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脂肪肝B超图像特征提取

朱福珍;吴斌

关键词:纹理分析, 灰度共生矩阵, 特征提取, 脂肪肝
摘要:目的为脂肪肝病变的诊断提供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方法本文针对实际采集的肝脏B超图像进行了研究,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对肝脏B超图像进行了特征提取,对各个特征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与结论图像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肝与脂肪肝的能量、熵、反差分矩有着显著的差异,对于区分图像有很强的描述能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小脑半球单发类囊肿型脑转移瘤1例

    患者女,57岁.头痛、头晕半月余,近日呕吐,走路不稳入院.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右侧小脑半球大囊状低密度(图1),大小4.5 cm×4.8 cm,密度均匀.增强所见(图2):囊壁边缘略轻度强化,未见壁结节,周边未见水肿带,第四脑室受压变形.

    作者:陈雷;王丽荣;王晶;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乳腺肿块超声血流显示的影响因素及其良恶性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超声血流显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08个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分别记录其血流数、灰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显示的血流数随肿块大小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肿瘤后方衰减征象、内部坏死液性区征象在未检出血流的乳腺癌组中均显著高于有血流组.以超声检出的血流数为指标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低.结论肿块大小、肿瘤后方衰减、内部坏死液性区征象均显著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内血流的检测,超声检出的血流数不能作为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直接有效依据.

    作者:许萍;王文平;秦茜淼;王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肌腱炎伴腱旁组织炎1例

    患者男,57岁,右踝上方局部软组织红肿,并有轻度压痛感,行走时有疼痛感,两周以来进行性加重,自述近期无外伤史及感染史.使用HDI-5000型彩超诊断仪,二维超声横断面图显示,胫前肌腱较对侧增厚8.1 mm×3.9 mm(对侧6.2 mm×2.0 mm),呈椭圆形,其内回声增强、欠均匀.肌腱周围可见截面为26 mm×7.1 mm环形低回声包绕,加压轻度变形.

    作者:徐佳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肝占位病变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和低机械指数脉冲反向谐波技术对192例肝占位病变(109例恶性肿瘤,83例良性病变)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将造影前后病灶评分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前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2.3%、44.6.%和49.0%,造影后分别提高到89.0%、96.4%和92.2%(P<0.01).结论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可明显增强对肝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李锐;郭燕丽;何芸;张晓航;丁俊;陈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巨大瘤并其内血栓形成1例

    患儿男,年龄18个月,因发热1周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入院,临床诊断:发热原因待查:川崎病可能.

    作者:任苓;叶军;陈卫华;葛贻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肝肿瘤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显示肝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探讨对肝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肝占位性病变进行CEUS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种技术在不同时相的增强及灌注特征.结果原发性肝癌、血管瘤CEUS和增强CT的增强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检验,P>0.05),肝转移癌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30例肝恶性肿瘤CEUS显示的病灶数目为134枚,增强CT显示的病灶数目为118枚.结论 CEUS和增强CT能敏感地显示肝良恶性肿瘤的血供特征,CEUS对肝转移癌微小血管的灌注情况及发现微小病灶方面优于增强CT,可有效地评价肿瘤血管化程度,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赵玉珍;孟洁;张凤娟;纪晓惠;杨漪;韩若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及婴儿心肌功能变化

    目的使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来评价妊娠期糖尿病胎儿(产前)及婴儿(产后)的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58例(每例妊娠过程中进行至少进行3~4次检查,共行173次检查),正常妊娠132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婴儿35例,正常妊娠产后婴儿35例,使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上述胎儿及婴儿二、三尖瓣环处心肌运动速度(Ea,Aa, Sa峰)来反映左右心的心肌舒张及收缩功能.结果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及婴儿二、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Ea,Aa, Sa峰)均低于正常妊娠组.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左右心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损害,并且这一损害延续到了婴儿期.

    作者:陆永萍;邓又斌;刘娅妮;张清阳;杨好意;黎春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超声在子宫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子宫肉瘤是恶性程度高的子宫体肿瘤,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总结子宫肉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要点并与其他影像诊断方法相比较,探讨超声在子宫肉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萌;姜玉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评价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量三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右室功能.方法分别对A组19例单纯右冠状动脉狭窄者、B组30例左冠状动脉狭窄者和C组36例正常对照者应用DTI从心尖四腔切面测定三尖瓣环的右室侧壁和室间隔的收缩期(Sa)、舒张早期(Ea)和舒张晚期(Aa)运动速度峰值,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A组和B组的Sa和Ea均低于正常组(P<0.05~0.01), 但A组Ea/Aa之比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B组的Ea/Aa之比和两组的Aa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冠状动脉病变确实影响了右室壁的运动功能.结论 DTI技术测定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右室功能的新方法.

    作者:俞杉;李玲;蔡运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灰阶超声造影在肝外伤微波凝固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肝外伤微波凝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腹状态下建立猪II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32处,微波凝固治疗功率分别采用70 W和80 W,时间5 min.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常规超声及灰阶超声造影观察肝内损伤区的变化.结果常规超声难以显示肝外伤后所致的活动性出血.灰阶超声造影由于能清晰显示损伤区内的活动性出血,可实时引导将微波电极准确放置在肝内活动性出血部位.微波凝固治疗后,70 W、80 W两组治疗区呈长径分别为[(4.61±0.39) cm,(4.71±0.57) cm](t=-0.48,P>0.05)、短径分别为[(3.03±0.60) cm,(2.77±0.41) cm](t=1.14,P>0.05)的近似椭圆形无回声区,其中心部除针道呈极亮的强回声外均未见增强,呈负性显影;而56.2%(9/16)的70 W治疗区和37.5%(6/16)的80 W治疗区周边部可见少许线状增强.病理学证实,微波治疗区中心部汇管区的血管呈不同程度的退变坏死,肝细胞退变坏死,而周边部以肝细胞退变坏死为主要表现,血管坏死不明显.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可用于实时引导微波电极的置入和术后疗效的判断,在肝外伤微波凝固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月香;唐杰;安力春;刘爱军;林倩;李俊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超声评价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兔动脉粥样硬化在不同时间点主动脉壁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超声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4只兔分别于高脂饲料饲喂前、高脂饲料饲喂8、16、24周行超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高脂饲料饲喂前、高脂饲料饲喂后8、16、24周,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饲喂时间延长,不同时间点超声内膜-中膜厚度(IMT)、病理学IMT明显增加(P<0.01);超声与病理学比较分析,兔饲喂高脂和高胆固醇饮食8周时,超声即可显示主动脉壁的变化.结论超声可动态准确地测量IMT,监测AS病变不同时间点IMT的变化、鉴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质和纤维成分、敏感地显示血管壁形态学的早期变化,但不能分辨斑块内微小的粥样病灶和钙化.

    作者:王家祥;方平;肖湘生;徐雪原;谭跃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静脉闭塞DWI、PWI与CTPI对比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比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CT灌注成像(CTPI)评价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的价值.方法家猫18只,随机分为6小组,术后1、3、6、12、24、48 h各3只.采用开颅上矢状窦穿刺注射液体栓塞剂--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对各组模型行DWI、PWI和CTPI检查,对比MR、CT对病灶检出率、脑实质损害容积及程度判断的一致性.结果 DWI发现10只猫脑实质出现19个异常信号,PWI发现13只猫脑实质内23个异常灌注区,CTPI发现12只猫脑实质内20个异常血流灌注区.PWI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图与CTPI局部脑血流量(rCBF)参数图对病灶容积的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05).PWI和CTPI局部脑血容量(rCBV)图对脑实质损害程度判断一致性好(Kappa=0.69,P<0.01).结论 DWI、PWI与CTPI对急性脑静脉闭塞脑实质损害的判断均能提供重要信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郭大静;孔祥泉;王志刚;赵建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收缩及舒张功能的评价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上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应用QTVI技术离线分析24例HCM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左心室各心肌节段长轴方向上的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Vs)、舒张早期峰值(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Ve/Va及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心肌速度梯度(MVG).结果 HCM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MVG及各室壁基段、中段和部分尖段的 Vs、Ve及Ve/Va均小于对照组,而Va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厚为明显的节段(后室间隔中段)的Vs与相应侧壁节段的比值小于对照组,后室间隔中段的Vs、Ve与该节段的厚度呈负相关.结论 HCM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上的收缩及主动舒张功能受损,并同时累及肥厚及非肥厚的室壁,以肥厚的室壁为明显.肥厚心肌的舒缩功能与心肌的厚度呈负相关.

    作者:穆玉明;刘丽云;吐尔逊娜依·阿地;韩伟;唐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静脉血流多普勒频谱形态的观测

    目的观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的变化情况.方法多普勒超声检测病例组1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弥漫性脂肪肝97例,局灶性脂肪肝41例)与对照组91例正常人肝静脉多普勒频谱.病例组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及CT检查诊断脂肪肝,血脂增高,无长期大量饮酒史.对照组经超声及CT检查诊断无脂肪肝,血脂正常.根据多普勒频谱特点将肝静脉波形分为正常型、衰减型、平坦型.结果病例组异常肝静脉波形(衰减型与平坦型)所占比例(59%)较对照组(7%)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异常肝静脉波形中衰减型(59%)与平坦型(41%)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弥漫性脂肪肝异常肝静脉波形比例(69%)高于局灶性脂肪肝(3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肝静脉血流频谱可出现异常衰减型、异常平坦型,对脂肪肝肝血流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此疾病的诊断、治疗.

    作者:李陶;史洪涛;熊秀琴;胡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声学造影在子宫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型造影剂声诺维及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子宫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子宫肿瘤患者,采用新型造影剂声诺维及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进行超声造影,观察不同病变造影剂灌注过程及造影后声像图特点.结果子宫肌瘤表现为造影剂自外周向内快速充盈,假包膜强化明显,瘤体内部造影剂分布均匀,较包膜消退快,而变性区则无造影剂分布,浆膜下及黏膜下肌瘤可显示来源于子宫的蒂部供血动脉血流.宫颈癌及内膜癌病灶区滋养血管首先充盈,病灶内部强化欠均匀,消退早于正常子宫肌层.结论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肌瘤边界及内部变性情况,能较清晰显示内膜癌及宫颈癌浸润肌层的程度,有助于提高超声对子宫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冬梅;张新玲;郑荣琴;李凯;闫萍;张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核素脑室-腹腔分流管显像在脑积水分流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进行核素分流管显像,了解脑脊液分流管的通畅情况.方法 19例脑积水患者,术后9~12天从储液囊内注射99Tcm-DTPA 111~185 MBq,行分流管显像.记录核素到达分流管末端时间.结果分流管通畅11例,核素自储液囊到达分流管末端时间为平均11.6 min;定量分析,分流管引流量平均为0.078 ml/min.通而不畅6例,核素到达分流管末端的时间为平均21.6 min.分流管梗阻2例,始终未见分流管末端显影.结论核素分流管显像是一种检测脑室分流装置功能状况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治国;袁庆国;郑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脂肪肝B超图像特征提取

    目的为脂肪肝病变的诊断提供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方法本文针对实际采集的肝脏B超图像进行了研究,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对肝脏B超图像进行了特征提取,对各个特征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与结论图像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肝与脂肪肝的能量、熵、反差分矩有着显著的差异,对于区分图像有很强的描述能力.

    作者:朱福珍;吴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胆囊含气结石1例

    患者男,53岁,因体检B超发现肝脏囊肿、胆囊结石而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重建层厚2.5 mm,见肝左右两叶内多个大小不等囊性低密度灶,边界清楚,胆囊内见一大小约1.0 cm×0.6 cm环状高密度影,内见明显低密度区(图1),CT值低为-180 Hu,脾脏、胰腺及双肾未见确切异常.诊断:肝脏多发囊肿,胆囊含气结石.

    作者:张鹏;李振龙;赵英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肺软骨肉瘤1例

    患者男,57岁,因咳嗽、咳血痰5个月、加重5天入院.曾于当地医院做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癌.

    作者:贾铭;黄婵桃;陈卫国;廖昕;涂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常规SE序列和高分辨MRI动态增强诊断胸膜局灶性病变的比较

    目的比较常规SE序列与高分辨MR(HR-MR)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胸膜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胸膜局灶性病变做了常规SE平扫和HR-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进行了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值的测量,分析比较常规SE序列和动态增强的图像质量、病灶检出情况和病灶与周围胸壁深层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30例胸膜局灶性病变总的CNR值在动态增强早期、增强后期和延迟期均高于T2WI(P均<0.05或<0.01),但具体到不同病种,则不同扫描序列CNR值各不相同.含胶原纤维成分的良性肿瘤T2WI的CNR值均高于动态增强(P均<0.01);胸膜恶性肿瘤动态增强的CNR值则均高于T2WI(P<0.05或<0.01);炎性病变动态增强的CNR值亦高于T2WI(P<0.05或<0.01).MR动态增强的清晰度、图像质量等评分均高于T2WI(P均<0.01);而T2WI的伪影多,多于动态增强(P<0.01).HR-MRI T1WI动态增强扫描可检出所有胸膜局灶性病灶且有助于明确病灶的内部结构及其血流灌注情况,且在显示肿瘤浸润胸壁的深层结构的准确性较常规SE序列要高.结论动态增强HR-MRI扫描可提高胸膜恶性病变和炎症病变的对比噪声比值,能改善图像质量,有助于明确病灶的浸润范围,对胸膜局灶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伟;邓东;龙莉玲;黄仲奎;梁秀咸;黄践;梁登成;陆力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