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离线方式实现高分辨率T1WI背景下显示三维白质纤维束的比较

张华;谭中建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 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 纤维束成像
摘要:目的 实现高分辨率T1WI背景下白质纤维示踪.方法 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例脑内单发肿瘤患者进行DTI和T1WI扫描,使用三种离线方式进行图像配准和纤维束追踪.结果 三种离线方式完成高分辨率T1WI背景下纤维追踪的效果均较满意,在高分辨率T1WI背景下均可清晰显示白质纤维和肿瘤病灶.每种方法各有优势.结论 利用多种模态图像配准技术,将DTI与T1WI融合,提供更清晰的白质纤维的位置信息,可作为临床诊断、神经外科手术及脑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18F-FDG 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转移与复发中的应用

    );②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98.78%,盆腔淋巴结97.56%、腹股沟淋巴结98.78%;③11例接受2次及2次以上PET/CT检查的患者中,6例根据PET/CT结果更改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早期发现可疑复发或转移病灶,在检测远处转移和小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监测妇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检查方法,对于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承晔;于丽娟;段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泌尿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巴结增大融合.结论 对无既往病史、泌尿系统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提高对淋巴瘤累及泌尿系统各种影像表现的认识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作者:梁宇霆;耿景峰;靳二虎;张忠嘉;贺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核素示踪技术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核素示踪技术在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监测疗效、探测术后转移病灶、判断预后及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间碘苄胍(MIBG)显像、骨显像、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放射性核素标记显像、PET、PET/CT显像等在神经母细胞中的应用以及MIBG和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在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张建华;王荣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白质变化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与正常对照不同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23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26名正常对照者行MR扫描,测定DTI图像上不同部位的FA值,并分析两组间各相同部位FA值的差异.结果 患者组双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叶白质的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CI患者双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叶可能存在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受损.

    作者:陈皓;洪楠;于欣;李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梗阻性黄疸肝血流动力学变化

    降低,其中中重度黄疸组的BV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和中重度黄疸组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与B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能够反映梗阻性黄疸的肝脏血流灌注改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贾润慧;郭顺林;柳小平;周怀琪;王刚;张安;徐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实验兔胡桃夹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其MSCTA评价

    狭窄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结扎后与C组比较LRV-IVC压差明显增大,其绝对值≥5 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腔外结扎LRV制作的动物模型可真实地模拟NCS时LRV的形态和压力改变,MSCTA可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作者:赵龙;柳曦;史河水;韩萍;喻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分析

    转移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浸润等恶性征象.结论 认识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结合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程文;张久维;荆慧;郭文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用于小动物脑磁共振成像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正交微波传输带线圈设计

    I研究.

    作者:李烨;ZHU Xiao-hong;ZHANG Yi;蒋晓华;CHEN Wei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鼻咽癌放疗前后CT灌注成像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01);三组BF、BV、PS,MTT值与肿瘤MVD呈正相关.结论 CTPI可提供关于鼻咽癌及其放疗前、后患者的定量信息,有助于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

    作者:金观桥;苏丹柯;谢东;赖少侣;刘丽东;黄向阳;李强;黄伟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内骨外骨肉瘤1例

    患者男,57岁.曾于2008年初因腹腔内占位在外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胰腺头部占位性病变,因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未能进行手术切除而仅行胰腺肿瘤活检,病理结果不明.

    作者:廖昕;陈卫国;郑彤;程勇;罗振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节段运动幅度牛眼图定量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节段运动同步性

    Emm、EA、SD/EA等可作为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运动同步性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表虎;朱向明;李国杰;曹蘅;柯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同年资医师运用BI-RADS判断乳腺病灶特征的一致性

    体一致性弱(K=0.26);判断乳腺有无钙化和钙化形态整体一致性好(K=0.73、0.78);②两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判断乳腺病灶形状的整体一致性好(K=0.66),判断病灶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整体一致性呈中度(K=0.57、0.41);而判断病灶边缘、后方回声的整体一致性弱(K=0.35、0.40).结论 BI-RADS术语描述病灶特征较为详细,受诊断者经验影响较小.

    作者:智文祥;陈亚青;李文英;蒋?;张惠箴;何萍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辐照SonoVue增强脂质体介导pEGFP-N1转染乳腺癌细胞

    作周期是MCF-7细胞的佳转染条件,超声联合微泡能够增强脂质体转染的效果.

    作者:张时君;李凤华;杜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节段分析法判定心房、心室及大动脉关系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全容积显像在心脏节段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97例患者的心尖四腔位的RT-3DE全容积图,在三个方位(冠状位、矢状位、水平位)、六个方向对图像进行剖切、分析,寻找分辨心房、心室、房室连接及大动脉连接的重要剖切方向及观察方向.结果 心尖四腔全容积图经冠状、矢状及水平三个方位的六个方向的剖切可清晰显示心心房、心心室、房室连接及大动脉连接.结论 心尖RT-3DE的全容积图像能为临床提供多元信息,满足心脏节段分析的需要.

    作者:张立敏;任卫东;马春燕;陈昕;王晓冰;程艳彬;晏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多肢畸形1例

    患儿男,17 d,出生史不详,系福利院领养弃婴,发现骶尾部一长条状赘生物,形似下肢,质软,送我院诊治.查体:患儿一般情况可,体温、呼吸正常,神清,足月儿貌,反应可,营养弱,头、颈、胸、腹未见异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正常.

    作者:徐秋贞;王钟江;秦智;黎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脊膜膨出并马蹄肾1例

    孕妇25岁,孕1产0,孕35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沿胎儿背侧方向脊柱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查,骶尾部椎管增宽,皮肤回声中断,可见一囊性膨出物,大小约3.6 cm×3.0 cm,其内见条状高回声光带及不规则无回声区.

    作者:么海亮;于新凯;魏相东;解放军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1WI病灶呈较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可见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结论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郭学军;刘鹏程;王成林;赵艳;罗莉丽;石桥;向先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一种数字人脑部切片图像分割新方法

    目的 提出一种人脑切片图像自动分割算法,以克服现有的方法对大量人工参与的依赖.方法 针对人脑切片图像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生长的灰度直方图阈值化分割算法.首先通过区域生长过程对图像进行初始的粗分割,再用直方图阈值化方法进行二次细分割提取目标区域.结果 采用此方法准确有效地分割出了大脑白质和大脑皮质.结论 此算法结合切片图像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应用于分割,是一种比较好的分割方法.

    作者:罗洪艳;李敏;谭立文;郑小林;张绍祥;侯文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肺结核单发厚壁空洞CT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空洞原因分析

    癌空洞的常见CT征象的特异性.合理、完善的CT扫描方案是正确诊断的前提,提高对肺结核单发厚壁空洞和周围型肺癌空洞基本CT征象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保证.

    作者:李邦国;马大庆;刘晔;韩红;关晶;骆科进;先正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PET/CT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失分化患者复发及转移灶

    术后TG值较术前TG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于TG阳性而131I-dWBS阴性DTC患者的复发和转移,18F-FDG PET/CT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测手段和判断是否须行外科手术的可靠依据.

    作者:鹿存芝;王跃涛;曹苏生;王伟;王冠民;刘军;朱峰;鹿峰;刘德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