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乳头乳晕擦洗对降低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后感染风险的护理分析

胡文辉;伍艳群;冯雪玲

关键词:乳头乳晕, 术前护理, 乳晕切口, 假体隆乳术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乳头乳晕擦洗护理降低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就医者10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手术期增加乳头乳晕擦洗护理,评价比较两组就医者护理效果,包括术前乳头乳晕擦拭子细菌培养、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乳头乳晕细菌培养结果、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情况及就医者自我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就医者围手术期增加乳头乳晕擦洗护理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文眼线致伤角膜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文眼线致伤角膜的综合疗法,观察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混合液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84眼)文眼线致角膜损伤者,用0.75% 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混合液行表面麻醉,再行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四环素可的松眼膏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辅助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48h内症状消失者31例(62眼),占73.8%;25~72h症状消失者11例(22眼),占26.2%.所有患者视力均未受影响,球结膜混合充血消失,角膜上皮完整修复愈合,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未出现并发症,均完全治愈.结论: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在文眼线致伤角膜中可起到止痛、消炎等作用,术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排;杨倩倩;刘德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细胞自噬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衰老是每个生命体从生到亡的必经阶段,自噬是继凋亡之后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热的领域之一.本文从细胞自噬功能增强和减弱两个角度,分析了其对衰老过程的影响,文中对关于衰老与自噬这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从分子水平分析了mTOR和AMPK信号通路及p53蛋白在衰老-自噬这一细胞适应内外环境重要的调节机制中的作用,从而提示细胞自噬可以调节细胞衰老进程,因此,利用细胞自噬来治疗某些衰老性疾病(癌症、心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必将成为未来医学研究的重点.

    作者:史敏;陈雷;尚丛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魏跃钢教授从补肾论治黄褐斑经验总结

    黄褐斑多见于女性,影响美观.魏跃钢教授在临床中总结经验,认为黄褐斑根本病因为肾阴阳亏损,进而波及心、肝、脾、肺四脏,故将黄褐斑分为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肺肾两虚证四种证型.提出黄褐斑的治疗应以补肾为根本大法,辅以活血化瘀.

    作者:卫艳;魏跃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064nmNd∶YAG秒级激光联合长脉宽Er∶YAG激光对腰腹部减脂塑形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1064nmNd:YAG秒级激光联合长脉宽Er:YAG激光对腰腹部减脂塑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0例就医者,先后使用1064nmNd:YAG秒级激光和长脉宽Er:YAG激光(SP Dynamis激光治疗仪,Fotona)进行腰腹部照射减脂和塑形.每10~15d治疗1次,连续8次.观察治疗前后就医者腹围和B超下皮下脂肪层厚度变化,治疗疼痛度、主观评分及安全性.结果:29例就医者完成了治疗,就医者的上、中、下腹围均值减小,治疗前分别为(83.550±9.212)cm、(90.047±8.009) cm和(94.384±7.326)cm,治疗后为(80.209±8.219)cm、(87.606±7.695)cm和(92.128±6.478)c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样观察到腰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均值较前减少(P<0.05).疼痛VAS评分为4.48±0.91(Nd:YAG激光)和3.28±0.75(Er:YAG激光).就医者主观评价腰腹部皮肤紧实度和腹部平坦度得到改善,腰围减小(P<0.01),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1064nm Nd:YAG秒级激光联合长脉宽Er:YAG可有效进行腰腹部减脂塑形,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韩玉;关欣;纪勍;李萍;王博;马洪云;周阳;史芳;苏明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局部修复整形在开放性骨折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局部修复整形在开放性骨折软组织修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因四肢开放型骨折就诊的60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局部修复整形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局部创面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置入等级优者15例,等级良者14例,1例为等级差.结论:在开放性骨折软组织修复过程中进行局部修复整形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创面恢复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开放性骨折软组织修复中推广应用.

    作者:边卉;程焘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精益护理对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精益护理对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的患者60例,按照双盲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精益护理,包括高效化术前护理、舒适化术中护理及精细化术后护理.术后第1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s,VR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VRS评定对照组平均秩次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益护理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受,缓解不适,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祥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火针治疗在损容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痤疮、白癜风是皮肤病中影响面部美观的主要疾病,常累及中青年患者.其治疗方法也是纷繁复杂,从中医到西医,自古至今,形成了各自治疗的体系.火针,又称焠针、燔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近期,在痤疮和白癜风的治疗上均有报道,且疗效显著,现将火针在痤疮和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陈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术前乳头乳晕擦洗对降低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后感染风险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乳头乳晕擦洗护理降低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就医者10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手术期增加乳头乳晕擦洗护理,评价比较两组就医者护理效果,包括术前乳头乳晕擦拭子细菌培养、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乳头乳晕细菌培养结果、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情况及就医者自我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就医者围手术期增加乳头乳晕擦洗护理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辉;伍艳群;冯雪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护理路径在门诊小切口腋臭手术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门诊小切口腋臭手术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门诊收治的行小切口腋臭手术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路径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行小切口腋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路径模式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茂玉;张玉芳;熊艳;高锦越;刘元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与延期修复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因牙缺损具备种植即刻种植牙指征的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即刻种植牙GBR技术种植治疗,观察组种植后予以即刻修复,而对照组种植后予以延期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整形美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6.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色、白色美学和ISQ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的美学效果明显优于延期修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朴;左渝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观察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创面植皮联合VSD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创面植皮后使用普通敷料加压包扎封闭创面,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两周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种方式效果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两周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烧伤创面采用植皮联合VSD技术修复,术后相关指标改善明显,并发症风险明显降低,操作简便安全且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同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制支架矫正乳头内陷36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自制支架矫正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68个内陷乳头采用自制支架矫正,利用注射器引导钢丝在乳头根部十字交叉,形成对凹陷乳头持续性的牵拉力,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稳定期患者中也使用支架进行矫正,对以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远期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自制支架矫正乳头内陷的效果.结果:支架佩戴时间为4~5个月,去除支架后随访6~8个月,36例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疗效,其中7例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随访期未见炎症复发.结论:自制支架矫正乳头内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方法简单,操作简便,非哺乳期乳腺炎稳定期不是支架矫正乳头内陷的禁忌证.

    作者:谢芳;张董晓;孙宇建;东浩;付娜;黄巧;赵文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腭部软硬组织厚度的CBCT研究

    目的:研究腭部软硬组织厚度,并初步探讨年龄因素对腭部组织厚度的影响,为腭部植入微种植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青少年、青年、中年患者各30例,共90例患者的CBCT资料,测量腭中缝处及腭中缝旁各区域的骨质厚度、皮质骨厚度和黏膜厚度,将各组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腭部骨质厚度测量结果显示:青年组与中年组均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青少年组均值较其他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大值均在腭中缝旁3mm处,腭中缝旁6mm处小;腭部皮质骨厚度测量结果显示:青年组与中年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组均值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的所有测量点皮质骨厚度均大于1mm;腭部黏膜厚度测量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腭黏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布情况均为从前向后逐渐减小,从腭中缝处向颊侧逐渐增大,在腭中缝处小.结论:青少年患者的微种植体安全植入区是切牙孔后4mm,腭中缝旁3mm、9mm处;对于成年患者,腭中缝处植入微种植体亦可获得良好的固位和稳定.

    作者:李淑华;张晓敏;陈银妹;胡露露;王元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眼成形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改良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在眼部成形及美容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眼内容物剜除术后一期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改良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巩膜壳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眼部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3.9% (31/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义眼台暴露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义眼台左右及上下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置入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肌锥内义眼台置入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反应轻,效果稳定,与传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相比,暴露率低,满足了患者对于眼部外观及美容方面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费秋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中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患儿28例,给予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其心率、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分析普萘洛尔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8例患儿,治疗1个月后血管瘤范围或者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小,瘤体局部的皮温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质地变软,表面皮肤张力明显减小,局部皮肤纹理变得更加清楚.随访半年后,5例血管瘤完全消退,瘤体消失,局部皮肤恢复正常纹理、无瘢痕,皮温恢复正常;16例治疗后血管瘤明显改善,停药后未见反复,7例治疗未满6个月,失访.28例患者用药第1d、2d及3d心率水平未见明显异常(P>0.05),用药后1h、3h及6h心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治疗后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体表血管瘤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效果理想,药物安全性较高,不会引起肝肾功能异常等,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慧子;周林;杨壮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清创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清创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和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1月67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37例,对照组3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手术彻底清创,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行自体PRP创口内注射.结果:观察组患者VAS和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清创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确切,大幅度缩短了恢复疗程,降低了手术创伤,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且降低了治疗成本.

    作者:陈健;谢包根;黄永新;黄秀萍;翁明生;林季镶;徐志雄;党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假体隆乳术后乳房按摩预防Ⅲ/Ⅳ包膜挛缩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研究假体隆乳术后乳房按摩护理与术后5年Ⅲ/Ⅳ包膜挛缩率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9月-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初次行假体隆乳的246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未给予任何乳房护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初次行假体隆乳的614例患者为研究组,术后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Ⅲ/Ⅳ包膜挛缩发生率.结果:对照组246例患者出现22例Ⅲ/Ⅳ包膜挛缩(8.94%),显著高于研究组的4.72%(29/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07,P<0.05).结论:虽然包膜挛缩的发生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增加术后乳房按摩康复护理环节,可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5年包膜挛缩发生率.

    作者:潘小欢;伍艳群;胡文辉;王笋娟;于超月;胡汝尘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TGF-β1调控ERK/MAPK信号通路对人牙髓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TGF-β1对牙髓细胞增殖、分化和ER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在急性牙髓组织、慢性牙髓组织和正常牙髓组织中的表达,然后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牙髓细胞,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牙髓细胞7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GF-β1(5.0μg/L)和U0126(10μmol/L)分别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牙髓细胞7d,CKK-8法检测细胞增殖;在第1、3、5和7天检测碱性磷酸化酶活性;第7天时Western blot检测ERK/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PPAR-γ和ELK-1水平.结果:TGF-β1在牙髓炎组织中低表达,且TGF-β1浓度在0.1~5.0μg/L时,从作用第3天开始能够显著促进牙髓细胞的增殖(P<0.05),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U0126能够抑制牙髓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化酶的活性,具有时间依赖性.TGF-β1能够促进PPAR-γ和ELK-1蛋白的表达,而U0126能够降低TGF-β1对PPAR-γ和ELK-1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TGF-β1可以促进牙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RK/MAPK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徐万田;陈韵;林楠;唐玉香;闫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牛磺熊去氧胆酸诱导牙髓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对牙髓干细胞 (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增殖及成骨向分化的作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0、10、100、30OnM)的TUDCA培养DPSCs,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thiazolylterrazolium,MTT)法计数检测不同浓度TUDC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7d后测定不同浓度TUDCA诱导后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的DPSCs形态变化;应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MTT法及ALP活性测定实验表明,随着TUDCA浓度的增加,ALP活性增强,细胞增殖率升高.茜素红染色显示TUDCA诱导培养28d后出现矿化结节.结论:TUDCA可促进DPSC增殖和成骨分化.

    作者:陈福扬;孙艳艳;谭金娣;于易秀;刘明月;史欣;胡伟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成人骨性Ⅱ类拔牙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骨性Ⅱ类拔牙病例,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名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所有患者均拔除2~4颗前磨牙,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选择15项测量指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经过28~36个月的正畸治疗,所有患者的上下前牙内收,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凸度减小,面型改善明显.治疗后U1-SN、L1-MP、Ls-E、Li-E减小;U1- L1、CmSnLs、A'Ls-FH、B'Li-FH、LiB'Pg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通过上前牙的回收及代偿舌倾,改善软组织侧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个性化和数字化,但在支抗控制、前牙转矩及牙齿整体移动方面还有待改善.

    作者:李立国;刘琪;吴彦伟;袁东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