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李金玲;赵冬梅;辛艳民;王亚娟;刘淑芳

关键词:护士, 康复, 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1年3月~2011年7月住院的63例神经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及效果评价.结果:患者的生活习惯、遵医行为、康复锻炼方法、不良的行为方式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护士参与神经科患者的康复过程不仅对促进患者康复、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防治疾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护士提高自身修养和价值,改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徒手反向牵引按压法A型肉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12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徒手反向牵引按压法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结合康复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CP)的疗效观察.方法:12例住院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徒手反向牵引按压法定位下选择肌肉大收缩的点即运动点为注射点,依据患儿体重、肌肉痉挛程度确定剂量,对患儿进行A型肉毒毒素的多点(3~6点)注射,在注射后接受特殊护理及综合康复治疗,并分别在BTXA注射前、72h、1周、1月、2月、3个月时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注射部位痉挛肌肌张力的变化,用关节量角器测关节被动活动的角度的变化,用GMFM-66项量表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注射BTXA后3个月,患儿注射部位肌张力均较注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关节活动度较注射前明显增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明显(P<0.03).结论:BTX-A注射结合康复治疗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运动功能,改善异常姿势及步态.

    作者:李赵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强化音乐干预对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同时给予患者康复治疗与心理干预,实验组在基础上给予音乐干预疗法.每次20~30min,Bid,15天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法前后评估.对照组在康复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在作业间康复训练时循环播放舒缓的音乐,15天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实验组通过音乐干预后焦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明显减轻脊髓损伤术后康复期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抗病信心及自律能力,有利于机体早日康复.

    作者:刘晓霞;史达;相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专业学生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职业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标尺,职业素质的培养已成为职业院校重要的育人目标.护士生除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卫生和行为习惯.文章把宿舍列为培养护士生职业素质的第二课堂,摸索出一套培养住宿生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途径,运用于学校教育、管理中,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赵淑艳;董玉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年9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案例中选取160例.120例对其采用高频电波刀电熨、锥切等治疗,标为观察组;40例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标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前、后出血量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特点,且操作简单、安全.

    作者:倪红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一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链球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所致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增生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变涉及全身各系统,易发生多脏器功能受损,其中以肝损害常见;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侵入人体可导致感染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也易造成多脏器损害,较常受累的是心脏和肾脏.此患儿同时感染了这两种病原体,病程迁延,病情复杂危重,抵抗力弱,并发症风险大,所以精准的治疗和周密细致的护理二者缺一不可,现将该例患儿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伶俐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外敷金黄膏治疗小儿肌肉注射后硬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敷金黄膏治疗儿童肌肉注射后硬结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儿童医疗中心门诊的35例肌注硬结患儿,在常规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金黄膏外敷治疗,3d进行观察.结果:加用金黄膏外敷治疗组治愈和好转2 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0.9%;未加用金黄膏外敷组治愈和好转仅为9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60%.结论:金黄膏外敷操作方便,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结、止痛功效,治疗儿童肌注后硬结疗效满意,可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杨玉梅;黄波;赵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颈外静脉静脉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静脉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3例颈外静脉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年龄、性别、并发症、手术所见病变特点、复发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年龄21~55岁;女性11例,男性2例;病变位于右侧8例,左侧5例;单发病变12例,2处病变1例.瘤内血栓形成者4例,疗效满意.结论:外科手术方法治疗颈外静脉静脉瘤安全、有效.

    作者:亓明;白云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011年廊坊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廊坊市食品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在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采集市区范围内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的十大类食品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大肠杆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的监测分析.结果:200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的菌25株,总检出率12.5%.结论:通过对廊坊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玉婵;刘国良;邱贺民;肖利新;邱颖;刘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联合术式治疗重度麻痹性眼睑外翻

    目的:观察和探讨应用阔筋膜悬吊联合睑板缩短术式治疗重度麻痹性下睑外翻的疗效.方法:根据麻痹性睑外翻的病理原因,利用异体阔筋膜悬吊加强睑板支撑,睑板缩短收紧松弛的眼睑并提升下垂的眼尾.术中观察眼睑位置及睑裂长短做到双侧基本对称.结果:18例患者随访3~18个月,术后下睑外翻症状都得到矫正,眼睑闭合不全及溢泪症状消失,皮肤瘢痕不明显.结论:阔筋膜悬吊联合睑板缩短治疗重度麻痹性下睑外翻效果满意.

    作者:董南;孙英;范先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二种给药方法治疗BV及或AV的临床观察

    目的:讨论评价不同方法治疗BV及或AV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就我院2012年度6-9月份门诊部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炎(BV)及或需氧菌阴道炎(AV)阴道炎患者60例以个人就医条件随即分为两组,两种方法连续给药7天,分别于治疗后5-7天及4周后(下次月经干净后3-7天)复查阴道分泌物,评估阴道环境及健康状况.结果:两种方法治后阴道炎均得到有效控制,但于下次月经干净后3-7天复查阴道分泌物涂片,两种方法治疗阴道炎的复发及阴道乳杆菌恢复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碘伏消毒后阴道上药一次加上口服药物治疗阴道炎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阴道乳酸菌恢复较快,复发率低,笔者建议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月;吴会玲;赵永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程序在门诊换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让护生在短期内有效掌握专科知识和技能,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和护理质量.方法: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带教,收集资料,分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结合科室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后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临床带教.结果:护生在短期内有效掌握伤口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并从多方面培养了护生的能力,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对临床带教老师也有促进.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带教,明确目标,使护理临床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作者:杨淑红;曾静;陈芳;马红梅;孙璇;王雪芬;范相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的护理

    我科近期收治2例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较多,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加抗精神病药,通过细致护理,病情稳定,好转后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例1:患者男性,89岁,2012年10月27日住院期间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不正常心电图,V1-V4导联ST段弓背抬高.实验室检查提示心肌酶明显升高,心梗三项均为阳性结果.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级.由于患者基础疾病较多,高龄,家属不同意行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给予行抗血小板、抗凝、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循环及调脂等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吴晶;胡娟;孙国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析心理干预护理对子宫肌瘤术者性功能和焦虑心理的作用.方法:入选我院2007年5月~2012年4月的子宫肌瘤术患者90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治疗组除基础护理外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改变、心理焦虑率和性功能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31.35±7.41 vs.45.39±5.40,P<0.01),对照组改变不明显(43.34±5.37 vs.45.59±6.08,P>0.05),同期比较治疗组显著较低(t=6.28,P<0.05);治疗组治疗后焦虑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2.22% vs.77.78%,P<0.01),对照组改变不明显(68.89% vs.80.00%,P>0.05),同期对照水平治疗组显著较低(X2=5.38,P<0.05);两组治疗后性功能评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子宫肌瘤术者行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心理,提升患者性功能.

    作者:张玉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初发性翼状胬肉78例90眼行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 ~24个月,治愈89眼,治愈率98.9%,仅1例复发,复发率1.1%.结论:采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组织创伤少,术后恢复快,手术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彭静;梁柱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3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采取术前访视与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观察,重视造瘘口及各类引流管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肛管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为2.7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3.2天,术后切口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造口坏死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半年,除1例C期患者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轻,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后观察,及时的并发症处理,积极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

    作者:夏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肋骨微细骨折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微细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采用薄层重建,常规采用骨算法重建层厚1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调入3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出56处骨折,其中,多发骨折28例,单发骨折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可作为肋骨微细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显示肋骨无错位细微骨折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

    作者:曹永辉;袁宁璐;王天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腹腔镜治疗急腹症26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把腹腔镜应用到普外科治疗急腹症的过程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患有急腹症的患者共有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8例,女性患者92例,年龄在18岁~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士2.1岁,病因:患阑尾炎者146例,腹痛待查者52例,胃肠穿孔合并腹膜炎者26例,肠梗阻者22例,肠肿瘤者14例.结果:通过应用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的患者246例,所占比例约为94.6%,260例患者通过腹腔镜治疗以后全部都治愈并顺利出院,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术后疼痛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疗效,手术后、出院复查与随访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本次临床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腹腔镜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手术过程中,该项治疗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不遗留瘢痕、发生并发症机率小等优势,易于患者及临床医师接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胡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二级医院药品库房管理心得体会

    目的:提升医院药品库房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方法:采取设定合理库存、进行用量动态监测及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公司的管理.结果:有效降低采购、存储成本,提高药品周转率.结论:减少了药品积压、损耗和浪费,为医院节约了药品资源,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作者:李煜;屈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神经科眩晕患者临床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科患者以眩晕为主诉的常见病因,以及以眩晕为主诉的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320例患者均为同一时期门诊及住院患者(门诊161例,住院1 59例),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辅助检查,包括CT、TCD检查,Dix-Hallpike试验,分析确定眩晕病因.结果:320例眩晕患者常见病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58例(49.3%),后循环缺血(PCI)107例(33.4%),神经症19例(5.94%),维生素B12缺乏1 0例(3.1%).结论:BPPV是眩晕患者常见病因;在眩晕病因的诊断中,TCD检查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缺乏特异性;年龄、眩晕持续的时间等特征可以做为眩晕病因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媛媛;潘妍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口腔门诊的医疗风险及防范

    目的: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现存的医疗风险及其原因.方法: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由于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口腔疾患治疗的各项操作均在口腔内完成,医务人员使用的口腔器械极易被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唾液、血液污染,此时如处理不当,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造成院内感染.通常各种消毒剂会导致各种皮肤问题或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不同程度的损害.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纠纷明显增多,对医护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通过控制院内感染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消毒隔离制度”;减少化学试剂的损害;改善诊疗环境,布局合理,一室一医一患;加强医护人员各种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服务质量,实行动手操作,医生护士默契配合,保持放松、自然、灵活的体位进行操作,有效的增加劳动效率;加强“慎独修养”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士守则》.结论:改善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明显减少,从而创造了和谐就医环境,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尽职尽责地为病人服务,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刘小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