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ET/CT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失分化患者复发及转移灶

鹿存芝;王跃涛;曹苏生;王伟;王冠民;刘军;朱峰;鹿峰;刘德峰

关键词:甲状腺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复发, 肿瘤转移
摘要:术后TG值较术前TG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于TG阳性而131I-dWBS阴性DTC患者的复发和转移,18F-FDG PET/CT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测手段和判断是否须行外科手术的可靠依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呈负相关;②T2DM患者双侧海马NAA/Cr降低(均P<0.01),并以左侧为著(P<0.05);左侧海马Cho/Cr增高(P<0.05);③双侧海马代谢指标与T2DM患者BMI、FBG和HbAlc呈负相关;左侧海马NAA/Cr与AVLT-Delay Recall成绩正相关.结论 T2DM可引起海马代谢异常及多项认知功能损害,且左侧海马代谢异常可能与记忆损害密切相关.

    作者:周红;卢万俊;滕皋军;张志琚;吴旻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指端微循环血流

    病程呈负相关(r=-0.71、-0.74、-0.70,P均<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指端末梢血流灌注,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定量评价指标.

    作者:刘莹莹;项飞翔;谢明星;王新房;吕清;严天慰;张艳容;陈智毅;陈玉媛;李薇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影像及临床治疗资料,对所有患者的64排螺旋CT薄层网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所有患者的CTA图像均明确显示责任血管.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可发现病变、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指导作用.

    作者:何青;贺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肾脏外伤的超声造影分级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外伤分级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肾脏外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结合监测随访.结果 59例肾脏外伤患者,8例接受手术治疗,51例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50例完全愈合,9例不完全愈合;超声造影发现并发症4例.均为Ⅳ级损伤.结论 超声造影可在肾脏外伤的动态随访中及时发现并发症,了解预后情况,可成为肾脏外伤诊断及追踪随访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梁彤;任杰;梁峭嵘;黄春燕;石星;陈君洁;刘照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1WI病灶呈较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可见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结论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郭学军;刘鹏程;王成林;赵艳;罗莉丽;石桥;向先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辐照SonoVue增强脂质体介导pEGFP-N1转染乳腺癌细胞

    作周期是MCF-7细胞的佳转染条件,超声联合微泡能够增强脂质体转染的效果.

    作者:张时君;李凤华;杜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回盲部外生型恶性肿瘤1例

    患者女,53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下腹疼痛,并发现左下腹部有一核桃大小包块,逐渐增大.腹痛为间歇性,无放射,站立或行走时稍有加重伴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及血便,无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

    作者:吕树文;赵兴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实验兔胡桃夹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其MSCTA评价

    狭窄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结扎后与C组比较LRV-IVC压差明显增大,其绝对值≥5 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腔外结扎LRV制作的动物模型可真实地模拟NCS时LRV的形态和压力改变,MSCTA可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作者:赵龙;柳曦;史河水;韩萍;喻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分析缺血性心肌病并发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瓣钙化、左心室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颈动脉粥样斑块是ICM伴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M患者并发IS受多种因素影响.经胸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是检测发病危险因素的有效方法,并为判断病程进展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董晓燕;王斌;宋琴;陈敏;姚玉芬;赵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型内源性磁共振报告基因——小鼠铁蛋白基因的构建

    pcDNA3.1(-)-Fth成功构建,符合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结论 初步构建的小鼠铁蛋白重链质粒,为进一步探讨铁蛋白基因作为一种新型内源性磁共振分子影像报告基因在细胞示综和基因显像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胡秋菊;王建东;张帆;赵艳娥;董迎春;盛蓁;周晓军;卢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多肢畸形1例

    患儿男,17 d,出生史不详,系福利院领养弃婴,发现骶尾部一长条状赘生物,形似下肢,质软,送我院诊治.查体:患儿一般情况可,体温、呼吸正常,神清,足月儿貌,反应可,营养弱,头、颈、胸、腹未见异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正常.

    作者:徐秋贞;王钟江;秦智;黎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儿童鳃裂畸形

    目的 探讨儿童鳃裂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5例鳃裂畸形患儿的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6例为鳃裂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内回声均匀;6例为鳃裂囊肿并瘘管形成,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并有条状低回声与体表或咽内相通;3例为鳃裂窦道形成.全部鳃裂畸形患儿中13例病灶位于颈前,1例位于锁骨下缘前胸壁,1例位于耳前腮腺区.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86.70%.结论 超声诊断鳃裂畸形较准确、可靠,可明确其位置及毗邻关系,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红奎;夏焙;陶宏伟;林洲;李姝娜;冯霞;胡烈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对急诊胸痛的诊断价值及限度

    胸痛是急诊患者的常见就诊原因之一.引起胸痛的原因有多种,其中重要的是确定是否为冠状动脉性疾病,即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ACS是症状性冠状动脉性疾患中为严重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作者:陈正光;张晓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颅骨畸形性骨炎继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者女,75岁,颅骨骨性突起30余年,逐渐性增大,近来增大明显,无既往病史,无其他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血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余未见异常.

    作者:徐刚;白莉;孙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双源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的对比观察

    4.09%、68.18%和100%;回顾性门控组为94.44%、86.84%、77.27%和97.06%.两组放射剂量有明显差异.用平滑重建算法的图像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锐利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律齐且心率≤70次/分的患者,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法与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效果相似,但前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减少.

    作者:赵蕾;张兆琪;范占明;杨琳;晏子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髂动脉闭塞内膜下再通治疗与覆膜支架的应用

    腔内形态良好,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臂指数(ABI)平均值由0.40±0.32上升至0.89±0.15.近中期随访无症状复发.结论 动脉内膜下再通术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良好.

    作者:李京雨;徐力扬;张强;路军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正常人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定量分析

    量测量颈髓的各项参数值.

    作者:王岩;马林;李德军;郭行高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白质变化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与正常对照不同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23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26名正常对照者行MR扫描,测定DTI图像上不同部位的FA值,并分析两组间各相同部位FA值的差异.结果 患者组双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叶白质的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CI患者双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叶可能存在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受损.

    作者:陈皓;洪楠;于欣;李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PET/CT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失分化患者复发及转移灶

    术后TG值较术前TG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于TG阳性而131I-dWBS阴性DTC患者的复发和转移,18F-FDG PET/CT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测手段和判断是否须行外科手术的可靠依据.

    作者:鹿存芝;王跃涛;曹苏生;王伟;王冠民;刘军;朱峰;鹿峰;刘德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肋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

    患者男,18岁,发现左胸肇包块2个月,近期渐增大,时感局部疼痛.发病以来无胸闷,无咳嗽,不发热.查体:左下胸壁腋中线部位可扪及约5 cm×5 cm包块,质硬,无压痛,边界欠清,活动差,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WBC 10.23×109/L,单核细胞1.23×109/L,单核比率12.90%;穿刺细胞学检查为淋巴结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待除外.

    作者:陈红桃;杨柯;曹新生;胡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