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宋玫;肖斌;刘萍;陈黎明;徐承新;孙晓晨
全世界每年约有1亿多创伤患者发生病理性的瘢痕增生.过度增生的瘢痕属于一种皮肤纤维的增生性疾病[1],多由烧伤、撕裂伤、摩擦伤、手术损伤、洞穿性损伤和预防接种等各类创伤造成创面的病理性愈合而产生,因为有真皮深层的损伤,这些患者往往伴有瘙痒、疼痛和挛缩等症状[2],其中尤以瘙痒与灼痛两种感觉异常为常见.既往研究表明,烧伤患者中87%的成人和100%的儿童都受到以上两种症状的影响[3-4],其中有73.3%的患者表现为痒,67.6%的患者则表现有明显的痛感[5].瘢痕增生早期,瘙痒越重者,瘢痕增厚越快,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严重影响了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江婷;程飚;刘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一种用于上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选择27例上肢远端(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研究.在同侧髂腰部设计所需大小和形状的髂腰轴型皮瓣,将该皮瓣进行精细减薄制成真皮下血管网轴型皮瓣,皮瓣中的旋髂浅动脉完好保留,带蒂转移修复上肢远端创面,3周后断蒂完成修复.结果:本组27个髂腰真皮下血管网轴型皮瓣移植后全部成活.12个月后随访18例,皮瓣组织无肿胀,表面美学效果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较好.结论:髂腰轴型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移植是修复上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江;郭小平;王克华;赵东红;韩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皮瓣具有自身血供,又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在整形外科、骨科、创伤外科常使用皮瓣移植手术修复组织缺损畸形或用于器官再造,皮瓣在移植过程中,常出现缺血的过程,但当缺血的皮瓣恢复血流灌注后,有时反而出现部分或全部皮瓣坏死,严重影响手术疗效.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所致.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由自由基、钙超载、白细胞等多因子介导的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有研究证实,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 SF)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钙超载、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2].本文就阿魏酸钠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英标;戴帆;卢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K(O)R深度漂白系统对困难漂白牙的疗效、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随机抽选14例重度着色及困难漂白牙患者322颗牙,将其分为3组.A组:一般重度着色牙组(117颗);B组:氟斑牙组(69颗);C组:四环素牙组(136颗),进行KOR产品深度漂白系统治疗,并分别于漂白前,漂白结束以及漂白结束后1、3、6个月对照比色,重复记录漂白脱色改变情况,同时记录漂白过程中牙齿牙龈过敏表现.结果:K(O)R深度漂白对A组和B组有明显漂白效果,显效率分别为93.2%和88.4%;K(O)R深度漂白对C1组亦有较明显漂白效果,其显效率为68.2%,有效率100%,但A组和B组漂白效果显著优于C1组(P<0.01),而K(O)R深度漂白对C2组患牙漂白效果不明显.经过6个月观察各组漂白脱色效果均稳定.结论:KOR深度漂白系统对治疗非四环素类重度着色牙有明显疗效且疗效安全稳定.对治疗四环素牙特别是重度四环素牙还需更长时间的对照实验观察.
作者:骆堃梁;董研;盛列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整形美容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减少术后的局部肿胀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讨论的热点.头面部术后的肿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求美者的日常生活,如何减轻术后肿胀对于求美者和临床医生来说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头面部外科手术通常导致以组织充血、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组织损伤,体液在细胞间隙聚集、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迁移,导致毛细血管渗透压增高[1-2].水肿可以表现为漏出性水肿或者渗出性水肿,在外科手术中,两者通常同时出现[3-4].术后期的肿胀几乎是难以预知的,切口的长度、手术中对组织的操作手法和手术时间的长短对术后肿胀均有影响,以往的数据表明,相对小的切口术后肿胀和疼痛明显减轻[5-9].Akadiri等[10]认为性别、体重和体表面积影响了术后的肿胀.然而,肿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很难预测其发生.目前临床上已经应用一些药物治疗来减轻术后肿胀,均取得了一些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上前牙区牙槽骨矢状发育不足导致的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这种患者除前牙反(牙合)外还多伴有上前牙区的拥挤和上唇后缩凹陷畸形[1].对于此类患者,如使用通常的舌簧(牙合)垫式活动矫正器,由于矫正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拓展间隙,所以难以排齐牙列,解除反(牙合),面型的畸形也不能得到矫正.若使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矫正,则矫正效应仅局限于牙列和(牙合)关系,同样存在面型改善不明显的问题[2].针对上述不足,笔者使用菱形分裂簧唇向扩弓器用于此类患者的矫正,通过促进牙槽骨矢状方向的发育,既矫正了反(牙合)又开辟了间隙,不仅为固定矫正器排齐牙列创造了条件,还改善了患者的侧面型,取得了很好的矫正效果.
作者:徐扬;刘怀勤;蔡建梅;武秋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重睑成形术中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新方法.方法:在内眦部位设计矛头状皮肤切口上方与重睑线连接,下方沿下睑延长,水平切断内眦处的眼轮匝肌纤维,横向缩短内眦韧带,将赘皮缘推进缝合至鼻侧切口,消除引起赘皮的解剖学因素.结果:临床应用30例对25例进行了为期1~12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的重睑形态满意,内眦矫正充分、瘢痕隐蔽.结论:此方法能充分矫正内眦赘皮,适合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的方法.
作者:崔子伟;杨颖;王卫东;李红艳;何成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玉竹水提液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64mJ·cm-2的UVB照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建立光老化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玉竹提取物处理光老化细胞,羟胺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TB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分泌量.结果: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后,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TNF-α、IL-6分泌量增加(P<0.01),玉竹水提液中(100μg·ml-1)、高(200μg·ml-1)剂量组能显著提高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TNF-α、IL-6分泌(P<0.05或P<0.01).结论:玉竹水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UVB对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损伤,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作者:王业秋;陈巧云;张宁;井丽巍;祁永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并比较金合金嵌体与铸瓷嵌体的修复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金合金嵌体和铸瓷嵌体(IPS E.max Press)修复磨牙牙体缺损92颗和106颗,应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病例在6个月、1年、2年时进行复查,评价修复效果,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在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继发龋、食物嵌塞的发生情况上两者没有明显区别;在使用2年后修复体完整性上金合金嵌体优于IPS E.max.Press嵌体.结论:对于磨牙牙体缺损的修复,金合金嵌体与铸瓷嵌体均为成熟完善的修复技术,但两者性能存在差异,在选择适应证时应有所区别.
作者:王燕;赵鹏;王明臻;刘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 Beyond冷光牙齿美白仪对各种变色牙的美白效果.方法:将选取的56例患者,应用Beyond冷光牙齿美白仪进行漂白治疗,对美白前后牙齿照相存档,然后进行美白后的比色.结果:经Beyond冷光美白仪治疗后,可平均提高6个Vita色阶,总显效率为71.42%,总有效率为94.64%;各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对于增龄性着色牙、轻度四环素变色牙的美白效果好,中度四环素变色牙次之,氟斑牙效果较差.在治疗中,有48例患者(85.71%)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牙齿敏感症状,均在术后24h内缓解.结论:Beyond冷光美白治疗变色牙简捷、安全和有效,是目前较好的牙齿美白技术.
作者:邓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鼻尖圆钝、鼻尖低平是中国女性常见的鼻部形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要求进行鼻尖整形术,以使面部各个器官达到和谐美观.当前行鼻尖整形的材料很多,如膨体、自体鼻中隔软骨、肋软骨、耳廓软骨等.我院自2008年~2009年应用自体软骨移植塑形鼻尖共35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杜丛妍;马丽娜;葛丽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肋软骨膜对肋软骨自体异位移植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上选取佳肋软骨移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6只,取单侧6、7、8带软骨膜肋软骨,每个标本随机分为等长两段,一段保留软骨膜,一段去除软骨膜,分别埋植于兔的背部两侧对称部位.于12周后取出两组埋植软骨,剥去带肋软骨膜者的软骨膜,埋植前不带肋软骨膜者不作处理.据试验机要求制成相应大小标准试件.采用SHIMADZU(日本,AGS-X型)试验机行拉伸、压缩和弯曲试验.结果:带软骨膜组肋软骨极限抗拉强度及大拉伸应变、大压缩强度及大压缩应变、大弯曲强度及弯曲破坏时间均大于不带软骨膜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软骨膜肋软骨生物力学性能优于不带软骨膜者.
作者:姜珊;陈振雨;朱月华;冷向锋;张维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皮下脂肪过多堆积,这与现代人对纤细身材、追求线条美的审美要求是相矛盾的.同时,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病因,促使人们对去除多余脂肪提出更高的要求.据美国整形外科协会的统计[1],仅2008年一年,全美共有341 000人接受了去脂手术,是仅次于隆乳术的第二大美容手术.
作者:潘福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压疮,也叫褥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加重病情、降低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还增加了医疗费用和护理人力成本,给医疗系统增加负担.既往多采用外科普通换药方法治疗压疮,疗效不甚满意,患者痛苦,医护人员工作量大[1-2].Fleischman[3]等1992首次将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随着对其原理的不断认识,其在骨科和烧伤科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4-7].我烧伤整形科自2006年9月首次引进并应用VSD技术以来,逐步将其应用于烧伤感染创面、糖尿病足溃疡、软组织缺损、四肢挤压伤等患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VSD治疗的18例压疮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严晓鸥;陈濛;王书军;刁永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1:3~5.40%的IH发生于面部,其次是颈部20%.IH有其独特的自然病程,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出生后数周开始快速增殖,1岁左右开始缓慢消退,历经数年、甚或十年完全消退.临床上通常将IH分为三期:增殖期(3~12月)、消退期(1~3岁)和消退完成期(3~7岁)[1].目前IH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对IH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薛文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牙齿的关注不只停留在功能方面,而对牙齿的排列、色泽、形状等外在的形象有了更高的追求.由此各种牙齿美容方法,如烤瓷冠、烤瓷贴面等以美观且相对耐用而被爱美的人士所接受,但因其费用高,操作时对原有牙齿进行不可逆的打磨,普及受到制约.我院口腔医学美容中心近年来对几百例对患有牙间隙过大、四环素牙、牙体缺损、牙列不齐(轻度)的患者采用树脂材料进行牙齿贴面从而对牙齿进行美容修复,收到很好的效果.应用树脂材料做牙齿贴面进行美容修复有以下特点:适应证广、色泽美观、价格低、创伤小,操作一次成型,易被患者接受[1].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医护操作有序配合,术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从而提升治疗的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曹艳;任京琣;赵淑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的中老年患者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牙列缺损病例进行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修复设计,临床随访与观察.结果:33例中老年患者应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制作义齿,随访4年,义齿获得良好的支持稳定效果,基牙无松动脱落且患者美观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得到满意的疗效.结论: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义齿是修复中老年牙列缺损的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
作者:王军慧;赵红萍;刘岩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应用自体单株毛囊移植修复上唇胡须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7例患者采用切取枕后安全区头皮条的方法或利用直径8mm的电动环钻获取毛发移植物,在3倍放大镜下制成单株移植物,并利用21或22G注射器针头穿刺打孔,然后用显微镊夹持毛干部,将毛发移植到缺损处以修复形态.结果:植入毛发生长良好,形态满意,移植毛发成活率在95%以上.结论:单株自体毛囊种植修复胡须缺损是一个适宜的方法.
作者:俞冰;蒋文杰;堵顶云;王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Frankel 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III类错(牙合)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上下前牙排列整齐,应用FRIII矫治,治疗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经FRIII矫治6个月左右,临床上患儿反(牙合)矫正、侧貌发生改变,SNB减小、ANB增加、前下面高增加、IMPA 减小、面凸度增加、覆盖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唇形改变: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上唇倾斜度减小、下唇倾斜度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能引起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FRIII是治疗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金梅;王洪涛;邓利琴;陈柯;张栋杰;李新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SD大鼠下腹部游离皮瓣及皮管的移植,建立大鼠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皮肤淋巴引流隔绝模型.方法:7~8周龄雄性SD大鼠切取下腹部皮瓣并游离行同种异体移植,皮肤隔离组(A组):将供体皮瓣边缘对合、缝合成管状,底边留血管蒂出口用隔离器隔离皮肤,显微外科吻合血管,皮管缝合于隔离器,隔离器固定于受体;皮肤未隔离组(B组):将供体游离皮瓣卷制成管状,显微外科吻合血管并将供受体皮肤对位缝合;空白对照组(C组):行下腹部游离皮瓣异体移植.大体观察每组皮瓣或皮管存活时间,于术后3、5、7、14、28、35d取移植物皮肤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A组:皮管存活时间为32(34,32)天;B组:皮管存活时间为15(16,15)天;C组:皮瓣存活时间为6(7,6)天.A组与C组、B组与C组、A组与B组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的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淋巴引流隔绝模型,并证实了隔绝皮肤淋巴引流能有效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作者:刘沙;裴蛟淼;李杨;曹姣;杨阳;李冰;夏炜;郭树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