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62例临床特点及围生结局分析

刘丹;邓小艳;谢纲

关键词:子痫前期, 肾病综合征, 围生医学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7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将62例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和随机选择的70例重度子痫前期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分别作为肾病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血压、低蛋白血症情况、肾功能指标和围生结局.结果:肾病组多为年龄较轻的初产妇,病情重,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肾病组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和肌酐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病组早产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病情重、进展快,对母婴的影响大,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实用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在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经腹腔镜诊治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治愈并保留子宫,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85.7±17.2分钟,平均手术出血量202.9±270ml,无中转开腹.6例同时行瘢痕修补,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100 U/L以下时间平均14.6±5.2天,超声显示子宫恢复正常时间平均21.7±30.2天,1例未同时行瘢痕修补的患者,超声显示3个月后子宫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在明确CSP诊断的同时还能在阻断双侧子宫动脉后行妊娠物清除和瘢痕修补,是治疗CSP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燕娜;魏炜;张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8卷4期疑难病案

    患者,27岁,G2P0.因停经28+2周,上腹部疼痛10余小时于2011年1月27日上午10点入院.末次月经:2010年7月13日,于2010年7月27日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宫腔内放置2个胚胎.停经9周余因超声示宫内有3个胚胎,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减胎手术(减1个).

    作者:罗小东;董晓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流产后避孕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流产后避孕(post abortion contraception,PAC)的核心是流产妇女在服务提供者的帮助下,能够在流产后即时知情自主选择并落实了一种避孕方法,通过有效持续的使用,避免重复流产.在此过程中,信息服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尚纯;刘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流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

    无论是自然因素导致的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还是机械或药物等人为因素终止妊娠的流产( induced abortion),其流产后避孕的方法选择尤为重要.及时采用正确的避孕措施,将减少非意愿妊娠和不必要的人工流产.

    作者:方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流产后即时使用口服避孕药

    人工流产不是避孕方法,是对避孕方法失败所致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一般而言,人工流产的方法安全、简便、可行,但流产后不采取避孕措施造成重复流产,则流产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增加,如出血、感染、脏器损伤等,甚至会影响今后的生育.为避免重复流产,应积极促进流产后避孕(post abortion contraception,PAC).

    作者:范光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及相关因子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建立研究组自然流产小鼠模型( CBA/J×DBA/2)和对照组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绒毛、蜕膜组织中TSLP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TSLP、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FoxP3的表达.结果:RT-PCR法检测自然流产模型组绒毛组织中TSLP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法分析显示自然流产模型组绒毛、蜕膜组织中TSLP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ELISA法检测自然流产模型组血清中TSLP、IL-4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而IFN-γ的表达较正常妊娠模型组未见明显增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自然流产模型组CD4+ CD25+ Treg和FoxP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结论:TSLP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URSA患者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异常的重要原因.

    作者:相燕洁;赵爱民;林其德;鲍世民;相建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后穹隆切开引流并注入甲硝唑治疗盆腔脓肿9例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后穹隆切开引流加甲硝唑注入冲洗治疗盆腔脓肿9例,疗效满意,临床治愈率达100%,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均为本院妇科住院患者,以不同程度的寒战、高热、腹痛、肛门坠胀、阴道流脓等人院.

    作者:胡秉霞;吴彦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5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围生结局.方法: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分娩的500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P分为轻度和重度,观察其围生结局;选择正常孕妇300例为对照组.结果:①重度、轻度ICP分别为126、374例,两组和对照组平均孕周分别为35.1±1.2周、37.4±1.6周和39.2±1.9周,早产率分别为96.4%、16.6%和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度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③2例围生儿死亡,均为重度病例.结论: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和处理,有助于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何丽;罗丹;刘毅;胡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对甲状腺功能正常女性生殖与妊娠的影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并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可引起女性不孕、自然流产、早产、死胎、子痫前期、低出生体重儿和胎儿智力发育缺陷等生殖与不良妊娠结局.但甲状腺自身抗体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育龄妇女的生殖与妊娠有无影响尚有一定的争议,大多数研究认为有影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而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妇女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泼尼松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左旋甲状腺素或在应用左旋甲状腺素基础上加硒治疗等治疗方案可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早产和死胎等不良妊娠风险.

    作者:张敦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足月腹腔妊娠漏诊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0岁,G0P0.因停经40周,不规律腹痛3小时于2011年3月6日入院.患者患精神分裂症多年,时有发作,平素月经规律,量中,色红,无凝血块及痈经,末次月经及预产期不详.患者在抗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于2010年10月在当地卫生院B超检查发现孕5月(未见报告单),后未定期产前检查,未继续服抗精神药物,病情未发作.

    作者:李远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优质的流产后避孕服务

    2002年国际流产后服务联盟( post-abortion care consortium)提出的广义的流产后服务(PAC)包括5个核心成分,即:①流产并发症的医疗服务.②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post abortion family planning service,PAFPS).③流产后咨询服务.④流产后社区服务.⑤流产后生殖健康综合服务.

    作者:吴尚纯;吉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62例临床特点及围生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7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将62例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和随机选择的70例重度子痫前期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分别作为肾病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血压、低蛋白血症情况、肾功能指标和围生结局.结果:肾病组多为年龄较轻的初产妇,病情重,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肾病组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和肌酐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病组早产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病情重、进展快,对母婴的影响大,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刘丹;邓小艳;谢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水通道蛋白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水通道蛋白1(AQPl)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测定36例EMT患者和22例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中AQP1和VEGF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MT组血清和腹腔液中AQP1、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VEGF在EMT组血清和腹腔液的表达均有显著正相关性(r=0.776,P=0.000;r =0.771,P=0.000);AQP1、VEGF在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的表达则均无相关性(r=-0.026,P=0.910;r=-0.040,P=0.860).结论:AQP1在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过表达,可能推动异位内膜黏附和侵袭,AQP1与VE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种植存活,是EMT形成的基础.

    作者:韦成厚;牛刚;沈宏伟;周蓓;朱国平;伍园园;秦卫兵;赵文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卵巢恶性间皮瘤合并淀粉酶增高1例报道

    1 病例报告患者,55岁,绝经4年.因进行性腹胀、尿频2个月于2010年2月1日由胸科转入我科.体格检查:消瘦,两锁骨上淋巴结不大,两肺呼吸音低,下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可触及肿物上极.妇科查体:经产外阴,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有息肉,子宫增大,界限不清,两侧有质硬肿物,子宫直肠窝有一4 ~5 cm肿物向直肠突出,肿块与盆壁界限不清.

    作者:刘义彬;黄向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理的分娩方式,以期降低再次剖宫产率.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07 ~ 2010年收治的34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合并的高危因素(胎盘位置异常或子宫切口异常等),分为“高危”瘢痕子宫妊娠组和“普通”瘢痕子宫妊娠组,同时将“普通”瘢痕子宫妊娠组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VBAC组)和再次剖宫产组(RCS组),并对两组的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342例孕妇中,“高危”瘢痕子宫妊娠组86例,“普通”瘢痕子宫妊娠组256例,其中VBAC组12例,RCS组244例.RCS组中因社会因素手术者117例,占47.95%;VBAC组孕妇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RCS组(P<0.05).RCS组新生儿因RDS转NICU的发生率、NICU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高于VBAC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孕期应行详尽检查,筛选出胎盘位置异常或子宫切口异常等“高危”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其余应合理选择阴道试产,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再次剖宫产率.

    作者:陈诚;常青;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在输卵管近端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输卵管近端梗阻患者(按单侧输卵管计129条)运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29条输卵管近端梗阻患者中,经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显效率46.51%,有效率13.95%,总有效率60.47%,失败率39.53%.术后随访到63例,宫内妊娠45例,妊娠率54.22% (45/83).结论:运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是一种临床上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楼晓芳;房素萍;林金芳;朱修香;许静;周世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孕8月余,右上腹痛、尿黄、纳差3天

    1 病历摘要患者,23岁,壮族,G1P0,因孕8月余,右上腹痛、尿黄、纳差3天入院.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0年7月15日,预产期:2011年4月22日.未行定期产前检查,3天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腹痛、尿黄、纳差,伴皮肤、巩膜黄染、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流液,无视物模糊等不适.

    作者:熊俊;唐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失调综合征.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有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中药周期治疗等方法,在临床上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金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推进人工流产后避孕避免重复流产

    众所周知,因母体不宜继续妊娠(继续妊娠可能损害母体健康或危及母体生命)、为预防遗传病和先天畸形儿出生,或者因非意愿妊娠不准备生育而采取医学措施(药物或手术)终止妊娠,称之为“人工流产”( induced abortion),简称“人流”或“流产”.

    作者:程利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足月选择性剖宫产时机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估不同孕周施行足月选择性剖宫产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确定选择性剖宫产的佳时机.方法:对2007年12月到2010年1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行选择性剖宫产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孕妇要求分娩孕周在37~39+6周(37~37+6周组、38~38+6周组和39~39+6周组),单胎,无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未破膜或临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一般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3组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结果:共有2094例足月选择性剖宫产纳入研究,37~37+6周组173例,38~38+6周组882例,39~39+6周组1039例.3组不同分娩孕周孕妇新生儿总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分别为6.9% (12/173)、4.5% (40/882)和2.6% (27/1039).与39~39+6周组相比,37~37+6周组和38~38+6周组的孕妇施行选择性剖宫产可增加新生儿总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P=0.006),37 ~37+6周组( OR =2.5,95% CI 1.2~5.1),38 ~38+6组(OR =1.8,95%CI1.1 ~2.9).进一步分析,妊娠39周之前行选择性剖宫产,其湿肺的发生风险也是明显增加的.结论:妊娠39周之前施行选择性剖宫产较为普遍,但是其会增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洪海洁;王谢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用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