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自噬及脱落的研究进展

胡孟娇;武松江

关键词:黑素细胞自噬, 黑素细胞脱落, 白癜风
摘要:白癜风(vitiligo)多因表皮中黑素细胞丢失或功能低下而形成色素脱失斑,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来黑素细胞自噬学说以及黑素细胞脱落(melanocytorrhagy)学说趋于成熟.黑素细胞自噬学说支持者认为自噬水平低下可能破坏黑素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导致白癜风发病;黑素细胞脱落学说指出,非节段型白癜风(non-segmental vitiligo,NSV)患者表皮内由于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Ecad)所介导的细胞间黏附异常可引起黑素细胞与邻近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出现黏附缺陷,加之机械应力等作用后通过影响多种胞内信号,黑素细胞自基底层逃逸,终经表皮丢失.本文将黑素细胞自噬与黑素细胞脱落的研究进展,以及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作一概述,为非节段型白癜风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方向.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羟氯喹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羟氯喹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用盐酸米诺环素50mg,每日2次,3%硼酸溶液冷敷及外用类人胶原蛋白(R型);实验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0.1g,每日2次,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同皮损积分4周后明显下降,其中以红斑水肿、丘疹脓疱改善显著.结论:硫酸羟氯喹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仵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化脓性肉芽肿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单脉冲脉宽13.5ms,双脉冲脉宽7.5m,脉冲延迟25ms,能量80~120J/cm2;1个月后复查,疗效不佳者再次治疗直到皮损消失.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居多,发病部位主要为手和面部;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1次治愈率为87.3%,总治愈率为99%;治疗过程疼痛评分(VAS评分)以中重度为主,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与治疗部位相关,轻中度疼痛主要发生于头面部,而重度疼痛多出现于手足.治疗过程中,无1例患者出现增生性瘢痕,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安全、有效,且美容效果较理想.

    作者:王美芳;赵俊英;李邻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组织工程脂肪微环境中影响血管化的因素

    脂肪组织工程中构建的组织块体积较小,主要与所构建的脂肪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不充分有关.脂肪组织是人体组织中血管分布丰富的组织,每一个脂肪细胞都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所围绕,因此如何有效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成为再生医学的热点问题.脂肪组织工程三要素:种子细胞;与种子细胞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三维支架和调控脂肪组织生长的微环境.本文拟就调控脂肪组织生长的微环境来分析影响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的因素.

    作者:刘晓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内窥镜辅助下双平面面部提升的解剖与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从面部解剖层面剖析面部松垂的原因,揭示面部提升部位的解剖结构,为面部年轻化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在内窥镜辅助下行双平面面部提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首先从面部解剖层面剖析面部松垂的原因及过程,分析面部提升的变迁和优劣;收集选择具代表性的进行过线性面部提升术的53例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在内窥镜辅助下行双平面面部线性提升术时选用线条形材料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及优缺点.结果:术后进行常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患者鼻唇沟、面颊部松垂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左右面部肿胀部分消退;6个月后因为纤维组织增生收缩,面部似有提升现象,达到满意的面部年轻化效果.未见局部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结合面部提升部位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线性提升材料,在内窥镜辅助下行双平面面部线形提升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达到完美的术后效果.

    作者:吕金陵;西会会;王晓娟;马娟;罗文婷;王奇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增生性瘢痕耳模型研究发展经历及国内外应用的新动态

    由于国内外学者公认在动物身体不能产生类似人类的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概念延续很久,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各种方法企图在各种动物身体引发类似人类病理瘢痕样病变均未成功,直至1997年也国内外没有出自动物身体的瘢痕实验模型.以往有关瘢痕研究是将切取自人体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移植到裸鼠身体,凭借对在无免疫排斥反应寄生状态下的人体瘢痕组织进行研究.这与在动物身上产生的病理瘢痕差距不言而喻,其结果与临床应用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成为阻碍创伤修复,特别是瘢痕深入研究的重大缺憾!这也是病理瘢痕防治至今仍成为一大难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腋下切口入路内窥镜辅助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

    目的:探索内窥镜辅助下经腋下入路行假体隆乳术的效果.方法:采用腋下切口入路,在内窥镜辅助下,直视分离手术腔隙,离断部分胸大肌,将乳房假体置于胸大肌下和乳腺筋膜下双平面腔隙中.结果:本组就医者56例,经过平均11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恢复快,未出现血肿,包膜挛缩等并发症,乳房形态自然,受术者满意度高.结论:经腋下切口在内窥镜辅助下的双平面假体隆乳术,变盲视操作为可视操作,视野清晰,操作简便;可在直视下进行胸大肌的松解,减少胸大肌对假体的束缚,降低了疼痛和包膜挛缩的发生,术后外形美观、手感逼真,可获得理想的动态效果,获得持久、满意的效果.

    作者:西会会;吕金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自然分娩会阴切口2-0可吸收线缝合的美学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自然分娩会阴切口2-0可吸收线缝合的美学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妇产科进行自然分娩并会阴切开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可吸收2-0可吸收线缝合的美容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丝线会阴切口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切口炎性反应及切口线结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4.25±0.72)分低于对照组(6.51±1.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疼痛程度主要为轻度,对照组术后24h疼痛等级主要为中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甲级率(97.78%)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炎性反应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线结反应0度的患者(95.56%)多于对照组(68.89%),观察组术后切口线结反应I度患者(2.22%)少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会阴切口2-0可吸收线缝合术可减轻切口疼痛,降低炎性反应和线结反应,促进切口愈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愈后瘢痕小,外表美观,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井苓;李成银;王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射频联合点阵激光对面部皮肤光老化患者皮肤细纹、紧致度、毛孔的改善作用

    目的:分析射频联合点阵激光对面部皮肤光老化患者皮肤细纹、紧致度、毛孔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60例面部光老化患者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射频和点阵激光)和对照组(仅采用射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细纹、皮肤松弛、毛孔粗大改善度,评估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和半年维持有效率,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肤细纹、皮肤松弛、毛孔粗大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85.00%、88.75%,均较对照组的70.00%、70.00%、63.33%高;观察组皮肤细纹、皮肤松弛、毛孔粗大治疗半年维持有效率分别为67.50%、73.75%、65.00%,均较对照组的32.50%、47.50%、31.25%高,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76%与对照组的6.2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2.50%,较对照组的73.75%高(P<0.05).结论:射频联合点阵激光能有效改善面部皮肤光老化患者皮肤细纹、皮肤松弛和毛孔粗大症状,半年后仍有较高有效率,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何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颌面部烧伤患者预防小口畸形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颌面部烧伤患者预防小口畸形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收治的颌面部烧伤患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6年收治的22例颌面部烧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张口困难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张口困难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对于颌面部烧伤患者预防小口畸形有重要临床意义和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丽香;江晓声;连丽娜;林玉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正畸牵引治疗冠根折前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外伤后根折至龈下的前牙残根正畸牵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外伤后根折至龈下的前牙残根患者23例,共29颗患牙,用正畸技术牵引残根后全冠修复.结果:23例患者治疗后经1~5年后期跟踪,共27颗患牙治疗成功,牙根的生理功能得以维持,前牙美观和切割的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其中有1例患者的1颗患牙牙根再次折断拔除,1例患者的1颗患牙牙周炎症导致患牙松动,无法保留拔除.结论:正畸牵引后冠修复可保留外伤根折残根,维持牙根牙周组织的生理功能,恢复患牙的美观和功能.

    作者:熊曦州;李敏;李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应用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的侧貌改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儿童23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行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儿相关的颜面美学指标变化.结果:经过矫治后,患儿的侧貌方面出现明显变化,经过治疗后患儿的SNA角79.05°、SNB角75.13°、ANB角4.11°、Z角63.47°、H角20.24°、上唇长:下唇长0.52、下唇-E线距1.76mm、颏颈角125.80°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Z角57.25°、H角24.36°、上唇长/下唇长0.61、下唇-E线距2.85mm、颏颈角121.3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颜面美学,并促使患者的颜面能够趋于协调、自然.

    作者:钱毅;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采用整形美容技术及理念治疗成人包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整形美容技术及理念在治疗成人包茎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9例因包茎需要进行包皮切除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主动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美容组(68例)和传统组(41例),其中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包皮环切术进行手术治疗,美容组则应用美容整形技术对包茎患者进行包皮环切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美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恢复期间,美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容组患者对阴茎外观的总满意度为94.12%,明显高于传统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美容整形技术对成人包茎进行包皮环切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有效避免传统包皮环切术后所产生的形态不良、瘢痕明显等情况,患者对阴茎外观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伍文兵;李文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脂肪干细胞降低光老化皮肤黑色素含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s)对光老化皮肤中黑色素含量的降低作用.方法:将6周龄裸鼠(18~22g)双侧耳背部皮肤每2d紫外线光照一次,每次30min.持续4周后,通过观察皮肤变化和Fontana-Masson染色,确立光老化模型.每只裸鼠随机选取一侧耳背部皮下注射ADSCs溶液,对侧给予等量的平衡盐溶液(HBSS).通过Fontana-Masson染色观察皮肤中黑色素含量.结果:ADSCs注射组黑色素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老化可导致皮肤黑色素含量增加,而脂肪干细胞可以降低光老化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

    作者:隋冰;王微;李春阳;张攀;马旭;李庆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脂肪颗粒移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成活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将人体抽吸的脂肪颗粒(2.0ml)单独/联合PRP分别注射于10只BALB/C裸鼠背部对称部位皮下,4周后将移植脂肪组织取出,测量其体积,分成单纯脂肪颗粒组和脂肪颗粒联合PRP组,并对两组脂肪团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同期将自体脂肪颗粒联合PRP移植进行面部轮廓重塑及乳房的填充,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4周,脂肪颗粒联合PRP组的脂肪组织体积明显大于单纯脂肪颗粒组的脂肪组织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21,P<0.01);脂肪颗粒联合PRP组的脂肪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单纯脂肪颗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7,P<0.01);122例临床病例随访6个月,患者满意度达(84.27±1.81)%.结论:PRP对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陈凤超;杨俊革;侯俊杰;颜彤彤;张思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眼部中药熏蒸、睑板按摩对睑板腺功能异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眼部中药熏蒸、睑板按摩对睑板腺功能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睑板腺功能异常患者78例(156眼)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78眼).对照组患者每天点新泪然4次,持续用药20d;观察组患者采用眼部中药熏蒸以及睑板按摩治疗,每隔一天进行熏蒸治疗1次,共治疗10次.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睑板腺体,按摩睑板腺观察是否有异常分泌物从腺口溢出,记录主诉症状是否消失或有所改善、泪膜破裂的时间、泪液分泌情况,计算临床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且观察患者眼部的美容效果,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所有主诉症状基本消失,对照组患者的眼部烧灼感、异物感、刺激感、眼红以及视疲劳症状等均有所改善,但仍需要持续用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以及泪液分泌情况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眼睑皮肤均得到有效矫正,并且倒睫、内翻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纠正,眼部美容效果较好.结论:眼部中药熏蒸、睑板按摩治疗能够有效治疗睑板腺功能异常,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眼表条件,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李雪瑶;刘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抗病理性瘢痕中药单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过度修复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从而会影响皮肤美观及造成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依然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几年,中药单体防治病理性瘢痕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拟就目前常用于抗病理性瘢痕的中药单体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中药单体治疗瘢痕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孙燕;连娜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不同修复方案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基于数码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不同修复方案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科室收治的要求对前牙进行美学修复的104例患者(共238颗牙)作为研究对象,均于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进行修复,按照修复方案不同分为A组53例(122颗)和B组51例(116颗),其中A组给予全瓷冠修复,B组给予铸瓷贴面修复.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满意度以及完整性情况.结果:A组与B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在修复体完整度、临边缘变色、边缘密合性、术后敏感以及牙龈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满意率96.72%稍高于B组94.83%(P>0.05);A组完好率100.00%显著高于B组94.83%(P<0.05).结论:基于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全瓷冠与铸瓷贴面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全瓷冠贴面修复远期效果优于烤瓷贴面修复.

    作者:李艳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上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上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科室收治的上前牙缺损患者108例(共13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修复材料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72颗)和对照组52例(64颗),其中观察组给予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给予金属桩钴铬烤瓷冠修复.观察两组修复的成功率、修复效果、龈沟液(GCF)、龈沟液中酸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8.21%稍高于对照组92.31%(P>0.05);观察组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性、牙龈反应、颜色匹配、边缘着色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年观察组GCF、ALP水平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CF、ALP水平显著高于修复前(P<0.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用于修复上前牙缺损能够提高修复效果和成功率,并提高修复满意度.

    作者:段优;陈玉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自噬及脱落的研究进展

    白癜风(vitiligo)多因表皮中黑素细胞丢失或功能低下而形成色素脱失斑,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来黑素细胞自噬学说以及黑素细胞脱落(melanocytorrhagy)学说趋于成熟.黑素细胞自噬学说支持者认为自噬水平低下可能破坏黑素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导致白癜风发病;黑素细胞脱落学说指出,非节段型白癜风(non-segmental vitiligo,NSV)患者表皮内由于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Ecad)所介导的细胞间黏附异常可引起黑素细胞与邻近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出现黏附缺陷,加之机械应力等作用后通过影响多种胞内信号,黑素细胞自基底层逃逸,终经表皮丢失.本文将黑素细胞自噬与黑素细胞脱落的研究进展,以及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作一概述,为非节段型白癜风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方向.

    作者:胡孟娇;武松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良小切口手术根治腋臭7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患者进行改良小切口腋窝皮瓣翻转术根治腋臭,其中男23例,女49例,年龄16~41岁,平均年龄22.3岁,所有患者均为中、重度腋臭.术后观察创面愈合及随访3~6个月.结果:72例患者总体有效率100%.58例患者术后7~9d切口Ⅰ级愈合,14例9d后伤口仍有糜烂、渗液,经换药后愈合良好.术后3~6个月随访,均无明显瘢痕,肩部活动正常.结论:改良小切口皮瓣翻转法治疗腋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为治愈腋臭提供了更好选择.

    作者:陈黎明;刘毅;刘萍;孙晓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