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白人驹;孙浩然;汪俊萍
患者男,35岁.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体检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GE Vivid 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变频探头107~304 MHz,成人心脏检查条件.
作者:张岚;何薇薇;贾化平;魏相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诊断兔肝纤维化中的价值及相互关系. 方法对以CCl_4 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检查.血清学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IV)和层黏连蛋白(LN),MR-DWI参数选择b=600 s/mm~2时的DWI图像信号强度(S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标准,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时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两者各诊断指标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同时行血清学和MR-DWI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纤维化分期进展,血清HA值依次升高,MR-DWI中SI、EADC值依次升高,ADC值依次降低(P<0.05).血清HA值及MR-DWI中SI、ADC、EADC值可将S0与S3、S0与S4以及S1与S4期纤维化进行区分,但均无法区分S0与S1期、S3与S4期纤维化之间的差异.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C-IV>LN>PCIII,MR-DWI中SI>EADC=ADC;所有指标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HA与SI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ADC、EADC与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在诊断肝纤维化中能力相仿,但无灵敏度和特异度俱佳的诊断指标.HA与SI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共同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特点.
作者:王秋实;刘辉;梁长虹;张明辉;林华欢;郑君惠;曾琼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价值.方法 对49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成像.结果 49例患者中胰头、胰颈部癌33例,钩突癌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全胰腺癌1例.胰周主要血管受侵包括腹腔干3 例,肝总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6例,脾动脉8例,门静脉16例,肠系膜上静脉24例, 脾静脉11例, 下腔静脉2例.MSCTA判断血管受侵准确率为87.75%,敏感度为88.57%,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3.94%,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 MSCTA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术前MSCT多期增强扫描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蒋奕;刘文亚;王健;王海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胰腺局灶性病变(FLPs)的增强超声(CEUS)造影模式及定量参数特征,分析定量参数与病灶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26例疑有胰腺占位的患者进行CEUS检查.分析不同病理类型FLPs的造影表现,并定量分析病灶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强度,计算始增-峰值时间进行分析.对病灶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标记CD34,计数病灶组织的MVD,分析病灶MVD与TIC定量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CEUS中,胰腺腺癌多呈低增强,胰腺内分泌肿瘤呈高增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表现为周边环状等增强及内部不均匀增强.用低增强模式诊断胰腺腺癌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0.00%,准确性为90.91%.恶性组病灶与正常胰腺实质的平均始增-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的峰值强度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1).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FLPs的CEUS增强表现不同,CEUS能评价病灶的血管生成情况,在病灶的分期及预后评估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丹;唐少珊;高金梅;富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3.0T 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征象及损伤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肩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 ①直接征象:30例MRI均显示冈上肌肌腱信号和形态的改变,其中6例冈上肌肌腱完全撕裂;13例冈上肌肌腱的部分撕裂;11例表现冈上肌肌腱表面的信号异常、混杂;②间接征象:9例肩峰下滑囊增厚、肩峰下-三角肌下囊积液及15例关节囊积液;③继发征象:5例关节盂唇撕脱,于关节造影时显示较好,5例冈上肌萎缩、2例三角肌萎缩、4例Bankart病变;④病因征象:本组患者肩峰形态分别为平直型(4/30)、弧形(7/30)、钩型(19/30);肩峰下通道(AHI)7例<5 mm,23例为5~10 mm之间.结论 高场强3.0T MRI能够有效显示肩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治.
作者:王丰哲;潘诗农;崔健君;安奇;张光昕;郭启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过蛛网膜下腔置管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以磁共振成像(MRI)观察其迁移和分布.方法 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5/F35-EGFP)和SPIO标记分离纯化后的BMSCs,免疫荧光和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标记效果.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将蛛网膜下腔置管成功的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将标记细胞(实验组,n=5)和未标记细胞(对照组,n=5)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到模型鼠.在移植前、移植后3、7、14天用3T MRI对移植细胞进行活体示踪,并与损伤脊髓组织切片GFP表达进行对照.结果 AD5/F35-EGFP和SPIO可以高效地标记BMSCs,标记细胞表达绿色荧光,普鲁士蓝染色显示BMSCs胞质内出现蓝色铁颗粒,标记对细胞增殖活力没有明显的影响.蛛网膜下腔移植标记细胞到大鼠脊髓损伤模型,MRI显示损伤区域逐渐增强的T2低信号,组织切片荧光检查与MRI结果一致,未标记细胞组MRI无明显低信号改变.结论 SPIO纳米颗粒可有效标记BMSCs.蛛网膜下腔移植的BMSCs可迁移到脊髓损伤区域;利用MRI可对移植细胞进行活体示踪.
作者:刘宇;邓宇斌;张德胜;龚启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实现小鼠动物标本的切片数据集的自动配准处理. 方法 以外部定标点圆心为基准点消除该数据集存在的水平晃动,并利用两定标点间距离结合小二乘法计算相应的缩放比例曲线,解决切片图像中小鼠目标区域逐渐缩小的问题. 结果 经配准后的小鼠切片图像在连续播放时无明显的跳变和缩小,且三维重建获得的矢状面图像表面平滑,小鼠轮廓连续清晰,基本未变形. 结论 本研究完成了该套数据集的自动配准,经配准后的数据集适用于三维重建小鼠的整体结构,为后期开发数字化小鼠模型创造了条件.
作者:罗洪艳;杨维萍;李恺;郑小林;张绍祥;胡南;侯文生;谭立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侵袭骺板肿瘤和肿瘤样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侵袭骺板的肿瘤及肿瘤样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40例侵袭骺板中,局灶型34例,其中干骺端24例,跨越骺板7例,骨骺端3例;广泛型6例,其中淋巴瘤2例,尤文氏肉瘤2例,骨母细胞瘤2例.侵袭骺板肿瘤及肿瘤样变影像学表现各有其特点,骨破坏、密度改变、边缘硬化和钙化多见.结论 侵袭骺板的肿瘤及肿瘤样变影像表现各有特点,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小占;史大鹏;李仲菊;何青梅;孔寒离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梅干腹综合征(PBS)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意义,并讨论三维超声在诊断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PBS胎儿的超声表现,并与引产后及尸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6例胎儿中,5例产前超声诊断为PBS,1例诊断为PBS或后尿道瓣膜.引产后,6例胎儿均证实为PBS,其中4例合并有其他畸形. 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PBS极其有效的首选方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为诊断PBS提供新的信息.
作者:陈骊珠;蔡爱露;王晓光;王冰;李靖宇;杨泽宇;辛忠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常规MR检查结合CT灌注成像早期观察胶质瘤基因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于右侧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大鼠于相同位置注入携带融合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接种后第2、3周行MR常规及CT灌注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 第2周对照组与治疗组大鼠C6胶质瘤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大鼠的rCBF及rCBV小于对照组(P<0.05).第3周时治疗组大鼠肿瘤体积、rCBF及rCBV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早期发现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局部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沈慧聪;魏新华;王建交;柴奇;马军;李少武;艾林;戴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机制.方法 6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亚组,同期非高血压病患者53例.对所有患者行血尿酸值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各组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尿酸均值高血压病组为(339.3±121.3)μ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5.1±89.8)μmmol/L (P<0.05);高血压病Ⅲ级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者(P<0.01).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高血压病组为52.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85%(P<0.05);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高血压病组为2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2%(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与HUA检出率不同分级高血压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并发HUA患者超声检出颈动脉硬化率升高至61.11%,高于未并发HUA者的48.8%(P>0.05)和对照组单纯HUA的11.32%(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容易发生HUA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高血压病合并HUA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
作者:钱俨;吴明烨;陈春怡;刘勇;胡燕萍;毛一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借助膝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MRI),分析成年志愿者中无症状关节软骨病变的出现规律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200名无症状志愿者接受软骨MR检查,将局限性软骨信号异常、凹陷或裂隙和(或)伴软骨下骨质水肿定义为软骨病变,分析无症状软骨缺损的主要MRI表现;记录受试者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MI),并结合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7名(23.50%)、123个关节面(12.30%)出现软骨病变.病变好发部位是胫骨内侧平台(17.50%)和股骨内侧髁(14.00%).MRI表现为软骨内局部异常信号(70.73%)和小凹状裂隙(26.83%),3例为片状不规则缺损(2.44%).缺损深度均为Noyes ⅡA级以下浅表病变.不同年龄组间软骨病变出现率存在差异,但性别和BMI对软骨病变无显著影响(χ~2性别=5.25, P=0.10;χ~2BMI=8.22, P=0.07).结论 膝关节软骨病变在青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其特点为仅累及软骨表层的表浅缺损,且具随年龄增加的趋势.软骨MR成像可早期发现病灶.
作者:李文华;陆勇;丁晓毅;何川;周琦;杜联军;刘建军;杨庆铭;陈克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甲状腺上动脉分支类型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临床因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接受颈部64层螺旋CTA扫描并符合本研究的100例颈部原始图像,将数据在AW 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及其反转像(Inverse-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观察甲状腺上动脉分支类型特征.结果 100例共显示201支甲状腺上动脉.其腺体支共7种分支类型,左右各一支(L_1R_1)多见(37.37%),非腺体支共5种分支类型,3种分支,即喉上动脉、环甲动脉及胸锁乳突肌动脉.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较好地评价甲状腺上动脉分支类型.
作者:刘历;吴景全;郭宏伟;罗天友;欧阳羽;吕发金;李琦;郭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间隙、腹膜下间隙扩散的CT表现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亚特兰大临床分类标准将急性胰腺炎分轻、重两类;按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进行CT严重指数(CTSI)计分分级;按腹膜后间隙、腹膜下间隙扩散CT范围分级、评分.分析腹膜后间隙、腹膜下间隙扩散CT范围分级评分、CTSI计分分级与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腹膜后间隙、腹膜下间隙扩散CT范围分级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和CTSI呈正相关;临床严重程度与CTSI亦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腹膜后间隙、腹膜下间隙的CT范围分级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唐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乳腺X线摄影能检出90%以上临床不能触摸到的乳腺癌[1].乳腺CR成像系统能更清晰地显示乳腺图像的细微结构[2],大大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但该方法的效果和成功率取决于乳腺摄影质量的恒定性(如高分辨力、高对比度、低剂量).为了在低剂量辐射水平下获得高质量影像,成像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保持高标准.
作者:王艳平;韩英;韦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神经成像术(DW-MRN)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定量诊断价值. 方法对52例受检者行常规MR序列及重T2脂肪抑制(T2WI/SPIR)和DW-MRN.其中20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按病理类型分为损伤组、炎症组和肿瘤组. 结果 与T2WI/SPIR比较,DW-MRN臂丛C7神经节的对比噪声比和病灶对比噪声比均较高(t=2.19、3.91,P均<0.05),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亦较高(χ~2=4.44,P<0.05).臂丛神经病变的ADC值高于正常神经节和中干(t=4.80、5.69,P均<0.05);损伤组和肿瘤组的ADC值高于炎症组(F=6.99、5.28,P均<0.05). 结论 DW-MRN对臂丛神经及其病变有良好的显示能力,ADC值可作为臂丛神经病变的定量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高立;梁碧玲;张赟;叶瑞心;钟镜联;娄明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SA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对20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经导管选择性造影情况及随访情况.选择同期进行传统保守治疗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20例作对照,比较治愈率、有效率、中转手术率、24 h引流量、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前气囊充盈后,18例导管前进良好,2例无明显前进.经导管造影显示16例肠管通畅,2例见肠管狭窄,1例肠管增粗,1例肠管扭曲.导管组治愈16例,好转2例,未愈2例;保守组治愈9例,好转5例,未愈6例.导管组与保守组治愈率、中转手术率、24小时引流量分别为80.00%与45.00%、10.00%与40.00%、(960±247)ml与(410±210)ml(P均<0.05),有效率分别为90%与70%(P>0.05).治愈与好转的病例中,导管组与保守组症状缓解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8天与10.3天(P<0.01)、10.5天与19.2天(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中转手术率,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邵海波;苏洪英;徐克;杨福玲;冯博;梁松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左心室及左心房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准确定量左心房容积对于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有重要临床意义[1].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估测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
作者:周洁莹;王建华;张敏郁;丁桂春;刘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制USPIO在兔VX2肿瘤MR成像中的价值.方法 以一步法实现葡聚糖对Fe_3O_4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裹,制备USPIO.7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大腿肌肉内接种VX2肿瘤;6只于接种后2周分别行Gd-DTPA和USPIO T2~*WI增强扫描.1只未注射对比剂的实验兔留电镜和元素分析作对照研究.计算不同对比剂的病灶对比度噪声比(CNR)和增强对比度.MR成像结束后,行普鲁士蓝染色、电镜及元素分析.结果 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证实,葡聚糖成功包裹到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且合成USPIO大小在10~20 nm,分散性较好.增强扫描中两种对比剂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理、电镜及元素分析共同证实肿瘤组织与正常肌肉USPIO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VX2肿瘤血管基底膜对USPIO具有高通透性.USPIO T2~*WI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肿瘤组织的增强效果.自制USPIO可被肿瘤细胞吞噬,是用于肿瘤成像的理想对比剂.
作者:陈铟铟;郭亮;王希明;洪若瑜;李勇刚;朱银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舌根异位甲状腺的CT和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核素扫描或手术证实的舌根异位甲状腺患者的CT或MRI资料,其中6例接受颈部CT检查,2例接受颈部MR检查. 结果 8例病灶均位于舌根中线区,6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大径16~36 mm,平均24 mm.与舌根肌肉比较,2例CT平扫呈高密度,其中1例密度不均匀;5例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2例病灶内有散在的小囊状低密度区;3例病变密度不均匀,结合其他检查考虑伴发结节状甲状腺肿,其中1例经病理证实.2例MR T1WI、T2WI均呈较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病变信号较均匀.颈部均未发现正常位置的甲状腺. 结论 舌根中线区高密度或高信号并明显强化的结节是舌根异位甲状腺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常提示其发生病变;结合颈部无正常位置甲状腺,比较容易作出诊断.
作者:杨本涛;刘淑玲;王振常;董薇;王永哲;鲜军舫;戴皓洁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