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地川;凌智瑜;王志刚;张茂惠;冉海涛;邓昌明;黄晶
目的研究生理状态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不同深度血管血流的显示能力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以下简称彩超造影)与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以下简称谐波造影)的表现.方法动物选择普通家犬5只.使用意大利百胜Technos DU8超声诊断仪及SonoVue超声造影剂.二维超声分别显示犬的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动脉及腋动脉,并测量内径,脉冲多普勒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人为增加血管深度,CDFI检查记录该深度状态的血流强度.至CDFI不能清晰显示血流时,分别利用彩超造影与谐波造影两种方法再次检测.彩超造影检测时记录血流强度及PSV.结果随着深度增加CDFI观察到的血流信号减弱,造影后血流信号均明显增强;造影后在同一部位检测到的PSV增加36.1%,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谐波造影显示注射造影剂后动脉管腔内回声迅速增强,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管壁与管腔的分界.结论造影剂的应用可明显提高CDFI对深部血流信号的检出,而谐波造影能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壁及流道的轮廓.
作者:李超伦;王文平;何年安;丁红;黄备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肝外伤微波凝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腹状态下建立猪II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32处,微波凝固治疗功率分别采用70 W和80 W,时间5 min.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常规超声及灰阶超声造影观察肝内损伤区的变化.结果常规超声难以显示肝外伤后所致的活动性出血.灰阶超声造影由于能清晰显示损伤区内的活动性出血,可实时引导将微波电极准确放置在肝内活动性出血部位.微波凝固治疗后,70 W、80 W两组治疗区呈长径分别为[(4.61±0.39) cm,(4.71±0.57) cm](t=-0.48,P>0.05)、短径分别为[(3.03±0.60) cm,(2.77±0.41) cm](t=1.14,P>0.05)的近似椭圆形无回声区,其中心部除针道呈极亮的强回声外均未见增强,呈负性显影;而56.2%(9/16)的70 W治疗区和37.5%(6/16)的80 W治疗区周边部可见少许线状增强.病理学证实,微波治疗区中心部汇管区的血管呈不同程度的退变坏死,肝细胞退变坏死,而周边部以肝细胞退变坏死为主要表现,血管坏死不明显.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可用于实时引导微波电极的置入和术后疗效的判断,在肝外伤微波凝固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月香;唐杰;安力春;刘爱军;林倩;李俊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声诺维的方法对脂质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PGFP)基因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作用.方法在单孔培养皿中加入HUVEC细胞悬液,每孔加入脂质体介导EPGFP 4 μg,加或不加微泡造影剂或不同条件的超声辐照.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测量EPGFP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基因的转染效率.结果超声组转染率提高,超声+微泡组转染率明显提高.超声+微泡组,超声辐照时间60 s:机械指数(MI)1.4组转染效率高;超声机械指数1.0:辐照时间90 s组转染率高.结论声诺维在超声作用下能明显提高脂质体介导的基因对细胞转染的效率,可能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作者:刘玉凤;任卫东;唐力;陈昕;马春艳;张莹;李玉峰;吉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大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比值与 MMP-9免疫组化对照研究,旨在探讨星形细胞瘤磁共振灌注成像(PWI)与肿瘤侵袭性和肿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伴有瘤周水肿的星形细胞瘤术前采用对比剂首过动态增强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进行PWI扫描,以灌注原始图像重建出rCBV图,依据rCBV图计算出瘤周水肿区大rCBV值,再与对侧大脑相应部位rCBV值相比,高于对侧正常白质的为瘤周水肿高灌注组,低于对侧正常白质的为瘤周水肿低灌注组,得出瘤周水肿区大rCBV比值.术后取肿瘤标本进行MMP-9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每一标本的MMP-9表达程度.分析28例瘤周水肿区大rCBV比值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瘤周水肿高灌注组17例,相应MMP-9标记指数为(52.91±14.33)%;瘤周水肿低灌注组11例,MMP-9标记指数为(29.86±13.50)%.比较两组间的肿瘤MMP-9标记指数的差异,行×列表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大rCBV比值与MMP-9表达存在相关性,瘤周水肿区大rCBV比值增大侵袭性增强,肿瘤病理分级相应增高.灌注成像可用于活体上评价星形细胞瘤的侵袭性.
作者:姜新雅;仇斌;王维;廖伟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女,57岁.头痛、头晕半月余,近日呕吐,走路不稳入院.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右侧小脑半球大囊状低密度(图1),大小4.5 cm×4.8 cm,密度均匀.增强所见(图2):囊壁边缘略轻度强化,未见壁结节,周边未见水肿带,第四脑室受压变形.
作者:陈雷;王丽荣;王晶;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用微创方法对乳腺触诊阴性的病变进行活检,良性病变完全切除,评价彩超在此微创诊疗中的应用.方法 30处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均经超声清晰显示, 疑为恶性病变7处,其中4处含微钙化,良性病变23处.30处病变均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活检,整个过程彩超动态实时监测,评价其诊疗效果.结果 23处良性病变完全切除, 其中纤维腺瘤15处,乳腺腺病6处,非典型增生2处;疑为恶性的7处病变仅行部分切除活检,其中6处为恶性肿瘤, 1 处为乳腺囊性增生,疑为恶性的病灶后均经手术切除并复送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临床及彩超复查,未发现复发迹象.结论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是目前诊断乳腺病变的理想方法,彩超在该微创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立平;邓又斌;刘红云;张林;乐桂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肝细胞癌(HCC)的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超声造影(CEUS)诊断的对比研究,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优势.方法肝细胞癌患者20例,共26个病灶,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分别用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强度、肿瘤内的血管和肿瘤实质的血流灌注.结果在肿瘤结节的形态上,超声造影与灰阶超声基本相似,但在肿瘤直径和面积的测值上,超声造影大于灰阶超声,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且可以发现灰阶超声所不能显现的病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均显示肿瘤的血管和血供,但在显示肿瘤的微血管和血流灌注时,超声造影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P<0.01).肝细胞癌超声造影血管相的增强方式与细胞分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超声造影是实时、有效显示肝细胞癌肿瘤血管和血流灌注的方法.在HCC探测和定性方面明显优于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而且对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可做出一定的判断.
作者:陈晓宇;赵宝珍;王伟;陆世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男,53岁,左髋关节疼痛1个月,近日左髋关节活动受限.CT:左髋关节间隙略有变窄,周围见数粒大小不等致密性游离体,伴有软组织肿胀,左髋臼底部骨质受压变薄,内有致密小结节骨化影充填(图1、2).
作者:陶美丽;于静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量三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右室功能.方法分别对A组19例单纯右冠状动脉狭窄者、B组30例左冠状动脉狭窄者和C组36例正常对照者应用DTI从心尖四腔切面测定三尖瓣环的右室侧壁和室间隔的收缩期(Sa)、舒张早期(Ea)和舒张晚期(Aa)运动速度峰值,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A组和B组的Sa和Ea均低于正常组(P<0.05~0.01), 但A组Ea/Aa之比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B组的Ea/Aa之比和两组的Aa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冠状动脉病变确实影响了右室壁的运动功能.结论 DTI技术测定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右室功能的新方法.
作者:俞杉;李玲;蔡运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为脂肪肝病变的诊断提供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方法本文针对实际采集的肝脏B超图像进行了研究,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对肝脏B超图像进行了特征提取,对各个特征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与结论图像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肝与脂肪肝的能量、熵、反差分矩有着显著的差异,对于区分图像有很强的描述能力.
作者:朱福珍;吴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MRI在大脑胶质瘤病(GC)的诊断和立体定位活检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大脑胶质瘤病的MR表现特征,并与病理切片进行对照;其中7例用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扫描用于立体定位活检.结果 GC病变广泛,除1例病灶累及大脑2 叶外,其余10例均累及三叶以上,同时伴胼胝体侵犯9例, 基底节和丘脑侵犯5例,脑干侵犯2 例,小脑和脊髓侵犯各1例.病变区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周围正常脑组织结构仍可辨识.病变在T1WI上均以低信号为主,其中2例可见斑片状高信号;T2WI、FLAIR上均为高信号,信号均匀,无囊变、钙化和肿块形成.9例无强化,2例斑片状强化,血管及脑沟裂可见局限性强化.本组7例在MRI导向下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均一次成功,准确取到病变组织.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因活检手术造成的并发症.结论 MRI能清楚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病理特点,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立体定向活检和放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楠;李坤成;秦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应变特征.方法 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左房、左室大小;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及其室壁增厚率,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同时测定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E)、心房收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A)、E/A比值等参数.依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左室肥厚组52例(LVH,左室质量指数男≥134 g/m2,女≥110 g/m2);无左室肥厚组38例(NLVH,左室质量指数男<134 g/m2,女<110 g/m2).应用应变率显像技术(SRI)分别测定其应变与应变率参数.结果与对照组及NLVH组相比,LVH组收缩期峰值应变(PSS)、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及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SRe)均降低(P均<0.05),而各组心房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a)无明显差别.结论应变率显像技术可评价不同程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心肌收缩、舒张功能.
作者:姜志荣;李大海;张小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超声图像特点以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使用3.5~5.0 MHz腹部探头和7.0~14.0 MHz高频超声对12例因急性腹痛、便血患者行二维基波、自然组织谐波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结肠肠壁增厚的部位、范围、壁厚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等声像图特征.结果全部病例经结肠镜或临床治疗监测、随访证实,超声定位符合率100%(12/12),其中病变累及右半结肠1例(8.4%),左半结肠7例(58.4%),横结肠2例(16.6%),脾曲2例(16.6%).增厚结肠壁的长度范围10.0~20.0 cm(平均15.0 cm),壁厚0.5~2.0 cm(平均1.3 cm),病变呈均匀、全周性增厚.CDFI:全部病例肠系膜上动静脉内未见血栓,4例(33.3%)增厚结肠壁间有少量彩色血流信号,8例(66.7%)未见彩色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病变的分布、范围、肠壁厚度、彩色血流等做出正确的判断,超声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和随访、监测对临床有重要帮助.
作者:张万蕾;李建国;牛小敏;王雪;武敬平;王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常规SE序列与高分辨MR(HR-MR)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胸膜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胸膜局灶性病变做了常规SE平扫和HR-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进行了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值的测量,分析比较常规SE序列和动态增强的图像质量、病灶检出情况和病灶与周围胸壁深层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30例胸膜局灶性病变总的CNR值在动态增强早期、增强后期和延迟期均高于T2WI(P均<0.05或<0.01),但具体到不同病种,则不同扫描序列CNR值各不相同.含胶原纤维成分的良性肿瘤T2WI的CNR值均高于动态增强(P均<0.01);胸膜恶性肿瘤动态增强的CNR值则均高于T2WI(P<0.05或<0.01);炎性病变动态增强的CNR值亦高于T2WI(P<0.05或<0.01).MR动态增强的清晰度、图像质量等评分均高于T2WI(P均<0.01);而T2WI的伪影多,多于动态增强(P<0.01).HR-MRI T1WI动态增强扫描可检出所有胸膜局灶性病灶且有助于明确病灶的内部结构及其血流灌注情况,且在显示肿瘤浸润胸壁的深层结构的准确性较常规SE序列要高.结论动态增强HR-MRI扫描可提高胸膜恶性病变和炎症病变的对比噪声比值,能改善图像质量,有助于明确病灶的浸润范围,对胸膜局灶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伟;邓东;龙莉玲;黄仲奎;梁秀咸;黄践;梁登成;陆力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移植肾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观察两者的变化情况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在100例无并发症肾移植患者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肾移植术后1月测量移植肾叶间动脉的RI和PI.测定患者血清肌酐、非蛋白氮及血白蛋白,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随访2年后再行一次上述超声和肾功能检查,比较叶间动脉RI、PI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作RI、PI变化值与GFR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叶间动脉的RI和PI在随访前后与GFR无明显的相关,随访前后RI和PI的改变与GFR的改变呈明显的负相关.100例患者中,21例患者出现了肾功能异常,79例的肾功能仍然正常.根据2年后的肾功能有无异常将患者分为GFR正常组和GFR异常组.两组随访前后叶间动脉的RI和PI变化与GFR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多普勒彩超动态监测移植肾叶间动脉的RI和PI变化能够预测移植肾肾功能的变化.
作者:金修才;赵宝珍;李娟;姜红;章建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非完整系统力学模型基础研究,首先从人体系统的约束、约束方程、约束分类和人体系统约束概念的扩充四方面阐述了人体系统约束及约束分类;然后介绍了人体系统的广义坐标、广义速度和人体系统的广义加速度;后概括出人体系统的虚位移概念和扩充以及人体系统的理想约束.这几方面为数字人体非完整系统力学模型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显示肝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探讨对肝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肝占位性病变进行CEUS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种技术在不同时相的增强及灌注特征.结果原发性肝癌、血管瘤CEUS和增强CT的增强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检验,P>0.05),肝转移癌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30例肝恶性肿瘤CEUS显示的病灶数目为134枚,增强CT显示的病灶数目为118枚.结论 CEUS和增强CT能敏感地显示肝良恶性肿瘤的血供特征,CEUS对肝转移癌微小血管的灌注情况及发现微小病灶方面优于增强CT,可有效地评价肿瘤血管化程度,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赵玉珍;孟洁;张凤娟;纪晓惠;杨漪;韩若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肝占位病变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和低机械指数脉冲反向谐波技术对192例肝占位病变(109例恶性肿瘤,83例良性病变)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将造影前后病灶评分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前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2.3%、44.6.%和49.0%,造影后分别提高到89.0%、96.4%和92.2%(P<0.01).结论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可明显增强对肝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李锐;郭燕丽;何芸;张晓航;丁俊;陈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冠状动脉解剖类型的准确性,提高超声心动图的首次检出率.方法经外科手术证实为D-TGA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118例患者中,正常冠状动脉104例(88.1%),异常冠状动脉14例(11.9%).回旋支发自右冠状动脉、单支右冠状动脉、右冠状窦内两支冠状动脉比较多见.超声诊断正确者6例,占42.8%;误诊4例,占28.6%;不能显示4例,占28.6%.心血管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畸形后,两个医生进行超声检查,正确率可提高至71.4%.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D-TGA患者的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位于右侧及合并室间隔缺损者易合并冠状动脉畸形.
作者:张玉奇;叶宝英;陈树宝;孙锟;徐志伟;陈笋;张志芳;沈蓉;吴兰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女,38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不适,与进食无关,无发热、恶心及呕吐,不伴腹胀、腹痛等,腹部B超发现脾多发实性占位病变.既往:孕7产3,无服用避孕药史.肝炎及乳腺增生史多年,甲状腺炎病史1年.查体:左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脏及脾脏不大,未触及明确肿物.
作者:余小多;林蒙;欧阳汉;鲁海珍;周纯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