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夏美华

关键词:腹腔镜, 结直肠癌,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采取术前访视与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观察,重视造瘘口及各类引流管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肛管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为2.7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3.2天,术后切口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造口坏死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半年,除1例C期患者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轻,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后观察,及时的并发症处理,积极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亲情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施与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全新护理模式——亲情护理模式.方法:把患者当亲人,把护士当姐妹,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角色适应和生活照顾”一条龙服务的护理工作模式.结果:亲情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开展,具有较强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是整体护理模式的延续与升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现出绝对的优势.结论:亲情护理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与服务,充分诠释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素丽;石文建;李翠霞;崔明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针对性交接班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针对性交接班制度在妇产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及体会.方法:我院妇产科自201 2年3月起改进交接班方式及内容实施针对性交接班.实施前2011年12月~2012年2月患者出院871例,实施后201 2年3月~ 2012年5月共出院901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整体情况知晓度及护士给药错误率.结果:实施针对性交接班能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整体情况知晓度,明显降低护士给药错误率.结论:针对性交接班能提高护士责任心,增进护患关系,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杜红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用胰岛素访谈工具对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患者的管理

    目的:评估胰岛素治疗教育工具的应用效果,使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患者积极配合胰岛素治疗.方法:对我科2011年5月~ 2012年5月入住的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采用DAWN量表评估患者对胰岛素的看法和拒绝使用胰岛素的原因.针对患者表述的1~2个问题,教育者参考“专业访谈手册”给与分析和解读,再借助“画说胰岛素”与患者直面交流,帮助患者走出误区.后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结果:①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及焦虑情绪;②访谈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生活管理、态度、胰岛素副作用、注射相关问题、花费等六个方面有明显差异,在态度方面P=0.083无统计学意义,其它五个方面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使用教育工具符合糖尿病授权教育理念,提高了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是临床开展胰岛素使用教育的新工具.

    作者:李宽荣;胡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妇科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妇科患者7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运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采用入院告知、健康教育、保护隐私、尊重患者及护理技术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采用sp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满意度观察组总积分平均为23.106±2.728;对照组总积分平均为19.982±4.357;两组满意度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妇科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郑循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

    本文对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进行综合叙述,明确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只有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患者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长期治疗,稳定病情,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 糖尿病概述1.1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引起的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糖尿病的临床类型主要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Ⅱ型).

    作者:罗辉;唐春炫;曹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重型颅脑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及持续脑脊液耳、鼻漏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术,评价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280例患者置管持续腰池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3~10天,平均4.8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护理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引流的重要保证.

    作者:商亚娟;罗盈;孟娟;闫钰;徐敏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关于医院肠道门诊管理的综述

    肠道门诊是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举措,是疾病监测系统的关键.结合我院三甲等级评审工作的准备,现将肠道门诊在工作人员、消毒隔离、患者管理各方面进行总结,促进肠道门诊开展的有序进行.

    作者:吴冉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家庭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方面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60例,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结果:治疗组中60例患者,再住院5例,占8.33%;对照组中60例患者,再住院12例,占2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中,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情况方面,若能在常规的健康教育上加以合理的家庭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

    作者:王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2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目的:调查登封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14种标准化吸入变应原对229例拟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实验,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①229例患者中,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为粉尘螨、屋尘螨、艾蒿、蟑螂、动物毛、小豚草、霉菌1、小虾、禾本科、欧芹、霉菌2、鸡蛋、凤梨、牛奶.②单一变应原阳性占19.2%,多重变应原阳性占80.1%.③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阳性变应原分布中,19~50岁组阳性率高,性别分布无差异.结论:登封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是尘螨(包括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阳性的患者绝大多数都为多重变应原,仅有少数为单一变应原;不同年龄的患者以19~50岁阳性率高,性别分布无差异.

    作者:刘俊杰;郭会丽;赵艳丽;朱艳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羊水污染剖宫产术后甲硝唑的应用对减少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羊水污染,术后应用甲硝唑对减少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对剖宫产术中见羊水Ⅱ-Ⅲ度污染患者,术后应用0.5%甲硝唑100ml日一次,共3天,同时配用头孢类抗生素,并与单用头孢类抗生素者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甲硝唑组的术后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作者:王维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抑癌基因Madl在白血病细胞中突变的研究

    目的:分析Madl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2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和7种白血病细胞株Madl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均可检测到Madl基因的表达,在7.7%(2/26)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现二处错义突变.结论:首次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发现Madl基因突变,提示Madl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索晓慧;高建军;郭玮;袁立平;李焱;王霞;张晓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生儿结膜炎96例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结膜炎的病原,寻找有效的抗生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结膜炎的96例新生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菌株的种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60.4%,,新生儿结膜炎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茵、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甲型链球菌等.结论:对新生儿结膜炎患儿早期进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原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李东野;胡旭;孙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剖官产全麻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实行产科麻醉,观察其对新生儿和母体的影响.方法:行剖宫产术者40例,随机分成R组和K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插管R组:瑞芬太尼1~1.5ug/kg+丙泊酚1.5mg/kg+司可林1~2mg/kg;K组:丙泊酚1.5mg/kg+氯胺酮1mg/kg+司可林1~2mg/kg.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胎儿娩出后,静脉加入咪达唑仑2mg+芬太尼0.1mg+顺式苯磺酸阿曲库胺0.15mg/kg,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R组诱导后插管前MAP、HR值明显低于K组(P<0.05);R组插管后的MAP、HR值也明显低于K组(P<0.05),K组术毕到拔管前时间较R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剖宫产全麻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具有可行性,尤其是适合重度妊高症患者.

    作者:蔡弥松;祝家庚;李光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人性化服务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意义

    针对我国现阶段医院药学服务的现状,剖析药学服务在医院中的新角色,新任务,探讨药学服务如何适应转变,人性化服务能更好的顺应药学服务的发展需要.

    作者:屈杰;李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颌骨囊性肿瘤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引起颌骨囊性破坏的疾病进行临床统计分析,并对常见的颌骨囊性破坏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1999~2010年住院患者中发生颌骨破坏的89例囊性肿瘤疾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不同疾患引起颌骨破坏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对各种引起颌骨破坏的囊性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颌骨囊肿和成釉细胞瘤为引起颌骨破坏的常见疾病,占颌骨破坏性疾病的近80%.对于普通的颌骨囊肿多采用单纯刮治术;而对于范围较大具有浸润性特征的成釉细胞瘤、角化囊肿;年纪较轻患者(小于13岁),采用开窗术,再行刮治术.结论:临床上各种颌面部疾病引起的囊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同,应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防止误诊,而相应的颌骨治疗方案应基于该疾病的性质而定.

    作者:唐雄飞;陈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复发性多软骨炎长期误诊一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咳嗽、喘憋5个月,加重3天入我院.患者于5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粘痰,伴喘憋,平卧位及活动时为著,曾就诊于多家医院,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血沉偏快,肺功能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先后诊为“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给予茶碱、?受体腺动剂、激素等治疗,症状可暂时缓解,但仍反复发作,3天前症状明显加重,喘憋明显,不能平卧,无发热、胸痛,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入院后胸部CT示:气管及主支气管明显狭窄,拟行气管镜检查,但患者不能耐受,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考虑复发性多软骨炎,给予甲强龙80ml,一日一次入壶并普米克lmg,Q8h雾化,患者症状仍无改善,加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症状渐缓解.

    作者:杨会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2月在我院妇科化疗的卵巢癌患者34例设为常规组,将2011年1月~20l1年12月在我院妇科化疗的卵巢癌患者34例设为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常规组与干预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在口腔粘膜溃疡□药物外渗□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徐雅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分析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合理使用抗生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抗菌药物使用记录,采取Excel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进行分析.结果:6个月均值为72.63,该院AUD值明显高于国内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报道的均值,排名前10名药品来自于注射剂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加酶头孢类.结论:医院存在使用抗生素强度过大、用药时间长、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杜菊梅;胡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言语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

    观察言语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将脑卒中患者伴构音障碍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言语吞咽治疗仪加康复手法治疗构音障碍;对照组:单纯应用康复手法治疗构音障碍,2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然后应用量化的Frenchay构音障碍测试表来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构音障碍,但是吞咽言语障碍治疗仪联合康复手法治疗构音障碍要优于单纯应用康复手法治疗.(P<0.05)

    作者:李志贤;任海燕;刘雪云;甄敏哲;戴京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结合针刺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每组5 3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比组及观察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ADL指数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分别t=3.243,t=10.562,均P<0.01.2纽间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t=6.434,P<0.01.结论:结果观察组比对比组疗效更好(P<0.01).

    作者:刘晖;甘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