明显变慢,且皮肤中药物滞留量明显增加.结论:0.5%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对米诺地尔的经皮吸收起到较好的缓释作用,并能有效提高其在皮肤中蓄积,持续释药.
作者:刘维;申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病理性瘢痕主要有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种,同属美容皮肤科顽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因其瘢痕组织高出皮肤表面,色红,有硬结,伴有瘙痒,部分瘢痕挛缩造成机体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痛苦,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梅;姚博;李庆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自1957年被Obwegeser首次报道以来,已成为矫治下颌骨畸形为常用的一种术式<'[1-2]>.研究表明[3-4],双侧SSRO后退下颌后近心骨段的位置会有明显变化,下颌角间宽度(双侧下颌角间的距离)会有所增加.
作者:高振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