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冰;曲剑华;杨岚;徐萍萍
中医美容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至今,全国数百万家美容机构,开设中药面膜,经络腧穴美容等疗法服务项目;经穴按摩、拔罐刮痧被选入美容师等多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核;而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就业,临床服务项目与现有医疗科室服务区别小,操作手段与现有各科常用手的相似等,一直困扰中医美容学科建设与发展.认识中医美容学科创新性价值,对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致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医美容学科概念,研究领域,理论与方法等多方面比较分析,表明中医美容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特,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开拓,理论与实践底蕴的深厚等特性,加之学科研究范畴与人们生活理想的一致性,其学科价值将显现于自身延伸发展的持久性与市场规模的广阔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绮;郑淑美;崔海;曲剑华;车念聪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再生医学与新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已成为整形与美容外科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之一,而注射用软组织填充剂更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与热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和市场价值.注射用软组织填充剂从初的人工合成材料,到生物材料,再到生物活性材料,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并有诸多产品被应用于临床,现就国内外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注射用软组织填充材料综述如下.
作者:李俊杰;石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三点式微创术小切口在重睑及上睑松弛下垂矫治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重睑线的内、中、外分别做3mm的小切口,切除各切口下方睑板前眼轮匝肌,上睑臃肿者自小切口处切除部分脂肪,对位间断缝合;对上睑松弛下垂的中老年人,需切除重睑线上方多余皮肤,皮下无须分离.然后在内、中、外三点间断切除切口下方睑板前部分眼轮匝肌,直接对位间断缝合三点皮肤切口.结果:本组30例重睑和上睑松弛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于2周内渐消肿,经3~12个月随访,重睑外形自然,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三点式微创小切口重睑及上睑皮肤松弛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肿胀轻,瘢痕不明显,既能获得流畅和自然重睑外形,又能获得稳定持久效果.
作者:张本寿;金雷;朱东余;朱芬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乳房过度发育使乳房体积过度增大,形成乳房肥大症,俗称巨乳症[1],常伴有肩背部酸痛、平卧位呼吸窘迫、乳房与胸部湿疹皮炎等,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严重影响女性的曲线美,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的痛苦.巨乳症发病因素很多[2];青春期巨乳症常与激素水平及乳腺组织对激素敏感性异常有关:青中年女性乳房肥大常为妊娠哺乳后乳房形态改变所致,绝经后女性的乳房肥大下垂则与皮肤及Cooper韧带松弛有关.乳房缩小成形术切除部分乳房皮肤及乳腺组织等,使乳房体积缩小,乳头乳晕位置提高,有助于缓解及消除不适症状,美化乳房形态,让患者重拾自信.其术式繁多,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将各种常用术式的术后效果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总结,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各种术式,对于深入了解并正确选择手术方案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本文将近年来关于乳房缩小成形术应用解剖、常用术式,尤其是各术式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文献予以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孙晶晶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酒渣鼻是一种发生在颜面中部,以皮肤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为表现的慢性皮肤病.传统的西医治疗,疗效较差.自2005年以来,笔者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患者4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继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瘢痕生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外形的破坏及功能活动障碍等[1].颜面部的瘢痕除产生畸形及功能障碍外,还可因影响外貌而使人产生心理负担.目前,对于瘢痕的治疗,主要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2002~2012年诊治了69例面部小瘢痕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霞;李芸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与局部用氟对青少年固定矫治后釉质脱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 0例青少年矫治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对照组4 0例(6 38颗),该组患者不进行任何行为干预;第2组40例(643颗),对患者及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但不涂氟;第3组40例(639颗),除了对患者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外,同时用氟化物处理牙面.结果:3组患者牙釉质脱矿的比率分别为18.18%、6.53%和3.59%,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健康教育与使用氟化物对预防正畸牙釉质脱矿是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陈冬梅;霍永力;张馨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组织移植预防瘢痕与深部组织粘连松解术后再发生粘连的方法和效果观察.方法:2010年8月~2011年4月期间,笔者对符合条件的15例皮肤外伤或手术后瘢痕与深部肌肉和腱性组织粘连的病例采用原瘢痕处小切口,仔细分离松解皮下粘连组织,并在粘连处形成皮下袋,将经20ml注射器抽吸得到的下腹部脂肪颗粒用2mm内径注射针注入到分离的皮下袋内,移植的自体脂肪颗粒作为隔离层填充于原粘连组织间,缝合伤口,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病例检查未发现粘连复发,并发现局部皮肤质地及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脂肪颗粒是预防瘢痕与深部组织粘连松解术后粘连复发粘连的理想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改善肌腱滑动的作用,同时还可改善局部皮肤组织修复的质量,是简单易行的粘连松解和防复发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肖静;李升红;刘宏伟;程飚;肖丽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物组织补片在隆乳术中的应用,并对其早期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采用乳晕切口,乳房假体植入胸大肌后间隙;实验组将胸大肌对假体压迫明显的部位切开,直到假体无明显压迫为止,形成的胸大肌裂口用生物组织补片进行修补;对照组将胸大肌裂口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除对照组出现1例包膜挛缩外,余均未出现排斥、过敏、感染、积液、裂口假体疝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后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术后乳房形态、手感、动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隆乳术中应用生物组织补片修补胸大肌裂口,增加了胸大肌后间隙容量,为乳房假体植入提供足够空间,对术后乳房自然形态、手感和动感有良好的作用,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张安利;黄泽春;晏丹;梁志为;李石峰;唐红伟;王红梅;张永东;黄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人们对美容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瓷贴面修复具有外形美观、颜色协调、经济、可修补更换、磨除牙体少等优点,瓷贴面修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修复中[1].然而瓷贴面终美学效果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笔者就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的历史、适应证和禁忌证的选择、材料的种类、牙体预备方式以及粘结系统的选择等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丁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在面颈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分两期:1期于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皮肤扩张器,充分扩张皮肤,2期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皮瓣转移.结果:18例患者共置入扩张器29个,扩张器并发症6处(20%),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修复效果满意,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有更精细的要求.结论:皮肤扩张器修复面颈部瘢痕效果良好,需要更精细的操作满足患者要求.
作者:刘为廷;宋建星;寇静波;乔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对中面部老化在睑袋整形术的同时矫正泪槽畸形采用眶隔脂肪释放与填充剂矫正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46例睑袋整形术,其中33例采用睑袋整形术切口,皮下锐性分离皮瓣约1cm,于皮肤切口缘下方4mm切开眼轮匝肌,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钝、锐性游离达眶缘,松解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于眶缘处分离支持韧带,在骨膜上分离眼轮匝肌达眶缘下1 ~ 2cm,弓状缘释放眶隔脂肪并重置,6-0可吸收线将眶隔脂肪固定于眶缘下骨膜上.如果脂肪较多者适当去除部分脂肪,以局部平整为度.去除多余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后缝合切口;另外1 3例采用睑袋整形术方法同上,只是不行眶隔脂肪释放,于术后2个月后采用填充剂治疗泪槽畸形.结果:本组46例中33例眶隔脂肪释放重置者,泪槽畸形均矫正,回访3 ~12个月效果良好. 13例填充剂治疗泪槽畸形矫正者,回访3~12个月,其中5例填充爱贝芙者泪槽畸形改善较好,8例填充玻尿酸者,泪槽畸形仍较明显.结论:睑袋整形术时采用眶隔脂肪释放重置矫正中面部老化泪槽畸形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填充剂也能解决泪槽畸形,但毕竟有时效性,加之填充剂本身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故在睑袋整形术时不要轻易将眶隔脂肪去除.
作者:张连生;高俊明;刘中策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有关干细胞的研究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得益于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突破,早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成体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发育成熟机体组织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它们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和特异分化,至少产生一种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并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用于维持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生长与凋亡的动态平衡,并可以参与创伤修复.皮肤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实验证实在皮肤组织中含有至少5种成体干细胞,包括表皮干细胞、真皮间充质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黑色素干细胞以及内皮干细胞.这些细胞通过相互协调,可至少产生25种细胞谱系,发育并构建出完整的皮肤[1].表皮干细胞是目前研究取得成果多的一种皮肤干细胞,已有超过25年的研究历史.皮肤,尤其是表皮,终生处于快速自我更新的动态平衡之中,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中的特异性成体干细胞,存维持皮肤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2],将为皮肤组织工程、皮肤肿瘤、皮肤移植以及创面修复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杨登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2006年6月~2009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5 37医院口腔科的80例行改良兰氏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患者进行回访,评估该法临床治疗效果,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改良兰氏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患者术后腭咽闭合状况进行评估,并行频谱分析,测出前三个共振峰F1、F2、F3的数据,与8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在66例行鼻咽镜检查的患者中,有81.81%手术后的患儿达到腭咽闭合完全;在行频谱分析检查中,F1值两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F2、F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兰氏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腭咽闭合和语音功能,是一种较好的不完全性腭裂患者的修复术式.
作者:闫冰冰;闫漫;赵增强;苏波;丁元刚;刘国华;汪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阴茎再造术是易性病女复男患者标志性手术.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采用双侧阴股沟皮瓣为62例易性病女复男患者施行阴茎再造术,其中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血运障碍,术后经过仔细地观察、及时的处理和精心的护理,使再造阴茎皮瓣得到大程度的成活,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媛媛;黄霄;项园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近年来,笔者科室采用CHR-Ⅳ型复合射频除皱嫩肤仪联合胶原蛋白激活生长因子治疗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惠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分析2 38颗后牙折裂牙的临床检查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来自212个患者的238颗诊断为后牙折裂,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牙位、折裂牙的隐裂线走向,是否有充填体,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238颗患牙确诊为牙折裂,其中诊断为牙隐裂1 63颗(68.5%),牙根纵裂28颗(11.8%),牙齿劈裂2 0颗(8.4%),牙尖折裂27颗(11.3%).其中190颗(79.8%)患牙咬合测试疼痛.患者的年龄从25~70岁(20~29,5.4%,30~ 39岁,25.5%,40~49,34.1%. 50~ 59,24.9%,60~69,10.2%. >70,0.9%),性别差异没有显著性(男性48.6%,女性51.4%,P>0.05).上颌第一磨牙发病率高(37.8%),下颌第一磨牙次之(21.0%),下颌第二磨牙17.2%,上颌第二磨牙12.2%.73.5%的牙折裂发生在充填过的牙齿,发生牙根纵裂的28颗牙齿中有22颗(78.6%)有根管治疗史.结论:咬合测试是可靠的牙折诊断指标;牙折更易发生于窝洞充填过的牙齿;牙根纵裂的发生与根管治疗有关.对折裂牙根据其临床特征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利于保留患牙,恢复咬合功能.
作者:胡坤娥;胡冬梅;谭荣;刘剑;李昀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利用图像分析方法来量化皮肤颜色是当今的局势,为了能更好地得到图像结果,安利(中国)研发中心开发了新图像分析方法,此文探讨了新图像分析法与分光光度计的相关性.方法:97名自愿者参加了试验,测试区域分别为左/右脸颊、额头;测试时间为基础值、4周、8周、12周.结果:发现新图像分析法与分光光度计在L*值、b*值、ITA°方面有较高的相关性,与a*值弱相关.结论:新图像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定量评价皮肤颜色,并且可以避免由于接触而引起的皮肤变红.
作者:袁登峰;曲镝;陈银杯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一种有效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存活的作用方式.方法:对于面部肿瘤或者色素痣手术后缺损需要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患者进行点阵Nd:YAG激光手术前24h预处理皮片,手术后1 0天观察皮片的存活情况.结果:点阵激光预处理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全部存活,而未预处理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有部分坏死.结论:点阵激光进行热休克预处理能够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存活.
作者:林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手指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常导致指骨和肌腱外露,临床处理的方法很多,均存在不同的问题且修复较为困难.2009年7月~2012年3月,笔者单位先后收治示指、中指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采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进行修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兴盛;周玉新;徐立伟;张永明;姚鸥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