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进亮;王弘锦;罗彦辉;孙晓立;赵宗茂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住院患者有效完成辅助检查护理细节优化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细节质量优化管理中,将活动前后住院患者辅助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的环节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住院患者辅助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环节质量管理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贤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和CA19-9联合检测对Ⅳ期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2006年1月~ 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Ⅳ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和75例同期Ⅳ期胃癌无腹膜转移患者的癌胚抗原和CA19-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癌胚抗原和CA19-9水平.结果:Ⅳ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组的癌胚抗原水平(59.21±11.84) ng/mL和CA19-9水平(72.16±13.81)U/mL明显高于Ⅳ期胃癌无腹膜转移患者组(P<0.05);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越多,癌胚抗原水平及CA19-9水平越高,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腹水与CEA及CA19-9水平呈正相关(r=14.394,P<0.05).结论:癌胚抗原和CA19-9联合检测可作为识别Ⅳ期胃癌有无腹膜转移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对Ⅳ期胃癌的诊断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卫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翼状胬肉是一种结膜变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可引起患者眼部干涩、异物感、流泪、局部增生充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视力及美观.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传统胬肉切除巩膜暴露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方式,复发率高,我科自2011年5月至今在纤维镜下行球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蒋文源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程度.方法:对830位患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急诊留观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程度依次为: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心理护理、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指导,治疗费用.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有显著性差异(P值).急诊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作者:管佳慧;金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比较两种a1肾上腺受体阻制剂特拉唑嗪和阿夫唑嗪,及一种a肾上腺受体阻制剂酚苄明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DU-145的作用.方法:检测上述三种药物对PC-3和DU-145细胞系细胞存活百分率,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发现a1肾上腺受体阻制剂特拉唑嗪,能通过诱导G1期细胞数的增加,从而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DU-145的生长及癌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而阿夫唑嗪和酚苄明对PC-3和DU-145的生长及癌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特拉唑嗪能通过诱导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G1期细胞增加,减少G2期和S期细胞数目来抑制其生长,考虑此药有可能用于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作者:白杰;许克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ABO溶血病患儿进行早期观察和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黄疸消退时间平均7~8天,平均住院时间8天,4 5例无一例换血,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及死亡.结论:基层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尽可能的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作者:杨晓青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早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9口服,3次/天,5%葡萄糖250m1+丹参酮IIA 60mg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14天;对照组给予消心痛5mg口服,3次/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美托洛尔12.5 ~25mg口服,2次/天,5%葡萄糖250m1+硝酸甘油5mg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14天.治疗后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室性早搏、心电图改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心室率.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治疗冠心病室早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华;岳庆丽;孙红梅;周国强;常雅琴;刘纪强;刘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急诊是指医院为急性病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或治疗的门诊[1],是医院的一个窗口,24h开诊,其中不乏外伤或危重患者,且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这一特点决定了急诊面临的风险远大于一般科室.而护理工作的质量非常重要,其不但可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整个医院的形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非常重要,也是护士的职业要求,是提高急诊工作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故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急、重症病的急救与护理,使患者及家属能够信任、放心的把患者交给我们救治且积极配合治疗.笔者就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需做好的事项,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桂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和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糖尿病神经源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治疗组采用高压氧和硫辛酸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的控制血糖、血压、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28天后治疗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和硫辛酸联合应用对糖尿病神经源膀胱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白博丽;高兰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后脑脊液漏(CSFL)18例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 2012年8月脊柱后路手术合并CSFL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采用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伤口的处理及预防颅内压升高的措施,使所有患者均能治愈出院.结论:脊柱后路手术合并CSFL比较常见,处理和预防都非常重要.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均能促进患者的治愈,无后遗症.
作者:姜华萍;王红霞;余奕雯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6月随访,根据GOS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良好18例(39.1%),中残7例(15.2%),重残4例(8.6%),植物样成活4例(8.6%),死亡1 3例(28.2%).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效果好,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崔连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将目标管理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制定总体目标、个人目标和激励措施来监督、鼓励护士完成各项护理指标.结果:实施目标管理后的2010、2011年护理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的2009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有效推进了高水平护士队伍的建设.
作者:何琼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特点是肝内小胆管渐进性的破坏的炎症反应,胆汁流出障碍,出现肝内慢性淤胆的临床和生化改变,好发中年女性,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我科室于2012-06-22收入一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肺炎及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抗感染、保肝降酶,退黄利尿等治疗护理,患者胸腹水减少,肺炎控制,口腔真菌消失,体力较前明显恢复,于7月25日办理出院,现汇报如下.
作者:谢欢;尚丽丹;林惠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枕骨大孔减压联合枕颈融合术治疗寰枕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6年4月~ 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寰枕畸形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枕骨大孔减压术,实验组患者接受枕骨大孔减压联合枕颈融合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40.0%,平均住院时间(15.3±3.4)天,平均携带颈托时间(97.4±12.9)天,术后半年有7例患者神经症状复发或加重;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6.7%,平均住院时间(9.6±2.1)天,平均携带颈托时间(68.5±14.7)天,术后半年1例患者神经症状复发或加重,两组患者在手术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携带颈托时间,复发情况的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枕骨大孔减压联合枕颈融合术治疗寰枕畸形,疗效显著,对患者的预后较好,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赵猛;马超;赵凤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疗效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和西医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肌酶(CK、LDH)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中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酶明显(CK、LDH)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明显降低(P<0.01).结论: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中西医结合疗法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刘雅峰;鲁宪凯;张永华;周海丰;佟丽;江振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行风险管理措施78例肿瘤化疗患者为观察组和未实行风险管理措施79例肿瘤化疗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比较两组患者PICC管使用时间,并分析各自异常拔管主要原因.结果:进行风险管理的78例观察组PICC管平均使用时间达到13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常拔管的首要原因是静脉血栓,而对照组异常拔管的首要原因是导管滑脱移位.结论:通过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PICC患者中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达到了减轻患者痛苦,节约治疗费用的目的.
作者:吴岭;沙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过程中自锁托槽与直丝弓托槽的脱落率.方法:选择牙列完整的50例非拔牙固定正畸矫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锁托槽组25例,直丝弓托槽组25例.所有操作严格按照粘接要求进行粘接,观察时间为3个月,记录其脱落情况,计算脱落率.结果:自锁托槽组和直丝弓托槽组脱落率分别为7.2%和7.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和直丝弓托槽的脱落率无统计学差异,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要求和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的托槽.
作者:李庆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外科患者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外科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42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并对患者静脉炎以及静脉渗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静脉炎患者4例,其中Ⅰ度3例以及Ⅱ度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静脉炎1 8例,其中Ⅰ度8例以及Ⅱ度10例,两组患者发生例数以及严重程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对两组患者静脉渗漏的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出现2例,对照组出现12例,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外科患者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孙蕊容;邱淑君;何敏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对于人体而言胸椎小关节主要是由肋骨小头关节、胸椎后关节以及肋横突关节这三组关节构成,属于是联动微动关节,在该处发生劳损、外伤、胸椎椎间盘或者是胸椎韧带退行性交等情况时,会导致胸椎小关节的正常位置发生明显的改变,胸椎的内外平衡会发生失调,从而引起胸椎小关节发生后仰或者是仰旋移位终出现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会引起神经以及血管等一些周围的软组织功能受到严重的伤害,从而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或者是体征,被称作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1-2];该病症的常见症状为脊背疼痛.
作者:梁修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护理常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 2011年12月收治并系统随访的应用动力髋及动力髁螺钉治疗的1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99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37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其中99例DHS中有22例因大转子骨折或外侧壁薄弱而联合转子稳定钢板(TSP)治疗,统计骨折类型、内固定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总结治疗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除DHS组有3例、DCS组有2例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而失败、DHS组有3例在术后3个月死亡外,其余骨折全部愈合,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DHS组优良率88.5%,DCS组优良率86.5%.结论:掌握好适应症、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应用动力髋螺钉和动力髁螺钉可以成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Ⅲ,DHS适用于A1型、A2.1及部分A2.2型骨折,A2.3型及A3型骨折应选用DCS固定;对于外侧壁薄弱或者不完整的转子间骨折应选用DCS治疗,也可选用DHS结合大粗隆支持钢板(TSP)进行固定.
作者:孟庆真;牛志霞;张延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