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尊;任蕾西;宋锦磷;周洁;李发琪;赵纯亮;王智彪
目的:探索阴股沟皮瓣治疗阴囊烧伤的方法.方法:采用阴股沟皮瓣转移修复治疗阴囊烧伤患者8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随诊6-12个月,阴囊形态良好.结论:利用阴股沟皮瓣修复阴囊深度烧伤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娟;何青峰;周玉梅;林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单纯皮肤磨削以及磨削术后联合外用硅凝胶或积雪苷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皮肤磨削术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将101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为治疗组,分别于术后5天起外用硅凝胶和0.25%积雪苷霜至术后8周结束.均观察治疗结束时红斑及色素沉着发生率,治疗前后瘢痕严重程度的积分评价.结果:与对照组A比较,治疗C组红斑发生率及色素沉着发生率均降低,C组的色素沉着发生率低于B组;B组和C组的瘢痕疗效明显优于A组,而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皮肤磨削术后联合外用硅凝胶或者积雪苷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效果可靠,后者还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肤色.
作者:吴迪;鲁严;李巍;曹筱冬;赵敏;时素英;骆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软组织的美学形态.方法:30例患者共35个牙位拔出患牙,同期植入种植体35枚,种植手术过程中测量并记录牙龈附着高度及骨水平高度,种植3~6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测量上述指标,同时拍摄根尖片,计算牙槽骨吸收高度,按常规取模、戴牙,对比牙龈附着手术前后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所有种植体二期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后9个月牙槽骨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量分别为1.2mm和1.0mm.种植修复后3个月矛龈乳头近、远中牙龈附着退缩量分别为0.45mm和0.43mm,患者满意度达97%,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即刻种植临床效果与常规种植无明显差异,软组织美学更佳,可以进行椎广和应用,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作者:常晓峰;胡娜;李大旭;贺龙龙;刘少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用不同的面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的各种缺损、病灶、畸形,以求取得佳的美容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病损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的大小、位置,设计合适的随意型局部旋转、推进、易位等各型皮瓣I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结果:48例面部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及并发症.结论:在切除面部病损的同时,选用合适的随意型局部皮瓣I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可避免直接缝合及皮片移植后出现的瘢痕、畸形、色素改变及皮片收缩等不良反应.术后瘢痕不明显,无收缩变形.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
作者:周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下睑囊性睑板筋膜弓状扩张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为相关的下睑部老化及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0具(20侧)尸颅的解剖,阐明下睑囊性睑板筋膜弓状扩张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结合文献复习,对下睑皱襞的形成及下睑部老化的治疗方法提出意见.结果:弓状扩张部是一个立体结构,其与眶下缘骨膜,眶隔、囊性睑板筋膜及Lockwood韧带均有连接.结论:弓状扩张部与下睑皱襞的形成及下睑部眶隔脂肪的疝出密切相关,是下睑部重要的支持结构.
作者:于浩;王佳琦;郑行跃;薛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黑布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Bax和Bcl-2mRAN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4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天后,将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黑布药膏治疗组和瘢痕模型组,在黑布药膏治疗组瘢痕局部涂抹黑布药膏,每3天1次,连续用药56天.在用药后第2,4,6,8周分别切取两组瘢痕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Bax和Bc1-2mRAN的表达.结果:黑布药膏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Bc1-2 mRAN表达显著减弱(P<0.01),Bax mRAN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黑布药膏可以通过抑制Bc1-2mRAN表达,促进BaxmRAN表达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这可能是黑布药膏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增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丽;王莹;关洪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上睑下垂为常见眼睑畸形之一,因对视力及美观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治疗多选择增强提上睑肌力量方式及借用额肌力量方式,两者各有优缺点.我院自1995年4月~2010年6月采用提上睑肌折叠联合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重症上睑下垂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石林山;洪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梭形细胞脂肪瘤为罕见的脂肪瘤,由脂肪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由于其形态有一定异形性,容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先将我科近期诊治的一例腰部梭形细胞脂肪瘤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鹏程;于蒙;常春娟;胡国栋;邱亚斌;余东文;吴玉家;周国勇;贾赤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共振吸脂术是通过共振发生器发出与人体脂肪细胞固有频率相当的震动次数,在共振的合力作用下使脂肪细胞溶解并被吸出.因为不同的物质有各自不同的频率,振动吸管未与皮肤、血管等组织发生共振,故对其无损伤<'[1]>.
作者:杨国荣;杨美荣;庞亚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介绍采用乳腺底面放射状切开固定,同期在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凝胶假体,矫正伴有乳腺发育不良的筒状乳房畸形的方法和经验.方法:经乳房下皱襞切口,乳腺底面放射状切开,形成4个乳腺瓣,向下固定于胸大肌筋膜上,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凝胶假体.结果:2002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该方法共治疗3例伴有乳腺发育不良的筒状乳房畸形的患者,无血肿、感染、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乳房丰满挺拔,畸形得到矫正,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正常.结论:该术式在增大乳房体积的同时矫正筒状乳房畸形,对伴有乳腺发育不良的筒状乳房畸形患者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整形方法.
作者:唐新辉;赵正杰;李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小针电凝对SD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小针高频电凝分别在6J/H、8J/H、10J/H、12J/H功率下对SD大鼠真皮进行选择性电热解作用2s,然后分别在术后第14天、第35天取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数量变化.结果:经小针高频电凝作用后第35天的SD大鼠真皮中胶原纤维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小针高频电凝的适度选择性电热解作用可增加SD大鼠真皮中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增加其对胶原纤维的分泌,从而提示小针高频电凝对人体皮肤有非剥脱性除皱的作用.
作者:于海生;陈石海;刘庆丰;韦强;廖明德;蒙旭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制备的异种肌腱基质材料生物相容性的体外实验研究,鉴定其作为软组织修复充填材料的可行性,为进一步试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要求,采用标准的毒理学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致敏试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对制备的异种肌腱基质材料进行评价.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各组小鼠活动正常,72h小鼠无死亡,各组动物未见中毒症状或不良反应.致敏试验显示材料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皮肤反应指数均为0,无致敏性.皮内刺激实验观察显示,材料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处无明显红斑、水肿和皮肤坏死,极轻微刺激.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示该材料的相对增殖度较高,细胞毒性分级在0-1级.遗传毒性试验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无遗传毒性.结论:异种肌腱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满足作为软组织修复充填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要求,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软组织充填材料.
作者:陈元良;姜平;夏学颖;陈伟;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对激光美容门诊的就诊者进行光老化认知的问卷调查,指导临床医师在激光美容门诊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以226例激光美容门诊的就诊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0岁以上就诊者对光老化的知晓率更高,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知识的准确性也明显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来自于大城市的就诊者对光老化知识的准确性更高.结论:在美容门诊工作中应加强对青少年,男性、低文化、相对贫困地区的防晒健康教育.
作者:林彤;龚向东;黄玉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0.5%米诺地尔-纳米脂质结构载体(MDX-NLC)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透皮特性.方法:制备0.5%MDX-NLC,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通过体外透皮实验,用高效液相和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检测0.5%MDX-NLC经皮之渗透速率及其皮内滞留量,以0.5%的MDX酊剂为对照.结果: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表明,0.5%MDX-NLC与0.5%的MDX酊剂溶液相比,前者透皮速率明显变慢,且皮肤中药物滞留量明显增加.结论:0.5%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对米诺地尔的经皮吸收起到较好的缓释作用,并能有效提高其在皮肤中蓄积,持续释药.
作者:刘维;申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检测Ezrin和AQP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和AQP3的表达水平.结果:Ezrin和AQP3在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且在scc不同分化组织中存在差异.Ezrin和AQP3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3,P<0.05).结论:Ezrin和AQP3的高表达可能在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恶性程度相关.
作者:袁耀东;刘林;李广帅;王琪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介绍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设计相同大小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将皮片用于创面修复.结果:术后皮片全部成活,均获得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片坏死等并发症,一次手术完成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月~2年,修复皮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匹配,面部的轮廓形态及视觉效果良好,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保持皮肤色泽、质地一致性,效果可靠,是获得良好的面部形态和功能效果的一种修复方法.
作者:李波涛;安可忍;李萍;杨宇梓;刘晓薇;庞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包皮口小,包皮紧包着阴茎头而遮掩尿道口,不能翻转露出阴茎头时称为包茎.新生儿包皮与阴茎头存有生理性自然粘连,称之为先天性包茎.由于包皮过长而反复发生包皮阴茎头炎引起粘连,包皮口形成瘢痕性缩窄,称之为继发性包茎<'[1]>.
作者:饶颖慧;杨晓林;赵绍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肿中的铁对皮瓣的毒性作用.方法:8头4-8月龄白色小型猪,在每头猪脊柱两侧各设计6个任意皮瓣,共96个.将皮瓣随机分配进入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血肿组、去铁胺组,每组24个皮瓣.对照组:皮瓣形成后无其他处理;生理盐水组:在皮瓣形成后向皮瓣下注入15ml生理盐水;血肿组:在皮瓣形成后向皮瓣下注入15ml自体血液;去铁胺组:在皮瓣形成后向皮瓣下注入15ml自体血液和270mg甲磺酸去铁胺.各组分别在术后24h、72h、120h取材,检测各组术后2h皮瓣的血流情况,检测皮瓣铁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①四个组术后2h皮瓣血流灌注量无显著差别(P>0.05):②生理盐水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血肿组术后皮瓣铁含量、MDA含量和MPO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④去铁胺组皮瓣铁含量和MDA含量低于血肿组(P<0.01),MPO活性与血肿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肿中的铁能增强皮瓣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作者:谢祥;庄洪兴;李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次切除色素痣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痣的部位,大小及美容要求,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切除351例患者的378个皮损.结果:色素痣分次切除术后外观基本正常,均无感染、无复发、周围器官无牵拉变形,总体效果良好.结论:分次切除治疗色素痣具有临床应用的普及性和良好美容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仕涛;赵涛;赵建红;廖文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AC)指覆盖于关节表面的一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它主要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组成,其中软骨细胞是AC的特有细胞,可分泌合成ECM.
作者:李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