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急性期反应

马春燕;刘爽;任卫东;于波;唐力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 观察二维超声斑点追踪(2D-STE)是否可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急性期反应.方法 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治疗,术后7天分别在CRT关闭(OFF)和开启(ON)状态接受超声检查.将2D-STE测量的左心室短轴前间壁和后壁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_(AS-POST))≥130 ms定义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将CRT-ON时左心室压力大上升速率(LVdp/dt)的增长率Δdp/dt%>25%定义为急性反应有效.结果 15例患者(62.50%) CRT有反应,CRT-ON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和LVdp/dt增大,T_(AS-POST) 缩短.T_(AS-POST) 是预测Δdp/dt%>25%的独立因素,T_(AS-POST)≥130 ms预测CRT急性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24%和70.38%.结论 2D-STE技术能够有助于选择CRT适病例,并预测其急性期反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胃淋巴瘤多排螺旋CT表现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部位、范围、胃壁厚度、强化程度、胃腔、黏膜及浆膜改变特征、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侵犯特点.结果 本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为多发病灶,2例为单发病灶.CT表现为胃壁不均匀增厚(8 ~62 mm),其中弥漫性增厚10例,节段性增厚9例,局限性增厚2例;19例呈均匀强化,2例内见片状低密度坏死;12例胃壁黏膜线完整,9例黏膜破坏;胃壁浆膜面模糊2例,浆膜面清晰19例;12例胃腔无明显狭窄;6例胃周淋巴结肿大,未发现肝脏侵犯.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排螺旋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潘金万;梁长虹;阙松林;张水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尖长轴切面记录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及A峰值,并计算E/A值;记录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高帧频二维图像,脱机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结果 肝硬化组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30.49 mm±4.20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4.90 mm±4.33 mm)与正常对照组(28.82 mm±3.67 mm,43.25 mm±3.21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F(61.15%±4.41%)及FS(32.92%±3.34%)与正常对照组(59.74%±5.45%,32.05%±3.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A值(1.03±0.29)较正常对照组(1.31±2.74)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除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前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和基底段外,其他各节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形态、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存在异常,2D-STI较常规超声检查可以较早地、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改变.

    作者:徐鑫;黎春雷;李红洲;孙杰;邓又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肺动脉高压与心输出量的关系.方法 运用超声心动图对78例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进行评估.以是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将研究对象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检测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容积、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8例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20例,发生率25.64%.20例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15例为轻度,4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两组间射血分数、心脏容积、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输出量与肺动脉高压无相关性.结论 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并不少见, 本研究中心输出量不是引起肺动脉压增高的原因.动-静脉内瘘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心输出量的增加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姜维;孟娟;吴雅峰;李忠心;孙倩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急性期反应

    目的 观察二维超声斑点追踪(2D-STE)是否可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急性期反应.方法 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治疗,术后7天分别在CRT关闭(OFF)和开启(ON)状态接受超声检查.将2D-STE测量的左心室短轴前间壁和后壁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_(AS-POST))≥130 ms定义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将CRT-ON时左心室压力大上升速率(LVdp/dt)的增长率Δdp/dt%>25%定义为急性反应有效.结果 15例患者(62.50%) CRT有反应,CRT-ON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和LVdp/dt增大,T_(AS-POST) 缩短.T_(AS-POST) 是预测Δdp/dt%>25%的独立因素,T_(AS-POST)≥130 ms预测CRT急性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24%和70.38%.结论 2D-STE技术能够有助于选择CRT适病例,并预测其急性期反应.

    作者:马春燕;刘爽;任卫东;于波;唐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垂体大腺瘤临床及MRI特点在不同性别间的比较

    目的 比较男性和女性垂体大腺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 230例(男104例,女126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分别计算每组的平均年龄、瘤体内出血和海绵窦受累的比率、肿瘤体积,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病例的病理类型构成.结果 男性组年龄、瘤内出血率、海绵窦受累率及肿瘤体积分别为(44.8±13.2)岁、21.15%(22/104)、50.00%(52/104)及6100.48 mm3;女性组分别为(44.8±11.9)岁、28.57%(36/126)、48.41%(61/126)及5037.05 mm3.两组病例的年龄、瘤内出血率、海绵窦受累率、肿瘤体积及病理类型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972,P= 0.197,P=0.811,P=0.189,P=0.093).结论 垂体大腺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无性别差异.

    作者:陈绪珠;江涛;王军梅;戴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1例

    患儿男,12岁.10余天前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咽部疼痛,轻度咳嗽,咳少量白痰,在四川当地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升高,静滴抗感染药物治疗1周,症状未见缓解.患儿自觉咽痛逐渐加重,同时颈部明显肿胀、吞咽困难、体温升高达39℃,遂来我院就诊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表现:左侧甲状腺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4.50 cm×3.26 cm×5.30 cm,其内回声减低不均匀,可见散在片状低至无回声区(图1),较大者约1.95 cm×1.41 cm,边界欠清,未见明显占位效应,血流信号丰富.左侧颈部、颈后部及甲状腺深层多个肿大淋巴结回声.右侧甲状腺及峡部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图2).超声诊断:左侧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可能性大.

    作者:于龙华;杜莉;陈洪茂;何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率变异率对3.0T磁共振自由呼吸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3.0T磁共振自由呼吸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过程中平均心率(HR)及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Philips 3.0T MR,采用节段k空间采集梯度回波序列对65名健康志愿者行自由呼吸回顾性心电门控全心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MRCA)检查.心率变异的程度用HR的标准差占R-R间期的百分比表示.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各冠状动脉近端的MRC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1分:优秀;2分:良好;3分:一般;4分:无诊断意义).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冠状动脉平均HR及心率变异与MRA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65名健康志愿者的平均HR为(64.5±13.3)次/分,心率变异为(6.1%±2.6)%.HR与右侧冠状动脉(P<0.05)以外的各支冠状动脉近端MRA的图像质量无相关性(P>0.05),心率变异与各支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均显著相关(P<0.001).结论 心率变异对3.0T自由呼吸MRCA图像质量的影响较HR更为显著.

    作者:于兵;孙红彬;侯阳;郭启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同步匹配蒙片去骨技术CT减影血管造影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同步匹配蒙片去骨(MMBE)技术显示脑血管的可行性并比较其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的减影图像质量.方法 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血管模型:①未注射对比剂同步和非同步扫描各10次;②注射对比剂后同步和非同步扫描各5次.用MMBE减影后行3D VR、大密度投影(MIP)图像重组评价减影图像质量;测量减影全幅图像CT值(无对比剂);前后提取两组骨蒙片相减评价图像质量(无对比剂);比较同步MMBE与VCTDSA的减影图像质量.结果 采用MMBE减影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图像质量均为Ⅱ级13次、Ⅲ级2次;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减影图像CT值均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0次同步扫描骨蒙片相减图像质量均为Ⅰ级,而非同步扫描骨蒙片相减图像质量Ⅱ级8次、Ⅲ级1次、Ⅰ级1次;同步MMBE减影图像质量Ⅱ级13次、Ⅲ级2次,15次VCTDSA减影图像质量均为Ⅰ级.结论 同步MMBE技术是显示脑血管的可行方法,可提高MMBE减影后的图像质量;VCTDSA减影图像质量优于同步MMBE.

    作者:张丽娟;吕发金;谢惠;蒋孝先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3.0T MR扩散加权b0图像诊断急性期脑出血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b0图像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发病3天内接受第1次MR检查、并在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同期梯度回波序列为标准,评价DWI b0图像诊断出血的敏感度及可靠性.结果 105例患者中,急性脑出血48例,DWI b0图像清晰显示其中47例,诊断急性脑出血的敏感度为97.9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25%.血肿核外层环状低信号是较早期血肿的共同特征,环状低信号在DWI b0图像上显示佳,其次是梯度回波序列.结论 3.0T MR DWI可以明确区分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卒中.DWI及常规T1WI、T2WI的快速成像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脑出血,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袁飞;刘银社;艾克文;赵军;袁滨;张忠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功能磁共振信号漂移校正方法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功能磁共振信号漂移校正新方法.方法 根据fMRI信号漂移成分的形态特征,采用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方法校正fMRI信号的基线漂移.结果 应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测试表明,数学形态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校正fMRI信号的基线漂移.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同时校正线性和非线性漂移,而不需要任何统计学模型假设.

    作者:康韵;叶德荣;魏鹏绪;焦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目的 评价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32例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和用药的患者接受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穿刺血管,确立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对穿刺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引导,并对导管末端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32例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穿刺引导时间为22 s~19 min,30例1次穿刺成功,1次成功率为93.75%.结论 彩超引导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钱丰;刘艳萍;王中;谢潇;徐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制备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 3种建模方法及MR成像比较

    目的 通过比较3种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模方法,探索适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裸鼠移植瘤建模方法.方法 48只BALB/C-nu/nu裸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对实验组采用2 mm3大小的瘤组织块建模,对照组1采用1 mm3大小的瘤组织块建模,对照组2采用瘤细胞悬液法进行建模,分别观察成瘤率、成瘤时间和成瘤数目.接种后3~6周进行常规MR扫描及T2-mapping成像.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成瘤率分别为93.75%、75.00%、43.75%,实验组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肿瘤体积达1 cm3的时间分别为(21.7±2.4)天、(29.8±2.9)天、(34.6±3.9)天,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形成单发肿瘤的比例分别为93.33%、75.00%、14.29%,实验组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T1WI和T2WI均能清晰显示肿瘤、肝脏、脾脏和脑组织等主要脏器,肿瘤在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利用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MSE)可测量肿瘤组织的T2弛豫时间,将T2-mapping成像数据输入工作站可获得T2-mapping伪彩图.结论 采用体积约2 mm3的改良瘤组织块法制作人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率高,成瘤时间短且较易形成单发肿瘤,可进行常规MR成像和T2-mapping成像,是一种适用于分子影像学成像研究的建模方法.

    作者:洪国斌;梁碧玲;沈君;黄文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评估防粘连膜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应用超声仪观察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有无腹壁粘连,进而评价医用防粘连膜的效用.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因胆囊结石在我院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33例,男12例,女21例,年龄18~75岁,平均(43.1±19.8)岁.

    作者:何美情;艾红;杨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武汉地区眼眶滑车钙化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

    随着CT的广泛应用,眼眶滑车钙化的检出率日渐增高.滑车钙化常被误诊为眼眶金属异物、骨折碎片~[1]或静脉瘤钙化,正确认识眼眶滑车钙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毅;周义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验证兔动脉硬化模型

    目的 探讨使用透视触发技术配合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验证兔动脉硬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新西兰雌性大白兔24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喂养前、后采用透视触发技术配合1.5T MR对实验兔全身动脉行CE-MRA检查.实验1周后观察兔存活状态,将图像显示有斑块分布且狭窄程度超过管腔50%的血管段取出、切片、染色,再与MRA图像相对照.结果 所有实验兔均无意外死亡发生.高脂喂养前MRA图像均显示血管壁光滑,管腔均匀.高脂喂养后MRA图像显示动脉内壁凹凸不平,其中32条颈总动脉、10条肠系膜上动脉、36条肾动脉局部管腔狭窄在50%以上;病理切片显示取材血管100%具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斑块,但与血管标本管腔狭窄程度相比,26.92%CE-MRA图像存在夸大,但程度不超过25%.结论 Care-bolus 配合CE-MRA验证兔动脉硬化模型具有可靠、创伤小、动物存活率高等优点.

    作者:马小龙;陆建平;金爱国;王莉;刘崎;汪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颈椎椎体多发含气囊肿1例

    患者男,22岁.颈部及右肩部酸痛、右手麻木约1年.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颈椎X线正侧位、斜位片:C5椎体见小类圆形略低密度影,边缘模糊,椎体上缘骨质增生硬化,各椎间隙增宽.CT轴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显示C4及C5椎体内分别见1个类圆形低密度透亮区,CT值为-850 HU,直径分别为0.2 cm及0.6 cm,边缘清晰锐利,骨皮质未见破坏,邻近椎间隙内见少量气体,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图1).MR轴位、矢状位T1WI、T2WI显示C5椎体小圆形低信号病灶,边缘清晰.

    作者:刘烨;聂永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观察胎儿外耳标准切面及观察时机

    目的 探讨超声观察胎儿外耳的标准切面及观察时机.方法 2212名17~40周、发育正常的胎儿按胎龄分成6组,对各组胎儿分别进行颈后横斜切面(A切面)、下颌横斜切面(B切面)、外耳旁矢状切面(C切面)及外耳冠状切面(D切面)的超声观察,记录不同孕周各切面胎儿外耳的获取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12例胎儿中,A切面共获取3454个外耳(获取率78.07%),B切面共获取1694个外耳(获取率38.29%),C切面共获取3454个外耳(获取率78.07%),D切面共获取2304个外耳(获取率52.08%).同组A切面与C切面外耳获取率相同,但二者与B切面及D切面的外耳获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切面与D切面外耳获取率在25~4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切面胎儿外耳的获取率与孕周均呈负相关(P<0.01),即随着孕周的增加各切面胎儿外耳的获取率降低.结论 超声观察胎儿外耳方法简单易掌握,可应用于产前胎儿外耳畸形的筛查.A切面和C切面可作为超声观察胎儿外耳的标准切面,B切面和D切面可作为A切面和C切面的补充.观察胎儿外耳的佳时期为孕17~24+6周.

    作者:杨敏;郑敏;顾晓宁;刘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实验性睾丸不全扭转的脉冲波多普勒超声表现

    目的 探讨急性实验性睾丸不全扭转的脉冲波多普勒(PWD)表现.方法 健康杂种犬8只,随机选择一侧精索扭转,分别扭转180°~630°.于扭转前、扭转后2、4、6 h用PWD观察测量双侧睾丸内动脉、睾丸包膜动脉及精索内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试验结束后将睾丸送病理检查.结果 睾丸内动脉及睾丸包膜动脉PSV及RI随扭转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与扭转时间拟合的曲线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索扭转上段、扭转段及扭转下段内动脉PSV及RI变化范围较大且规律性不强(P>0.05).病理结果显示扭转侧睾丸无明显变化或仅表现为轻度间质充血、水肿.结论 睾丸包膜动脉及睾丸内动脉PSV、RI降低,特别是RI降低对判断急性期实验性睾丸不全扭转有参考价值,而精索扭转上段、扭转段及扭转下段内动脉PSV、RI变化并非判断急性期实验性睾丸不全扭转的可靠指标.

    作者:唐敏;曹礼庭;李媛;张军辉;袁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正常新生儿甲状腺容积

    本组对100名新生儿甲状腺大小的测量及容积的计算,得出一组新生儿甲状腺正常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7年8月-2008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00名新生儿,其中男56名,女44名.入选标准:除轻至中度黄疸、脐部感染外,无其他异常临床表现.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Agilent Sonos5500型彩色显像仪,探头频率为7~10MHz.

    作者:何钊群;赵亚平;张庆;彭晶;高峻;孙杰;宋柟;康瑾;周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

    目的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指导临床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40例经血清学证实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0例患者中,常见CT表现为磨玻璃影(34/40,85.00%)及实变影(28/40,70.00%),其他表现有结节影(18/40,45.00%)、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40,15.00%)、小叶间隔增厚(6/40,15.00%)、纵隔淋巴结肿大(6/40,15.00%)及胸腔积液(4/40,10.00%).病变以双肺下叶多见,多呈小叶性分布.部分患者病灶的吸收较临床表现改善慢.结论 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曲丹;林琳;李胜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