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梅;王霄英;吴冰;蒋学祥
目的 采用多重分形谱纹理分析法以及模式识别技术,建立一种识别正常肝脏和不同程度脂肪肝B超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通过提取每幅B超图像多重分形谱曲线的奇异标度差和多重谱面积两个特征量,再结合近远场灰度比特征量,组成三维特征矢量输入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结果 正常肝脏正确识别率96.00%,轻度脂肪肝识别率80.00%,中度脂肪肝识别率88.00%,重度脂肪肝识别率92.00%.结论 特征矢量结合BP网络的识别方法在B超图像上能较好地识别肝脏脂肪化程度,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张建炜;汪天富;殷杰;查晓霞;罗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本文着重对艾滋病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影像表现,包括其在CT及MRI上的特点以及与其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作者:黄华;陆普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SCT在评价活体肝移植供体肝静脉解剖及变异中的价值及各种血管变异对移植手术的影响.方法 对拟作为活体肝移植供体的238例受试者行MSCT检查,并对其肝静脉解剖及变异进行评估.结果 238例受试者中,Nakamura肝静脉分型Ⅰ型164例,Ⅱ型60例,Ⅲ型14例.167例肝左静脉(LHV)和肝中静脉(MHV)共干;105例存在直径大于5 mm的Ⅷ段分支经过肝切面汇入MHV;68例Ⅳ段肝静脉汇入MHV,7例汇入LHV,其余汇入LHV及MHV;108例共出现139支直径大于3 mm的右肝下副静脉,55例65支右肝下副静脉与肝右静脉(RHV)的距离大于4 cm.结论 术前MSCT可提供关于供体静脉的详细、准确的信息,是拟肝移植供体术前静脉评估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沈文;程悦;谢春;祁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双能量减影法与时间减影法CT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扫描剂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怀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程序,即A球管采用80 kV,B球管采用140 kV,一次性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数据后处理:①用平扫+80 kV增强数据行传统去骨数字减影(时间减影法);②用80 kV及140 kV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行直接去骨减影(双能量减影法).保存减影后数据,完成容积显示(VR)和大密度投影(MIP).将MIP及VR图像质量分为4级,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图像质量和患者所接受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全部病变结果均经手术或介入证实.结果 ①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所有患者的颈内动脉颅内主干及主要分支,Willis环显示清楚;两种方法总体质量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24例动脉瘤大小、形态、与载瘤动脉关系、瘤颈及瘤轴指向;4例血管畸形病例均清晰显示异常血管团的形态和范围,动静脉畸形较好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③时间减影法CTA患者受到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26.60±0.50)mSv,双能量CTA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22.40±0.50)mSv.结论 时间减影法与双能量减影法CT血管成像均能清晰显示正常颅内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双能量减影法患者受到的放射剂量更低.对扫描中不配合患者,双能量减影法去骨效果更好.
作者:蒲红;白林;赵原;黄红云;陶克言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脊椎、脊膜、脊髓结核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50例脊椎、脊膜、脊髓结核患者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40例脊椎结核中,显示病变椎体137个,椎间盘受累52个,椎旁冷脓肿30处,椎管内脓肿并脊髓受压23例,椎体病理性骨折29个,脊柱后突畸形12例,附件破坏2例;脊膜结核4例;结核性脊髓炎4例;脊膜合并脊髓结核2例;合并脊髓空洞4例.结论 MRI(特别是MRI增强)能准确、早期显示脊椎、脊膜和脊髓结核的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亚林;周启昌;吴仕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囊性肾瘤的CT、MR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瘤的CT和MR资料.结果 8例囊性肾瘤均为单侧单发,直径2.92~7.81 cm.CT或MRI扫描病灶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多房囊性病变,囊腔间无交通,囊内分隔光整,增强呈渐进性轻至中度强化.分隔在冠状位T2图像显示良好,呈短T2信号.4例MR扫描囊内信号不均匀.1例CT扫描可见点状钙化.组织病理学显示所有病例的囊壁和分隔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衬覆单层或多层立方上皮.4例见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 CT和MR能准确显示囊性肾瘤的形态学特征,MR更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基础,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作者:王英伟;张兴华;肖越勇;于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能被超声击破的两种载紫杉醇超声微泡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其理化性质以及超声散射强度.方法 用单纯紫杉醇法Ⅰ号和三醋酸甘油酯溶解法Ⅱ号分别制备载紫杉醇脂质超声微气泡,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大小、分布和Zeta电位、pH值,并行超声击破试验及兔VX2皮下肿瘤显像试验. 结果两种微泡显像无明显差异,可被低能量超声击破,但Ⅱ号(加入三醋酸甘油酯)脂质微泡较Ⅰ号(常规冷冻干燥法制备)载药微泡粒径显著减小[(1.07±0.38)μm vs(2.79±0.41)μm,P<0.01],表面电位增高[(19.10±0.32)mV vs (-5.90±0.21)mV,P<0.01],包封率和载药量显著增高[(95.00±1.22)% vs (36.10±4.74)%,P<0.01;(5.60±0.11)% vs (0.50±0.04)%, P<0.01]. 结论 三醋酸甘油酯溶解法制备的Ⅱ号微泡在局部药物释放中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梅;刘政;张萍;梁红敏;谭开彬;付赤学;李佩倞;高云华;李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男,50岁,半年前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肿瘤切除术,术后情况良.外院超声检查发现左肾囊肿来院复诊.二维超声示左肾下极实质内一极低回声团块,3.12 cm×2.94 cm,内见细小弱回声,边界清,与囊肿声像图类似,但无明显囊壁回声;彩色多普勒示团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呈红蓝相间的涡流,一侧以蓝色为主,另一侧以红色为主;频谱多普勒于瘤体一侧通道处测得收缩期为流向瘤体远端的高速动脉频谱(峰值流速115.46 cm/s),舒张期为逆向返回瘤体近端的较低流速频谱(峰值流速53.28 cm/s).超声诊断:左肾实质假性动脉瘤(图1).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磁化传递对比(MTC)梯度回波T2加权序列(GRE T2W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膝关节外伤后接受MR检查的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FSE序列T1WI及T2WI矢状面、MTC-GRE T2加权矢状面扫描,分析不同序列显示骨挫伤的大小、范围、信号均匀性、边界,比较不同序列之间的差异.结果 56例骨挫伤病例中,FSE序列T1WI显示43例,T2WI显示45例,MTC-GRE T2WI显示50例.MTC-GRE T2WI显示骨挫伤的大小、边界和敏感性均高于SE序列(P<0.05).结论 MTC-GRE T2W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显示明显优于FSE序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毛存南;王书智;吴前芝;殷信道;卢铃铨;王丽萍;冯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数字化牙片X线摄影技术是现代化口腔医学影像学中的一项方便、快捷、科学的诊断技术[1].笔者利用现有Panoura ULTRA牙片机设备,把曲面断层牙片机的成像载体支架轴承杆和胶片盒手柄位置进行改进,使其支持将传统增感屏-胶片改为装载数字X线成像板(imaging plate, IP)进行摄片;用FCR5000R读取器对IP进行读取,再经终端处理器对所获图像进行计算机后处理,后用FUJIFILM DRY PIX7000激光相机打印,得到一张高清晰、高质量的数字牙片.
作者:妙朝英;郗超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自动四维彩色容积超声在正常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0例孕中期(18~23孕周)胎儿心脏进行四维容积扫查,在显示四腔心切面、启动彩色多普勒后采集胎儿胸部容积数据,利用超声自动多平面成像法自动获取3个诊断切面,分别为切面1(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切面2(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及切面3(动脉导管弓切面),并采用超声断层显像法(TUI)显示所有切面的彩色血流图.对所有的容积数据进行分析并确定在每个容积数据中切面1~3是否正确显示.结果 通过自动四维彩色容积超声扫描,切面1~3的显示率分别为100%、96.67%、91.67%.切面1至少可在连续3个TUI图像上可靠显示,切面2和切面3均至少可在连续2个TUI图像上可靠显示.结论 自动四维彩色容积超声可自动获取胎儿心脏检查中所需的重要切面,显示率较高,并可观察相应切面的血流情况,显示效果良好.
作者:张颖;蔡爱露;李婷;赵一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减影计算机体层摄影灌注成像(sCTP)技术及观察犬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 对16只犬于旋股动脉内结扎术前后行股骨头CTP扫描,以观察股骨头坏死.在AW 4.2工作站利用减影软件对CTP源影像进行减影处理,再以Perfusion 3软件对减影图像数据和源影像数据分别作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色阶图分析并测量兴趣区其参数值. 结果 ①对CTP源影像减影所得新图像数据行灌注成像软件后处理成功率为100%,均获得了BF、BV、MTT色阶图及其数值,sCTP后处理时间约需1~5 h;②sCTP提供的BF、BV、MTT数值及色阶图能对比显示股骨头坏死,常规骨CTP难以揭示这些改变. 结论 sCTP技术可行,适用于骨的CT灌注成像、定量诊断骨坏死.
作者:杨秀军;任其乐;李巍;胥文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定量分析常规方法显示室壁运动正常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左心室扭转运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38例CHD患者和31例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室短轴二尖瓣环及心尖水平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测量各项左心室扭转指标并获得相应曲线;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各项常规超声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尖及瓣环扭转曲线的正负方向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体扭转率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心室的扭转方向及整体扭转率可以检出CHD左心室壁收缩异常,敏感性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作者:沈燕华;高云华;贺声;杨晔;李馨;张云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女性下尿路控尿系统功能的正常能防止尿失禁发生.妊娠、分娩是目前公认的引起女性尿失禁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妊娠、分娩对女性下尿路控尿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勤;胡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检测局部心肌功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方法 67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将患者分为两组:病例组42例,冠状动脉狭窄≥70%;对照组25例,冠状动脉狭窄<50%.在冠状动脉造影前24小时进行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比较两组左心室心肌峰值纵向收缩期应变(Ss)和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SRe/SRa,及达SRe时间(T-SRe).结果 病例组狭窄≥70%冠状动脉所支配心肌的Ss、SRs、SRe和SRe/SRa均小于对照组心肌(P<0.001).SRs和SRe是冠状动脉狭窄≥70%的独立预测因子,且SRe <0.91预测冠状动脉狭窄≥70%的灵敏性为72.46%,特异性为89.65%.结论 二维应变成像可通过检测心肌舒张功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贾大林;孙璐璠;马春燕;刘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正常肝脏、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乙型肝炎后肝癌氢质子波谱的表现及意义,探讨消除呼吸运动对肝脏波谱影响的方法.方法 使用GE 1.5T磁共振仪单体素定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加呼吸门控技术,采集46名受检者肝脏氢质子波谱.根据临床资料、MR征象及病理诊断分为男性健康组(10名)、女性健康组(10名)、男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14例)、男性乙型肝炎后肝癌组(12例).以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复合物(Glx)峰高为参照物,判定胆碱峰(Cho)是否升高,分析Cho在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正常男性组Cho峰均低于Glx峰,正常女性组80%Cho峰高于Glx峰,男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78.57%Cho峰高于Glx峰,男性乙型肝炎后肝癌组83.33%Cho峰高于Glx峰.正常男女组之间、男性肝硬化组与正常男性组之间、男性肝癌组与正常男性组之间胆碱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正常男性Cho峰低于Glx峰,大部分正常女性Cho峰高于Glx峰,男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男性乙型肝炎后肝癌Cho峰升高.使用呼吸门控可以有效地消除呼吸运动对肝脏波谱的影响.
作者:唐玉德;王耿;刘树学;张雄彪;洪云恒;莫雪玲;罗丽好;陈志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股动脉内-中膜厚度(FA-IMT)、僵硬度β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的相关性.方法 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PVD症状组(具有间歇性跛行和(或)静息性腿痛)和无PVD症状组.使用二维超声测量FA-IMT;彩色流速流量定量技术测量股动脉收缩期内径及舒张期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比较FA-IMT、股动脉僵硬度β (FA-stiffness β)、PSV、EDV在两组中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FA-IMT、FA-stiffness β、PSV、EDV与PVD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与无PVD症状组比较,PVD症状组FA-IMT、FA-stiffness β增高(P<0.01),PSV、EDV减低(P<0.01).PVD症状组中,FA-IMT与FA-stiffness β无相关性(P=0.10);病程、FA-stiffness β,PSV,EDV和下肢PVD症状相关;而年龄,性别、FA-IMT及与PVD症状无相关性. 结论 FA-stiffness β在2型糖尿病患者PVD的临床评价中发挥着更重要作用.
作者:聂芳;陈慧;陈斌娟;车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儿男,1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泻伴腹胀、阵发性腹痛,肛门排气排便后不缓解,并加重半年入院.体检:体温36.2℃,脉搏6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 mmHg;患儿精神差,体型消瘦,发育落后于同龄儿,似7、8岁儿童面容;全腹膨隆,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3 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肛查引出黄色稀便约100 g,无黏液脓血.
作者:吕沐瀚;王伟;邓家齐;邓明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8例临床确诊为肠梗阻患者的64层螺旋CT图像行横断位及冠状位图像重建,由两组共4位医师独立阅片,先单独分析横断位、冠状位图像,而后结合二者阅片;阅片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位MPR诊断肠梗阻的病因与横断位图像具有等同的价值,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分别为86.84%和89.47%);二者结合(先看横断位像后看冠状位像及先看冠状位像后看横断位像)阅片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均为94.73%),增加了诊断信心.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位MPR对诊断肠梗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横断位图像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曾庆玉;祖德贵;霍建伟;邓茂松;吴戈;李保平;刘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为三维适形放疗的靶区勾画提供了代谢信息,但在其图像上勾画肿瘤边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关于18F-FDG PET/CT图像上肿瘤边界的阈值的确定、如何改善呼吸运动所致的PET与CT图像融合不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林琳;郑容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