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诺地尔纳米结构脂质体的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刘维;申洪

关键词:米诺地尔,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体外透皮
摘要:目的:观察0.5%米诺地尔-纳米脂质结构载体(MDX-NLC)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透皮特性.方法:制备0.5%MDX-NLC,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通过体外透皮实验,用高效液相和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检测0.5%MDX-NLC经皮之渗透速率及其皮内滞留量,以0.5%的MDX酊剂为对照.结果: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表明,0.5%MDX-NLC与0.5%的MDX酊剂溶液相比,前者透皮速率明显变慢,且皮肤中药物滞留量明显增加.结论:0.5%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对米诺地尔的经皮吸收起到较好的缓释作用,并能有效提高其在皮肤中蓄积,持续释药.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黑布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Bax和Bcl-2mRAN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黑布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Bax和Bcl-2mRAN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4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天后,将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黑布药膏治疗组和瘢痕模型组,在黑布药膏治疗组瘢痕局部涂抹黑布药膏,每3天1次,连续用药56天.在用药后第2,4,6,8周分别切取两组瘢痕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Bax和Bc1-2mRAN的表达.结果:黑布药膏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Bc1-2 mRAN表达显著减弱(P<0.01),Bax mRAN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黑布药膏可以通过抑制Bc1-2mRAN表达,促进BaxmRAN表达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这可能是黑布药膏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增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丽;王莹;关洪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阴股沟皮瓣修复阴囊深度烧伤

    目的:探索阴股沟皮瓣治疗阴囊烧伤的方法.方法:采用阴股沟皮瓣转移修复治疗阴囊烧伤患者8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随诊6-12个月,阴囊形态良好.结论:利用阴股沟皮瓣修复阴囊深度烧伤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娟;何青峰;周玉梅;林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不同的面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的各种缺损、病灶、畸形,以求取得佳的美容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病损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的大小、位置,设计合适的随意型局部旋转、推进、易位等各型皮瓣I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结果:48例面部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及并发症.结论:在切除面部病损的同时,选用合适的随意型局部皮瓣I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可避免直接缝合及皮片移植后出现的瘢痕、畸形、色素改变及皮片收缩等不良反应.术后瘢痕不明显,无收缩变形.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

    作者:周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异种肌腱基质材料生物相容性的体外评价实验

    目的:通过对制备的异种肌腱基质材料生物相容性的体外实验研究,鉴定其作为软组织修复充填材料的可行性,为进一步试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要求,采用标准的毒理学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致敏试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对制备的异种肌腱基质材料进行评价.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各组小鼠活动正常,72h小鼠无死亡,各组动物未见中毒症状或不良反应.致敏试验显示材料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皮肤反应指数均为0,无致敏性.皮内刺激实验观察显示,材料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处无明显红斑、水肿和皮肤坏死,极轻微刺激.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示该材料的相对增殖度较高,细胞毒性分级在0-1级.遗传毒性试验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无遗传毒性.结论:异种肌腱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满足作为软组织修复充填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要求,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软组织充填材料.

    作者:陈元良;姜平;夏学颖;陈伟;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龈炎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龈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固定矫治治疗的60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由专职护士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按常规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知识宣教.采用X<'2>检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别比较戴固定矫治器3个月和6个月时牙龈炎的发生率.结果:载固定矫治器3个月时两组间的牙龈炎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固定矫治器6个月时实验组牙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计划的专科护理干预,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接受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实施口腔卫生宣教,有助于减少其在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发生.

    作者:冯金兰;武玉海;邹晖;陈晓英;曾敏华;徐雁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提上睑肌折叠联合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重症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为常见眼睑畸形之一,因对视力及美观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治疗多选择增强提上睑肌力量方式及借用额肌力量方式,两者各有优缺点.我院自1995年4月~2010年6月采用提上睑肌折叠联合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重症上睑下垂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石林山;洪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细菌纤维素的研究和应用新进展

    纤维素是地球上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主要分布于植物如树木、棉花等中,它是形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形成许多真菌、藻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随着人们对纤维素类产品需求的增加,人们获取纤维素的方法正不断地改进和更新.

    作者:邱竣;周绍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眼外伤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眼外伤是目前致盲率高的眼病,我国每年因眼外伤致伤致残约数十万人.儿童期是眼外伤的多发阶段之一<'[1]>,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视觉发育尚未成熟,加上其眼球解剖、生理及心理的特点,当遭遇眼外伤时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

    作者:刘丽华;卢志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儿童手部创伤行腹部管状皮瓣修复的护理

    管状皮瓣又称皮管皮瓣,多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它是把一个双蒂或单蒂扁平皮瓣卷起来缝合,即成管状皮瓣<'[1]>.手术优点是创伤小、血供可靠、临床上应用广泛.缺点是术前术后护理不当均可造成皮瓣坏死,手术失败,儿童腹部管状皮瓣是否成活与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分不开的.

    作者:蒋丽娟;李东倩;陈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颧弓及顶骨生长规律的研究

    目的:研究8周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颧弓长度、高度、厚度及顶骨厚度的生长规律,并探讨顶骨外板修复颧弓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15头8周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每头小型猪颅面部左右侧随机分为实验侧和正常对照侧.获取15头小型猪8周、12周、16周,20周龄时头颅三维CT扫描数据,用Mimics10.01软件对头颅三维数据进行处理,对重建三维图像进行测量,获得8周龄小型猪30例颧弓的长度、高度,厚度及顶骨厚度数据,并获得12周龄、16周龄、20周龄小型猪15例正常侧颧弓长度、高度、厚度数据及顶骨厚度数据.比较各个时间点颧弓厚度及顶骨厚度,并绘制8周至20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颧弓长度,高度、厚度及顶骨厚度生长曲线.结果:8周、12周、16周、20周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颧弓长度为分别为(28.18±0.94)mm,(29.64±1.23)mm,(30.86±1.19)mm,( 31.86±1-63)mm;颧弓高度分别为(12.80±1.56)mm,(13.95±1.47)mm,(15.00±1.43)mm,(15.94±1.53)mm;颧弓厚度分别为(3.00±0.51)mm,(3.46±0.39)mm,(3.80±0.48)mm,(4.05±0.48)mm;顶骨厚度分别为(3.68±0.86)mm,(4.44±1.04)mm,(5.07±1.25)mm,(5.85±1.89)mm.各个时间点顶骨厚度均大于颧弓厚度(P<0.05).8周至20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颧弓长度、高度、厚度及顶骨厚度生长曲线平稳向上.结论:8~20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颧弓长度、高度、厚度及顶骨厚度稳定生长,顶骨与颧弓相比具有更厚的厚度,具有制成颅骨外板进行颧弓重建的潜力.

    作者:马静;吕长胜;归来;刘剑锋;牛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指背及腹部皮肤组织学特点,总结对比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在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06年以来,40例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1.5cm x 1.0cm~3.0cm×2.0cm.根据病情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患者20例,腹部皮瓣修复患者20例.邻指皮瓣3周断蒂,腹部皮瓣4周断蒂.术后分别对两种皮瓣修复术后的外观、两点辨别试验及功能满意度进行随访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例皮瓣成活无坏死感染,2例腹部皮瓣修复患者切口处皮瓣边缘局部坏死,给予换药后自愈.术后随访6个月-2年,用腹部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较为臃肿、皮色较深、两点辨别能力及患者功能满意度差,但可修复面积较大指腹缺损患者;而用邻指皮瓣修复患者外观、功能较好,但修复面积有限.结论:在条件允许下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较腹部皮瓣更为理想.

    作者:秦永平;纪柳;李庆泰;刘沐青;梁波;于志军;覃恒毅;徐闵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黄金分割与面部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体美、面容美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各种方法包括外科手术<'[1]>,使自己变的更美.但究竟怎样才算是美,有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来描述美,或者一个确切的标准来限定美呢?在整形美容外科学中,面部标志与比例分析直接影响到术前诊断、手术方式的确定及术后的评价.

    作者:冯苏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影响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力学因素研究进展

    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AC)指覆盖于关节表面的一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它主要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组成,其中软骨细胞是AC的特有细胞,可分泌合成ECM.

    作者:李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假体置人联合乳腺瓣固定矫正筒状乳房畸形

    目的:介绍采用乳腺底面放射状切开固定,同期在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凝胶假体,矫正伴有乳腺发育不良的筒状乳房畸形的方法和经验.方法:经乳房下皱襞切口,乳腺底面放射状切开,形成4个乳腺瓣,向下固定于胸大肌筋膜上,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凝胶假体.结果:2002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该方法共治疗3例伴有乳腺发育不良的筒状乳房畸形的患者,无血肿、感染、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乳房丰满挺拔,畸形得到矫正,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正常.结论:该术式在增大乳房体积的同时矫正筒状乳房畸形,对伴有乳腺发育不良的筒状乳房畸形患者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整形方法.

    作者:唐新辉;赵正杰;李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微种植体支抗已日渐广泛地运用于正畸临床中,因其体积小,植入和去除简单,创伤小,植入部位灵活,支抗稳定,患者易耐受等<'[1]>优点而被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认识和接受,并在各类错畸形矫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作者:刘怡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雌激素对皮肤黑素细胞和皮肤肿瘤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40多年前,Jensen等研究发现17 β-雌二醇(E<,2>)在子宫特异性结合受体,认识到雌激素生物学活性是通过受体蛋白调节实现的.随后的20多年,针对该受体蛋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后的20多年,针对该受体蛋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86年,两个研究小组成功克隆了这一蛋白(ER),一直到1995年,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这一种受体参与了内源性和外源性雌激素以及抗雌激素作用.

    作者:刘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蚕丝蛋白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

    目的:将体外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初步构建的组织工程脂肪移植到大鼠体内,观察其演变过程.方法: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复合培养10天后,进行成脂诱导;6周后将其移植到Wistar大鼠后肢肌肉内,同时,以同体积支架材料作为对照;分别于移植后4周和8周取材,行油红0染色、HE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复合培养及成脂诱导6周后,见大量成脂样细胞生成,并与支架牢固粘附.移植4周,移植物体积略小,质稍硬,表面有透明薄膜形成,膜中分布新生血管网;油红0染色见支架内新生脂肪组织及细胞呈橙红色;HE染色显示支架网眼内有新生脂肪组织,并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见支架网眼内有球形、表面光滑的脂肪细胞.移植8周,移植物体积进一步缩小,质变软,表面薄膜内血管网丰富;油红0染色见支架中着橙红色组织较前明显增多,部分呈片状融合;HE染色显示新生脂肪明显增多,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显示脂肪细胞较前增生明显.对照组同样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新生脂肪组织生成,支架材料8周时较4周时降解更加明显.结论:随着时间推移,蚕丝蛋白支架网眼内脂肪细胞逐渐增多,支架材料在体内呈现逐步降解趋势,说明体内环境有利于组织工程化脂肪的进一步形成.同时,也提示支架材料在组织相容性方面尚存不足.

    作者:刘毅;肖宏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肿中的铁对任意皮瓣毒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肿中的铁对皮瓣的毒性作用.方法:8头4-8月龄白色小型猪,在每头猪脊柱两侧各设计6个任意皮瓣,共96个.将皮瓣随机分配进入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血肿组、去铁胺组,每组24个皮瓣.对照组:皮瓣形成后无其他处理;生理盐水组:在皮瓣形成后向皮瓣下注入15ml生理盐水;血肿组:在皮瓣形成后向皮瓣下注入15ml自体血液;去铁胺组:在皮瓣形成后向皮瓣下注入15ml自体血液和270mg甲磺酸去铁胺.各组分别在术后24h、72h、120h取材,检测各组术后2h皮瓣的血流情况,检测皮瓣铁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①四个组术后2h皮瓣血流灌注量无显著差别(P>0.05):②生理盐水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血肿组术后皮瓣铁含量、MDA含量和MPO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④去铁胺组皮瓣铁含量和MDA含量低于血肿组(P<0.01),MPO活性与血肿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肿中的铁能增强皮瓣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作者:谢祥;庄洪兴;李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Ezrin和AQP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Ezrin和AQP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和AQP3的表达水平.结果:Ezrin和AQP3在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且在scc不同分化组织中存在差异.Ezrin和AQP3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3,P<0.05).结论:Ezrin和AQP3的高表达可能在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恶性程度相关.

    作者:袁耀东;刘林;李广帅;王琪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点式切开缝线法重睑术临床应用体会

    2004年8月~2010年8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研究总结了一种点式切开缝线法行重睑术,经临床6年的验证,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持久,形态自然,成功率高,无术后瘢痕,现介绍如下.

    作者:曲学延;曲学炜;杜晓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