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urvivin、Bcl-2、HPV 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朱华;施铮铮;杨孝军;郑飞云;张虎祥;万丽

关键词:survivin, Bcl-2, 人乳头瘤病毒16/18,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摘要: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 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 16/18 D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cl-2蛋白、HPV16/18DNA、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②Bcl-2蛋白和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ⅡB~Ⅲ期显著高于I~ⅡA期(P<0.05);Survivin mRN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 mRNA及Bcl-2与组织类型及肿块类型无关(P>0.05);HPV 16/18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块类型均无关(P>0.05).(③Survivin与Bcl-2及HPV 16/1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Bcl-2及HPV 16/18在宫颈癌中有异常表达.三者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实用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283例脐血管穿刺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脐血管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高危因素,提高脐血管穿刺对胎儿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方法:选取在我院超声引导下经腹脐血管穿刺并行染色体检查的孕妇283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组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胎儿脐血管穿刺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点出血33例(11.66%),胎心心动过缓5例(1.77%).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25例,检出率8.83%.发现夫妇中有染色体异常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存在相关性(r=22.348,P=0.00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腹脐血管穿刺抽取脐血在产前诊断中是较成熟有效的操作技术.夫妇双方有染色体异常是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指征.

    作者:陈铮;顾京红;黄亚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合并阴道纤维瘤误诊1例

    1病例报告患者,50岁,因月经虽增多,月经周期缩短1年,不规则阴道流血2个月,于2008年8月5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量中等.于2年前出现阴道坠胀,尿线变细伴性交出血,未行诊治,于1年前出现月经量增多伴周期缩短,近2个月来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入院.

    作者:展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防范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所致纠纷的探讨

    国内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1.26‰~1.50‰~([1]),随着剖宫产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和近年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报道屡见不鲜,已成为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为多见的原因,后果严重.一旦发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不论转归和结果怎样,患者和家属都难以理解.

    作者:叶寄生;贺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法淤积症围生儿死亡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发生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40例ICP患者中12例围生儿死亡的病例资料.结果:ICP围生儿死亡率10.8‰;12例围生儿死亡均发生于妊娠晚期,多发生于孕37周左右,7例孕妇胎死宫内之前自觉胎动消失,8例孕妇NST检测有反应,多数孕妇有规律或不规律宫缩;12例死亡围生儿中11例为重型ICP.结论:ICP围生儿死亡常常突然发生,难以预测,规律或不规律宫缩可能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诱因.重型ICP发生围生儿死亡的可能性更大.对已确诊的ICP患者应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作者:林安平;王琳;常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发育异常合并妊娠99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子宫发育异常合并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母儿结局,探讨其在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收集我院产科分娩的99例子宫发育异常合并妊娠的孕晚期患者(畸形子宫组)及随机抽取100例正常分娩的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母儿结局.结果:畸形子宫组的不良孕产史、剖宫产率、先兆流产、胎盘植入、胎膜早破、胎位异常、早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及围生儿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中隔子宫和不全中隔子宫的剖宫产率低于残角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鞍状子宫、横隔子宫(P<0.05);双子宫、双角子宫、鞍状子宫和完全中隔子宫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其他类型畸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发育异常合并妊娠孕妇应放宽剖宫产指征,并警惕产后出血及其他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超;边旭明;戚庆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9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193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分娩方式、肌瘤大小、肌瘤类型进行分组,对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术前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04例,术前诊断率53.9%;剖宫产加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与单纯剖宫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宫体肌瘤组手术时间较妊娠合并子宫下段及宫颈部肌瘤组明显缩短(P=0.007);>8 cm肌瘤组与≤2 cm肌瘤组、2~5 cm肌瘤组和>5~8 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黏膜下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均较浆膜下肌瘤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需尽早明确诊断,并根据子宫肌瘤的类型、位置及大小和患者的年龄及生育需求、有无其他严重妊娠合并症等综合考虑以决定分娩方式和术中处理方法.对直径>8cm的肌瘤、子宫下段及宫颈部肌瘤、黏膜下肌瘤的处理应谨慎.

    作者:石鑫玮;吴媛媛;龚洵;乔福元;刘海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构成的变化趋势

    1孕产妇死亡现状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是国际社会评价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据估计,2005年全球有53.6万例孕产妇死亡,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大部分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熊庆;梁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危害性大,及早对其做出正确诊断十分必要.结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2007年)和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2008年)相继发布的筛查和侵入性检查指南以及国内研究现状,作者对胎儿非整倍体异常诊断相关的实验室、影像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查以及筛查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产妇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案提供借鉴.

    作者:段赵宁;漆洪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趋化因子LKN-1及其受体CCR1和CCR3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趋化因子白细胞诱素-1(leukotactin-1,LKN-1)及其受体CCR1和CCR3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研究组)和32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对照组)的胎盘组织;采用Western蛋白印记法进行检测LKN-1及其受体CCR1和CCR3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免疫组化法对LKN-1、CCR1和CCR3在胎盘中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①Western蛋白印记法:在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胎盘组织中LKN-1表达均为阴性;研究组胎盘组织中无论是CCR1还是CCR3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CR1:0.66±0.06 vs 0.88±0.03,P<0.01:CCR3:0.17±0.01 vs 0.27 ±0.01,P<0.01);②免疫组化法: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LKN-1表达均为阴性;两组孕妇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内均有CCR1阳性表达,绒毛滋养细胞中CCR1弱阳性表达;两组孕妇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和绒毛滋养细胞内均有CCR3阳性表达.结论:LKN-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正常足月妊娠的胎盘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但其受体CCR1与CCR3蛋白在研究组胎盘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李楠楠;刘彦霞;王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妊娠合并心脏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疑似妊娠合并心脏疾病患者,应尽早诊断;对确诊患者,应动态观察心功能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心脏情况,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和围生儿死亡率.

    作者:李儒芝;李笑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的研究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中神经纤维的分布状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痛经为主诉并行子宫切除的EMT患者25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无此疾病的行子宫切除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多克隆家兔抗人抗蛋白基因产物9.5染色标记子宫在位内膜的神经纤维,用数码相机照相,分析其神经纤维密度.结果:在EMT患者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中出现神经纤维,而非EMT患者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中未出现神经纤维(P<0.01).结论:EMT患者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中神经纤维异常增多,可能与EMT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关.

    作者:郭广玲;张春莲;冯丽华;魏振彤;周莉;陈双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自然妊娠并发卵巢过度刺激2例

    1病例报告例1,患者,28岁,G_1P_0.因孕40~(+3)周,羊水过少于2008年3月27日住院.末次月经:2007年6月17日,预产期:2008年3月24日.孕40~+天出现恶心等早孕反应,持续至孕2~+月好转,孕早期有鼻塞、流涕感冒症状,口服中药治疗2天后好转,孕18周出现胎动.

    作者:许孝凤;曹云霞;丛林;邱林霞;刘晓军;孙美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5卷9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1诊断恶性淋巴瘤Ⅳ期2诊断依据及分析2.1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发病年龄曲线高峰在40岁左右.该患者43岁,正是该病的高发年龄.

    作者:李忠秀;雷秋霞;倪向东;张鸿慧;郑秋萍;钟森;朱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协和医院妇产科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间的70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TLRH+LPL组),并与同期48例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ARH+APL组)的病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行腹腔镜手术的70例患者,有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2.9%.TLRH+LPL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和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上与ARH+APL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同常规的经腹手术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为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沈怡;王泽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诊疗进展

    产后出血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常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1位.产后出血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率是10.5%,死亡率为1%,每年引起132000例产妇死亡.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1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产后出血引起的死亡占到50%以上.

    作者:肖兵;熊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LEEP术中颈管黏膜环切预防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时颈管黏膜环切对预防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作用.方法:对1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62例选择三角形电极行LEEP切除宫颈及颈管组织;研究组63例在LEEP切除宫颈及颈管组织后,再用小环形电极伸入颈管切除颈管黏膜0.5~0.8 cm.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发生率及宫颈粘连狭窄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发生率1.59%(1/63)低于对照组14.52%(9/6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宫颈粘连狭窄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中颈管黏膜环切可有效预防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发生.

    作者:陈洁瑛;周红梅;陈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HSH)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产前诊断孕妇的新鲜羊水进行FISH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将结果与临床追踪确诊结果(随访的新生儿或引产的死胎脐血或外周血的染色体核型)作比较,同时根据FISH的检测效能和分析产前诊断方案,评价HSH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HSH检测全部成功,其结果与临床追踪确诊的核型分析一致,并且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100%;1例孕晚期羊水细胞培养失败,2例羊水培养为四倍体镶嵌体胎儿经临床追踪确诊后为正常染色体.②产前诊断指征中,高龄、多项指征及其他因素的孕妇临床上对FISH及核型分析这两种方法的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唐氏筛查异常和超声筛查异常的孕妇分别倾向选择FISH(P=0.029)及核型分析(P=0.000).结论:HSH技术能快速准确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母血清唐氏筛查异常孕妇产前诊断倾向选择FISH检测.FISH可作为孕晚期高危孕妇首选的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刘柯伶;贾蓓;汪丽萍;宋兰林;肖超群;钟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细胞中孕激素受体与凋亡因子Bcl-2、Bax表达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孕激素受体(PR)、凋亡抑制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Bax(bcl-associated x prote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中的表达,研究PR与Bcl-2、Bax的关系,探讨EMT的发病机制及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PR、Bcl-2、Bax在EMT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异位内膜PR、Bcl-2表达低于在位内膜(P<0.05),异位内膜Bax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PR、Bcl-2、Bax增殖期与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增殖期还是分泌期,EMT中在位内膜PR表达均高于异位内膜及正常内膜,使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持续低水平增殖,更易于迁徙和种植.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Bcl-2和Bax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无关,不受卵巢激素调节,EMT细胞凋亡持续性减弱,增殖性能持续性增强.

    作者:王君;李斌;范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urvivin、Bcl-2、HPV 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 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 16/18 D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cl-2蛋白、HPV16/18DNA、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②Bcl-2蛋白和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ⅡB~Ⅲ期显著高于I~ⅡA期(P<0.05);Survivin mRN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 mRNA及Bcl-2与组织类型及肿块类型无关(P>0.05);HPV 16/18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块类型均无关(P>0.05).(③Survivin与Bcl-2及HPV 16/1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Bcl-2及HPV 16/18在宫颈癌中有异常表达.三者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朱华;施铮铮;杨孝军;郑飞云;张虎祥;万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的诊治

    妊娠期间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指与妊娠有关的而且仅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肝脏损害,如妊娠剧吐、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其二是指原有肝脏疾病在妊娠期间持续存在或加重,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作者:邵勇;漆洪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实用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