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380例漏诊原因分析

黄祥成;吴承堂;张志凌;齐德林;闻英

关键词:大肠癌, 漏诊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漏诊原因,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1984年至1993年期间收治的1020例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该1020例大肠癌中,有380例被漏诊,漏诊率高达37.3%.漏诊的主要原因是:①忽视大肠癌早期症状,未做直肠指诊及粪便潜血检查;②患者讳疾忌医;③医生满足于原有良性疾病的诊治;④早期未作肠镜、X线钡灌肠等特殊检查.结论为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对有大便性状和卫生习惯改变的患者,应常规进行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检查,必要时做肠镜和X线钡灌肠检查,同时也应加强对本病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附14例报告)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疼痛和返酸史;伴溃疡形成11例,穿孔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术前行胃镜检查2例,X线钡餐透视检查6例,无1例获确诊;其余病例亦全部误诊为胃溃疡或癌肿.结论胃镜多部位取材,特别是在溃疡与周边粘膜移行处,采取挖掘式取材,能减少误诊率;胃大部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佳森;伦增军;曹厚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手术根治程度.方法分析114例结直肠癌行扩大的D3式根治术后淋巴结1005个,按肿瘤旁、肠管纵轴和中枢方向淋巴结分组分站.结果肿瘤旁、肠管纵轴方向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阳性淋巴结分布率分别为43.9%、37.2%和58.9%及32.5%、15.9%和17.5%,口侧端有淋巴结转移大多在10 cm以内,而直肠癌肛侧端距肿瘤2.0 cm以内转移率为5.5%,2~4 cm处未见转移.中枢方向系膜、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分别为19.3%和16.6%及10.5%和7.8%;中枢方向及肠管纵轴方向阳性淋巴结分布率分别为23.5%和17.5%.直肠乙状结肠部癌(Rs)、上部直肠癌(Ra)和下部直肠癌(Rb)侧方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8.7%和12.5%.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有向肠管纵轴和中枢方向转移;跳跃式转移是一特点.低位直肠癌离肛缘6 cm以内,浸润深度为pT3及pT4时,其侧方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结肠癌宜行D3式淋巴廓清,直肠癌主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加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侧方淋巴结廓清术,切除肿瘤距肛缘2~3 cm,肠管吻合口处不易残留癌组织.

    作者:高友福;姜波健;孙荣勋;沈浩;涂长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阻滞内脏神经在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低血压或休克的神经机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8例ACST低血压或休克患者,术前常规用1%利多卡因40~60 ml封闭右肾囊,以阻滞有关腹腔内脏神经节丛.结果其中23例ACST患者的低血压或休克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P<0.05);死亡率降低(14.3%).结论 ACST早期低血压或休克,可能是一种由胆道高压激起的内脏神经反射所致,阻断有关神经通路,可快速改善术前ACST低血压或休克状况,赢得宝贵抢救时机,对降低ACST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君军;郑启昌;胡佑华;朱天伦;丁雅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特点及预防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及预防手段,以减少癌残留的发生.方法对我院1988年1月至1993年4月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7.5%(32/428),其中近端癌残留11例,远端癌残留17例,近远端均有癌残留4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为5.5%(17/309),姑息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为12.6%(15/1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远、近端胃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5.9%及13.0%,两者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癌残留与癌肿的大体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浅表广泛型早癌,弥漫浸润型进展癌,癌肿直径>5 cm,分化程度低或不良,以及癌肿浸破浆膜者,易发生癌残留.警惕切端癌残留,术中重视切端冰冻活检,有助于减少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发生率.

    作者:胡建昆;陈志新;陈佳平;彭德恕;陈咏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5例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肝细胞腺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行B超检查4例,行CT检查2例及行MRI检查2例均未确诊.术前4例成人均误诊为原发性肝癌;1例幼儿误诊为肝母细胞瘤.全部病例均做了肝叶或联合肝段切除术.结论成人肝细胞腺瘤须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幼儿肝细胞腺瘤须与肝母细胞瘤相鉴别.肝细胞腺瘤误诊原因与其发病率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指标和影像学特征有关.肝叶或联合肝段切除是肝细胞腺瘤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李春明;许家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地龙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地龙对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人工养殖的鲜地龙制成的溶液喷洒于实验动物及混合痔手术后患者的创面,观察其创面的炎症情况、愈合情况以及各实验观测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动物实验中,地龙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的生长;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了4天;第4、7天实验组动物创面的毛细血管数、血管腔内皮细胞数及间质成纤维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上皮细胞分裂象也高于对照组,第4天的间皮细胞分裂象也高于对照组;自第3天始创面愈合及肉芽充填速度实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临床实验中 ,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6.5天,较对照组(21.2天)明显缩短;用药后3天内表皮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无创面感染及肉芽过度增生.结论地龙能抑制创面的炎症反应,并促进其愈合;该制剂价廉,易保存,可用于痔术后创面以促进其愈合.

    作者:李东冰;王沛;曾耀辉;赵雅茹;钱静仁;陈希琳;赵玉琴;吴佐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不同麻醉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方法将3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15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15例),监测麻醉前、气腹前、气腹时及术毕各时相点血浆NE及E浓度.结果 EA组术中各时相点NE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气腹前及气腹时E明显增高(P<0.05),术毕基本恢复(P>0.05);GA组气腹前NE及E无明显变化,气腹时NE和E均明显增高(P<0.05),术毕E仍未恢复(P<0.05).两组比较,EA组气腹前E明显高于GA组,气腹时NE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术中机体均存在明显应激反应,硬膜外麻醉下施行LC术中应激较全麻为轻.

    作者:王健;王泉云;黄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人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移植到人工血管上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13.08±1.24天,将扩增培养的内皮细胞衬里用于纤维蛋白胶预衬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 tetrafluorethylene patch[Gore-Tex]R,ePTFE)人工血管继续培养9天.结果所培养的细胞为二倍体细胞,纯度为99%.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上清液中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和Vo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种植后第9天人工血管腔面见一层均匀的基质,其表面有一层连续的内皮细胞单层,内皮细胞排列紧密,呈梭形,形态饱满.结论人自体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可有效地移植到人工血管,为人自体细胞内皮化人工血管应用于临床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潘玉先;郑振华;何红兵;潘明新;杨继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试谈新世纪普外科的发展

    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展望我们的普外科在新世纪中如何发展,将有一番特别的意义,我的知识太少,难以谈清这样大的问题.但是,心情上又很想谈一些个人见解,请大家指正吧.

    作者:冉瑞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三翼钳在胃肠道重建吻合手术中的应用(附40例报告)

    目的推荐在胃底贲门癌和直肠上段癌切除的病例,如果无条件使用胃肠吻合器,在胃肠道重建吻合时应用三翼钳.方法我科自1990年7月至1998年11月在胃底贲门癌和直肠上段癌切除术中,应用三翼钳进行胃肠道重建吻合共40例.其中全胃切除12例,近侧胃切除7例,直肠上段及部分乙状结肠切除21例.重建术式有:食管空肠Roux-Y吻合5例,食管空肠袢式吻合2例,食管十二指肠吻合3例,横结肠间置代胃2例,食管胃吻合7例,乙状结肠、直肠盆内吻合21例.结果全部手术除1例术后死于呼吸衰竭外均恢复顺利出院,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病理证实仅1例远侧直肠端可见癌细胞浸润,其它均证实两断端已切干净.随访半年内发生吻合口狭窄4例.结论对胃底贲门癌或直肠上段癌切除的病例应用三翼钳技术有如下优点:①食管或直肠切除长度符合肿瘤切除标准;②吻合时两端对合整齐,且无张力;③吻合端不出血,视野清晰;④吻合操作时从容稳定;⑤全层吻合确实,可靠;⑥结肠吻合时可避免粪便污染.

    作者:杨翔;贺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B型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价值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B型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能否提高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4例患者行B型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另76例患者采用触诊法行细针穿刺活检,并将54例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可触及的甲状腺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65%,阳性预告值为100%,阴性预告值为70%.标本取材不当率为18%;触诊法细针穿刺活检的灵敏性为47%,特异性为51%,准确性为43%,阳性预告值是54%,取材不当率为28%.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准确性显著高于触诊法细针穿刺活检.结论 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能提高手术前甲状腺癌的诊断.

    作者:何友钊;叶观瑞;李美荣;潘思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鼠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建立方法改进

    目的建立稳定的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方法对大鼠在左肾静脉周围去血管化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然后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门静脉系血管压力及分布、肝外门静脉系及侧支循环变化.结果实验性肝硬变在形成过程中历经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过程.实验第5周始,门静脉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第15周时,食管静脉管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左肾静脉周围去血管化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所诱导的大鼠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简便、可靠,可广泛应用于门脉高压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丁华;应大君;肖凌云;朱楚洪;麻晓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缺血损伤诱导同品系大鼠腹主动脉移植硬化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缺血损伤在同品系大鼠腹主动脉移植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同品系(Wistar to Wistar)移植缺血小于30分钟组;B组为同品系移植缺血4小时组;C组为异品系(SD to Wistar)移植缺血小于30分钟组.于移植术后15、30及60天切取植入的腹主动脉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应用MIAS-300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自动测量移植腹主动脉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结果 A组术后60天动脉内膜轻度增厚,但B组和C组术后60天均有明显管腔面积缩小和内膜增厚现象,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表明,B组和C组增生的内膜均由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构成,但前者无中膜层平滑肌坏死及弹力膜断裂现象.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万云乐;李波;沈文律;罗义刚;李幼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128例严重肝外伤处理体会

    我院1976~1998年间,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318例,其中严重肝外伤128例.男102例,女26例,年龄16~64岁.受伤部位:右半肝64例,左半肝30例,左、右半肝多发伤34例.其中4例合并肝后下腔静脉破裂.按Moore氏分度法,Ⅲ度肝外伤68例,Ⅳ度56例,Ⅴ度4例.

    作者:严星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肠癌诊治现状与展望

    大肠癌泛指盲肠、全部结肠和直肠所发生的恶性肿瘤,十分常见.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4位,在我国亦在前5位之内.大肠癌的发病和环境、饮食、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均有关系,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渐接近发达国家行列,再加上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今后大肠癌的发病率只能有增无减,应作为恶性肿瘤防治的一个重点课题.

    作者:黄()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剥脱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剥脱术(HSV+MA)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对实施该术的64例的3~6个月及5~8年临床随访结果及血液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3~6个月及5~8年VisickⅠ~Ⅱ级者分别为92.2%(59/64)和92.9%(26/28).术后胃酸及胃窦粘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胃液胆酸和细菌总量变化不大;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未发现溃疡复发,术后血液胃泌素、胃动素变化不显著,术后5~8年血浆生长抑素下降.结论 HSV+MA不仅能有效持久地降低胃酸分泌,减少溃疡复发,而且能保留胃窦和幽门功能,使胃内环境相对稳定,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较理想术式.

    作者:文亚渊;王代科;刘宝华;余佩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外伤性脾破裂138例报告

    外伤性脾破裂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我院1991年至1994年4月收治13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昌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分子材料疝修补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了解目前高分子材料疝修补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高分子材料疝修补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结果目前,高分子材料疝修补已发展出多种方法,具代表性术式有: ①Rives-Stoppa腹膜前铺网法;②Lichtenstein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③网片充填修补术 ;④Gilbert无缝合疝修补术;⑤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人工高分子修补材料主要有可吸收和不可吸收两大类,前者有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两种,后者有聚丙烯网、膨体聚四氟乙烯片及聚酯纤维网.结论高分子材料疝修补在临床中的应用正逐渐增加.根据疝的类型及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修补方法和修补材料,可获得佳疗效.

    作者:蒲庆华;时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8只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于腹腔内损伤部位分别注入生理盐水、6%右旋糖酐-40和透明质酸钠(术康林-1),术后第14天处死动物,观察各组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3组粘连分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光镜下见C组炎症反应轻微,纤维增生不显著;电镜下见C组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能力弱,间质细胞增生活跃.结论透明质酸钠可减少术后腹腔粘连的程度,其作用优于右旋糖酐.

    作者:杨新平;姜洪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肠癌380例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漏诊原因,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1984年至1993年期间收治的1020例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该1020例大肠癌中,有380例被漏诊,漏诊率高达37.3%.漏诊的主要原因是:①忽视大肠癌早期症状,未做直肠指诊及粪便潜血检查;②患者讳疾忌医;③医生满足于原有良性疾病的诊治;④早期未作肠镜、X线钡灌肠等特殊检查.结论为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对有大便性状和卫生习惯改变的患者,应常规进行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检查,必要时做肠镜和X线钡灌肠检查,同时也应加强对本病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

    作者:黄祥成;吴承堂;张志凌;齐德林;闻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