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瑞真;刘倚河;郑玉凤
患者男,40岁.间断性胸痛9天,加重4天入院,无胸腹部外伤史.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肋膈角区类圆形高密度块影,大小约7.12×5.08cm(图1).
作者:刘清宇;王毅;何勇;张伟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复杂型先心病手术前后左心功能的对比研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22例复杂型先心病经RT-3DE检查后,应用Tomtec三维容量测量软件的心尖长轴8平面法进行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量、搏出量及射血分数等左心功能指标的测量,并用配对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术前(18.7±14.9)ml、(9.0±7.3)ml相比,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22.2±17.6)ml明显升高,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而收缩末期容量(9.5±7.8)ml略升高,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则示术前后收缩末期容量(r=0.97)相关性高于舒张末期容量(r=0.95),提示术前左心功能降低主要与舒张末期容量较小有关.与术前相比,术后搏出量明显升高[(12.7±9.8)ml vs (9.6±7.6)ml],且术后射血分数(0.58±0.03 vs 0.52±0.03)也较术前增高,提示成功纠正左右心分流后左心功能改善,趋于正常.结论 通过对复杂型先心病作出精确的心功能定量评估,RT-3DE可完善复杂型先心病术前功能诊断,并对手术矫治和术后随访、预后判断等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国珍;黄国英;林其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男,37岁.因患类风湿关节炎3年,伴右上腹隐痛半个月余来我院就诊.
作者:杨东红;马苏美;闫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在接受环扎加压术后远期眼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应用Siemens Sequ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测定31例患者患眼与对侧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对侧眼为对照组,分别对术后1~2年及术后3~4年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1~2年组患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侧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年组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阻力指数与眼动脉的各项测值患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眼均未发生眼部缺血症状,视力恢复理想.结论 环扎加压术后1~2年患眼的视网膜与脉络膜血供无明显变化,而在术后3~4年血供有减低趋势.环扎加压术可能会增加患眼远期的亚临床缺血症状.
作者:马云飞;杜联芳;应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RI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血脑屏障(BBB)兔脑给药的效果.方法 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5组(0 h,2 h,4 h,8 h,24 h组),MRI引导聚焦超声辐照各组兔左脑,取靶点组织作为辐照组,取右脑相应解剖组织为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不同时间点静注欧乃影和甲氨喋呤(MTX),行T1加权相增强扫描,通过比较辐照组与对照组MRI信号强度增强率观察靶点BBB开放情况,并以靶点伊文氏蓝(EB)染色结果检验其准确性;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辐照组与对照组MTX的浓度,计算靶点脑组织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TX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结果 兔脑靶点BBB开放处T1WI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异常高信号影,与辐照前MRI定位时预设靶点位置吻合良好,并与EB蓝染结果一致,同时靶点脑组织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TX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P<0.01),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MRI能够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BBB脑内给药,有望成为临床个体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监测手段.
作者:梅杰;程远;宋彧;杨延庆;汪峰;王智彪;刘映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多普勒技术观察妊娠11+0~14+6周正常胎儿心脏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 对230位正常妊娠孕妇在11+0~14+6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同时观察胎儿心脏大血管.结果 主动脉血流速度高于主肺动脉和动脉导管,与孕周之间呈正相关,大动脉的射血时间与孕周之间呈正相关,而射血加速时间与孕周之间呈负相关;妊娠11~14周胎儿静脉导管显示率相对较低,而静脉导管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与孕周之间无相关性;至妊娠13周以后主动脉、主肺动脉、动脉导管的流速、射血时间和射血加速时间以及静脉导管的血流参数相对恒定.结论 妊娠13周以后可进行胎儿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但胎儿心脏大血管的观察难度较大.胎儿心脏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可直接反映大血管本身状况,也可间接反应心脏的功能.当胎儿心脏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时,有可能引起大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作者:钱敏;孙燕;吴青青;马玉庆;陈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6例乳腺病变患者的数字化乳腺X线片征象进行分析,对各项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率(LR+)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局限性致密浸润、恶性钙化、毛刺、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乳头内陷和漏斗征、透亮带、彗星尾征、局部乳腺结构紊乱等征象有助于对肿物良恶性的鉴别.结论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以此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作者:刘溢;王强;谢敬霞;刘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 对53例单心室进行心功能检测研究,测得数值与心血管造影(CAG)结果作对照.方法 53例单心室,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9±3.95)岁;术前43例,术后10例;分别通过核磁共振的电影序列扫描和CAG计算单心室舒张末、收缩末容量,心每搏量和射血分数,利用均数及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3例单心室MR 心功能测量值:舒张末容量均值(101.61±33.61)ml/m2,收缩末容量均值(40.31±16.56)ml/m2,每搏量均值为(62.59±22.66)ml/m2,射血分数为(61.23±8.45)%;CAG测得单心室舒张末容量均值(137.59±53.59)ml/m2 ,收缩末容量均值(61.81±22.13)ml/m2,每搏量均值为(76.05±35.46)ml/m2,射血分数均值为(53.61±9.6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MR对单心室的心功能检测是目前非创伤性检查及术后随访中为可靠的方法.
作者:钟玉敏;朱铭;孙爱敏;王谦;高伟;张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从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FV3DE)数据库中截取的感兴趣区切面观测量右室流出道的可行性.方法 18例法洛四联症患儿纳入研究,年龄(3.2±4.5)岁.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FV3DE和心血管造影同时测量右室流出道.FV3DE采用漏斗部、肺动脉瓣环、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或右肺动脉的横截面切面观进行测量.结果 漏斗部前后径的FV3DE和2DE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5,P=0.399).FV3DE显示漏斗部的前后径小于左右径(t=-13.968,P=0.000),提示法洛四联症漏斗部的横截面类似于椭圆形.肺动脉瓣环直径的FV3DE、2DE与心血管造影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心血管造影测值良好相关(r=0.899和r=0.839).左、右肺动脉直径的FV3DE、2DE与心血管造影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心血管造影测值良好相关(左肺动脉:r=0.947和r=0.797;右肺动脉:r=0.987和r=0.831).从FV3DE数据库中截取的切面观还可测量漏斗部、肺动脉瓣环、肺动脉主干以及左、右肺动脉的横截面积,分别为(61.9±33.0)mm2、(64.9±32.5)mm2、(65.4±25.9)mm2、(34.9±17.1)mm2和(40.2±21.0)mm2.由FV3DE得到的肺动脉直径指数(PDI)和肺动脉截面积指数(PAI)与心血管造影的McGoon指数和Nakata指数均良好相关(r=0.877和r=0.983).结论 从FV3DE数据库中截取的切面观测量右室流出道的比传统2DE切面观的测值更准确.由FV3DE得到的PDI和PAI是反映肺动脉发育状况的可信指标.
作者:马晓静;黄国英;贾兵;刘芳;吴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包含纳米材料、纳米器件以及纳米表征测量等的纳米技术,对生物、医学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颗粒及光学、电学等特性,结合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如光学成像、CT、PET/SPECT、MRI及超声成像(US)等,有可能在肿瘤发生初期进行早期特异性检测和有效的靶向治疗,使影像医学从对传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到分子水平成像,实现靶向分子成像,探索疾病的分子水平变化,在疾病早期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杨芳;吉民;顾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断、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结果.15例HD患者,1例治疗前、后均做了PET/CT显像,14例为治疗后患者.75例NHL患者,治疗前PET/CT显像24例,10例治疗前、后均进行PET/CT检查,41例仅治疗后显像.结果 15例HD患者,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后PET/CT显像4例正常;4例改善或部分改善,7例进展或缓解后复发,其中仅8例CT、MR或超声见软组织影或淋巴结肿大.34例未治疗的NHL患者,PET/CT显像32例为阳性(94.12%),同期CT或MR的阳性率为85.71%.51例治疗后的NHL患者,23例PET/CT显像为正常(45.10%),9例改善或部分改善(17.65%),19例(37.25%)病灶有进展或缓解后又复发.结论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复发与残留的评价方面是灵敏而准确的方法.
作者:兰晓莉;张永学;谭旭波;吴志坚;贾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安非他明成瘾患者情绪损伤特殊脑区的激活.方法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处理,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像素强度阈值[T=3.11,P<0.001(uncorrected)]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探讨12例安非他明成瘾患者和12例健康受试者观看安非他明、悲哀、喜悦线索图片时的脑区的激活情况.结果 安非他明成瘾患者在观看安非他明线索图片时,前扣带回表现出显著激活(tmax = 11.7,P<0.001),观看高兴、悲哀线索图片时前扣带回无显著激活(P>0.05);健康受试者在观看各类线索图片时,前扣带回均无显著激活(P>0.05).在观看高兴、悲哀图片时,安非他明成瘾患者额叶的部分区域激活弱于健康受试者 (P>0.05).结论 安非他明成瘾患者有较广泛的情绪损伤.
作者:马树华;乐洪波;廖玲敏;王兆新;张文校;程晓玲;贾宝辉;黄宝俊;李玉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女,45岁,因反复右臀部及友大腿疼痛1年就诊.查体见右臀部隆起,皮肤表面颜色正常,局部压痛,质地稍硬.
作者:徐慧;冯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以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为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心脏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存活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次心肌梗死发作2周内接受64层螺旋CT及PET检查.按照美国心脏学会推荐的方法将左心室心肌分为17节段.逐个节段进行对比并用配对McNemar检验及诊断试验一致性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左心室心肌的17个节段中,5段心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10段心肌一致性好(Kappa值>0.75),2段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0.40≤Kappa值≤0.75).结论 64层螺旋CT心脏延迟增强扫描与PET评估心肌存活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评估存活心肌的新方法.
作者:閤谦;田建明;汪斌;孔令山;崔斌;吴骋;陈涛;童林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女,28岁.因溢乳,泌乳素升高就诊.MR,示病变呈椭圆形,T2W1呈高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无强化,边缘清晰,垂体柄弯曲(图1~4).
作者:周海鹏;庄桂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以其后处理图像对儿童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26例,平均年龄7.5 个月(5天~4岁),进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所有病例的CT轴位图像按需要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结果 26例患儿顺利完成MD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主动脉缩窄,其中1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CT诊断与手术结果相一致.主动脉靶重建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部位及程度.结论 MDCT是一种有用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结合二维与三维图像有助于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胡喜红;黄国英;帕米尔;李国平;刘芳;吴琳;钱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流率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脑CT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使用A方案(碘迈伦400 mgI/ml,流率0.5 ml/s);对照组分别使用B方案(300 mgI/ml,流率1.0 ml/s)或C方案(400 mgI/ml,流率1.0 ml/s),每次注射对比剂含碘量为0.5 g/kg体重,行脑CT同层动态扫描,获得兔大脑中动脉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对比各方案兔大脑中动脉强化峰值到达时间(PT)及到达峰值时大脑中动脉的CT值.结果 大脑中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164.67±5.16)HU、(163.00±7.13)HU、(193.50±5.13)HU,C方案高于A、B方案(P<0.01),A、B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三组方案测得大脑中动脉PT分别为5 s、5 s、4 s,C较A、B方案提前.结论 在兔脑CTA扫描中,使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大大降低注射流率而对血管强化效果无明显影响;在注射流率相同情况下,应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使血管显示更清晰.
作者:王广谊;梁长虹;刘红军;黄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男,38岁.左颈肩部不适多年,左臂酸胀、麻木、易疲劳,举臂无力,活动后加重来诊.
作者:孙跃龙;杨东奎;郑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病例1,男,60岁.以胡言乱语1个月为主诉入院.饮酒30年,日饮白酒500g左右,1个月前出现失眠、胡言乱语、无故发笑、行走不稳,半个月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
作者:陈利军;陈士新;郭芳琼;万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MSCT)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的显示.方法 对3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后再行IVUS-VH检查.MSCT把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并测量CT值.IVUS-VH把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分为:纤维斑块(F)、纤维脂质(FF)、钙化斑块(DC)和坏死核心(NC),分析相应的MSCT检查部位斑块的组成,同时评估TCFA斑块的发生率.结果 64层螺旋CT扫描发现101处斑块,28处(27.72%)为非钙化斑块;43处(42.57%)是混合斑块;30处(29.70%)是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与钙化斑块相比含有较多的F(60.80%±9.19% vs.54.50%±8.28%,P<0.05)和FF(28.21%±13.01% vs 21.47%±9.78%,P<0.05).混合斑块与钙化斑块和非钙化斑块相比含有较多的NC(11.12±5.64% vs 8.21±5.60%,P<0.05;13.75±6.34% vs 8.21±5.60%,P<0.01)和DC(7.71%±8.92% vs 2.78%±3.02%;10.28%±6.67% vs 2.78%±3.02%,P值均小于0.01).混合斑块与非钙化斑块和钙化斑块相比TCFA发生率高(32.56%,10.71%,6.67%,P=0.007).MSCT测量的钙化斑块CT值与IVUS-VH斑块成分中的DC成正相关(r=0.57,P<0.001).结论 MSCT测量的斑块CT值与IVUS-VH测量的斑块钙化百分比正相关.虽然IVUS-VH的分辨率高,但与MSCT检测到的斑块特性相似.MSCT检测的混合斑块与IVUS-VH的TCFA密切相关.
作者:梁国庆;姜铁民;赵季红;李学文;冯凯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