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色素性毛表皮痣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刘斯雅

关键词:色素性毛表皮痣, Becker痣, Becker黑变病, Becker痣综合征
摘要:色素性毛表皮痣是以皮肤褐色斑片伴毛发生长为特点的色素性皮肤病,作为损容性皮肤病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皮肤外观及心理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既往研究认为可能与雄激素及其受体相关,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染色体突变和遗传可能也参与了发病.在治疗上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后植皮、液氮、化学磨削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光电治疗等,但其复发率高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本文就色素性毛表皮痣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甘氨酸砂粉在固定正畸过程中控制菌斑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颗粒的甘氨酸砂粉喷砂对固定矫治患者菌斑控制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行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全口牙列分为左右半口,使用简单随机数字表纳入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25μm甘氨酸砂粉进行喷砂治疗,对照组采用65μm甘氨酸砂粉进行喷砂治疗.在基线、治疗后1周、4周及8周结合检测牙齿表面正畸菌斑指数,评估两种颗粒甘氨酸砂粉清除菌斑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正畸菌斑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周及8周时,两组t检验结果分别为(t=-2.557,P=0.013)、(t=-2.90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变化,两组组内PLI-O指数有明显变化(P<0.05),整体呈降低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降低的趋势更明显.结论:25μm、65μm甘氨酸砂粉均可改善固定矫治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以25μm甘氨酸砂粉喷砂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武时谦;王丽;沈强;王琳琳;吴佩玲;刘海霞;朱亚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在口腔正畸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美学教育的思考

    美学教育是培养当代高素质口腔正畸医生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旨在结合当前国内口腔正畸学的发展要求和美学教育功能,探讨口腔医学生在正畸学学习过程中进行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并提出在口腔正畸学理论与临床教学实践中,通过转变教学思想,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建设等手段,将美学教育渗透到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去.

    作者:刘思颖;刘世宇;武俊杰;金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皮肤衰老血管改变及脂肪干细胞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皮肤年轻化一直以来是美容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认识皮肤衰老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尤为重要.皮肤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胶原和血管方面的改变,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的改变与皮肤衰老有着密切联系,包括依赖年龄而发生的皮肤微血管数量的减少、血管分布和结构的改变等,从而出现干燥、无光泽等皮肤衰老表现.本文拟对皮肤衰老中血管的改变以及血管相关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就干细胞治疗中脂肪干细胞在皮肤衰老血管方面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改善皮肤衰老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家琪;李甜;杨田野;王诗萌;唐中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痤疮患者外周血TLR-2、IL-4、IL-8、TNF-α表达水平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痤疮患者外周血TLR-2、IL-4、IL-8、TNF-α的水平,并分析这些因素与痤疮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寻常性痤疮患者90例,轻、中、重度患者各30例,另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4、IL-8、TNF-α水平.结果:三组痤疮患者TLR-2、IL-4、IL-8及TNF-α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痤疮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痤疮患者外周血TLR-2、IL-4、IL-8、TNF-α的检测可指导痤疮严重程度的客观评价和临床治疗.

    作者:刘波;胡友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肋软骨隆鼻术中多模式超前镇痛作用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肋软骨隆鼻术中行多模式超前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肋软骨隆鼻就医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4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5min,对照组给予静注生理盐水5ml,氟比洛芬酯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地佐辛组静注地佐辛0.1mg/kg,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地佐辛0.1mg/kg.术毕记录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后1、3、5min的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 agitation score, SAS).拔管后1、3、6、24h的疼痛评定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及各组需要镇痛药物补救例数.结果:四组就医者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拔管后1、3、5min的S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氟比洛芬酯组、地佐辛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拔管后1、3、6、24h的NRS评分均降低(P<0.05);需镇痛药物补救例数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氟比洛芬组、地佐辛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对肋软骨隆鼻就医者行多模式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单独使用氟比洛芬酯或地佐辛.

    作者:施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应用透明质酸颏部填充联合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重塑面部下1/3轮廓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颏部填充重塑下面部1/3轮廓的效果及其满意度.方法:对符合研究要求的120例就医者进行双侧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50U/侧)和颏部透明质酸填充(1ml).术后评估患者双侧咬肌力量和下面部变化情况,并对就医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120例就医者随访3个月,非常满意92例,满意19例,不满意9例,总体满意度为92.50%;咬肌力量变化不明显;治疗前∠AOB为(132.4±16.2)°,治疗3个月后∠aqb为(118.7±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颏部填充重塑下面部1/3轮廓,效果显著,就医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纳米银抗菌凝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及巨噬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巨噬细胞数量以及微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114只(6只作为非烫伤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剩余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rhGM-CSF组、联合组和模型组,每组36只.制作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rhGM-CSF组大鼠创面涂抹rhGM-CSF,联合组应用纳米银抗菌凝胶和rhGM-CSF涂抹,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创面巨噬细胞数量以及微血管密度数量.结果:同一时间点,rhGM-CSF组和联合组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且联合组愈合率显著大于rhGM-C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第3、11、14天创面浸润巨噬细胞数量均少于模型组和rhGM-CSF组(P<0.05);第3、7、11天,联合组微血管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rhGM-C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rhGM-CSF治疗深Ⅱ度烫伤效果确切,可以通过影响烫伤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和微血管生成促进烫伤创面愈合.

    作者:张紫豪;高素玥;崔文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术在哺乳后乳腺萎缩整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术在哺乳后乳腺萎缩就医者胸部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于本院行胸部整形的184例哺乳后乳腺萎缩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行假体隆乳术,观察组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术.评价两组就医者手术安全性,并对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就医者乳房美观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就医者术后手术部位轻度感染、脂肪液化、包膜挛缩、假体移位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就医者乳房美观程度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就医者在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哺乳后乳腺萎缩就医者胸部整形术中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提高就医者乳房美观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申松;杨永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埋置注液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既往就诊病例资料,探寻软组织扩张术埋置注液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并统计西京医院整形外科2003年1月-2012年12月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比较,寻找潜在危险因素,将P<0.1的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Backward Conditional逐步回归分析,P<0.05视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2056人次3382枚扩张器纳入本课题,埋置注液期共439枚扩张器产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0%,各类并发症中以感染与扩张器外露居多,分别为177枚(5.2%)、175枚(5.2%),其后分别为血肿100枚(3.0%),皮肤坏死83枚(2.5%),切口裂开24枚(0.7%),各类扩张器原因需处理者19枚(0.6%),其他特殊类型并发症为面神经功能障碍者2例.经统计分析发现扩张器共置数、扩张器埋置部位与扩张器容积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扩张器共置数、扩张器埋置部位与扩张器容积,单次手术扩张器埋置数越多、手术部位为面颈部及扩张器扩张容积过大时,软组织扩张术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本研究对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祝闽辉;张栋梁;叶祥柏;马显杰;郭树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成人双颌前突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研究

    目的:利用三维CBCT评价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变化.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需要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使用种植支抗内收的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2.8±3.0)岁.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观察切牙牙槽骨骨开裂、骨开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切牙区共80颗牙,治疗前有18颗开窗,治疗后有26颗开窗,但无统计学意义;下颌切牙区共80颗牙,治疗前有8颗开窗,治疗后有15颗开窗,但无统计学意义.切牙区的牙槽骨开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切牙区总共80颗牙,治疗前有3颗开裂,治疗后6颗开裂,上切牙区的牙槽骨开裂率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切牙区总共80颗牙,治疗前10颗开裂,治疗后21颗开裂,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开裂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无显著性变化,下切牙区牙槽骨骨开裂率有加重.提示口腔正畸医生应对下切牙的牙槽骨状况做密切关注.

    作者:朱明敏;李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改道引流联合VSD技术修复会阴部撕裂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改道引流联合VSD技术修复会阴部撕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9例会阴部撕裂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例,采用改道引流联合VSD技术修复创面;对照组4例患者采用原伤口处引流联合VSD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道引流联合VSD技术修复会阴部撕裂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定;崔树英;郑乐;张成书;李艳玲;王香玲;李恒;王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太田痣患者1168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目的: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激光美容中心诊疗的1168例太田痣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总结1168例太田痣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皮损颜色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太田痣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3.28,女性就诊平均年龄大于男性,发病年龄两者相当,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间皮损类型、颜色深浅、诊断年份和月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太田痣在性别、发病时间、临床分型上具有分布特征.

    作者:刘艳;曾维惠;李迪;甄彩娥;周俊;李蕊联;苏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严重鼻畸形六步序列修复法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严重鼻畸形的序列手术矫治方法.方法:对23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严重鼻畸形的患者采用六步序列修复法:①患侧鼻翼基底肋软骨移植,恢复双侧鼻翼基底对称高度;②重建鼻嵴矫正鼻中隔偏曲,恢复鼻头中心支撑结构;③鼻唇肌复位,重建患侧鼻孔基底及人中,矫正鼻小柱偏斜;④患侧鼻翼软骨黏膜瓣V-Y延长,松解黏膜对鼻翼软骨的牵拉;⑤鼻翼软骨支架重建,恢复鼻翼软骨双侧对称性;⑥患侧鼻头软三角皮肤部分切除及健侧鼻翼缩小,进一步恢复鼻孔对称性.结果:术后23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患侧鼻头、鼻翼、鼻孔基底塌陷矫正,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接近对称,患者满意.结论:矫正单侧唇裂继发严重鼻畸形要按照由鼻底到鼻尖,先恢复骨性支撑平衡,再调整软组织张力平衡的顺序进行,六步序列修复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李希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皮肤微针联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改善女性面部皮肤老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皮肤微针联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治疗女性面部皮肤老化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面部皮肤老化的女性受试者,每3周1次微针治疗,共治疗3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第6周和第8周使用皮肤快速三维成像系统、皮肤显微镜及活性皮肤表面分析系统、皮肤弹性测试仪、三刺激色度计、皮肤光泽度测试探头和皮肤黑色素测试仪对受试者面部皮肤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治疗后,面部皮肤皱纹、弹性、肤色、黑素指标和亮度改善明显(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皮肤微针联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一定程度地改善女性面部皮肤老化.

    作者:王曦;舒晓红;李朝霞;邹琳;霍维;汤莹;李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Body Tite黄金微针射频治疗腋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Body Tite黄金微针射频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150例不同程度的腋臭患者行Body Tite黄金微针射频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评价其疗效、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0例腋臭患者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其中轻、中度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0.9%,但重度患者疗效欠佳,经再次或多次诊疗后疗效满意.治疗后少数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红,极少数患者出现皮肤烫伤,但均在短期内康复.结论:Body Tite黄金微针射频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腋臭治疗方法,是轻、中度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重度患者需两次或多次治疗后方可达到治愈目的.

    作者:姚卫君;张建文;刘林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用于活髓前牙美容对牙周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对比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和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对牙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共222颗患牙)行活髓前牙美容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共118颗患牙)与对照组41例(共104颗患牙).观察组采取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对照组采取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比较两组修复1年后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染色、与邻牙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性、牙髓状态及基牙敏感程度,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PD)、龈沟液量(GCF)、龈沟液中白介素-1α(IL-1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修复后1年,修复体完整度、牙髓状态及基牙敏感程度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边缘染色、与邻牙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性的成功率分别为97.46%、98.31%、97.46%,显著高于对照组91.35%、90.38%、89.4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牙的PI、GI评分、GCF与IL-1α分别为(1.30±0.57)分、(0.09±0.11)分、(1.87±0.57)mg、(69.32±8.17)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8±0.6)分、(0.32±0.14)、(2.35±0.69)mg、(75.03±7.65)ng/ml(P<0.05).结论: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可较好地再现天然牙形态,表面光滑,色泽稳定,与邻牙颜色匹配、边缘适合性好,且不易发生边缘微渗透,可避免边缘染色与菌斑堆积,对牙龈及牙周组织的健康更为有利.

    作者:钟香;柳志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颌间牵引钉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颌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6月在笔者医院接受诊治的96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固定.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颌面功能、并发症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开口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生物兼容性及安全性,可有效恢复患者颌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颌面部外观美,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卓为;潘巨利;王学玖;张凯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针导入含透明质酸钠的复合溶液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微针导入含透明质酸钠的复合溶液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就医者面部皮肤采用微针注射技术导入复合溶液,治疗5次,每次间隔2周,于每次治疗前,治疗5次后第1、2个月采用单反相机拍照、VISIA皮肤检测仪检测及随访,并记录不良反应.临床医生根据色斑、纹理、毛孔、皱纹等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就医者行自我满意度量表评估.结果:所有就医者经过5次治疗后,面部肤质改善明显,第3、5次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VISIA检测色斑、纹理、毛孔、皱纹等特征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P<0.05),就医者主观满意度较高.15例就医者治疗3次后总有效率73.33%,治疗5次后总有效率86.67%,停止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93.33%.结论:微针导入含透明质酸钠的复合溶液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安全、有效,且就医者满意度较好.

    作者:赵依;戴杏;胡英姿;梁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科室门诊收治的162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采用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果酸组:采用单纯果酸治疗;激光组:采用单纯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三组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m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t=8.52,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74%,激光组有效率59.26%,果酸组有效率53.7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激光组和果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满意率88.89%,激光组患者满意率55.56%,果酸组患者满意率57.41%,三组间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及单纯果酸治疗,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丽娜;郑颖娜;邓丽娜;张守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睑成形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睑成形术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于本院行重睑成形术的300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就医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术后满意度及并发生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就医者焦虑、抑郁及恐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就医者手术效果满意度评分及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就医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睑成形术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高就医者满意度,改善心理状态,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焘;边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