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肋软骨隆鼻术中多模式超前镇痛作用

施超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多模式超前镇痛, 鼻整形, 肋软骨
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肋软骨隆鼻术中行多模式超前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肋软骨隆鼻就医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4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5min,对照组给予静注生理盐水5ml,氟比洛芬酯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地佐辛组静注地佐辛0.1mg/kg,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地佐辛0.1mg/kg.术毕记录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后1、3、5min的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 agitation score, SAS).拔管后1、3、6、24h的疼痛评定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及各组需要镇痛药物补救例数.结果:四组就医者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拔管后1、3、5min的S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氟比洛芬酯组、地佐辛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拔管后1、3、6、24h的NRS评分均降低(P<0.05);需镇痛药物补救例数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氟比洛芬组、地佐辛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对肋软骨隆鼻就医者行多模式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单独使用氟比洛芬酯或地佐辛.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科室门诊收治的162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采用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果酸组:采用单纯果酸治疗;激光组:采用单纯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三组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m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t=8.52,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74%,激光组有效率59.26%,果酸组有效率53.7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激光组和果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满意率88.89%,激光组患者满意率55.56%,果酸组患者满意率57.41%,三组间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及单纯果酸治疗,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丽娜;郑颖娜;邓丽娜;张守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皮肤衰老血管改变及脂肪干细胞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皮肤年轻化一直以来是美容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认识皮肤衰老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尤为重要.皮肤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胶原和血管方面的改变,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的改变与皮肤衰老有着密切联系,包括依赖年龄而发生的皮肤微血管数量的减少、血管分布和结构的改变等,从而出现干燥、无光泽等皮肤衰老表现.本文拟对皮肤衰老中血管的改变以及血管相关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就干细胞治疗中脂肪干细胞在皮肤衰老血管方面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改善皮肤衰老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家琪;李甜;杨田野;王诗萌;唐中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睑成形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睑成形术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于本院行重睑成形术的300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就医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术后满意度及并发生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就医者焦虑、抑郁及恐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就医者手术效果满意度评分及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就医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睑成形术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高就医者满意度,改善心理状态,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焘;边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注射隆鼻术中引发血管栓塞和动眼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注射隆鼻术中引发的血管栓塞和动眼神经损伤的对症紧急处置及后续治疗.方法:对2例注射隆鼻术中出现血管栓塞且其中1例合并有动眼神经受损的患者紧急进行玻璃酸酶注射、抗感染、扩血管、营养神经、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和高压氧舱等多种促进局部皮肤血运、减压和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及护理.结果:患者因血管栓塞引发的血运障碍恢复正常,无明显瘢痕残留;其中1例合并有动眼神经受损患者已康复,处理后90d随诊,局部皮肤未见异常,眼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注射隆鼻术中小血管栓塞引发的皮肤血运障碍和眼部视力感觉异常,采取积极对症紧急处置和后续眼科专项特殊对症救治,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获得良好愈后.

    作者:徐赤宇;潘宝华;李富强;李大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壳聚糖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材料,其资源丰富,经济实用.多项研究证实其无毒,具有可降解性、可塑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多项优点.可用于组织损伤的修复和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等.近年来,随着对壳聚糖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将壳聚糖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发现其物理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更加优良且多样化,作为支架材料在整形外科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

    作者:高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在口腔正畸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美学教育的思考

    美学教育是培养当代高素质口腔正畸医生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旨在结合当前国内口腔正畸学的发展要求和美学教育功能,探讨口腔医学生在正畸学学习过程中进行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并提出在口腔正畸学理论与临床教学实践中,通过转变教学思想,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建设等手段,将美学教育渗透到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去.

    作者:刘思颖;刘世宇;武俊杰;金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结膜皮样脂肪瘤显微镜下部分切除联合阻拦式缝合术美容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皮样结膜脂肪瘤显微镜下部分切除联合阻拦式缝合术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48例结膜皮样脂肪瘤患者,显微镜下部分切除皮样脂肪瘤,联合阻拦式缝合皮样脂肪瘤包裹膜,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其复发、伤口愈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48例患者结膜伤口未见明显瘢痕,无斜视、上睑下垂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为瘢痕体质,结膜伤口留有显微镜下观瘢痕.结论:显微镜下皮样结膜脂肪瘤部分切除联合阻拦式缝合术方法可靠,美容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岳章显;刘钊臣;刘汉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严重鼻畸形六步序列修复法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严重鼻畸形的序列手术矫治方法.方法:对23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严重鼻畸形的患者采用六步序列修复法:①患侧鼻翼基底肋软骨移植,恢复双侧鼻翼基底对称高度;②重建鼻嵴矫正鼻中隔偏曲,恢复鼻头中心支撑结构;③鼻唇肌复位,重建患侧鼻孔基底及人中,矫正鼻小柱偏斜;④患侧鼻翼软骨黏膜瓣V-Y延长,松解黏膜对鼻翼软骨的牵拉;⑤鼻翼软骨支架重建,恢复鼻翼软骨双侧对称性;⑥患侧鼻头软三角皮肤部分切除及健侧鼻翼缩小,进一步恢复鼻孔对称性.结果:术后23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患侧鼻头、鼻翼、鼻孔基底塌陷矫正,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接近对称,患者满意.结论:矫正单侧唇裂继发严重鼻畸形要按照由鼻底到鼻尖,先恢复骨性支撑平衡,再调整软组织张力平衡的顺序进行,六步序列修复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李希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额部皮瓣的临床应用技术及适应证

    作为修复面颈部损伤的常用皮瓣之一,额部皮瓣因其血供丰富、毗邻受区、色泽和质地良好等解剖优势,被广泛用于面颈部瘢痕、色素痣、肿瘤等皮损术后的修复及鼻、眼睑等器官的再造.随着与软组织扩张、皮瓣延迟、皮瓣预构及显微外科等技术的联合运用,额部皮瓣临床适应证更广,手术技巧更丰富多样.本文就额部皮瓣的临床应用技巧及相关适应证做一综述.

    作者:侯玉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皮肤移植方法在大面积烧伤瘢痕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复合皮移植术与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修复对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免疫耐受、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烧伤科就诊或住院治疗的96例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复合皮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CD46水平、创面愈合率、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ngⅡ、CD4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21d、28d、35d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周围炎症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复合皮移植术与常规皮肤移植方法相比能够降低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皮肤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加速创面愈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伟佳;陈茵;郑伟基;何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用于隆乳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脂肪移植与单纯脂肪移植对治疗小乳症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小乳症患者20例,共计40侧乳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对照组接受单纯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进行乳房基本数据采集记录及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乳房体积改善效果及乳房形态满意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是乳房体积改善效果还是乳房形态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小乳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脂肪移植,是一种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的小乳症治疗方法.

    作者:叶飞轮;徐杨;邓萌;卢娅;余红;林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940nm像束激光联合靓芙康复贴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2940nm像束激光联合靓芙康复贴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2940nm像束激光联合靓芙康复贴敷料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2940nm像束激光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每4周治疗1次,治疗3次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凹陷性瘢痕的修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所有凹陷性瘢痕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940nm像束激光联合靓芙康复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选择.

    作者:潘虎;冯婉婉;蔡云钦;林立娜;仲爱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应用透明质酸颏部填充联合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重塑面部下1/3轮廓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颏部填充重塑下面部1/3轮廓的效果及其满意度.方法:对符合研究要求的120例就医者进行双侧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50U/侧)和颏部透明质酸填充(1ml).术后评估患者双侧咬肌力量和下面部变化情况,并对就医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120例就医者随访3个月,非常满意92例,满意19例,不满意9例,总体满意度为92.50%;咬肌力量变化不明显;治疗前∠AOB为(132.4±16.2)°,治疗3个月后∠aqb为(118.7±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颏部填充重塑下面部1/3轮廓,效果显著,就医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咪喹莫特调节Th1、Th2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创面愈合和瘢痕增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调节Th1、Th2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耳实验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凡士林组以及咪喹莫特组,每组10只.模型组、凡士林组以及咪喹莫特组建立兔耳瘢痕模型,14d创面完全上皮化后,凡士林组涂抹凡士林软膏0.1g,1次/d;咪喹莫特组外用咪喹莫特软膏0.1g,1次/d,连续42d.观察并比较各组实验兔的大体情况,瘢痕增生指数,Th1、Th2 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XCL10、CXCL12、CCL2、CCL3、CCL5、CCL7、CCL13水平,完全上皮化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模型组与凡士林组28d达到增生巅峰;与模型组相比,凡士林组及咪喹莫特组的瘢痕增生指数、创面愈合时间均较低,且咪喹莫特组低于凡士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凡士林组及咪喹莫特组的CCL2、CCL3、CCL5、CCL7、CCL13水平较低,CXCL10、CXCL1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凡士林组相比,咪喹莫特组的CCL2、CCL3、CCL5、CCL7、CCL13水平降低,CXCL10、CXCL12水平较高(P<0.05).三组实验兔完全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喹莫特能够调节Th1、Th2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缩短兔耳增生性瘢痕创面的愈合时间.

    作者:陈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色素性毛表皮痣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色素性毛表皮痣是以皮肤褐色斑片伴毛发生长为特点的色素性皮肤病,作为损容性皮肤病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皮肤外观及心理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既往研究认为可能与雄激素及其受体相关,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染色体突变和遗传可能也参与了发病.在治疗上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后植皮、液氮、化学磨削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光电治疗等,但其复发率高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本文就色素性毛表皮痣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斯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估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采用保留下颌骨下缘,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术后追踪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术后面型无明显改变,移植骨与下颌骨结合良好,未出现病理性骨折,下颌骨高度恢复良好;坚持追踪随访,无复发;术后采用活动义齿或种植义齿修复咬合,咀嚼功能良好.结论: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术后患者面容畸形影响较小,利于咀嚼功能修复,不增加肿瘤的复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卢爽;佘小伟;童成慧;姜凡;邓末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钝针皮下层扇形注射透明质酸矫正面颊部凹陷

    目的:探讨采用钝针皮下扇形注射透明质酸矫正面颊部凹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5年1月-2016年6月,笔者科室对24例面颊部凹陷就医者,采用钝针在面颊部皮下层扇形注射透明质酸,分析术后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就医者面颊部凹陷得到明显改善,面部轮廓呈现饱满流畅外观,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2例出现局部瘀青,2周内恢复,均无硬结、感染、栓塞、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钝针皮下扇形注射透明质酸能安全、有效地矫正面颊部凹陷,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陈波;路会;马力;齐慧颉;齐彦文;周洋;孙诚;高占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灰度比评价奥邦骨修复材料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

    目的:通过奥邦骨修复材料植入下颌骨缺损后影像学灰度比的变化来评估其成骨效果.方法:选取因牙源性囊肿导致下颌后牙区骨缺损患者20例,植入奥邦骨修复材料,术前、术后第1、3、6个月拍摄CBCT,测量并计算出患侧矢状面及冠状面与健侧的灰度比,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患侧与健侧的灰度比值低,术后第1个月上升至大值,术后第3个月较术后第1个月明显下降,术后第6个月比值趋近于1.结论:奥邦骨修复材料在下颌后牙区的骨缺损修复中有良好的成骨效果;灰度比能直观地看出术前、术后患侧骨密度与健侧的差异,可作为观察成骨效果的一种客观评价依据.

    作者:罗睿;王银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成人双颌前突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研究

    目的:利用三维CBCT评价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变化.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需要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使用种植支抗内收的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2.8±3.0)岁.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观察切牙牙槽骨骨开裂、骨开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切牙区共80颗牙,治疗前有18颗开窗,治疗后有26颗开窗,但无统计学意义;下颌切牙区共80颗牙,治疗前有8颗开窗,治疗后有15颗开窗,但无统计学意义.切牙区的牙槽骨开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切牙区总共80颗牙,治疗前有3颗开裂,治疗后6颗开裂,上切牙区的牙槽骨开裂率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切牙区总共80颗牙,治疗前10颗开裂,治疗后21颗开裂,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开裂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无显著性变化,下切牙区牙槽骨骨开裂率有加重.提示口腔正畸医生应对下切牙的牙槽骨状况做密切关注.

    作者:朱明敏;李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甲基莲心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Bcl-2、Bax及Caspase-3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Bcl-2、Bax及Caspase-3 中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组织,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甲基莲心碱低、中、高剂量组(5、10、20μg/ml).各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药物培养24h后,采用RT-PCR检测Bcl-2、Bax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并运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Bcl-2、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中、高剂量组Bcl-2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中、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莲心碱能上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Bax、Caspase-3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的表达.

    作者:蒋朝龙;史高峰;李虎;高凤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