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琳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腹部的剂量控制与成像表现.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30例,A组为常规剂量扫描,B组为低剂量扫描,C组为更低剂量扫描,对扫描图像与扫描参数进行对比.结果:三组的CT图像质量均能满足常规临床诊断需要.在总体评分中,A组的图像稍优于B组与C组,但是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毫安秒、CT剂量指数、荆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与B组与C组对比差异明显,B组与C组之间对比也差异明显(P均<0.05),三组扫描总时间及扫描长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方案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常规临床诊断需要,有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曾凡勇;金彪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初发性翼状胬肉78例90眼行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 ~24个月,治愈89眼,治愈率98.9%,仅1例复发,复发率1.1%.结论:采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组织创伤少,术后恢复快,手术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彭静;梁柱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实行产科麻醉,观察其对新生儿和母体的影响.方法:行剖宫产术者40例,随机分成R组和K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插管R组:瑞芬太尼1~1.5ug/kg+丙泊酚1.5mg/kg+司可林1~2mg/kg;K组:丙泊酚1.5mg/kg+氯胺酮1mg/kg+司可林1~2mg/kg.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胎儿娩出后,静脉加入咪达唑仑2mg+芬太尼0.1mg+顺式苯磺酸阿曲库胺0.15mg/kg,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R组诱导后插管前MAP、HR值明显低于K组(P<0.05);R组插管后的MAP、HR值也明显低于K组(P<0.05),K组术毕到拔管前时间较R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剖宫产全麻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具有可行性,尤其是适合重度妊高症患者.
作者:蔡弥松;祝家庚;李光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患者临床用药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临床药师参与40多例患者用药方案的起因,经过,并对其中6例典型案例进行结果分析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总结经验.结果:医生采纳临床药师建议,调整用药后,患者病情好转,避免治疗的潜在风险,加强药学监护,化解医疗纠纷.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中,可以协助临床医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杨宝;普燕芳;宋正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对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科室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及治疗方法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在实验组胫腓骨骨折的患者中,没有出现患者因护理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恢复的优良率达97.1%,有29例患者下肢的功能收到了较好的恢复效果;对照组患者恢复的优良率为72%,有22例患者恢复效果较好,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膝关节功能障碍,3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时,合理周密的的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枊琴;陆永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神经小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EGFR表达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6月的来在我院治疗的80例儿童神经小细胞肿瘤患者,对病理标本进行EGFR表达检测,同时记录观察记录儿童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组织分型、坏死情况与组织学形态情况.结果:EGFR阳性70例,阳性率为87.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组织分型、坏死情况与组织学形态与EGFR表达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坏死情况与组织学形态为3个主要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儿童神经小细胞肿瘤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EGFR在其为高表达状况,与儿童的临床病理特征多相关,为此要加强预防与诊断.
作者:杨雪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大脑功能衰退综合症[1].近年来我国老年痴呆患者不断增加[2].现在还没有特效药问世,患者的看护显得特别重要.英国老年学家认为,家庭护理可以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状况,并可减少家庭负担[3].目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因此,家庭护理由于不需要护理设备、成本低而成为延缓老年痴呆的关键.
作者:田忠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腹部手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从而有效的为患者选取合适的剂量进行麻醉诱导.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三组,A组给予1.0ug/L瑞芬太尼,B组给予2.0ug/L瑞芬太尼,C组给予3.0ug/L瑞芬太尼进行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观察三组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心血管的反应情况.结果:C组患者在插管后观察点的SBP和DBP以及HR较诱导前比较具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插管后的SBP和DBP以及HR变化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A组和B组患者在插管后1min的SBP和DBP以及HR较诱导前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插管后3min和5min的SBP和DBP以及HR变化也明显的降低,但高于C组插管后3min、5min的SBP、DBP及HR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在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中,均具有抑制心血管应激反应.而且临床中采取3.0ug/L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的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是在采取这种剂量诱导时,做好预防严重的心血管抑制情况发生.
作者:孙志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各种感染性疾病.感染是在住院期间获得、出院后才发病者,也列为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的对象除住院患者外,还可以是门诊患者及医院的工作人员、陪床人员和探视者.我国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72%.因院内感染,尤其是ICU的院内感染,其发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使患者尽早脱离危险期,因此切实加强医院的消毒工作,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刘莎;唐春炫;曹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微细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采用薄层重建,常规采用骨算法重建层厚1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调入3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出56处骨折,其中,多发骨折28例,单发骨折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可作为肋骨微细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显示肋骨无错位细微骨折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
作者:曹永辉;袁宁璐;王天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气动植皮机在自体游离皮片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气动植皮机取皮120例,其中中厚皮片82例,刃厚皮片38例.记录取皮用时、皮片大小、厚薄均匀和边缘整齐程度、植皮成活率、供皮区愈合时间及愈合情况.结果:采用气动植皮机取皮操作时间为6~15min,平均9min.所取皮片边缘整齐,厚薄均匀,大皮片达10.2cm×18cm.皮片移植成活率92%~100%,供皮区愈合时间5~7天,均一期愈合.结论:使用气动植皮机取皮具有手术时间短、所取皮片宽度可调、厚度均匀、边缘整齐、供皮区愈合好、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取皮方法.
作者:练慧斌;徐刚;黄金华;周荣芳;周杰;刘亦峰;刘森;罗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HD)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10月6例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血液透析例情况和护理做一小结,介绍留置导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导管的护理操作、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以及常见并发症.结果:6例患者共2976次治疗期间,其中1例全身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把拔管,其余5例全部在维持血透,并发局部感染1次,血流不畅2例共11次,微血栓形成73次,无一例因导管功能失效而拔管.与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血液透析充分性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使用导管和封管、对患者针对预防并发症的健康宣教是保证患者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作者:曹兰支;周怡;射培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器械交换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方法:建立交接制度,合理配置设备和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和交接流程;严格执行器械回收、清洗、保养、灭菌和交接流程和器械包装、发送操作规程.结果:降低了手术室护士劳动强度,保证了器械清洗质量.结论:手术室与供应室实行一体化交接模式可降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保证术后器械的清洁质量,有利于手术室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苏肖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2-溴-对硝基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Hypersil ODS2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mL.min-i,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30℃,内标为环己烷羧酸.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8.96~134.4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n=6),低检测浓度为2 mg.L-1;平均回收率为99.8%~102.4%,日内与日间RSD均<6.7%(n=5).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临床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李炳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其中尤以老年性白内障常见.目前,我科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心理、生理问题较常人突出,因此,做好手术前的观察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1 临床资料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3例,年龄56~89岁,男性57例,女性46例.2 观察及护理2.1 入院介绍:入院后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告知家属生活用品的摆放位置及如何方便使用医院各种配备设施,详细介绍管床医生及护士,便于医患沟通.
作者:何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病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120例,在其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密切的观察低血压的发生同时分析其原因,同时采取及时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措施的有效性.结果:120例患者3621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共出现低血压835次,发生率为23.1%.经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后,792次低血压得以逆转,恢复正常,继续完成血液透析,故治疗成功率为94.9%; 43次给予干预后仍未能纠正低血压因而终止血液透析,占5.1%;无死亡病例.结论:在老年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应积极预防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及时采取处理低血压,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赵君;王永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随着人们对健康维护需求的日益增长,建立个体健康档案的必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分析、评估、预测,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预防和维护.
作者:马莉华;伍娟;储小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关蛋白质饮食控制的知识、信念及行为.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0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对高蛋白质饮食的危害性及蛋白质控制知识及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对高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的危害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该病的预后了解较少,患者对蛋白质饮食控制知识欠缺,对蛋白质供给量应控制在何种水平模糊不清,部分患者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结论:医护工作者应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促进患者的健康能力,从而提高蛋白质饮食的控制率.
作者:凌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探讨急性外伤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例急性外伤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4例,保守治疗5例,恢复良好1 2例,重残3例,死亡4例.结论:早期诊断、明确诊疗方案,尽早手术,合理行侧脑室外引流术,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羊水污染,术后应用甲硝唑对减少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对剖宫产术中见羊水Ⅱ-Ⅲ度污染患者,术后应用0.5%甲硝唑100ml日一次,共3天,同时配用头孢类抗生素,并与单用头孢类抗生素者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甲硝唑组的术后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作者:王维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