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O)R深度漂白系统的临床效果评价

骆堃梁;董研;盛列平

关键词:牙漂白, 过氧化脲, 四环素牙
摘要:目的:评价K(O)R深度漂白系统对困难漂白牙的疗效、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随机抽选14例重度着色及困难漂白牙患者322颗牙,将其分为3组.A组:一般重度着色牙组(117颗);B组:氟斑牙组(69颗);C组:四环素牙组(136颗),进行KOR产品深度漂白系统治疗,并分别于漂白前,漂白结束以及漂白结束后1、3、6个月对照比色,重复记录漂白脱色改变情况,同时记录漂白过程中牙齿牙龈过敏表现.结果:K(O)R深度漂白对A组和B组有明显漂白效果,显效率分别为93.2%和88.4%;K(O)R深度漂白对C1组亦有较明显漂白效果,其显效率为68.2%,有效率100%,但A组和B组漂白效果显著优于C1组(P<0.01),而K(O)R深度漂白对C2组患牙漂白效果不明显.经过6个月观察各组漂白脱色效果均稳定.结论:KOR深度漂白系统对治疗非四环素类重度着色牙有明显疗效且疗效安全稳定.对治疗四环素牙特别是重度四环素牙还需更长时间的对照实验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法在微创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

    腋臭又称臭汗症,是腋窝部分泌的汗液有特殊难闻的臭味,俗称狐臭.它是由一些细菌分解顶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中有机物质(蛋白质和脂质),产生有明显气味的短链饱和脂肪酸和氨所致[1].患者因其异味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交往,造成心理压力.临床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自2003年,我科采用微创腋臭根治术即小切口皮下修剪结合局部搔刮术治疗腋臭患者,效果良好[2].此方法术后会形成术区皮片与皮下组织的腔隙,因此术后需要对腋区加压包扎,而传统的打包、八字绷带加压包扎方法等有很多缺点如术后血肿,患者活动不便等,我科在微创腋臭根治术后采用的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法包扎,弥补了传统方法的许多缺点,现将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明勇;段雪敬;张寒;李斌斌;房林;李冰;刘越;金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真皮组织瓣修复中重度鼻唇沟凹陷

    鼻唇沟是由面颊部有动力的组织和无动力的组织相互作用而形成.鼻唇沟明显是面部老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一旦鼻唇沟变平、变浅,人立即显得年轻、漂亮.既往通常采用中面部除皱来改善,但效果常不尽人意,近年多采用玻尿酸或胶原蛋白填充治疗,但价格又较昂贵,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承受,笔者于2006~2009年间采用真皮组织瓣修复中重度鼻唇沟凹陷,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东;富娜;左俊;余文林;熊杰;唐建兵;张斌;李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自体软骨移植在鼻尖整形术中的护理体会

    鼻尖圆钝、鼻尖低平是中国女性常见的鼻部形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要求进行鼻尖整形术,以使面部各个器官达到和谐美观.当前行鼻尖整形的材料很多,如膨体、自体鼻中隔软骨、肋软骨、耳廓软骨等.我院自2008年~2009年应用自体软骨移植塑形鼻尖共35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杜丛妍;马丽娜;葛丽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键槽缓压式附着体在中老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的中老年患者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牙列缺损病例进行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修复设计,临床随访与观察.结果:33例中老年患者应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制作义齿,随访4年,义齿获得良好的支持稳定效果,基牙无松动脱落且患者美观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得到满意的疗效.结论: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义齿是修复中老年牙列缺损的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

    作者:王军慧;赵红萍;刘岩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6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63例,210个皮损,根据皮损的部位、性质及对激光的反应,选择能量10~12.5J/cm2治疗.结果:63例患者,共计210个皮损,治疗8周后随访,176个皮损痊愈,治愈率83.80%,34个皮损显效,有效率100%,未出现创面感染和瘢痕形成.结论: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有效且安全.

    作者:华伟;李凡;米新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额部扩张皮瓣联合耳软骨支架鼻再造术

    目的:探讨应用额部扩张皮瓣复合耳软骨支架植入鼻再造术的效果.方法:对7例鼻缺损患者Ⅰ期行额部斜行扩张器埋置术,Ⅱ期行扩张皮瓣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的同时,于残鼻内植入耳软骨支架,形成支撑结构.结果:7例术后均无感染,无软骨外露,再造鼻外观坚挺,色泽与邻近组织相似,形态逼真,效果满意.结论:额部扩张皮瓣复合耳软骨支架植入鼻再造术增加了鼻尖及鼻小柱的支撑、塑形,是较理想的鼻再造方法.

    作者:宋振涛;张博;陈冬梅;张洪涛;易成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美容专业教师的形象效应

    在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就像阳光之于幼苗,其作用是无法代替的.教师所起的作用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充当人之楷模.既为人之楷模, 就必须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尤其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所要展示的首先是本身的外在形象,这代表着自身的格调、作风以及对美的理解,其次才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对美容专业的教师而言,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实际上是辨证统一的.作为一名医学高等院校美容专业的教师,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自身形象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遗传性小耳畸形家系FGF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遗传性小耳畸形家系FGF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遗传性小耳畸形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FGF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32例,同时以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遗传性小耳畸形患者及直系亲属FGF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遗传性小耳畸形家系组中,患病者的基因甲基化程度小于耳廓正常者(P<0.05).结论:FGF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可能与遗传性小耳畸形的发生有关.

    作者:刘嘉锋;孙家明;李小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自体单株毛囊种植修复上唇胡须缺损

    目的:探索应用自体单株毛囊移植修复上唇胡须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7例患者采用切取枕后安全区头皮条的方法或利用直径8mm的电动环钻获取毛发移植物,在3倍放大镜下制成单株移植物,并利用21或22G注射器针头穿刺打孔,然后用显微镊夹持毛干部,将毛发移植到缺损处以修复形态.结果:植入毛发生长良好,形态满意,移植毛发成活率在95%以上.结论:单株自体毛囊种植修复胡须缺损是一个适宜的方法.

    作者:俞冰;蒋文杰;堵顶云;王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下颌后小切口结合肿胀分离技术在髁突低位骨折内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后小切口及肿胀分离技术在髁突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下颌骨髁突低位骨折患者采用下颌后小切口,术区皮下行肿胀液注射后紧贴皮下分离至咬肌表面,平行于面神经的方向钝性分离咬肌纤维,显露骨折部位,直视下行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复位固定效果满意,无面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切口瘢痕隐蔽.结论:下颌后小切口结合皮下肿胀分离技术处理髁突低位骨折具有安全、便捷、美观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剑虹;许振华;任常群;王文峰;黄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颌面分析

    目的:探讨Frankel 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III类错(牙合)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上下前牙排列整齐,应用FRIII矫治,治疗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经FRIII矫治6个月左右,临床上患儿反(牙合)矫正、侧貌发生改变,SNB减小、ANB增加、前下面高增加、IMPA 减小、面凸度增加、覆盖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唇形改变: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上唇倾斜度减小、下唇倾斜度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能引起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FRIII是治疗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金梅;王洪涛;邓利琴;陈柯;张栋杰;李新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诊室内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数码摄影研究

    目的:研究诊室内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色度值的分布规律,以利于提高临床上的比色准确率.方法:在诊室内的光线下用数码相机对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进行摄影,将拍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Photoshop 7.0软件处理后,记录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亮度和R、G、B值.结果: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亮度和R、G、B值是不同的.结论:数码摄影能够较真实地再现诊室内Vitapan Classical比色片的颜色,可以作为临床比色方法和烤瓷材料颜色选择的补充.

    作者:包向军;王德芳;叶荣荣;董正杰;周立英;黄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阿片肽系统在增生性瘢痕感觉异常中充当的角色

    全世界每年约有1亿多创伤患者发生病理性的瘢痕增生.过度增生的瘢痕属于一种皮肤纤维的增生性疾病[1],多由烧伤、撕裂伤、摩擦伤、手术损伤、洞穿性损伤和预防接种等各类创伤造成创面的病理性愈合而产生,因为有真皮深层的损伤,这些患者往往伴有瘙痒、疼痛和挛缩等症状[2],其中尤以瘙痒与灼痛两种感觉异常为常见.既往研究表明,烧伤患者中87%的成人和100%的儿童都受到以上两种症状的影响[3-4],其中有73.3%的患者表现为痒,67.6%的患者则表现有明显的痛感[5].瘢痕增生早期,瘙痒越重者,瘢痕增厚越快,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严重影响了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江婷;程飚;刘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目的:总结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的应用经验.方法:2006年~2011年,我科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共46例,创面大7.0cm×4.5cm,小1.2cm×0.6cm.在缺损边缘的一侧设计皮瓣,浅筋膜层内形成皮瓣,无张力下向受区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术后除2例皮瓣尖端散在的表皮坏死外,其余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经1个月~5年随访,切口痕迹不明显,局部外形满意.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制作简单,是修复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刘大海;张蕊;钟莉;汪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球周麻醉在下睑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眼袋整复术中合理有效地眶脂切除麻醉方法.方法:在打开眶隔或眼睑囊筋膜前,采用不同于眼科的特殊的球周麻醉,既有效的麻醉了下睑眶脂感觉神经,又增加眶脂容积压力,有助于眶隔脂肪的释放切除.结果:观察78例(156眼),其中行皮肤入路者56例,结膜入路者22例.取脂过程中患者疼痛减轻,取脂更为简便.随访6个月~1年,77例未见眼袋复现,1例有轻微复眼袋复现.结论:在眼袋整复术中,采用特殊的球周麻醉方法应用于眶脂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肖翔辕;黎冻;周翔;莫海雁;韦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创根管治疗对牙冠抗折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微创根管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牙冠抗折裂性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成年健康男性恒磨牙50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根管治疗方法进行处理,实验组采用CT定位、微孔开髓法进行根管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离体牙出现冠折裂隙时受到的大载荷和离体牙的折裂方式.结果:实验组样本出现裂隙时受到的大载荷为(780.12±86.50)N,对照组样本出现裂隙时受到的大载荷为(458.72±46.19)N,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所有标本试件中,16%的牙体折裂线通过髓腔中央,20%的牙体折裂线远离开髓孔边缘,为多见的折裂方式为折裂线通过开髓孔边缘,占64%,其中对照组中发生比例更高.两组的折裂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根管治疗方法可降低牙冠折裂的危险性,提高根管治疗患牙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静;焦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头面部术后肿胀药物治疗进展

    随着整形美容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减少术后的局部肿胀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讨论的热点.头面部术后的肿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求美者的日常生活,如何减轻术后肿胀对于求美者和临床医生来说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头面部外科手术通常导致以组织充血、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组织损伤,体液在细胞间隙聚集、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迁移,导致毛细血管渗透压增高[1-2].水肿可以表现为漏出性水肿或者渗出性水肿,在外科手术中,两者通常同时出现[3-4].术后期的肿胀几乎是难以预知的,切口的长度、手术中对组织的操作手法和手术时间的长短对术后肿胀均有影响,以往的数据表明,相对小的切口术后肿胀和疼痛明显减轻[5-9].Akadiri等[10]认为性别、体重和体表面积影响了术后的肿胀.然而,肿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很难预测其发生.目前临床上已经应用一些药物治疗来减轻术后肿胀,均取得了一些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国外美容医学新动态(四)

    整形美容1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乳房重建后持续应用抗生素并不能改变术后感染发生率一般乳房重建术后的感染发生率为3%~5%,但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乳房重建后的感染发生率却缺乏相应资料.本文作者回顾性地收集了2006~2009年采用这种术式进行重建乳房的病例,对自体组织重建乳房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医源性并发症、放疗相关并发症、化疗相关并发症以及抗生素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持续的时间.前瞻性研究组的对象只在术后接受24h抗生素治疗.对术后术区感染发生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采用瘤体表面中厚皮片修复巨大皮肤良性肿瘤切除后创面

    目的:总结利用巨大皮肤良性肿瘤表面皮肤加工的中厚皮片修复其瘤体切除后创面的经验.方法:对199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7例巨大皮肤良性肿瘤患者,在实施病灶切除后,利用鼓式取皮机的反鼓取皮技术,将瘤体表面皮肤加工成中厚皮片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结果:10例皮片成活率95%~100%,27例成活率为70%~90%,其中17例经换药愈合,10例经二次手术补充植皮愈合.所有病例术区外形良好,功能恢复满意,部分病例局部有少量瘢痕形成.结论:与取自正常皮肤的中厚皮片相比,此类皮片移植成活率稍低,但对于瘤体巨大,且位于非功能部位或相对隐蔽部位者,也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作者:刘毅;宋玫;肖斌;刘萍;陈黎明;徐承新;孙晓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Q开关Nd:YAG激光低能量祛除21例文身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多次低能量祛除文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临床选取21例文身患者,治疗采用自身对比:A区为试验区,使用Q开关1064nm波长激光,光斑直径4~6mm,能量密度为2.0~4.0J/cm2,平行均匀照射1遍,术后即刻反应皮损变白霜,无皮肤出血点,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4次;B区为对照区,使用Q开关1064nm波长激光,光斑直径3~4mm,能量密度为5.0~8.0J/cm2,均匀照射1遍,即刻反应皮损灰白或皮肤出血.两组病例均于术后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试验区:治愈9例(42.8%),显效12例(57.2%),无瘢痕形成;对照区:治愈3例(14%),显效5例(24%),好转13例(62%),2例(9.5%)出现轻度增生性瘢痕.结论:采用Q开关Nd:YAG激光多次低能量治疗文身的方法可加快文身消退病程,减少文身治疗中能量密度过大形成瘢痕或色素脱失的风险,为文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丁娜娜;麦跃;杨鹏;孙林潮;陈瑞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