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峰;李树峰;李海学;陈雁卉;晋记龙;李华兵;马林
目的 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用高场强MR对其行多鼠MR研究的价值.方法 于小鼠腋部皮下注射CT-26细胞悬液,3周后行多鼠MR检查(一次4只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的大小及特征,并取肿瘤标本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建立了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成功尝试了采用1.5TMR行多鼠MR检查,获得的MR图像可较为清晰的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信号及其向周围生长情况等.MR测量所得的肿瘤体积与病理测量结果密切相关(r=0.993,P<0.01),较大体测量与病理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更高(r=0.928,P<0.01).结论 1.5TMR行多鼠MR检查能无创性、清晰地显示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皮下瘤灶的生长情况.
作者:程鑫;曲林涛;张仕状;王滨;潘小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SAR影响参数研究,计算10秒SAR,指导MR扫描顺利进行.方法 采用GE公司HD 3T扫描仪,头颅8通道线圈,扫描序列为T2-FSE,改变体重、TR、层数等参数对水模进行扫描,观察SAR的改变.结果 SAR与体重和TR有关,而与扫描的层数无关,SAR是RF、BO、体重和TR的函数.根据体重与10秒SAR的关系曲线,通过MATLAB,进行一个曲线拟合,得出10 s SAR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式:SAR=((-5.96E-09)X4-(2.08E-06)X3+0.0005681X2-0.04531X+1.638)*Peak_SAR.结论 SAR是RF脉冲序列、B0、体重和TR的函数,我们所得到的MATLAB 4次方程式,只要输入病人体重和Peak_SAR就能直接得到10 s SAR,就可以估计扫描是否暂停,以及暂停时间.
作者:郑君惠;梁长虹;罗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对中孕期仔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2 只孕14天SD大鼠按照辐照时间不同随机等分为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照射10 min组)、Ⅲ组(照射20 rain组)、Ⅳ组(照射 30 min组),仪器采用Acuson公司Sequoia-512型彩色电脑声像仪,照射条件:4V1探头,二维频率3.0 MHz,彩色频率3.0 MHz,Tis=1.8,MI=1.6.照射后仔鼠生长至90 d肾脏标本,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结构;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肾脏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Leica QSOOMC型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Ⅰ~Ⅳ组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结构均未见异常;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仔鼠肾小管匕皮内可见均匀散在的棕黄色淡染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统计结果显示:Ⅱ~Ⅳ组仔鼠肾小管上皮bcl-2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对仔鼠成年后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无影响.
作者:周宁;段云友;王勇;熊华强;巴咏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男,52岁,2个月前进食中不慎咬伤左前侧舌体边缘,发现该处肿物2周.
作者:刘桂梅;郭瑞军;于泽兴;罗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定量分析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短轴切面内膜位点力学状态.方法 获取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46例患者47个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切面和无斑块参考段血管切面实时二维动态灰阶超声图像,导入2D VVI工作站脱机分析,观察血管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变化,测取斑块上中下游及参考段切面内膜分析位点径向应变峰值及峰值绝对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握力试验前后斑块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大小和方向紊乱不同步;斑块上游、中游及下游短轴切面斑块两侧肩部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测值高端和测值低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斑块上中下游短轴切面斑块肩部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测值低端与顶部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绝对差值和双侧肩部间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绝对差值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7).结论 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内膜不同位点间存在明显的径向不均衡力学状态.
作者:岳文胜;尹立雪;王志刚;李爽;余洋;王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乳腺疾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对乳腺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乳腺铜靶X线摄影.钙化和肿块是乳腺癌的基本征象,而钙化又是诊断早期乳腺癌常见甚至是惟一的征象.而显示钙化是乳腺钼靶摄影的大优势.为此笔者进行钙化形态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治邦;尉继伟;张建萍;计学理;郭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36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造影前、后动脉斑块数量、形态特征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超声造影检查测量动脉狭窄率,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能发现更多造影前没有发现的动脉斑块、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CDFI、USCA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55.6%、55.6%,特异性84.2%、94.7%,准确率75.0%、82.0%.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为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创伤性小的诊断方法.
作者:邬冬芳;何文;胡向东;张红霞;项东英;颜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价值及其影像特征.方法 对117例四肢水肿(94例下肢水肿和23例上肢水肿)患者行SPECT淋巴显像,分别获得5 min,15 min,30 min或延迟1~2 h影像,对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并与术后或临床终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117例四肢水肿中临床确诊淋巴水肿108例;核素显像94例下肢水肿,诊断为淋巴性水肿78例(包括原发或继发),淋巴回流正常6例,淋巴回流缓慢lO例;23例上肢水肿(全部有乳腺癌手术史)包括淋巴性水肿22例,淋巴回流正常1例.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2.6%及100%.结论 核索淋巴显像简便无创、安全可靠,能鉴别四肢水肿性质,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患者的选择有独特价值.
作者:李纬明;陈维安;饶国辉;李春亿;张祥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方法 对 12 例志愿者行膝关节双能CT 扫描,并均行容积显示(VRT)和多平面重建(MPR)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膝关节的韧带.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膝关节部分韧带(膑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和腓侧副韧带)亦可清晰的显示;而较薄的韧带(胫侧副韧带)、横行的韧带(如膑内、外侧支持带)和后方的韧带(如恫斜韧带)显示欠佳.结论 双能CT是一种能够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膝关节韧带的新方法,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孙丛;柳澄;王锡明;王涛;王道平;邓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估射频凝固闭合性肝外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8头健康家猪肝区,建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分为治疗组(6头)和对照组(2头).治疗组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进行射频凝固治疗,射频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对照组撞击后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不进行任何治疗.实验结束后,剖腹验证疗效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前超声造影和增强CT均检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动物模型的肝实质损伤病灶,超声造影检出全部猪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增强CT检出6头猪肝活动性出血.射频治疗后,治疗组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末检出肝活动性出血.对照组1头在撞击后30分钟内因失血过多死亡,另1头在撞击后1 h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可见肝活动性出血.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均能准确诊断闭合性肝外伤并对射频凝固止血疗效准确评估.
作者:程琦;王莎莎;李叶阔;朱贤胜;欧陕兴;刘海凌;成官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例FNH的超声造影资料,并与CT增强或MRI进行了比较.结果 CEUS能够优于CT或MRI连续观察病灶的动脉相、门脉相、实质相、延迟相的声像图变化,观察到FNH的典型表现动脉相由中心呈轮辐状增强,门脉相及实质相、延迟相持续增强,部分病例可有中央星状瘢痕.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新的时相划分对于FNH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路小军;黄道中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脑电图功能磁共振l司步联合的方法,用于局灶性癫痫患者的术前定位.方法 1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术前行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检查,观察癫痫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所致的腩活动情况,并结合同步EEG检查结果、术后病理及定期随访的情况对f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 例(10/11)患者均在颅内原有病灶周围发现明显的 fMRI信号激活区,并与同步EEG检查的痫样放电脑区基本一致.术后病理证实病灶周围存在导致癫痫发作的病理性改变,术后随访证实11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讨论局灶性癫痫间期痫样放电引起的血氧水平依赖性效应可用于癫痫灶的定位,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的检查技术结合,可用于局灶性癫痫的术前定位.
作者:朱建国;卢光明;张志强;田蕾;钟元;孙康健;王中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女,24岁,因扭伤右侧肘关节就诊,拍摄右肘关节X片,发现肘关节周围骨松质内多发点状高密度影.
作者:祖玉良;张海英;赵振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波谱代谢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初步评价直肠腔内线圈单体素1H-MRS在前列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进行直肠腔内线圈单体素1H-MRS检测,测量波谱代谢产物(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line+Creatine)/Citrate,Cho+Cre/Cit]的比值.结果 终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征实BPH 32例,PCa 16例,BPH和PCa患者Cho+Cre/Cit比值分别为0.58±0.28、2.60±1.88(F=24.84,P=0.000).结论 BPH和PCa的波谱代谢物比值差异显著,单体素1H-MRS有助于前列腺病变的定性诊断.
作者:刘金来;沈钧康;钱铭辉;王灌忠;杨晓春;周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作为CT对比剂对正常大鼠各脏器的增强显像效果.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微球,用光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用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测定微球大小.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胸腹部CT扫描,同时监测大鼠生命体征变化.肝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造影前后CT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 PFOB微球粒径极小,分布均匀.体内造影表明,作为超声对比剂的PFOB微球也能有效增强大鼠肝、脾及脉管系统的影像密度,造影前后感兴趣区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实质较肝实质强化效果更显著,持续显影时间长达8 d.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PFOB微球超声对比剂可同时用于CT显像,这一多功能的对比剂将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扬;王志刚;郑元义;郭大静;赵建农;李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男,70岁.反复胸闷、胸痛5年余,再发伴全身乏力4天.查体:体温、脉搏正常,血压13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轻压痛,左侧卧位明显.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既往有胆管扩张并结石、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陈旧性溃疡及胆囊切除史.
作者:吕树文;赵兴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纵隔病变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18G切割针)经皮穿刺活检,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43例穿刺标本,38例得到定性诊断,定性诊断率为88.4%(38/43),其中35例得到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疾病诊断率为81.4%(35/43).未发生出血、气胸、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纵隔病变,具有诊断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便迅速等优点,对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方义;于晓玲;韩治宇;王旸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瓦斯爆炸伤后不同时期苍白球及海马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动态变化.方法 使用常规T1WI、T2WI及DWI序列,对 49 例瓦斯爆炸伤患者脑部进行动态观察,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对照检查;测量苍白球及海马的ADC值,对正常对照组(A组)、患者爆炸后1~3天(B组)及爆炸后2个月(C组)的测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爆炸后1~3天内脑部MR检查显示,苍白球病变(12例23侧)及海马病变(7例13侧)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A组苍白球区域、B组病变苍白球、B组正常苍白球、C组病变苍白球以及C组正常苍白球ADC值(×10-4 mm2/s)分别为6.78±0.24、5.12±1.07、6.83±0.54、8.57±2.26、6.74±0.41;B组病变苍白球 ADC值明显低于A组ADC值(P<0.05),C组病变苍白球ADC值高于A组ADC值(P<0.05),B组正常苍白球、C组正常苍白球及A组苍白球三组之间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海马、B组病变海马、B组正常海马、C组病变海马以及C组正常海马ADC值(×10-4 mm2/s)分别为8.75±0.35、6.00±0.64、8.47±:0.57、8.95±2.23、8.72 ±0.69;B组病变海马ADC值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正常海马ADC值低于A组(P<0.05),C组病变海马、C组正常海马与A组ADC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苍白球及海马是瓦斯爆炸伤后易受累的脑区,海马损伤更为普遍.MRI是有效的诊断及评价手段,ADC值有助于定量评价脑损伤的程度.
作者:赵瑞峰;李树峰;李海学;陈雁卉;晋记龙;李华兵;马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女,8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间断发作,见光时疼痛加重,发作时左额顶部钝痛,自行缓减.无明确外伤史.于2007年9-10月间无明显诱因癫痫发作两次,遂来就医.外院头颅CT片示:头颅左额顶部可见梭形等密度影,范围8 cm×8 cm×4 cm,周围钙化,中线明显向右侧移位.印象:脑膜瘤钙化或畸胎瘤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我院核磁共振片头颅检查:左顶部可见一7.1 cm×3.5 cm×3.4 cm不均匀长T1混杂T2信号椭圆形占位病变,边缘为低信号,板障信号中断,左侧脑实质,脑室受压右移(图1、2).
作者:云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孤立性肺肿块CT诊断在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吻合度.方法 三个不同工作经历的临床影像科诊断医师作为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9例孤立性肺肿块的CT图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肺肿块的边缘、轮廓、分叶、棘状突起、毛刺、密度、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洞、钙化、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病变的良恶性共13项观察指标.观察者一敛性用Kappa值(K值)判定.结果 病灶的良恶性判定在任何两位观察者之间存在适中~较高的一致性(其中观察者1与观察者2对肿块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79.59%(39/49,K=0.435,P=0.001);观察者2与观察者3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5.71%(42/49,K=0.644,P=0.000);观察者1与观察者3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1.63%(40/49,K=0.422,P=0.002).其余12项CT征象中,肿块的轮廓识别一致性中等;棘状突起、毛刺、密度、支气管充气征、周围血管集束征识别一致性差;轮廓、分叶、空泡征、空洞、钙化、胸膜凹陷征的识别一致性在个体之间不同.结论 不同资历的影像科医师对于孤立性肺结节征象的识别率存在差异.
作者:王秋萍;张蕴;牛刚;强永乾;闫锐;李自成;郭佑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