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颖;高炜;王贵松;张卫芳
目的 检测不同节段外周血管M型波形和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时间间隔的差异性,探讨超声评价外周血管压力和血流传导的关系.方法 35例健康成人,23例冠心病患者,应用M型超声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扫查主动脉(AO)、颈动脉(RCCA)、腋动脉(RAA)、肱动脉(RHA)、桡动脉(RRA)、股动脉(RFA)、腘动脉(RPA),获得M型曲线和多普勒血流频谱,同步连接心电图,计算Q波起始点与M型曲线波形起始点的时间间隔(ΔT1)以及Q波起始点与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间隔(ΔT2).结果 健康成人脉冲多普勒方法检测上述动脉时间间隔增长速度RCCA/AO、RAA/AO、RHA/AO、RRA/AO、RFA/AO、RPA/AO,较M型超声方法检测值为大,上述各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冠心病患者脉冲多普勒方法和M型超声检测上述动脉时间间隔增长速度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健康成人M型波形时间间隔增长速度快于脉冲多普勒时间间隔增长速度,冠心病患者两种时间间隔增长速度无明显差异性,可能与动脉僵硬度有关.
作者:吴淑彬;方平;谭跃萍;王进华;丛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腓肠肌血肿的价值.方法 对24例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11例腓肠肌血肿的大小、形态和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纵切为长管状、树枝状,横切为类圆形的低回声,与肌肉有整齐的分界,两端与静脉延续,多合并下肢深静脉主干的血栓.腓肠肌血肿体积较大,后方回声明显增强,与周围肌肉有高回声界限,血肿内无血流信号,多不合并下肢深静脉主干的血栓.早期为张力高的类圆形等回声或低回声,随之无回声区逐渐增多,张力减低,为卵圆形或梭形.肌肉撕裂伤引起的血肿部分肌纤维断裂,血肿占据肌肉的一部分.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腓肠肌血肿、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首选和可靠的影像学方法,且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徐光;苏里亚;彭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图像融合.方法 运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10名健康志愿者手指运动过程中大脑皮层功能图像,运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获得初级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的下行纤维束的图像,采用AFNI、FSL和AMIDE 三种国际上通用的免费磁共振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融合.结果 采用该方法可获得脑激活、纤维束和脑解剖的融合图像,初级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的激活模式及其下行的纤维束可同时在个体和成组脑结构上清晰显示.结论 应用通用免费磁共振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图像的融合,可望为临床诊断和脑功能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吴明祥;徐坚民;张景忠;饶梓彬;朱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正常人呼气相HRCT扫描所见,分析其相关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8例正常人行吸气相加呼气相HRCT扫描,定量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吸气相与呼气相HRCT比较,肺野CT值平均上升(224.84±97.98) Hu(70.14~544.05 Hu);呼气相全肺野CT值上升幅度与其面积减少正相关,相关系数r=0.693,P<0.001.仰卧位时双肺承重区域CT值上升幅度大于非承重区域,P<0.001;俯卧位测试结果与之相同,P<0.001.呼气相CT值增加幅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正常受试者呼气相肺野CT值较吸气相平均上升224.84 Hu;正常人呼气相HRCT肺野CT值上升程度与肺野面积减少正相关;正常人呼气相HRCT承重区CT值上升幅度大于非承重区,与体位无关;正常人呼气相CT值增加幅度随年龄增加而减低.
作者:卫宏江;韩铭钧;张晓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男,21岁.偶伴发热,胸痛.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干咳,无痰,无呼吸困难.经抗炎治疗一周后无明显好转.
作者:李艳英;刘悦;张在人;赵德利;王淑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应变率成像观察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局部功能,与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中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30只,分对照组(10只),缺血组(10只),再灌注组(10只).缺血组于第一对角支1 cm以下套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组套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对照组游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期应变率测量左室局部收缩功能,TUNEL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数,RT-PCR法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扎30 min后,左室前壁缺血节段收缩期应变率明显降低(P<0.01).并出现收缩后压缩(PSC),再灌注120 min后缺血节段的应变率有所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 (P<0.05).缺血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数明显增加(P<0.05).缺血组缺血区caspase-3 mRNA与对照组比较表达增高(P<0.05),再灌注组进一步增高(P<0.01).缺血组缺血区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再灌注组caspase-3表达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促凋亡基因capase-3激活,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早期改变,应变率成像可以评价缺血早期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作者:林萍;任卫东;刘长宏;王岩;夏稻子;王朝晖;武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神经综合征.磁共振与磁共振波谱分别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重建成像,和化学位移作用原理测定化合物信号,无创性地研究疾病发生时脑内组织代谢及生理生化改变,为进一步明确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准确地评估预后提供了一种手段和方法.本文对它的应用价值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敏芳;王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MobiTrak技术,行下肢动脉3D CE-MRA扫描,经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获得下肢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由两位有经验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MobiTrak 3D CE-MRA大腿动脉图像质量较好,而小腿动脉图像显示稍差.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其中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结论 MobiTrak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易行的检查手段.
作者:张彩元;沈钧康;王灌忠;徐孝秋;王水珍;范国华;杨晓春;周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基于SPM的个体脑结构分析法(IBASPM) 分析精神分裂症大脑结构的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 Sonata 1.5T MRI成像系统,对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例匹配的健康人行全脑扫描,获取高分辨率T1图像.经IBASPM分析获得各区体积值,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枕叶上部和左侧中央旁小叶体积小于对照组,而脑脊液的体积多于对照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IBASPM具有自动化的特点,节约人力,在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影像研究方面前景广阔.
作者:董问天;刘琳;裴新龙;袁慧书;谢敬霞;阎浩;张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放射状扫描方法及FLASH-2D序列显示各部位髋臼唇的形态信号,观察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解剖部位无症状髋臼唇的MRI特征,研究其形态及信号与年龄及解剖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无任何髋关节症状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放射状MRI检查,共54个髋关节,男33例,女21例,年龄17~70岁.分别观测髋臼唇断面的形态,边缘及信号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4个髋关节共得到972个髋臼唇断面图像,其中三角形828个(85.19%).不规则形119个(12.24%).缺如型25个(2.57%).除去25个缺如型的髋臼唇,947个髋臼唇断面图像中757个髋臼唇断面信号均匀(79.9%),156个髋臼唇呈轻度高信号(16.5%),34个髋臼唇断面呈明显高信号(3.6%).不同年龄组之间髋臼唇形态及信号具有显著性差异,持重面和非持重面之间髋臼唇形态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持重面和非持重面之间髋臼唇信号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三角形是常见的髋臼唇类型.随年龄的增长,三角形髋臼唇出现频率逐渐降低,不规则形及缺如型髋臼唇出现频率逐渐增高,髋臼唇出现异常信号的频率逐渐增高.持重面髋臼唇异常信号出现的频率高于非持重面.
作者:赵建;郭智萍;朱瑾;李石玲;孙英彩;马晓晖;赵振江;张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及副反应,探讨影响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治疗对象为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共140例.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及副反应评价.结果 超声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缓解,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可基本恢复正常,总有效率达80%.不同年龄段患者疗效有明显差异(χ2=51.52, P<0.005),病程长短亦与疗效密切相关(P<0.005).超声治疗副反应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病理类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与病理类型、年龄、病程长短有关.副反应与病理类型、年龄无关.
作者:孙江川;张瑛;常淑芳;兰瑞红;吴艺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发生、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60岁以上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过程中发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病例,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88例患者中血流动力学紊乱发生率为33%;70岁以上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以下者,狭窄与颈动脉分叉部距离≤10 mm者高于>10 mm者,分叉部伴有钙化灶者高于无钙化灶者(P<0.05).结论 血流动力学紊乱是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高龄、狭窄位置和分叉部钙化是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利军;王大明;刘加春;陆军;祁鹏;姜雪丽;翟乐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女,50岁,因咳嗽、咳痰10个月入院.咳嗽呈阵发性,每日3~4次,伴咳大量白色黏痰及胸憋感,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程中时有口干及食欲减退,无眼干、乏力、低热、盗汗及体重减轻等症状.
作者:范岳锋;杜湘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临床随访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1例骨梗死X线平片、CT及MRI征象,并结合骨梗死早、中晚期病理改变,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梗死早期X线、CT阴性或仅局部骨小梁模糊,MRI表现为骨梗死灶中心区呈等至短T1、T2信号改变,周边环绕花边状长T1、长T2信号带,示梗死灶内出血肿胀,与正常骨髓间有充血水肿;中晚期X线、CT表现为斑片状、条索状及不规则骨质硬化和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等或稍长T1、T2信号改变;病灶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T2WI呈内层为高信号、外层为低信号的双信号带.后MRI呈长T1、短T2信号影,示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替代而发生纤维化和钙化或骨化.结论 骨梗死的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应的病理学基础,MRI发现早期病变较平片和CT敏感,中晚期平片、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而MRI是本病好的检查手段.
作者:崔光彬;王玮;宋立军;秦越;郭炜;杜滂;李玮;熊晓双;魏经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MR三维氢质子波谱(3D 1H 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青年抑郁症患者额叶可能存在的神经生化异常.方法 对54例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5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3D 1H MRS和DTI研究,测量双侧额叶背外侧白质和前部扣带回皮质的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和肌酸(Cr)的绝对值,计算NAA、Cho、mI与Cr的比值,以及双侧额叶白质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抑郁症组患者前额叶扣带回皮质Cho、mI的绝对值及Cho/Cr、mI/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NAA绝对值、NAA/Cr比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抑郁症组前额叶背外侧白质内NAA、Cho、mI的绝对值以及与Cr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抑郁症组患者前额叶白质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前额叶扣带回皮质的Cho、mI值及Cho/Cr、mI/Cr比值增高、以及前额叶白质的ADC值增高和FA值降低可能构成了青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作者:李建军;孔祥泉;林明方;王桂华;蒋湘玲;李传资;余宁;赵应满;郭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三磷酸腺苷负荷心肌显像(ATP-MPI)+静息心肌显像诊断心脏X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对36例X综合征患者运动心电图检查后次日行一日法ATP-MPI+静息心肌显像,对运动心电图结果和心肌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例患者心肌显像有34例异常,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26例,10例阴性的患者心肌显像均阳性.心肌显像及运动心电图对心脏X综合征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4.4%(34/36)和72.2%(26/36).结论 三磷酸腺苷负荷心肌显像(ATP-MPI)+静息心肌显像诊断心脏X综合征有较高的灵敏度.
作者:阮翘;谢新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肝细胞癌(HCC)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方法 HCC患者30例,其中手术切除6例,穿刺活检证实4例,其余为临床综合诊断.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对象均依次行常规全肝平扫、CT灌注扫描及常规全肝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 ml,流率4.0 ml/s,曝光时间50 s,采用去卷积模型,通过灌注参数图获得多种灌注参数.结果 肝癌组灌注参数HBF、HBV、HPP降低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HAP、HAI明显升高,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各灌注参数在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定量反映HCC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灌注信息.
作者:姜慧杰;徐克;白荣杰;刘白鹭;王丹;黄亚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阐明移行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Z)对早期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处于灰值区的61例PCa和87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检查, 并穿刺活检.通过与血清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DPSA)比较,分析PSATZ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①与血清PSA、DPSA相比,PSATZ是佳的PCa检测指标,具有大的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和高的特异性;②PSATZ的佳临界值是0.41 ng/(ml·cm3),可作为疑似PCa的穿刺活检指标.结论 PSATZ法明显优于血清PSA和DPSA法.在进行早期PCa筛选时,应在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对于PSATZ大于0.41 ng/(ml·cm3)的病例进行穿刺活检.
作者:孟凡荣;陈松旺;张梅;李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应用体会.方法 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对34例患者36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29例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19个动脉瘤发生在颈内动脉,10个动脉瘤发生在椎基底动脉,7个动脉瘤发生在其他小动脉.球囊辅助技术采用双导管,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后,不可脱球囊置于瘤颈,充盈以覆盖瘤颈,再行GDC填塞动脉瘤.结果 球囊辅助栓塞完全35个,次全填塞1个,无死亡,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平均随访(5.3±1.2)个月,球囊辅助栓塞再通率12.5%(1/8).结论 球囊辅助技术是处理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球囊保护技术栓塞动脉瘤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的效果,并且球囊保护技术复杂程度较低.
作者:闫世鑫;范一木;高满;靳松;尹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位置选择的价值.方法 5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7~38岁之间,平均22岁.所有患者脑MRI检查结果无异常.头皮EEG检查阴性23例,头皮EEG检查不确定癫痫部位的29例.采用SIEMENS ECAT47 PET扫描仪行18F-FDG PET脑断层显像,在PET指导下经颅内电极定位后行癫痫灶切除.结果 52例癫痫18F-FDG PET 显像阳性患者中,发作期8例呈18F-FDG摄取增高,发作间期44例呈18F-FDG摄取减低.发作期18F-FDG PET显像所提示的18F-FDG摄取增高部位,颅内电极都可检测到癫痫波.18F-FDG摄取减低44例患者,能记录癫痫波者39例,有效率为88.6%.5例不能检测癫痫波,无效率为11.4%.结论 18F-FDG PET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位置选择具有指导的价值,尤以发作期18F-FDG PET显像明显.
作者:尚建文;马云川;李德鹏;苏玉盛;张琳瑛;彭程;张建国;孙振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