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价值

冉鹏程;柴晓明;李松柏;李琳

关键词:腰骶神经根变异,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PROSET序列对腰骶部神经根变异(LSNRA)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应影像表现.方法 采用常规MRI序列和3D 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所得PROSET序列图像均行3D 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3D MIP图像观察双侧腰骶神经根的分布情况.结果 该组病例中有105例的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图像优良率为97.22%;常规MRI序列和PROSET序列各发现LSNRA 3例和14例,显示率分别为2.86%、13.33%,两者存在显著差异(x2=6.367,P=0.007);在14例变异中,Ⅱ型变异为10例,占71.43%;其中Ⅱ-1型4例,占28.57%;Ⅱ-2、Ⅱ-3、Ⅱ-4型各2例,各占14.29%;Ⅲ型及Ⅵ型变异各2例,亦各占14.29%.结论 PROSET序列清晰、直观地显示硬膜囊外腰骶神经根的走行及形态;为硬膜外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头臂静脉的CT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左右侧头臂静脉的CT解剖结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纵隔、锁骨上及腋窝病变的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60例,观察左右侧头臂静脉的形态,测量左侧头臂静脉横过主动脉弓或右侧头臂动脉处的短径,右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前段短径,记录静脉注射侧别、有无静脉反流.结果 右侧头臂静脉短直,直行向下汇入上腔静脉(100%,60/60);左侧头臂静脉较长,跨过右侧头臂动脉前方者(Ⅰ型)占86.7%(52/60),跨过主动脉弓前方者(Ⅱ型)占13.3%(8/60).左侧头臂静脉管径明显小于右侧,26.7%出现管腔狭窄,经左侧肘前静脉注射时,8.3%出现明显的静脉反流;右侧头臂静脉管径大于左侧,未发现静脉反流病例.结论 右侧头臂静脉形态短直,管径明显大于左侧,未发现静脉反流,在CT增强时采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能达到较好的对比剂强化效应.

    作者:吕发金;罗天友;谢鹏;牟君;张志伟;肖智博;方维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高血压对左室心肌扭转-位移环的影响

    目的 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构建左室心肌扭转-径向位移环(Loop),探讨心动周期中高血压对心室扭转-位移环的影响并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早期改变.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例和正常人24例,经胸采集心尖水平和心底水平二维图像,运用超声工作站行定量分析,构建左室心肌扭转-径向位移环(Loop),计算心肌扭转角度,径向位移.分析心动周期中扭转与径向位移之间的相关性,比较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的扭转峰值、二尖瓣开放时间点(MVO)扭转值、解旋率、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径向位移,同时分析Loop各形态参数.结果 ①与正常人比较,高血压患者左室扭转峰值增大(18.26±4.2 vs 13.82±2.7, P<0.001),解旋率减小[(34±7.0)%/ms vs (44±11.9)%/ms,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左室收缩期扭转与径向位移显著线性相关(r=0.97,P<0.05),高血压较正常组Loop收缩期斜率增大(P<0.05).舒张早期心室解旋约40%,此期径向位移相对较小,二者呈线性相关(r=0.94,P<0.05),Loop图上舒张早期斜率较正常组大(P<0.05).结论 利用STI可以无创性的构建左室扭转-径向位移环.通过分析环的各形态参数,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功能变化.

    作者:韩伟;谢明星;张丽;王静;吕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CT和MR诊断

    目的 本文分析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和MR平扫和增强特征,探讨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例,术前经MR检查9例,CT检查3例.MR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STIR、SPGR平扫和多期的MR动态增强.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3名高年资医师分别阅片,分别确定病变浸润范围、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 12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例中,腹部外7例(颈部2,肩1,四肢4),腹壁型3例(腹壁肌肉),腹内型2例(肠系膜1,腹膜后1).肿瘤直径3.7~21.8 cm,<5 cm 3例,5~10 cm 7例,>10 cm 2例,平均7.2 cm.浸润性生长9例,膨胀生长3例.密度或信号相对均匀5例,不均匀7例.9例MR检查病例中,SE T1WI呈等信号5例,略高信号4例.所有病例T2WI信号略高于肌肉,STIR为高信号,各序列常见低信号致密胶原纤维成分.无论肿瘤大小,STIR都清楚显示肿瘤边缘和境界.5例MR动态增强病例中,动脉期明显强化4例,显著强化1例;门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相仿,强化趋于均匀.3例CT检查病例,肿瘤密度与肌肉相仿,密度均匀,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楚.1例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血管影. 结论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形态多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境界模糊不清,MRT2WI为略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强化显著,病灶内常见致密胶原纤维形成低信号.CT和MR特征明显,多数病变术前可以诊断.

    作者:周建军;周康荣;曾蒙苏;王建华;丁建国;纪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脑磁图SAM分析法定位皮质运动功能初步探讨

    目的 利用脑磁图SAM分析法研究健康受试者运动皮质反应及其磁源影像定位价值.方法 10例右利手健康受试者给予tone音刺激,受试者听到声音后右手食指触压按键感应器.以运动触发为基点进行平均,选择触发点前后的波形分别用等价电流偶极子(ECD)和合成孔径磁场测量(SAM)进行分析,终形成三维的脑功能影像图.结果 所有10例受试SAM法均定位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运动皮层解剖位置一致,ECD法7例定位于中央前回运动中枢,3例定位偏差.结论 脑磁图SAM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显示皮质运动反应并能对皮层运动功能进行成功定位.

    作者:吴婷;刘宏毅;张锐;向敬;刘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胸部DR图像对比度的变化对肋骨骨折诊断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部数字化影像(DR)细节对比功能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胸部外伤且放射科首诊怀疑肋骨骨折的病例,对胸部正位DR肋骨图像进行细节对比后处理,得到标准图像及高对比图像两组,由3名放射医师进行评价,结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对肋骨骨折诊断准确性.结果 标准组及高对比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7±0.076和0.844±0.059(P<0.05),与标准图像比,细节对比后处理图像诊断准确率更高、假阳性率更低.结论 DR正位肋骨图像经细节对比后处理能提高骨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姜荣;贺文;王克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妊娠早中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研究进展

    目的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产前超声筛查是干预胎儿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之一.产科超声的发展和高清晰度彩色超声诊断仪的应用使得胎儿畸形的发现时间大大提前.发达国家已制定了妊娠期的标准化检查方案和超声筛查指南,这对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围产期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作者:李蔓;吴青青;王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MRI在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的MRI典型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MRI诊断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病人12例,除常规序列外,加扫化学位移成像序列,观察同、反相位图像组织信号变化情况,以确定有无脂肪浸润改变.所有病例MRI检查前均经CT平扫和/或增强扫描,因CT表现缺少特异性,不能明确低密度病灶性质而建议进一步检查,所有病例经随访5~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明显变化.结果 12例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主要累及胰头和钩突前部,5例合并不同程度胰腺颈、体、尾部脂肪浸润,但仍以胰头和钩突前部脂肪浸润明显.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区域在常规压脂T1WI、T2WI上9例未见明显异常信号,3例与周围正常胰腺对比呈稍低信号;在化学位移成像序列中,局灶性脂肪浸润区域在同相位上与周围正常胰腺对比呈等或稍高信号,而在反相位上局灶性脂肪浸润区域则较同相位上出现中度到明显不均匀信号下降,从而确立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诊断.结论 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主要累及胰头和钩突前部或以此区域更明显,MRI化学位移成像具有典型表现,对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伟峰;陈敏;杨正汉;王文超;蔡葵;李飒英;周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少儿胆石症自溶1例

    患儿女,4岁,因不规律腹痛行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纹理清,无占位.

    作者:李子志;杜伟征;米红光;李春擎;王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胰腺癌瘤体强化程度与其恶性度的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癌瘤体CT强化程度与其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42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定为30 s(胰腺实质期)、70 s(门脉期)和180 s(延迟期),以2.5~3.0 ml/s速度团注对比剂100 ml,观察胰腺癌胰实质期瘤体强化的程度和形式,结合胰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对胰腺癌胰腺实质期的CT强化情况和病理级别作对照分析.结果 胰腺高分化腺癌14例,平均胰腺-瘤体CT值差为(9.64±2.84) Hu,中分化腺癌16例,平均胰腺-瘤体CT值差(31.44±5.98) Hu,低分化腺癌12例,平均胰腺-瘤体CT值差(44.08 ±5.33) Hu,胰腺实质期病灶基本呈等密度强化13例,稍低密度强化15例,低密度强化伴小囊样改变9例,低密度强化伴大片坏死5例.胰腺癌实质期强化程度和形式与其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其秩相关检验结果为r=0.664(P<0.001).结论 胰腺癌实质期可以得到肿瘤的大胰腺-瘤体密度差值,其瘤体强化程度和形式与其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即胰腺癌恶性度与其瘤体强化程度成反比.

    作者:朱玉春;周伟;张怀信;王建良;沈纪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能量显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健康体格检查或临床怀疑宫颈癌患者,进行经腹、经阴道以及三维血管能量显像检查.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宫颈癌的符合率为61.9%,经阴道三维血管能量显像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达87.3%.结论 经阴道三维血管能量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新生血管的分布,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是诊断宫颈癌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徐世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能量多普勒检测乳腺肿瘤血管的准确性及误差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乳腺肿瘤血管的准确性及误差原因分析.方法 对73例灰阶超声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行能量多普勒检查,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肿瘤区域内的彩色像素密度,与病理血管密度对照.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年龄、肿瘤的大小、距乳头距离以及后方回声衰减等对相关性研究的影响.结果 ①乳腺肿瘤彩色像素密度与病理小血管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55(P<0.01).②后方回声衰减是影响相关性的主要因素(P=0.007),年龄次之(P=0.011), 肿瘤大小和距乳头距离无显著影响(P值均大于0.05).③校正后的彩色像素密度与病理小血管密度相关系数为0.75(P<0.01).结论 能量多普勒检测乳腺肿瘤血管的准确性主要受肿瘤后方回声衰减的影响,如以浅表部的彩色像素密度代表整个肿瘤的彩色像素密度,可以提高其准确性.

    作者:李文英;陈亚青;吴松松;张惠箴;何萍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64排螺旋CT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7例自发性SAH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层厚0.625 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显示重建(VR)、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并对照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A共发现46例48个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1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静脉窦栓塞1例,阴性4例.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的空间关系;能清晰显示AVM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及引流静脉.结论 64排螺旋CTA微创、快捷、可靠性高,可作为自发性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王洪生;赵佩林;孙晓峰;刘洪泉;吕国士;王德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粟粒性脑结核病1例

    患者男,17岁.发热、头痛2周,复视,呕吐1天.查体:体温38.7℃,左眼外展位,右眼内收受限,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手指鼻不准,脑膜刺激征阴性,胸部听诊:左肺呼吸音减弱.

    作者:陆朝晖;杜宝库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半自动边界探测技术评价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结合半自动边界探测技术测量正常和异常左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 健康自愿者20例,冠心病患者25例纳入统计,应用Philips iE33成像系统采集三维数据,使用Tomtec 4D LV-Analysis CAP2.5软件脱机测量左室容积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双平面Simpson's法测值比较.结果 ①正常组和冠心病组中,RT-3DE与Simpson's法所测EDV、ESV、SV和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一致性好(P>0.05).②两组中,两法所测EDV、ESV、SV和EF高度相关,但冠心病组相关系数均较正常组相应测值有所降低.③两法的观察者间变异在正常组中均小,冠心病组较正常组有所增加,且冠心病组中Simpson's法的观察者间变异增加更为明显,大于RT-3DE法的观察者间变异.结论 RT-3DE结合半自动边界探测技术测量左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方法简便、可行、准确、重复性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袁莉;王新房;谢明星;吕清;贺林;刘夏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不同腺苷输注时间的负荷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评价的比较

    目的 评价4 min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6 min负荷试验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合并症等进行配对,分为4 min腺苷负荷组(4 min组)和6 min腺苷负荷组(6 min组),每组32例.两组病例均经肘静脉用注射泵持续注入腺苷,剂量为0.14 mg·kg-1·min-1,用药时间为4 min和6 min,于注射腺苷3 min末,分别从肘静脉注入99Tcm-MIBI 740 MBq.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注射显像剂后1.5 h进行,隔日进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①4 min组和6 min组腺苷负荷心肌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80%、88%和92%、83%、91%,两组比较P均>0.05.②4 min组和6 min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分别为78%和88%,两率及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4 min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达到6 min腺苷负荷试验的诊断效能;且因用药时间短,患者易耐受.

    作者:江素芳;彭旭兰;梁宏伟;刘炯;高桂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剂灌注曲线斜率与流速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Flash-replenishment成像技术中超声造影剂灌注曲线斜率与流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制动力泵-超滤纤维系统模拟器官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建立微循环血流模型.连续输注20 ml造影剂SonoVue(1∶3稀释),应用FR成像技术,分别测定微循环流速为0.25 mm/s、0.5 mm/s、1 mm/s、2 mm/s、4 mm/s、8 mm/s时造影剂的再灌注曲线斜率β,对β值与实际流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微循环流速为2~8 mm/s时β值与实际流速相关性良好,r=0.97;微循环流速为0.25~1 mm/s,二者相关性较差,r=0.44.结论 微循环流速低于1 mm/s以下时,造影剂再灌注曲线的β值与实际流速相关性差,故低流速状态下造影剂的灌注定量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路晶;周翔;谢明星;王新房;吕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综述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有利于降低肝脏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或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和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作者:苏中振;单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评价

    目的 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并利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32只SD大鼠,对其中20只进行腰椎间盘纤维环厚度测量,以确定针刺深度;另12只使用21 G 微量穿刺针对L3/L4、L4/L5及L5/L6椎间盘纤维环行部分或全层针刺,术前及术后4周、8周行X线及MRI检查,然后行椎间盘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测量大鼠腰椎间盘纤维环厚度后,确定适用于L3/L4、L4/L5及L5/L6椎间盘纤维环部分及全层针刺的深度分别为1.5 mm和2.3 mm.X线检查纤维环部分及全层针刺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腰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唇缘样增生,脊柱生理弯曲异常等改变,其中以纤维环全层针刺组为明显;而正常对照组未见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等征象.MRI检查纤维环全层针刺4周、部分针刺8周后椎间盘信号在 T2WI 上信号强度不同程度的降低、椎间盘膨出甚至突出、硬膜囊受压等征象,正常对照组的椎间盘未见信号改变及膨出或突出征象.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纤维环部分针刺组及全层针刺组椎间盘于术后4周时即发生退变,而全层针刺组退变较严重.结论 利用针刺纤维环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其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创伤小;影像学方法可对椎间盘退变进行早期精确、动态评估,评价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

    作者:洪国斌;崔力扬;沈君;梁碧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动态演变规律

    目的 探讨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的动态发展演变规律,提高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病理学证实的并属于影像学分型炎症型的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系列CT随访图像,总结不同时间的CT表现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探索CT诊断的典型影像学征象.结果 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相对典型的CT征象有:①毛玻璃征象背景上合并腺泡结节样实变;②无典型分布特征的大小不等的边缘模糊的叶段性实变;③实变基础上的病理性空气支气管充气征;④动态演变特点包括范围逐渐扩大、形态逐渐多样、密度逐渐密实.结论 CT特别是两次以上不同时期的随访CT检查是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理想诊断手段.

    作者:李家开;蔡祖龙;杨立;肖越勇;赵红;赵绍宏;聂永康;蔡剑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右冠状动脉右房瘘并冠状动脉瘤1例

    患者男,45岁.劳累后心悸、气短9个月,近1周逐渐出现咳嗽、夜间不能平卧及颜面浮肿.查体:一般状态尚可,血压110/160 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作者:曹殿波;杨思睿;孙明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