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岗;黄志强
肝移植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重大新技术,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国内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展此技术,因为各种原因至90年代后期方进入成熟阶段,迄今全国肝移植例数已逾4 000例.原发性肝癌作为终末期肝病,一直是肝移植的重要适应证之一,但由于早年肝癌肝移植的结果并不理想,患者多在2年内肿瘤复发死亡,因而国外不少中心已经不把晚期肝癌作为手术适应证,而仅把小肝癌作为肝移植受者.
作者:严律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肝左区肝动脉解剖结构,模拟肝左外区活体肝移植动脉切取方法.方法解剖非肝病死亡之成人甲醛固定尸体肝脏标本30例,观察新鲜成人尸体肝脏铸型标本30例,测量肝左及左外区动脉长度、管径及属支分布情况.结果左半肝动脉的血供来自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肝外迷走动脉支有左膈下动脉、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并于不同部位发出后分别进人左外区上、下段.结论左半肝动脉主要有5种类型,因此解剖变异较多,左外区活体取肝前应仔细研究其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切取模式;移植前肝动脉需进行必要的整形,以便与受体动脉吻合.
作者:蒲淼水;钟世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病例1男,47岁,因左下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 d入院.查体:腹软,左下腹稍胀,压痛明显,未触及明显肿块,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征(-).腹部X线平片示左侧结肠扩张明显,似有孤立肠袢影;B超检查见小肠无扩张,左侧结肠扩张明显.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肥皂水灌肠及营养支持治疗,1 d后出现腹痛加剧,伴鲜血便,遂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乙状结肠扩张明显,肠腔内积液,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急性假性乙状结肠梗阻,留置肛管到达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关腹.术后行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并应用西沙必利、新斯的明等动力药及营养支持治疗,5 d后拔除肛管,患者自行排气、排便,治愈出院.
作者:张金书;刘宗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β-catenin(连环素)在胰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手术切除的46例胰腺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和胰腺癌的分级、分期以及有无转移等指标的关系.结果β-catenin在胰腺癌细胞膜的异常表达率为54.3%,且分化越差则在细胞膜的异常表达率越高,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其在细胞浆的异常表达率为21.7%,与胰腺癌的分化、分期及有无转移无显著相关性,但23例术前介入化疗的患者中,肿块缩小者(14例)在细胞浆的异常表达率为0,显著低于9例肿块无缩小者的33.3%;β-catenin在细胞膜和细胞浆异常表达具有一致性,为63.0%.结论β-catenin在细胞膜的异常表达能促进肿瘤转移,在细胞浆内的异常表达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孙建;倪泉兴;傅德良;虞先俊;姚琪远;张延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严重肝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2年期间43例严重肝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术后治愈32例(74.4%),死亡11例(25.6%),其中10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急性大出血、心跳骤停,术后9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外伤性肝损伤应及时手术止血,同时对严重的合并伤进行处置,手术方式应根据伤者具体情况作出正确选择.
作者:刘国辉;李有柱;杜晓宏;吕文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菲立磁增强扫描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本院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局灶性肝病者26例57个病灶,采用分组盲法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平扫+菲立磁增强MRI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大,为0.926 0,准确性为86.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螺旋CT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单独分析菲立磁增强MRI 3种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菲立磁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分析平扫+菲立磁增强MRI较单独分析菲立磁增强能明显改善病灶的定性诊断能力.
作者:杨汉丰;宋彬;周翔平;余建群;陈卫霞;陈宪;孙家瑜;陈茀茀;朱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p5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59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NOS和p53蛋白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iNOS和p5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4%(48/59)和64.4%(38/59),表达强度(IOD值)分别为5 635士1 287和3 352±873.②MVD为32.5±2.73,以肿瘤边缘和癌旁组织微血管较密集.③iNOS的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5);iNOS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72,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存在iNOS和p53蛋白的高表达;iNOS和p53可促进肝癌血管形成.
作者:张剑;何生;李茂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高发癌症之一.不仅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甚高,西北地区发病率亦不低.究其原因大致与乙型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有关.现乙肝疫苗接种己在我国逐步推广.据初步报道,在曾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青少年中,肝癌的发病率己见明显下降[1,2].
作者:杨秉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1983~2003年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胰头局灶性胰腺炎致梗阻性黄疸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6~52岁,平均38.3岁.起病至就诊时间为1~5个月,平均2.7个月.临床表现均有阻塞性黄疸,有右上腹部疼痛者15例,有畏寒、发热者5例,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者6例.血粒细胞增高者12例,血淀粉酶轻度增高者7例,CEA均阴性.
作者:王建;纪震宇;吴文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正常腹内压的影响因素,建立腹内压回归方程.方法应用膀胱测压法测定106例住院患者的腹内压,并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既往和近期腹部手术史、住院原因、合并症情况及数量等14项因子与腹内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平均腹内压为5.5 mm Hg(1 mm Hg=0.133 kPa),范围为0.4~12.8 mm Hg.各级体质指数相应的腹内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550,P<0.01).男性腹内压比女性高2.0 mm 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22,P<0.01).其他12种因素对腹内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正常腹内压可能受性别和体质指数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作者:杨新平;黄卫民;朱上林;姜洪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从2003年6~11月,应用DIOMED 810 nm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21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禄韶英;祁光裕;孙学军;黄新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希罗达(Xeloda)对人肝癌组织AFP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抽提所收集的希罗达治疗组及对照组肝癌组织标本总RNA(共41例),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技术检测希罗达治疗组及对照组AF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以RT-nested PCR扩增的AFP基因片段为101 bp,与原设计一致.在希罗达治疗组中,21例肝癌组织标本中有12例AFP mRNA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7.14%;在对照组中,20例肝癌组织标本中有18例AFP mRNA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0.0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周,希罗达治疗组血清AFP浓度为(23.2土12.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6士24.3)μg/L(P<0.05),而两者术前血清AFP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希罗达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组织AFP mRNA的表达,并降低其表达产物血清AFP浓度.其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立;吴春波;孙锋;冉江华;李晓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采用国产WGW-32型弯管型吻合器和XF-60型闭合器施行双吻合技术治疗直肠癌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32~76岁,平均51岁.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12cm,平均(7.1±1.2)cm.肿瘤大直径为3~7 cm,平均(5.3土1.2)cm.Dukes A期7例,B期35例,C期12例,D期3例.高分化腺癌17例,中分化腺癌33例,低分化腺癌7例.
作者:杨映弘;蔺原;吴艳军;任洪伟;蔺宗义;胡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Toll样受体4(TLR4)在大鼠胰腺组织的特异性分布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Wistar大鼠胰腺组织中TLR4 mRNA及TLR4蛋白的分布表达.结果通过RT-PCR方法(31个循环),从正常大鼠胰腺组织检测到549 bp目的基因片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大鼠胰腺内有TLR4表达,主要位于胰管上皮、血管、微血管内皮及胰岛组织,胰腺外分泌腺泡细胞未见TLR4表达.结论TLR4在大鼠正常胰腺组织内有分布表达,主要定位于上皮组织(胰管上皮)和内皮组织(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内皮),提示大鼠胰腺内、外分泌部均具有天然免疫TLR4参与胰腺病理生理的相关受体基础.
作者:李园;周总光;张杰;郑雪莲;胡廷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制作和评价大鼠手术后疲劳综合征模型.方法完全模仿手术的全过程切除大鼠的部分肝脏.结果70%肝切除实验大鼠一般情况表现差,体力耐受力下降,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并在营养学指标、小肠黏膜应激反应损伤和肝脏白蛋白基因表达方面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切除70%肝脏制作大鼠动物模型,具有临床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特征,可作为研究手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杨建新;邓时贵;杨明;邱幸凡;张六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分析普通B超监测引导PTCD方法改进后的优点及经验.方法用普通B型超声诊断仪,腹部扇扫探头和国产配套的专用PTCD套针及引流管,改进监测引导PTCD的方法,总结分析其方法的优越性.结果9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成功率为100%,引流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零.结论用改进普通B超监测引导的方法进行PTCD,能克服在X线下进行PTCD的盲目性,对碘过敏者无禁忌,避免了长时间X线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具有定位准确、费时少、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价格便宜、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等优点.
作者:朱秀芳;莫一我;孙志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ICU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血浆细胞因子、肾功能指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2年6月至2003年11月符合ARF的ICU患者38例,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CRRT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肾脏非替代治疗(保守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标本作血浆细胞因子和肾功能指标的检测,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死亡病例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有显著改善(P<0.05),而临床死亡率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CRRT能有效清除ICU的ARF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改善肾功能指标,但其终预后仍然很差.对于ICU的ARF患者,应该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作者:万勇;王大庆;胡建华;葛颖;苏晓林;李俊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列全世界肿瘤发病率第5位,每年全世界的发病人数约564 000,而死亡人数大致与其相似,在这些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在中国[1].虽然肝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以及肝移植等新技术的发展,肝癌的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从整个肝癌患者人群来说,总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5%,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tumor thrombus,PVTT)的形成,根据尸检和影像学检查,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约20%~70%[2].
作者:樊嘉;黄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在小鼠内源性损伤模型下肝脏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KC)和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Iial cells,SEC)表面Toll样受体2(TLR2)蛋白及mRNA表达.方法在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下,采用原位灌注消化法分离并纯化KC和SEC,用大鼠抗小鼠TLR2 IgG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二抗进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测定阳性细胞数,并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两种细胞中TLR2 mRNA含量.结果损伤组KC TLR2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蛋白质表达为(9.19±1.07)%vs(1.52±0.21)%,P<0.01;mRNA表达为0.54±0.77 vs 2.62±2.19,P<0.05.SEC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小鼠肝KC TLR2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增高.
作者:黄文广;王峰;李杰;吴河水;王琳;张进祥;田源;张景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