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国斌;崔力扬;沈君;梁碧玲
患者男,24岁,因发热,上腹部不适9天,胸闷、气促5天来诊.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MRI检查:升主动脉右侧心包内占位;双侧胸腔积液.
作者:代妮娜;刘燕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相结合对肾脏移植术后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其中1例接受肝肾移植联合移植,行64排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并同时对所得图像数据不同期像进行特定的三维重建.结果 12例患者中1例患者显示移植肾门水平可见软组织密度包块;1例显示移植肾盂肾盏扩张积液;2例显示移植肾脏功能不良,1例显示移植肾肾盂输尿管管壁增厚;1例显示盆腔积液;1例显示动脉期皮髓质界限分界欠清晰,经临床分析考虑轻度排斥反应;其余6例肾脏强化程度正常,肾血管无狭窄,肾脏排泄功能正常.结论 64排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及后处理相结合可对移植肾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对血管源性及排斥反应可提高一定程度的检出率.
作者:王颖;徐荣天;李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用动静脉造瘘方法制备容量负荷型心脏肥大大鼠模型,探索以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筛选成功模型.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法制作容量负荷心脏肥大大鼠模型,在术后1周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方法检测心脏结构;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测瘘口处血流来筛选成功模型,将模型分为对照组、手术成功组及手术失败组;动静脉瘘口处显示五色镶嵌的彩色血流,并且连续多普勒在此处可探及高速连续的湍流频谱者定为手术成功,否则为手术失败;比较各组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肌重量以及尸检的心脏称重,以检测该超声筛选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与手术失败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较,手术成功组的左室内径及容积均增大,右心室和全心重量增加;手术失败组和假手术组之间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尸检的心脏称重无差异.结论 多普勒超声可在早期、无创、准确地用于动静脉瘘造成心脏容量超负荷心脏肥大大鼠模型的筛选和评价.
作者:张敏莉;李昭屏;白燕;ZHANG You-yi;张幼怡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PROSET序列对腰骶部神经根变异(LSNRA)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应影像表现.方法 采用常规MRI序列和3D 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所得PROSET序列图像均行3D 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3D MIP图像观察双侧腰骶神经根的分布情况.结果 该组病例中有105例的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图像优良率为97.22%;常规MRI序列和PROSET序列各发现LSNRA 3例和14例,显示率分别为2.86%、13.33%,两者存在显著差异(x2=6.367,P=0.007);在14例变异中,Ⅱ型变异为10例,占71.43%;其中Ⅱ-1型4例,占28.57%;Ⅱ-2、Ⅱ-3、Ⅱ-4型各2例,各占14.29%;Ⅲ型及Ⅵ型变异各2例,亦各占14.29%.结论 PROSET序列清晰、直观地显示硬膜囊外腰骶神经根的走行及形态;为硬膜外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作者:冉鹏程;柴晓明;李松柏;李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左右侧头臂静脉的CT解剖结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纵隔、锁骨上及腋窝病变的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60例,观察左右侧头臂静脉的形态,测量左侧头臂静脉横过主动脉弓或右侧头臂动脉处的短径,右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前段短径,记录静脉注射侧别、有无静脉反流.结果 右侧头臂静脉短直,直行向下汇入上腔静脉(100%,60/60);左侧头臂静脉较长,跨过右侧头臂动脉前方者(Ⅰ型)占86.7%(52/60),跨过主动脉弓前方者(Ⅱ型)占13.3%(8/60).左侧头臂静脉管径明显小于右侧,26.7%出现管腔狭窄,经左侧肘前静脉注射时,8.3%出现明显的静脉反流;右侧头臂静脉管径大于左侧,未发现静脉反流病例.结论 右侧头臂静脉形态短直,管径明显大于左侧,未发现静脉反流,在CT增强时采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能达到较好的对比剂强化效应.
作者:吕发金;罗天友;谢鹏;牟君;张志伟;肖智博;方维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者男,19岁.近2个月来反复发作左肩部不适,隐痛,近2周加重就诊.X线检查:颈椎三位片(图1)显示左侧第一后肋肋骨骨质完全中断,断端稍有移位.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孕妇,28岁,孕17周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颅骨光环,脑中线居中,胎儿双顶径32 mm,脊柱连续性好,排列整齐;胎心搏动好,四腔心可见;股骨长22 mm,胎儿腹腔内可见一囊性包块,大小约5.4 cm×4.1 cm×7.1 cm,主要位于下腹部,边界清楚,内透声好,可见一直径约7 mm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随体位改变移动.
作者:罗朵朵;董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测量妊娠早中期胚胎/胎儿心脏的Tei指数,观察与胎龄的关系,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胎龄为7~15周胚胎/胎儿165例,胎龄小于12周的胚胎/胎儿采用阴道超声,胎龄大于12周的胎儿采用阴道超声或腹部超声,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获取左室流入、流出道血流流速频谱,分别测量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根据公式计算Tei指数,分析Tei指数与胎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妊娠早期,Tei指数随胎龄增大而减小,妊娠9周流出道流速波形变为双峰(a峰出现),Tei指数明显较前缩短;妊娠中期Tei指数的变化与胎龄无关.结论 妊娠早期胎儿心脏的整体功能随胎龄的增大明显改善,妊娠中期胎儿心脏整体功能相对稳定;Tei指数测量方法简单,快捷、可靠,是评价妊娠早中期胎儿心功能的理想指标.
作者:黄晶晶;桂永浩;常才;孙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DR影像多频域后处理方式对肺内结节检出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胸部CT证实的50例有肺内结节和50例正常者的DR正位胸片,采用多频域后处理得到标准、高通过及低通过3组图像,由低、中、高年资医师各2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用受试着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标准、高通过及低通过3组图像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019、0.697±0.020、0.789±0.017(P<0.05),三组中,低通过组结节检出率高,高通过组结节检出率低、假阴性率高,标准组假阳性率高. 结论 DR影像多频域后处理对肺结节的检出有影响,低频增强处理可以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高频增强处理漏诊率增加.
作者:王克扬;贺文;何茜;王涛;赵丽琴;李晓强;李晨;李辉;肖国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并利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32只SD大鼠,对其中20只进行腰椎间盘纤维环厚度测量,以确定针刺深度;另12只使用21 G 微量穿刺针对L3/L4、L4/L5及L5/L6椎间盘纤维环行部分或全层针刺,术前及术后4周、8周行X线及MRI检查,然后行椎间盘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测量大鼠腰椎间盘纤维环厚度后,确定适用于L3/L4、L4/L5及L5/L6椎间盘纤维环部分及全层针刺的深度分别为1.5 mm和2.3 mm.X线检查纤维环部分及全层针刺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腰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唇缘样增生,脊柱生理弯曲异常等改变,其中以纤维环全层针刺组为明显;而正常对照组未见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等征象.MRI检查纤维环全层针刺4周、部分针刺8周后椎间盘信号在 T2WI 上信号强度不同程度的降低、椎间盘膨出甚至突出、硬膜囊受压等征象,正常对照组的椎间盘未见信号改变及膨出或突出征象.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纤维环部分针刺组及全层针刺组椎间盘于术后4周时即发生退变,而全层针刺组退变较严重.结论 利用针刺纤维环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其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创伤小;影像学方法可对椎间盘退变进行早期精确、动态评估,评价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
作者:洪国斌;崔力扬;沈君;梁碧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者男,17岁.发热、头痛2周,复视,呕吐1天.查体:体温38.7℃,左眼外展位,右眼内收受限,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手指鼻不准,脑膜刺激征阴性,胸部听诊:左肺呼吸音减弱.
作者:陆朝晖;杜宝库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的MRI典型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MRI诊断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病人12例,除常规序列外,加扫化学位移成像序列,观察同、反相位图像组织信号变化情况,以确定有无脂肪浸润改变.所有病例MRI检查前均经CT平扫和/或增强扫描,因CT表现缺少特异性,不能明确低密度病灶性质而建议进一步检查,所有病例经随访5~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明显变化.结果 12例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主要累及胰头和钩突前部,5例合并不同程度胰腺颈、体、尾部脂肪浸润,但仍以胰头和钩突前部脂肪浸润明显.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区域在常规压脂T1WI、T2WI上9例未见明显异常信号,3例与周围正常胰腺对比呈稍低信号;在化学位移成像序列中,局灶性脂肪浸润区域在同相位上与周围正常胰腺对比呈等或稍高信号,而在反相位上局灶性脂肪浸润区域则较同相位上出现中度到明显不均匀信号下降,从而确立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诊断.结论 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主要累及胰头和钩突前部或以此区域更明显,MRI化学位移成像具有典型表现,对胰腺局灶性脂肪浸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伟峰;陈敏;杨正汉;王文超;蔡葵;李飒英;周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利用类点光源的同轴X射线位相衬度成像技术.方法 在北京同步光源4W1A光束线上,分别利用白光束X射线和14 keV单色X射线,采用同轴方式开展生物样品的位相衬度成像实验.结果 位相衬度图像比吸收衬度的图像分辨率更高、衬度更好.结论 对于X射线吸收很弱的样品,位相衬度成像能够得到更好衬度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利用类点源X射线同轴相位衬度成像技术相对比较容易地被用于临床.
作者:蒋诗平;陈阳;李妹芳;陈亮;熊壮;余永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瘤体CT强化程度与其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42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定为30 s(胰腺实质期)、70 s(门脉期)和180 s(延迟期),以2.5~3.0 ml/s速度团注对比剂100 ml,观察胰腺癌胰实质期瘤体强化的程度和形式,结合胰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对胰腺癌胰腺实质期的CT强化情况和病理级别作对照分析.结果 胰腺高分化腺癌14例,平均胰腺-瘤体CT值差为(9.64±2.84) Hu,中分化腺癌16例,平均胰腺-瘤体CT值差(31.44±5.98) Hu,低分化腺癌12例,平均胰腺-瘤体CT值差(44.08 ±5.33) Hu,胰腺实质期病灶基本呈等密度强化13例,稍低密度强化15例,低密度强化伴小囊样改变9例,低密度强化伴大片坏死5例.胰腺癌实质期强化程度和形式与其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其秩相关检验结果为r=0.664(P<0.001).结论 胰腺癌实质期可以得到肿瘤的大胰腺-瘤体密度差值,其瘤体强化程度和形式与其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即胰腺癌恶性度与其瘤体强化程度成反比.
作者:朱玉春;周伟;张怀信;王建良;沈纪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产前超声筛查是干预胎儿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之一.产科超声的发展和高清晰度彩色超声诊断仪的应用使得胎儿畸形的发现时间大大提前.发达国家已制定了妊娠期的标准化检查方案和超声筛查指南,这对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围产期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作者:李蔓;吴青青;王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者男,45岁.劳累后心悸、气短9个月,近1周逐渐出现咳嗽、夜间不能平卧及颜面浮肿.查体:一般状态尚可,血压110/160 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作者:曹殿波;杨思睿;孙明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育龄期健康妇女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显像中盆腔内18F-FDG高摄取灶中生理性的和良性的原因.方法 对87例健康育龄妇女[33~50岁,(43.46±4.88)岁]随机进行18F-FDG PET/CT盆腔显像.结果 有18例(20.69%)盆腔内共发现18F-FDG摄取增高灶21个,其中的原因顺位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成熟卵泡(或黄体前期)11灶(10人,11.49%),宫颈炎和子宫内膜炎7灶(5人,5.75%),月经期子宫内膜损伤2灶(2人,2.30%),子宫肌瘤并发包膜炎症1灶(1人,1.15%).11灶成熟卵泡(或黄体前期)高代谢灶三维的大径均值分别是(13.36±3.32) mm,(11.64±2.50) mm和(14.27±2.69) mm,SUVmax均值是6.16±1.88.结论 育龄妇女成熟卵泡(或黄体前期)、月经期子宫内膜损伤等生理性改变,及宫颈炎和子宫内膜炎症等良性改变也可以导致18F-FDG摄取增高.
作者:秦朝军;黄盛才;颜李梅;韦小林;马加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儿女,4岁,因不规律腹痛行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纹理清,无占位.
作者:李子志;杜伟征;米红光;李春擎;王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脊髓造影后64排螺旋CT扫描对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2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脊髓造影后,采用东芝Aquilin 64排CT扫描机薄层螺旋扫描.分析CTM图像,以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直接征象包括神经根缺失、神经根断裂、神经根部分根丝断裂;间接征象包括创伤性脊膜囊肿、硬膜囊变形、脊髓表面部分裸露等.本组患者CTM检查共检出异常神经根73个.计算CTM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4%、93.3%和93.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和84.8%.结论 64排螺旋CT在扫描层厚与曲面重建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作者:李娜;屈辉;白荣杰;张景秀;王树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多排螺旋CT征象的演变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MSCT基本征象的变化,并与44例中青年肺结核随访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老年组肺叶/肺段实变和腺泡实变融合的发生率72.2%和88.9%高于对照组(22.7%,45.5%)(P<0.05),吸收多发生在4~12个月,对照组吸收多发生在1~6个月.老年组树芽征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43.2%)(P<0.05),5个月吸收;对照组多在3~9个月吸收.老年组空洞性病变20%完全吸收,对照组50%完全吸收.②老年组治疗过程中矛盾反应发生率44.4%高于对照组的9.1%(P<0.05),可出现在治疗后1~9个月;对照组多出现在3个月以内. 结论 老年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征象吸收缓慢,并且容易发生治疗后矛盾反应,熟悉这些转归特征有利于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并且判断其疗效.
作者:关文华;韩铭钧;李坤炜;秦培鑫;刘小彬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