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夏泽;夏炳兰
目的 探讨超声靶向破坏超声微泡介导脂质体小干扰RNA(siRNA)转染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价值. 方法将人及大鼠RPE细胞隔孔接种于24孔板中(2×10~5/孔、1×10~5/孔),分5组处理:siRNA+超声(US)、siRNA+微泡(MBs)+US、siRNA+脂质体(L)、siRNA+L+US、siRNA+L+MBs+US.12小时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阳性细胞比例. 结果在无脂质体的条件下,超声或超声联合微泡不能促进siRNA转染人及大鼠RPE细胞.siRNA+L+US组siRNA转染人RPE细胞效率高.siRNA+L+US+MB组siRNA转染人及大鼠RPE细胞的效率显著低于siRNA+L+US组. 结论超声辐照可促进脂质体介导的siRNA转染人RPE细胞.
作者:李红丽;杜联芳;郑孝志;王慧萍;顾青;陈霞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 PWI)灌注值改变.方法 对22例HCC患者在TACE术前和术后3~10天分别进行MR PWI,得出术前及术后平均强化时间(MTE)、负增强积分(NEI)、病灶达峰值时间(TTP)、大信号下降斜率 (MSD),比较TACE术前与术后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HCC瘤区时间信号曲线(TIC)TACE术前呈快速下降,TACE术后趋向平缓;MTE与TTP值术后较术前降低,NEI值术后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D值术后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 PWI能够敏感地观察到HCC TACE术前后的血流变化,可用于评价TACE疗效.
作者:卞读军;肖恩华;胡冬煦;肖运平;陈翔宇;司徒卫军;贺忠;袁术文;孙剑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男,30岁,以左顶部包块2周入院.查体:左顶部触及2 cm×2 cm包块,质硬,无压痛.血压16.0/11.4 kPa,无头痛、出汗、心悸等神经内分泌症状.
作者:潘高争;李鹏;徐兵智;张华文;刘宜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实现三维模拟手术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构建基于医学图像的三维模拟手术平台. 方法在VC++平台下,使用三维分割算法对体数据进行分割,结合VTK对读入的体数据进行交互式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并对各种虚拟切割方式的性能进行分析. 结果实现了医学CT/MR图像的交互式三维重建、虚拟手术刀切割以及虚拟手术规划. 结论该系统可以辅助医生对手术过程进行模拟,为医生观察三维人体组织器官结构及病灶部位,实施辅助手术提供有力的帮助.
作者:刘尚平;陈骥;刘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定量参数与前列腺结节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DUS和彩色血流分析软件,记录73例患者共94个前列腺结节的峰值血流指数(PVI).前列腺结节穿刺标本行CD34抗体染色,记录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PVI的相关性.结果 移行区和周围区恶性结节组PVI、MVD均高于良性组(P<0.05);PVI和MVD在恶性结节组呈正相关(r移行区=0.76;r周围区=0.79),移行区良性结节组无相关性(r=0.18),周围区良性结节组有相关性(r=0.44).PVI鉴别移行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57%和80.77%,鉴别周围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07%和91.00%.结论 PDUS定量参数PVI能间接反映前列腺结节内血管生成的特征,为前列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马麒;单玉喜;方军初;阳东荣;谢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测量肩胛盂扭转角的方法.方法 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50个、成人肩关节防腐湿标本50个,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行轴位厚层、薄层多平面重组(MPR)测量肩胛盂扭转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肩胛盂扭转角厚层MPR和薄层MPR测量值配对t检验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骨干、湿标本盂扭转角测值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层MPR测量肩胛骨干标本盂扭转角(-0.40±4.10)°,肩关节防腐湿标本盂扭转角(-3.00±4.49)°;薄层MPR测量肩胛骨干标本盂扭转角(-0.34±4.21)°,肩关节防腐湿标本盂扭转角(-2.70±4.54)°.结论 多层螺旋CT厚层MPR测量肩胛盂扭转角简单、快捷.肩胛骨干、湿标本盂扭转角差异较大,肩胛骨扭转角呈后倾近3°,在肩关节假体设计中应考虑该解剖特点.
作者: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成像能够显示白质纤维的结构,在脊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检出病变和判断病变性质的敏感性较常规MRI高,能够提供更多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同时能更好地进行术前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
作者:李小圳;金征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联合纤维束FA值和ADC值的变化特点,评价DTI对aMCI的诊断及aMCI与AD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aMCI患者(aMCI组)、20例AD患者(AD组)及2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行DTI扫描,以额枕下束、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上纵束Ⅱ、扣带束作为感兴趣区(ROI)测FA值和ADC值.结果 aMCI组与NC组比较额枕下束和扣带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与AD组比较扣带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CI患者额枕下束、扣带束FA值的异常改变,提示DTI检查可作为aMCI的一个诊断指标.aMCI患者与AD患者扣带束FA值有差异,有助于aMCI与AD的鉴别诊断.
作者:常城;李文彬;谢文晖;魏小二;付剑亮;李明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如何确定DTC ~(131)Ⅰ的治疗活度仍有不同意见.本文对确定DTC ~(131)Ⅰ治疗活度的不同方法予以综述.
作者:刘斌;匡安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MRI,观察病灶的位置与分布、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 27例颅脑MR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片状对称性异常信号,21例双侧丘脑、齿状核片状异常信号,9例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见片状对称性异常信号;27例T1WI上见高信号区,其中4例基底节区病灶内见小片状低信号;26例T2WI及T2-FLAIR见高或稍高信号,1例见稍高、低混杂信号.结论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及齿状核对称短T1稍长T2异常信号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宇凌;李景雷;黄飚;梁长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及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临床疑似HCC患者接受CT及MR检查,39例确诊为HCC,共59个病灶.CT采用平扫加三期增强,MR采用LAVA技术双动脉期、双门脉期、双静脉期及延迟期共7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观测数据行Alternative-free-response ROC(AF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z),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增强扫描的Az平均值为0.8120±0.0118,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Az平均值为0.9093±0.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 cm的HCC病灶组,CT和MR增强扫描的平均灵敏度分别为63.89%和80.55%.在1~3 cm组和>3 cm组,CT和MR增强扫描诊断的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病灶中,CT多期增强扫描的灵敏度低于MR动态增强扫描(83.62% vs 8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阳性预测值(PPV)也低于MR扫描(93.07% vs 9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诊断HCC病灶方面,MR动态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小于1 cm病灶,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
作者:邢古生;王爽;欧阳汉;马霄虹;周纯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06个CCRCC和25个AML的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观察指标包括肿瘤的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包膜增强、增强消退情况以及增强方式,分析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对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肿瘤的增强程度和增强消退时间在CCRCC与AM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均匀度、包膜增强以及增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包膜增强以及弥漫性增强的肿瘤具有恶性倾向,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26%、100%、94.74%.如将肿瘤同时具有这3种声像图特征作为CCRCC的诊断标准,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达100%及95.00%.结论 CCRCC和AML具有不同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超声造影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作者:蒋珺;陈亚青;朱云开;周永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992年Hajnal等首次应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序列诊断脑部疾病,提高了对颅内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旨在对脑肿瘤FLAIR和自旋回波 (spin-echosequence, SE)两种序列进行对比,以期优化脑肿瘤成像序列.
作者:闻建民;徐庆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结合心电图思维方法分类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 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心律失常65胎,通过获取肺动、静脉的脉冲波多普勒血流频谱,运用心电图思维方法,分类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结果 诊断65胎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2胎,窦性心动过速8胎,室上性心动过速5胎,房性期前收缩28胎,室性期前收缩7胎,房室传导阻滞5胎.结论 脉冲多普勒频谱结合心电图思维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分类诊断胎儿心律失常.
作者:曹建法;耿秀平;戴常平;陈励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超声分型与外科手术路径选择的关系,探讨超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 200例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分型,将超声心动图分型结果与外科手术分型及手术路径对照分析.结果 术前超声VSD分型与术中外科分型完全吻合者160例,占80.00%;膜周型VSD、隔瓣下型VSD、单纯膜部型VSD采用右心房入路,干下型VSD采用主肺动脉入路,肌部VSD及部分巨大VSD采用右心室入路.较大的VSD或合并其他畸形者采用联合入路.结论 术前超声准确分型对外科手术路径的选择、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何怡华;李治安;谷孝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CT结肠成像(CTC)已广泛应用于结肠疾病的诊断.计算机辅助检测(CAD),可自动检测可疑病变,供读片者进一步诊断,提高放射科医生对肿块的检出能力,并降低不同读片者间诊断能力的差异.本文对CAD的原理、对结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局限性、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予以综述.
作者:张惠茅;乔峰利;吕忠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观察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及检出存活心肌的作用.方法 对132例临床疑诊CAD而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全部患者于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23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内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判断心室壁活动改善情况.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50%为狭窄判定标准,诊断 CAD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41%、87.80%和91.67%,检出左前降支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85%、91.04%和92.42%,左回旋支分别为86.79%、89.87%和88.64%,右冠状动脉分别为81.25%、82.14%和81.82%.23例心肌梗死患者总共207个心肌节段中,再分布~(201)Tl图像发现113个放射性稀疏缺损心肌节段,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图像发现52个心肌节段可逆性放射性填充,61个心肌节段未发现放射性填充.超声心动图随访见术前113个再分布~(201)Tl图像异常节段中,47个节段有明确的心室壁活动改善,66个节段无明显改善.以PCI术后心室壁活动改善为心肌存活的指标,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显像对存活心肌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23%、83.33%和84.96%.结论 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诊断CAD,有效检出存活心肌,有助于指导CAD诊疗.
作者:谢文晖;蔡小佳;雷贝;张莉华;黄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脊柱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MRI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6例病理证实的脊柱淋巴瘤患者接受CT检查,12例接受MRI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年龄8~63岁,共65个脊椎受累,颈、胸、腰骶椎分别为15、22、28个.11例患者病灶为多发、连续性,其中3例伴跳跃性分布.CT示病灶为溶骨、成骨、混合性骨质破坏及骨质破坏不明显各13、27、10、15个.MRI病灶以T1WI低或等信号、T2WI等和稍高信号为主.CT及MRI均显示椎管内侵犯范围较椎体破坏范围广泛的特点.结论 CT病灶呈多种形式骨质破坏,MRI以T1WI低或等、T2WI等和稍高信号为主,病灶易侵及椎旁或硬膜外间隙,沿椎管呈纵向分布;MRI对显示病灶较CT更清晰、敏感,部分病灶MRI可见信号异常而CT无明显骨质改变.
作者:刘颖;袁慧书;刘晓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和同层动态CT电影诊断小儿气管异物价值.方法 对51例疑诊气管异物的患儿行胸部X线、胸部CT扫描及硬支气管镜检查,其中12例加行同层动态CT电影扫描.比较硬支气管镜检查和CT扫描结果.结果 硬支气管镜检查发现42例异物在主支气管或支气管叉,胸部CT扫描显示相同位置异物;硬支气管镜诊断为阴性的9例中,胸部CT检查6例为真阴性而3例为假阳性.CT检查出气管异物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5%可信区间,91%~100%),66.67%(29%~92%),94.12%(64%~99%),93.33%(81%~98%),和100%(54%~100%).同层动态CT电影扫描正确诊断9例真阳性和3例真阴性,并可鉴别空气滞留与继发肺改变.结论 CT扫描可用于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尤其是在诊断困难时.
作者:吴显阳;赵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不同型号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肾动态显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50名正常志愿者根据年龄(20~29岁,n=14;30~39岁,n=10;40~49岁,n=14;50岁以上,n=12)分为4组,均接受MPR型SPECT肾动态显像,分别测量其分肾GFR值及总肾GFR值,并计算其平均值,与采用GE Starcom 400AC/T型SPECT对33名正常志愿者(20~29岁,n=6;30~39岁,n=11;40~49岁,n=7;50岁以上,n=9)行肾动态显像的分肾GFR值及总肾GFR值进行比较.结果 MPR型单探头SPECT行肾动态显像的50名正常志愿者分组后所得的分肾GFR值分别为(51.03±11.12)ml、(48.44±11.13)ml、(47.79±7.71)ml、(46.54±12.28)ml,分肾总平均值为(48.51±10.50)ml,组内总肾GFR值分别为(102.13±18.33)ml、(96.62±19.90)ml、(95.54±13.04)ml、(92.85±22.83)ml,总肾GFR总平均值(97.04±18.16)ml;与Starcom400AC/T型SPECT所测定的相应组别分肾GFR值[(57.92±9.03)ml、(57.34±10.33)ml、(55.30±8.51)ml、(44.12±7.94)ml]、分肾总平均值[(52.92±10.61)ml],组内总肾GFR值[(115.86±16.51)ml、(113.14±17.71)ml、(110.54±11.13)ml、(88.12±14.41)ml],总肾GFR总平均值[(105.63±18.72)ml]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型号的SPECT的GFR正常值不同,不同型号的SPECT应建立本机肾动态显像GFR正常参考值.
作者:张旭初;王荣福;赵光宇;李全忠;张春丽;赵文锐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