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易位扩张皮瓣的逆行设计和应用

李玲巧;王德伟;王颖倩;周虹

关键词:外科皮瓣, 软组织扩张术, 修复外科技术
摘要:目的:总结易位扩张皮瓣在修复头面颈部皮肤缺损中的设计方法及应用体会,探讨提高软组织扩张术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5例头面颈部瘢痕、皮肤肿瘤患者,根据易位转移扩张皮瓣的设想,根据其皮肤缺损的形态、位置,进行合理逆行设计,采用国产硅橡胶扩张器行皮肤扩张术,应用易位转移扩张皮瓣为主的方式修复.结果:本组共形成40个易位扩张皮瓣,其中单纯易位扩张皮瓣11个,易位结合推进及旋转皮瓣29个.有1个易位扩张皮瓣出现远端血运障碍(0.5 ~ 2cm),其余皮瓣良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根据易位转移扩张皮瓣的设想逆行设计,合理埋置扩张器,不失为提高软组织扩张手术效果的一种好方法.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治疗面部色素痣疗效及副作用观察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治疗面部色素痣患者57例,在减少瘢痕等副作用发生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07例面部色素痣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按照就诊时间并征得患者的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皮损342个),其中男17例,女40例,年龄5~57岁,平均28.3岁,色素痣直径0.1~1.0cm;对照组50例(皮损307个),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7~60岁,平均为27.6岁,色素痣直径0.1~0.9cm.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疾病及瘢痕体质,两组在性别、年龄、色素痣大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世英;郭粉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缺失前牙烤瓷桥修复的美学效果

    前牙缺失美容修复是口腔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由于发音,进食等方面感到不适,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修复标准也不断提高.容貌美是人类生命活力的体现,面部是人体中暴露而又不受衣冠掩饰的唯一部分,因此容貌美是评价人体形象的重要的部分[1].这就要求口腔修复工作者在对前牙缺失患者进行修复治疗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修复的解剖学,生物力学,材料学方面的特点,还应考虑到患者对美学的要求.笔者对前牙缺失患者应用烤瓷桥进行美容修复,并对其美学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张景波;陈立忠;朱礼昆;王继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上睑皮肤松弛临床对比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性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上睑皮肤松弛临床特点,探讨其两者的差异性给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对208例女性上睑皮肤松弛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维族女性与汉族女性上睑皮肤松弛有显著区别,两个民族中工作职员共95例所占比例大,为45.7%,农(牧)民60例占比例第二,为20.8%,手术方式在维族女性和汉族女性中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说明维族患者更常用去皮较多的宽重睑术,汉族患者更常用去皮较少的窄重睑术.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上睑皮肤松弛各有其自身特点.

    作者:乔星;程定;秦涛;董祥林;方荃;高伟成;马娟;马少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口内入路法功能性修复唇隐裂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法修复唇隐裂的可行性.方法:白、红唇交界区域设计皮瓣,采用口内切口入路,完成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人中嵴的成形和鼻翼畸形的纠正.结果:本组12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鼻底丰满度良好,鼻孔横置现象改善明显,人中嵴形态良好.所有患者家长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口内入路法修复唇隐裂,在重建口轮匝肌环、改善鼻畸形、获得自然人中嵴的基础上避免了瘢痕,获得了美学、功能上的满意效果,是治疗隐裂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孙秀英;李家锋;韩建国;张扬;管海虹;崔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上颌多生牙伴阻生综合正畸治疗一例报道

    多生牙属于比较常见的牙齿发育障碍.虽然多生牙可能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可能伴或不伴病理改变,其隙、拥挤、扭转,牙根弯曲,以及邻牙的牙根吸收.其他并发症还包括由多生牙来源的始基囊肿或含牙囊肿导致骨质破坏或口鼻瘘等.多生牙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发育过程中牙板的过度活跃得到广泛认同[1-3].

    作者:杨磊;赵和平;高巍然;周丽霞;高艳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折叠技术在双环法巨乳缩小术塑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折叠技术在巨乳缩小术中的应用技巧.方法:在双环法手术基础上,采用多处折叠的方法,以乳房外下方腺体为蒂,旋转折叠腺体,增加乳头乳晕的凸度.并把外环内上方的皮下脂肪组织进行折叠缝合,以充填乳房上极使之饱满.结果:对12例患者、24只乳房用该方法行巨乳缩小矫正术,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在巨乳缩小术式中,应用折叠技术,有效减少术后上极瘪塌、乳房凸度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方法.

    作者:马乐;李平松;施泽宏;侯团结;陈啸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替牙期外伤性前牙完全脱位再植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替牙期完全脱位前牙再植术后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48例患儿58颗完全脱位前牙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脱位前牙再植后复诊行牙髓测试、牙周检查,2周牙髓活力阴性的患牙行根尖诱导成形术,6个月~3年根尖孔完全形成后行根管永久充填治疗.结果:再植术后3年,5颗患牙活力存在,牙髓存活率达8.62%; 53颗患牙行根管治疗术后行X线检查,25颗患牙牙根牙周膜愈合,30颗患牙牙根部分牙周膜愈合和部分骨性愈合,3颗患牙不同程度牙根内外吸收,但无1例脱落.结论:早就诊且合理处理脱落牙、牙髓血管再生是牙再植术成功的关键,根尖诱导成形术可使替牙期牙根再度形成,牙骨质沉积于根端、封闭根尖孔,是替牙期脱位前牙治疗的重要手段,根管治疗可预防或减少脱位牙牙根的吸收.

    作者:赵然;李凤和;陈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两种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颗楔缺露髓牙,分别用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A组37颗)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B组37颗)进行修复,患者经过2~3年随访,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37颗,失败1颗,B组治疗37颗,失败4颗,A组的成功率为97.3%,B组的成功率为89.2%,两组修复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向荣;邱建平;何海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不同方法治疗微静脉畸形疗效比较

    微静脉畸形(旧称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血管性病变,是起源于皮肤真皮内的低血流量血管畸形,大多发生在幼儿期,发生率为0.3%~0.5%[1],临床分为粉红型、紫红型、增生型或肥厚型,它对面部的外观影响较大,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2003年4月~2011年10月,笔者科室采用各种方法治疗微静脉畸形患者2978例,现给予总结.

    作者:杨建申;张歌;陶宇;王银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循证负压封闭引流术后不良事件的预防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临床已逾十年,它的优点是能迅速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1].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负压封闭引流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良事件,给治疗和护理造成不便.我科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臧妍;周琴;史艳茹;梁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应用口腔黏膜炎卷管游离移植修复尿道下裂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口腔黏膜炎卷管游离移植修复尿道下裂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2007年1月~ 2012年1月应用口腔黏膜炎卷管游离移植修复尿道下裂患者68例患者.年龄5 ~27岁,平均年龄12岁.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尿道下裂畸形,均采用矫直阴茎后,应用口腔黏膜炎卷管游离移植预制缺损段尿道,二期进行吻接,同时应用以阴囊动脉为蒂的阴囊筋膜皮瓣覆盖创面进行修复,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方面和口腔、会阴手术区的对症护理.结果:术后68例均愈合良好,术后并发尿瘘4例,黏膜炎成活66例(97%).结论:应用口腔黏膜炎卷管游离移植分期修复尿道下裂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术后阴茎外观好,术后严密观察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世妍;赵军霞;刘宝芹;齐凤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颅面裂隙畸形病因及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

    颅面裂隙畸形简称面裂,为常见的先天性颅面畸形中的一种,也是人类常见的畸形之一.主要表现为颅面部组织的部分或全部缺失,因其发生于面部,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及社会生活,对患者本人及家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就其病因及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田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持续负压灌洗引流技术在轴型皮瓣修复慢性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灌洗引流技术应用于轴型皮瓣修复慢性感染创面中的临床经验.方法:慢性感染创面共25例,实施轴型皮瓣修复,皮瓣下留置负压引流管进行持续负压灌洗引流7~14天,停止灌洗后维持负压吸引3~5天,拔除引流管,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感染控制,创面及时修复.结论:持续负压灌洗引流有利于控制感染,促进皮瓣存活及创面修复.

    作者:郭志谦;江碧川;张新合;杨新蕾;雷磊;孟红阳;米增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头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头面部血管瘤手术适应证及效果.方法:手术方案分为瘤体切除缝合切口,植皮、皮瓣转移修复、术前血管栓塞加手术切除.结果:162例患者手术切除效果及外形满意.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头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朝阳;郭智龙;余萍;叶其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双环加垂直切口的乳房上提缩小术

    目的:探讨结合不同术式的新乳房上提缩小术.方法:2012年1月以来,应用双环加垂直切口的乳房上提缩小方法行8例手术.结果:乳房肥大下垂得到明显矫正,乳头按需要上提3 ~ 7cm,切除乳腺组织100~ 350g,乳房外形挺拔,医患双方均比较满意.结论:双环加垂直切口的乳房上提缩小术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陆新;周蓉蓉;赵启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美容切口经腮腺入路复位固定髁颈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穿腮腺入路行髁颈骨折坚固内固定的改良美容切口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30侧)髁颈骨折患者选用改良切口经腮腺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复位良好,张口度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瘢痕隐蔽,并发症少.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损伤(4例侧,13.3%)、单侧后牙开(牙合)(3例侧,10.0%),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改良美容切口经腮腺直接入路行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直观、复位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美观性强.

    作者:赵坚;张望群;李金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微孔引流在皮瓣法腋臭切除术预防瘢痕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微孔引流在皮瓣法腋臭切除术中预防瘢痕发生的作用.方法:76例腋臭患者采用皮瓣法腋臭切除术,去除大汗腺及毛囊后在皮瓣上用尖刀片沿皮纹戳数个长约3mm的微孔进行引流,缝合切口后用弹力绷带包扎压迫手术区敷料.术后第3天及第7天换药,10天拆线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3~6月进行随访.结果:76例患者术后均无血肿及感染发生,切口甲级愈合.随访全部患者腋部辛辣汗臭均消失、出汗减少,社交正常.除5例腋窝瘢痕宽约1 ~ 3mm外,其余患者瘢痕不明显,皮肤颜色及皮肤质地均正常,腋毛基本消失.结论:微孔引流在保证腋臭手术疗效的同时能显著降低腋部瘢痕的发生.

    作者:孙卫海;张宝成;吴小会;郭莉;李燕;陈潮;谢淼;高慧;闫军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颊旁间隙与微笑美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正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畸治疗不仅要求矫正牙齿,而且应尽力改善患者的面容,使其更具美感.微笑是面部美观尤为重要的部分,美丽的微笑已成为正畸矫治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正畸临床诊断及矫治效果的评价中应增加动态微笑的评估指标,为正畸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长期实验研究和临床调查结果显示颊旁间隙、微笑线、上唇曲度、微笑弧、前牙合平面、牙龈及牙性因素等是影响微笑美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颊旁间隙对微笑美的影响已被很多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就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雪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A型肉毒毒素延缓上面部皱纹的应用

    上面部皱纹加重的原因为面部肌肉的过度运动,皮肤弹性的减弱和皮下组织的缺损[1],而额纹、眉间纹、鱼尾纹的逐步加深尤其使人的面容显现衰老.使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NT-A)减轻面部皱纹已经被证实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A型肉毒毒素也成为世界上使用频繁的延缓上面部皱纹的产品[2],本文就A型肉毒毒素延缓上面部皱纹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刘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外伤性局部毛增多症3例报告

    我科门诊自2011年10月~2012年2月,发现3例肢体外伤后,局部毛发增多,其中1例进行了脱毛治疗,2例随访观察.现将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1.1 病例1,女,22岁,学生,因车祸后下肢瘢痕、多毛1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因车祸导致左下肢软组织挫裂伤,于骨外科行清创缝合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换药.未服用活血化瘀药物.伤后2个月(此次就医1月前)伤口出现瘢痕增生,周围毳毛明显增多、增粗、且变长、变黑.患者既往体健,未长期服用任何药物.

    作者:苗小金;康文丽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