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颖;刘世宇;武俊杰;金钫
目的:探讨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科室就诊的78例婴幼儿面部血管性疾病患者,其中微静脉畸形15例,血管瘤31例,静脉畸形24例,混合型血管瘤8例,采用595nmPDL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微静脉畸形、血管瘤、静脉畸形、混合型血管瘤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0.3%、87.5%、62.5%,不同性别之间采用595nm PDL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出现局部色素沉着,其余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应用595nm PDL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性疾病的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术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阳;张雪英;张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茶叶中的茶多糖(TPS),被认为是茶叶中继茶多酚之后又一重要活性成分.TPS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结构复杂的单糖构成,具有降糖、降脂、抗血栓、抗氧化、抗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癌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衰老、炎症、心血管病、癌症的发生与活性氧自由基的增多密切相关,而大量天然产物中的抗氧化成分能够清除自由基,阻断由它们引发的脂质过氧化,起到预防上述疾病发生的作用.本文就TPS在抗氧化延缓衰老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TPS的药用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作者:史敏;陈雷;郭晓波;侯亚妮;尚丛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评估微针导入含透明质酸钠的复合溶液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就医者面部皮肤采用微针注射技术导入复合溶液,治疗5次,每次间隔2周,于每次治疗前,治疗5次后第1、2个月采用单反相机拍照、VISIA皮肤检测仪检测及随访,并记录不良反应.临床医生根据色斑、纹理、毛孔、皱纹等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就医者行自我满意度量表评估.结果:所有就医者经过5次治疗后,面部肤质改善明显,第3、5次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VISIA检测色斑、纹理、毛孔、皱纹等特征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P<0.05),就医者主观满意度较高.15例就医者治疗3次后总有效率73.33%,治疗5次后总有效率86.67%,停止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93.33%.结论:微针导入含透明质酸钠的复合溶液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安全、有效,且就医者满意度较好.
作者:赵依;戴杏;胡英姿;梁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利用三维CBCT评价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变化.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需要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使用种植支抗内收的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2.8±3.0)岁.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观察切牙牙槽骨骨开裂、骨开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切牙区共80颗牙,治疗前有18颗开窗,治疗后有26颗开窗,但无统计学意义;下颌切牙区共80颗牙,治疗前有8颗开窗,治疗后有15颗开窗,但无统计学意义.切牙区的牙槽骨开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切牙区总共80颗牙,治疗前有3颗开裂,治疗后6颗开裂,上切牙区的牙槽骨开裂率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切牙区总共80颗牙,治疗前10颗开裂,治疗后21颗开裂,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开裂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无显著性变化,下切牙区牙槽骨骨开裂率有加重.提示口腔正畸医生应对下切牙的牙槽骨状况做密切关注.
作者:朱明敏;李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既往就诊病例资料,探寻软组织扩张术埋置注液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并统计西京医院整形外科2003年1月-2012年12月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比较,寻找潜在危险因素,将P<0.1的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Backward Conditional逐步回归分析,P<0.05视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2056人次3382枚扩张器纳入本课题,埋置注液期共439枚扩张器产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0%,各类并发症中以感染与扩张器外露居多,分别为177枚(5.2%)、175枚(5.2%),其后分别为血肿100枚(3.0%),皮肤坏死83枚(2.5%),切口裂开24枚(0.7%),各类扩张器原因需处理者19枚(0.6%),其他特殊类型并发症为面神经功能障碍者2例.经统计分析发现扩张器共置数、扩张器埋置部位与扩张器容积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扩张器共置数、扩张器埋置部位与扩张器容积,单次手术扩张器埋置数越多、手术部位为面颈部及扩张器扩张容积过大时,软组织扩张术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本研究对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祝闽辉;张栋梁;叶祥柏;马显杰;郭树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超薄游离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超薄游离胸脐穿支皮瓣修复)和研究组(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感觉功能、手部功能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感觉功能、手部功能及甲襞微循环指标均持续改善,且研究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在血供、感觉及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更好,因此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作者:曾德斌;栗鹏程;邱勋永;吴开丘;陈鹏;王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评估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采用保留下颌骨下缘,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术后追踪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术后面型无明显改变,移植骨与下颌骨结合良好,未出现病理性骨折,下颌骨高度恢复良好;坚持追踪随访,无复发;术后采用活动义齿或种植义齿修复咬合,咀嚼功能良好.结论: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术后患者面容畸形影响较小,利于咀嚼功能修复,不增加肿瘤的复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卢爽;佘小伟;童成慧;姜凡;邓末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究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科室门诊收治的162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采用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果酸组:采用单纯果酸治疗;激光组:采用单纯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三组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m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t=8.52,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74%,激光组有效率59.26%,果酸组有效率53.7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激光组和果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满意率88.89%,激光组患者满意率55.56%,果酸组患者满意率57.41%,三组间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及单纯果酸治疗,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丽娜;郑颖娜;邓丽娜;张守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对正畸后牙齿白垩斑及牙面微硬度、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笔者医院就诊的牙齿正畸患者64例,每人取1颗因正畸治疗需拔掉的牙齿为研究对象,共64颗.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颗.将所有牙齿人工制造脱矿病损面模拟正畸后牙齿发生白垩斑,给予观察组ICON渗透树脂治疗,对照组采用多乐氟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牙齿治疗前后的病损面积比、治疗有效率、患牙表面显微硬度(surface microhardness, SMH)、L*值及患牙白垩斑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病损面积比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9±9.62)% vs(14.65±10.28)%,(85.77±18.76)% vs(58.56±21.48)%](P<0.05);观察组患牙表面显微硬度及L*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8.44±31.42)vs(130.28±22.47),(82.04±3.37)vs(78.79±4.06)] (P<0.05);观察组计算机软件评分及专业医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4.89±1.42)分 vs(39.57±1.76)分, (45.36±1.78)分 vs(40.04±2.06)分](P<0.05).结论:正畸后牙齿白垩斑采用ICON渗透树脂治疗,可有效减少病损面积,提高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同时还可改善正畸后白垩斑病损的美观效果.
作者:邹毅军;罗琴;张靖江;杨智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比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和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对牙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共222颗患牙)行活髓前牙美容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共118颗患牙)与对照组41例(共104颗患牙).观察组采取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对照组采取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比较两组修复1年后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染色、与邻牙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性、牙髓状态及基牙敏感程度,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PD)、龈沟液量(GCF)、龈沟液中白介素-1α(IL-1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修复后1年,修复体完整度、牙髓状态及基牙敏感程度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边缘染色、与邻牙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性的成功率分别为97.46%、98.31%、97.46%,显著高于对照组91.35%、90.38%、89.4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牙的PI、GI评分、GCF与IL-1α分别为(1.30±0.57)分、(0.09±0.11)分、(1.87±0.57)mg、(69.32±8.17)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8±0.6)分、(0.32±0.14)、(2.35±0.69)mg、(75.03±7.65)ng/ml(P<0.05).结论: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可较好地再现天然牙形态,表面光滑,色泽稳定,与邻牙颜色匹配、边缘适合性好,且不易发生边缘微渗透,可避免边缘染色与菌斑堆积,对牙龈及牙周组织的健康更为有利.
作者:钟香;柳志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点一针式重睑成形及内眦赘皮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一点一针式重睑成形术:在睑缘中部重睑佳形成点设计5mm切口,暴露睑板、缩短提上睑肌、切除多余眶隔脂肪,按提上睑肌、切口上下缘顺序内缝合1针;一点一针式内眦赘皮矫正术:根据测量及目测,在内眦鼻侧定出新的内眦点,从此点向内眦角横行切开,充分暴露内眦角,将内眦角与鼻侧新内眦点缝合1针.结果:采用该术式行重睑成形及内眦赘皮矫正术200例,随访6个月~1年,手术效果稳定,内眦角暴露充分,切口瘢痕轻微,重睑自然,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恢复快、瘢痕轻、效果持久、术后无需包扎、不影响日常生活,值得推广.
作者:徐娜;李谆;岳荣;武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钝针皮下扇形注射透明质酸矫正面颊部凹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5年1月-2016年6月,笔者科室对24例面颊部凹陷就医者,采用钝针在面颊部皮下层扇形注射透明质酸,分析术后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就医者面颊部凹陷得到明显改善,面部轮廓呈现饱满流畅外观,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2例出现局部瘀青,2周内恢复,均无硬结、感染、栓塞、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钝针皮下扇形注射透明质酸能安全、有效地矫正面颊部凹陷,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陈波;路会;马力;齐慧颉;齐彦文;周洋;孙诚;高占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睑成形术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于本院行重睑成形术的300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就医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术后满意度及并发生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就医者焦虑、抑郁及恐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就医者手术效果满意度评分及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就医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睑成形术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高就医者满意度,改善心理状态,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焘;边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严重鼻畸形的序列手术矫治方法.方法:对23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严重鼻畸形的患者采用六步序列修复法:①患侧鼻翼基底肋软骨移植,恢复双侧鼻翼基底对称高度;②重建鼻嵴矫正鼻中隔偏曲,恢复鼻头中心支撑结构;③鼻唇肌复位,重建患侧鼻孔基底及人中,矫正鼻小柱偏斜;④患侧鼻翼软骨黏膜瓣V-Y延长,松解黏膜对鼻翼软骨的牵拉;⑤鼻翼软骨支架重建,恢复鼻翼软骨双侧对称性;⑥患侧鼻头软三角皮肤部分切除及健侧鼻翼缩小,进一步恢复鼻孔对称性.结果:术后23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患侧鼻头、鼻翼、鼻孔基底塌陷矫正,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接近对称,患者满意.结论:矫正单侧唇裂继发严重鼻畸形要按照由鼻底到鼻尖,先恢复骨性支撑平衡,再调整软组织张力平衡的顺序进行,六步序列修复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李希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皮肤年轻化一直以来是美容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认识皮肤衰老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尤为重要.皮肤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胶原和血管方面的改变,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的改变与皮肤衰老有着密切联系,包括依赖年龄而发生的皮肤微血管数量的减少、血管分布和结构的改变等,从而出现干燥、无光泽等皮肤衰老表现.本文拟对皮肤衰老中血管的改变以及血管相关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就干细胞治疗中脂肪干细胞在皮肤衰老血管方面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改善皮肤衰老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家琪;李甜;杨田野;王诗萌;唐中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色素性毛表皮痣是以皮肤褐色斑片伴毛发生长为特点的色素性皮肤病,作为损容性皮肤病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皮肤外观及心理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既往研究认为可能与雄激素及其受体相关,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染色体突变和遗传可能也参与了发病.在治疗上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后植皮、液氮、化学磨削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光电治疗等,但其复发率高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本文就色素性毛表皮痣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斯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的三种过氧化物漂白剂对成人牙釉质表面形态和硬度的影响.方法:120颗成人正畸前磨牙被随机分成四组.对照A组:30例,采用0.9%生理盐水(NS);实验B组:30例,采用22%过氧化脲(CP);实验C组:30例,采用30%过氧化氢(HP);实验D组:30例,采用3%过硼酸钠(SP).分别观察研究,在设定条件下进行试验,并测得牙釉质细微结构的完整度及硬度.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牙釉质有不同程度的脱矿、溶解和完整度减低,但B组情况较C组和D组好.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硬度测量值减低,但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结果显示:A组、B组、C组与D组牙釉质表面粗糙程度均有所改变,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2%过氧化脲、30%过氧化氢和3%过硼酸钠对牙釉质的完整度和硬度无显著性影响,但对牙齿的细微结构有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牙齿美白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
作者:蒋俊豪;杨雅;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颌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6月在笔者医院接受诊治的96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固定.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颌面功能、并发症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开口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生物兼容性及安全性,可有效恢复患者颌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颌面部外观美,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卓为;潘巨利;王学玖;张凯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作为修复面颈部损伤的常用皮瓣之一,额部皮瓣因其血供丰富、毗邻受区、色泽和质地良好等解剖优势,被广泛用于面颈部瘢痕、色素痣、肿瘤等皮损术后的修复及鼻、眼睑等器官的再造.随着与软组织扩张、皮瓣延迟、皮瓣预构及显微外科等技术的联合运用,额部皮瓣临床适应证更广,手术技巧更丰富多样.本文就额部皮瓣的临床应用技巧及相关适应证做一综述.
作者:侯玉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本文报道了1例6个月大男婴错构瘤病例,治疗方式采用全麻下手术切除,通过石蜡切片诊断为错构瘤,治疗后随访4年,未见复发.
作者:吕成鹏;胡晓光;刘彦普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