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傲霜;杨丽丽;冯淑香
目的:探讨胃镜定位下腹腔镜治疗治疗微小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胃镜定位、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9例胃间质瘤.结果: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90min,术中出血量30~70ml,术后12~24h拔除胃管,3~4天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日4~6天,随访1~16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王鸿轲;吕高波;杨维桢;杨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0例.结果:30例获访,无骨折再移位及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针道感染及松动.腕关节功能使用Jakim评分优良率96.7%.结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可明显改善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高度及平整性,减少感染机率,有利于功能恢复.
作者:武潮;王世灵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由支气管黏膜基底层的Kulchistky细胞恶变而来,肿瘤细胞有较明显的神经内分泌的分化趋向.占肺癌的10%~25%,且生长迅速、转移快、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出现转移,平均自然生存期仅3-6个月.其死亡率位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SCLC对化疗放疗敏感,手术治疗仅对部分早期患者有益,而一线治疗失败及复发的患者预后极差.二线治疗可选择药物少,研究进展缓慢.目前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尤其是靶向治疗在小细胞肺癌的应用为SCL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重点阐述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的相关进展,为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艳丽;马少林;高英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胺碘酮应用对于心电图与CA125水平的影响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CA125值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与组间QTc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QTd值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的浅静脉炎、转氨酶升高、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表现为CA125表达与QTd值升高,胺碘酮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降低CA125表达值与QTd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标准”确诊为FGID,同时伴有明显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根据治疗个体化原则在心理疏导基础上选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PPI剂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硫糖铝或铝碳酸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还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0mg,Bid,8周为1个疗程,根据症状积分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0%和64.0%,而对照组则为15.1%和45.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GID患者存在精神情绪障碍,其中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尤为突出.抗抑郁药物在改善FGID患者精神情绪障碍的同时对改善其消化道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何丹;韦昭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并且找出适宜方法进行干预.方法:收集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产科住院病例,对各年剖宫产数、剖宫产率、剖宫产指正构成比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变化.结果:社会因素在各年剖宫产指征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头盆因素在各年剖宫产指征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均略有上升.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主要是和社会因素、头盆因素、胎儿因素、母亲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李娜;郝桂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究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对病房红灯率、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截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共480例患者,按是否执行优质护理干预分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各为240例,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干预后组较干预前组在态度、言行、及时处理、巡视4方面满意度明显提高,每日亮灯次数明显降低,每人亮灯率降低5.42%.结论:优质护理可降低病房红灯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罗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胸腹主动脉瘤是一类凶险的血管疾病,处理难度较大,是心胸外科和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采用胸腹联合切口,以多分叉人造血管进行主动脉置换并重建内脏动脉,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杂交手术和开窗支架为代表的处理胸腹主动脉瘤的新技术.杂交手术是在主动脉瘤覆膜支架隔绝前采用开腹手术以人造血管重建内脏动脉,将内脏动脉开口移位于腹主动脉远端或一侧髂动脉,获得足够的覆膜支架的远端锚定区,然后用覆膜支架隔绝全部动脉瘤,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开胸、体外循环,且较长血管阻断时间和巨大创伤的缺点,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开窗支架技术根据患者的情况定制个体化的覆膜支架,隔绝主动脉瘤的同时采用血管腔内技术重建内脏动脉,属于完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但是因为需要定制支架,所以此项技术只能在较少的中心开展.
作者:涂红云;游进会;刘芯君;罗莎;但凤英;刘欢欢;云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应用间歇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4例因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行负压封闭引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术后给予间歇式负压吸引;对照组22例,术后给予每天24h持续负压吸引.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间歇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愈合提高疗效.
作者:张凌;吴铁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例,在每个化疗用药期间,同时静点康艾注射液10天.对不能进行化疗的患者,单用康艾注射液,每个疗程20天,连用8~15个疗程.结果: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用药,患者的食欲、睡眠改善、周身不适减轻、肝功肾功、心脏反应较轻,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得到改善,疼痛明显减轻.结论: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药物,有增强免疫功能、缓解疼痛、清热解毒、提升白细胞的作用,有扶正祛邪、不伤患者正气的作用,通过长期应用,提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李壮;王博;胡少军;周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术切除肾上腺.术后随访2~24个月.结果:手术平均耗时85.7min,术中失血量平均5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5天.手术近期成功率为100%.3例肾上腺皮质腺癌患者,1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死亡,1例仍在随访.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术后12个月死亡.其余患者随访均无复发,术前症状于术后2~3个月缓解.结论: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应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护生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负性心理,实施不同的心理对策.方法:采取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访问1 5名护理实习生并记录她们在静脉穿刺前后的心理状况,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护理实习生通过对自身负性心理的了解,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结论:护士实习生在静脉穿刺时存在的心理压力,采取减轻心理压力的措施,提高静脉穿刺率.
作者:黄彩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为了更好的处理全髋关节术后困扰患者普通、而在临床工作上不太注意的护理问题.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曲,针对患者实际提出问题,查找相关循证资料、并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护理措施;对措施实施评价.结果:减少了全髋关节术后患者的常见问题(伤口疼痛、尿管刺激征及拔出留置尿管后的尿潴留、肢体麻木及不能正确配合功能锻炼)的发生.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不适,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玉芳;周利;秦秀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利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的临床表现、病理分析、治疗手段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来减轻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将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出了治疗的注意要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式.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情况与表现了解到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与传统治疗的疗效差异较大,因而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效果略好.结论:微创治疗能够快速、一次性的解决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问题,由此,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应尽量实施微创治疗的方式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作者:刘小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口腔植牙患者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DI0种植体的植牙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结果:随访中没有发现植体松动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8.4%.结论:采用护理流程对口腔植牙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徐晓丽;苏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使用电子阴道镀检查对女性上皮瘤变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针对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发现异常女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进行乡镇、街道妇科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电子阴道镜进行上皮瘤变筛查效果较好;受检者分析表明,所受教育及工作接触人群复杂性对上皮瘤变及宫颈癌发生具有相关影响;日常生活习惯及健康行为调查表明规律生活习惯、烟酒刺激及良好营养与该病变也存在一定程度关系;患者较多性伴侣并高频率且较短周期的性生活也与上皮瘤变发展至子宫癌具有密切关系.结论: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我国宫颈癌发生率及病死率;电子阴道镜图像可准确显示女性宫颈病变情况,是宫颈癌早期检查阶段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气管切口术后切口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气管切开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成紫杉醇A、B组,对照组,术后第2、4、6、12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切口粘连切口.结果:紫杉醇组与对照组的粘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干预可以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切口粘连.
作者:程占刚;张富;刘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后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 2012年8月共130名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接受点阵激光+PRP治疗的痤疮瘢痕患者,术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0 ml,通过多步离心技术收集富血小板成分的血浆.对面部痤疮后瘢痕区先用点阵饵激光治疗,后将PRP直接涂抹于术区,术后给予科学的面部护理.结果:随访时间2~8月,通过治疗前后照片对比,点阵激光+PRP治疗后面部红斑及脱痂时间较单纯点阵激光治疗者缩短,瘢痕区皮肤创面愈合加速,术后面部外观改善更明显.结论: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后瘢痕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方便,辅以适当的术后护理,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金辉;程飚;项晓飞;朱江婷;李勤;苑凯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的方法和管理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临床带教和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护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急诊科工作特殊性进行带教与管理,并逐渐形成急诊科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体系.结果:急诊科护生带教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护理操作及考核成绩优秀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患者满意率及临床护理质量随之提高.结论:通过优化急诊科带教环境,对带教双方及带教过程进行严格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护生实习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贺慧玲;韩娜;李宁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广大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同时在血透室获得感染的机会逐渐增多,随着院内感染防控意识的逐渐增强,血透室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得到密切关注.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范知识的探讨,以提高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主动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作者:苏翠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