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皮片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樊长玲;吴红梅;史巧佳

关键词:会阴部, 大面积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皮片移植术, 患者, 现报道如下, 整形外科, 生殖器官, 迁延不愈, 解剖生理, 瘢痕愈合, 瘢痕畸形, 性生活, 发病率, 治疗, 整复, 月经, 污染, 人体, 排泄
摘要:会阴部烧伤瘢痕畸形是整形外科较为多见和易发的病变之一,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则多见于大面积烧伤者.该部位解剖生理上具有隐蔽潮湿、人体泌尿生殖器官及排泄器官开口集中的特殊性,烧伤后患处不宜过多暴露,治疗换药困难,加上局部尿液、粪便、月经等污染,故极易发生创面化脓感染、迁延不愈,终形成瘢痕愈合,出现挛缩畸形,影响大小便及性生活,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患者对其整复要求非常迫切.我科自2005年以来收治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留包皮手术治疗成人包茎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保留包皮治疗成人先天性包茎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8年4月~ 2011年3月间117例门诊患者应用四Y-V成形术治疗,恢复其包皮上翻性,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包皮外观形态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7名患者术后均能够将包皮顺利上翻并获得了满意的外观,5~14天消肿(平均8.0天),7~18天伤口愈合(平均11天).早期18例患者发生轻度瘢痕挛缩(15.4%),其中13例半年后自行缓解,5例局部外用激素治疗后治愈.结论:四Y-V成形术可以恢复成人先天性包茎患者正常的包皮功能和外观,避免了传统包皮环切术切除包皮的弊端,治疗效果好.

    作者:石成方;刘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牙种植机在断根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估牙种植机在断根拔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0月~ 2011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口腔科门诊拔牙中断根的患者56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拔除法和牙种植机辅助断根拔除法,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3天创口疼痛程度.结果:传统组28例拔除16例,另12例因操作困难改种植机法全部拔除,归为中转组;种植机组28例全部拔除.手术时间种植机组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疼痛程度种植机组明显轻于传统组(P<0.01).结论:牙种植机应用于断根拔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效果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陈冶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种植后CEREC Ⅲ全瓷单冠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种植术后CEREC Ⅲ全瓷单冠修复1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 2010年6月来解放军第264医院数字口腔中心就诊采用CEREC Ⅲ全瓷单冠修复的患者22例.修复后追踪观察1年,按照改良的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达到了B标准或以上,其中颜色匹配令人满意,达到A标准者为95.45%.结论:种植后CEREC Ⅲ全瓷单冠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建英;赵晓华;贾丽红;马艳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三亚与沈阳农村地区人群手背部皮肤纹理老化配对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三亚与沈阳两地农民手背部皮肤纹理老化程度,探索紫外线对皮肤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Image-Pro Plus 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三亚与沈阳两地人群手背部皮肤纹理间距、纹理形成的角度和网格数.结果:除中年男性外,男女各年龄组的三亚地区人群皮肤纹理大角度均显著高于沈阳地区人群,两地男性皮肤纹理大角度达到老化的OR值为6.5(95%CI=1.5-28.8),女性的OR值为11.5(95%CI=2.7-48.8).三亚地区青中年女性皮肤纹理间距显著高于沈阳地区女性,网格数显著低于沈阳地区女性.男性的皮肤网格数仅在青年时期表现出显著的两地差异.结论:三亚农村地区人群的手背部皮肤纹理老化程度高于沈阳农村地区人群,其中皮肤纹理大角度能够更有效地反映两地人群皮肤老化的差异.

    作者:高倩;梅震;董国庆;王文英;胡立文;宫慧芝;刘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A型肉毒毒素延缓上面部皱纹的应用

    上面部皱纹加重的原因为面部肌肉的过度运动,皮肤弹性的减弱和皮下组织的缺损[1],而额纹、眉间纹、鱼尾纹的逐步加深尤其使人的面容显现衰老.使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NT-A)减轻面部皱纹已经被证实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A型肉毒毒素也成为世界上使用频繁的延缓上面部皱纹的产品[2],本文就A型肉毒毒素延缓上面部皱纹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刘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FrankelⅢ矫治器对混合牙列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

    目的:研究经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后的青少年面部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5例,在生长快速期使用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于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另收集128例同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Frankel Ⅲ型矫治器治疗1年,患者下颌骨长度发育受到抑制,减小后面高的增长,ANB角增加,SNB角减小,下颌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向后移动;下颌平面及(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结论:经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下颌生长会受到抑制,向后下方旋转生长.

    作者:孟秋菊;张进;王磊昌;彭明慧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上颌多生牙伴阻生综合正畸治疗一例报道

    多生牙属于比较常见的牙齿发育障碍.虽然多生牙可能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可能伴或不伴病理改变,其隙、拥挤、扭转,牙根弯曲,以及邻牙的牙根吸收.其他并发症还包括由多生牙来源的始基囊肿或含牙囊肿导致骨质破坏或口鼻瘘等.多生牙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发育过程中牙板的过度活跃得到广泛认同[1-3].

    作者:杨磊;赵和平;高巍然;周丽霞;高艳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急诊趾指吻合术再造手指美容效果评价

    随着现代工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手外伤的患者尤其是手指缺损的患者明显增多,传统的手术方法多为Ⅰ期残闭,Ⅱ期再造,或即使急诊再造,往往只注重功能恢复而忽视了患者手指的外形和美容效果给患者造成尴尬的心理障碍[1],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部分患者即使功能恢复良好,但是由于外形欠佳,仍然不满意.我科自2005年~2012年初,选择了部分合适的患者进行了急诊趾指吻合再造手指(拇指除外),同时行再造手指美容性修整,并进行了美容效果方面的评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松;邵树宏;尤永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颅面裂隙畸形病因及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

    颅面裂隙畸形简称面裂,为常见的先天性颅面畸形中的一种,也是人类常见的畸形之一.主要表现为颅面部组织的部分或全部缺失,因其发生于面部,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及社会生活,对患者本人及家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就其病因及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田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局部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形状、面积及周围皮肤情况,设计合适的皮瓣进行创面修复,修复大面积为3.0cm x 5.0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局部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匹配,视觉效果好,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合适的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肯定.

    作者:张海华;刘民;李辉;陈织;王慧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提高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展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与其他各种人工合成材料、异种脂肪或异体脂肪相比,由于它具有来源丰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充盈外形好、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反应、无过敏反应等优点,倍受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早在1889年,Vander Meulent[1]就首次运用了人类自体脂肪组织进行移植,1893年,Neuber[2]首次将自体游离的小脂肪块用于填充软组织缺损,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游离脂肪组织移植后吸收、坏死的情况严重,其疗效并不十分满意.1986年,Illouz[3]提出了脂肪颗粒移植的理论,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其取材更加容易,且有对于供受体部位创伤小,不留瘢痕等优点,近年来在整形外科修复各种软组织凹陷或缺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并已成为临床上软组织扩增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雅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颊旁间隙与微笑美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正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畸治疗不仅要求矫正牙齿,而且应尽力改善患者的面容,使其更具美感.微笑是面部美观尤为重要的部分,美丽的微笑已成为正畸矫治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正畸临床诊断及矫治效果的评价中应增加动态微笑的评估指标,为正畸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长期实验研究和临床调查结果显示颊旁间隙、微笑线、上唇曲度、微笑弧、前牙合平面、牙龈及牙性因素等是影响微笑美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颊旁间隙对微笑美的影响已被很多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就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雪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罕见上下睑纤维脂肪瘤一例的护理体会

    纤维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软组织良性肿瘤,由脂肪组织及纤维组织构成[1].纤维脂肪瘤常在多个部位发生,一般瘤体较小,质地较软,生长缓慢.如无明显症状可以不作任何处理.只有在出现如下情况,建议用手术切除治疗:局部有疼痛不适;瘤体较大影响美观或瘤体影响了器官的活动功能;瘤体生长加快、增大,怀疑有恶变等.我科于2010年11月收治一例罕见上下睑纤维脂肪瘤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巧燕;陈丽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两种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颗楔缺露髓牙,分别用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A组37颗)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B组37颗)进行修复,患者经过2~3年随访,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37颗,失败1颗,B组治疗37颗,失败4颗,A组的成功率为97.3%,B组的成功率为89.2%,两组修复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向荣;邱建平;何海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腋臭中的应用

    腋臭又名狐臭,是整形美容科及皮肤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为6.41%[1],因其特殊难闻的气味,前来就诊的患者甚多.腋臭多于青春发育期发病,青壮年期明显,常与遗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活动、出汗后更加明显,洗澡、换衣后亦不能完全去除臭味,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升学、就业、交友乃至婚姻.我科从2008年1月~2011年12月,利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林;陈平;杜学亮;刘必来;黎咏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美容切口经腮腺入路复位固定髁颈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穿腮腺入路行髁颈骨折坚固内固定的改良美容切口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30侧)髁颈骨折患者选用改良切口经腮腺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复位良好,张口度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瘢痕隐蔽,并发症少.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损伤(4例侧,13.3%)、单侧后牙开(牙合)(3例侧,10.0%),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改良美容切口经腮腺直接入路行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直观、复位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美观性强.

    作者:赵坚;张望群;李金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口内入路法功能性修复唇隐裂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法修复唇隐裂的可行性.方法:白、红唇交界区域设计皮瓣,采用口内切口入路,完成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人中嵴的成形和鼻翼畸形的纠正.结果:本组12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鼻底丰满度良好,鼻孔横置现象改善明显,人中嵴形态良好.所有患者家长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口内入路法修复唇隐裂,在重建口轮匝肌环、改善鼻畸形、获得自然人中嵴的基础上避免了瘢痕,获得了美学、功能上的满意效果,是治疗隐裂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孙秀英;李家锋;韩建国;张扬;管海虹;崔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头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头面部血管瘤手术适应证及效果.方法:手术方案分为瘤体切除缝合切口,植皮、皮瓣转移修复、术前血管栓塞加手术切除.结果:162例患者手术切除效果及外形满意.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头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朝阳;郭智龙;余萍;叶其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易位扩张皮瓣的逆行设计和应用

    目的:总结易位扩张皮瓣在修复头面颈部皮肤缺损中的设计方法及应用体会,探讨提高软组织扩张术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5例头面颈部瘢痕、皮肤肿瘤患者,根据易位转移扩张皮瓣的设想,根据其皮肤缺损的形态、位置,进行合理逆行设计,采用国产硅橡胶扩张器行皮肤扩张术,应用易位转移扩张皮瓣为主的方式修复.结果:本组共形成40个易位扩张皮瓣,其中单纯易位扩张皮瓣11个,易位结合推进及旋转皮瓣29个.有1个易位扩张皮瓣出现远端血运障碍(0.5 ~ 2cm),其余皮瓣良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根据易位转移扩张皮瓣的设想逆行设计,合理埋置扩张器,不失为提高软组织扩张手术效果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李玲巧;王德伟;王颖倩;周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大理地区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艾森克人格初步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黄褐斑患者的人格特征,为临床上防治黄褐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s pers onality questionaire,EPQ)(成人版)对96例女性黄褐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试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与正常常模比较,黄褐斑患者P量表(精神质)、N量表(神经质)的分值均高于常模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患者普遍具有精神质和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应合理加以干预.

    作者:王燕;孙素姣;马琼;段静娴;陈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