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珍;黄道中;赵胜;李进兵
近年来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无创超声检查技术是早期检测内皮功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方法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薛莉;史铁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女,27岁,第1胎孕24周,早孕时曾行保胎治疗,时有宫缩,既往严重痛经,进行性加重5年,孕期常规检查宫高及腹围均大于妊娠月份.
作者:周颖芸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室壁机械运动同步状况.方法运用组织同步成像和组织追踪技术,观察7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1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患者及21例正常人的心肌6个节段的收缩起始时间、收缩达峰时间,计算时间差值和标准差.结果RBBB组的时间差值、标准差及左室侧壁和间隔的时间参数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右室壁的收缩起始及达峰时间晚于自身左室壁及室间隔,且与对照组的右室壁有统计学差异.LBBB者心肌各节段的收缩起始时间、时间差值、标准差与对照组和RBBB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LBBB者心肌运动不同步明显,组织同步成像和组织追踪技术能敏感检测到心室激动顺序,出现收缩延迟及收缩不同步.
作者:李岩密;李越;张筠;孟素云;温朝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断层成像技术(TTM)应用于乳腺癌裸鼠模型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既往实验中用逆转录病毒介导RNA干扰的方法,已构建的能不同程度抑制人的乳腺癌细胞MCF-7中LRP16基因表达的两株细胞pL374/MCF-7(抑制率90%)和对照细胞系pGFPi/MCF-7(阴性);选取BALB/c雌性裸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两组,10只/组.分别接种pL374/MCF-7及对照细胞系pLGFPi/MCF-7.接种细胞6周后,用TTM观察裸鼠成瘤情况.将20只裸鼠处死,解剖观察,取形成的小结节和相应的肺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TTM值异常升高的裸鼠有13只.11只裸鼠有≤3 mm小结节.HE结果显示,以上11只裸鼠体内形成的小结节为阳性肿瘤组织,4只肺部组织显示有阳性肿瘤细胞.TTM值异常升高与HE染色阳性高度相关.结论TTM技术可能在肿瘤的动物模型研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琦;袁云娥;韩为东;郝好杰;伍志强;赵亚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流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力声像仪测量2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其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3±10.6)岁;同时测量该处血管的血流剪切力(τm),具体计算公式如下:τm=η×4×Vm/D.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判定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剪切力的关系.结果2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平均血流剪切力为(16.3±4.6)dynes/cm2,明显低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下降的血流剪切力与增厚的内中膜厚度呈明显负相关(r=-0.74,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血流剪切力显著下降,下降的血流剪切力可影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对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意义.
作者:庄磊;王伟娟;刘涛;赵云辉;杨向新;郑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EADM)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浴加热法进行体外细胞毒实验(MTT)、透射电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热疗、化疗、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结果42℃以上单纯热疗对QBC939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P<0.01),42℃以上热化疗对QBC939细胞有明显的协同或相加作用(P<0.01).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均观察到热疗、化疗、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热化疗有协同作用(P<0.01).结论热疗、化疗、热化疗均抑制QBC939细胞增殖;热疗、化疗、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为其抗癌机制之一;热疗提高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曹智刚;郭启勇;马力;何东风;金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比较MSCT结肠水灌肠、钡剂灌肠(BE)及纤维结肠镜对大肠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探讨三者检查方法在大肠病变诊断方面的优缺点.方法对43例怀疑大肠病变的患者行MSCT结肠水灌肠检查,其中21例先后接受BE检查,22例先后接受结肠镜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大肠评价范围全面性、大肠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有无差异.结果MSCT结肠水灌肠、BE、肠镜对大肠评价范围全面性百分率分别为90.70%、95.24%、50%,MSCT与BE比较无显著差异,与肠镜比较有显著差异.MSCT结肠水灌肠、BE、肠镜对大肠病变定位/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86.05%/86.05%、76.19%/66.67%、59.09%/77.27%,MSCT结肠水灌肠对大肠病变定位准确率高于肠镜,与BE比较无显著差异.三种检查方法对大肠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MSCT结肠水灌肠对大肠评价范围全面,对大肠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作者:赵锡海;许建荣;李澄;华佳;路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单心室心功能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检测47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和28例正常儿童的房室瓣环运动速度等指标,并和有创、无创心功能指标对比.结果单心室患者邻近残余心腔侧的房室瓣环Sm、Em、Em/Am比值显著低于非残余心腔侧的相应指标.与正常儿童相比,单心室患者房室瓣环两侧的Sm、Em、Em/Am比值显著降低;Q-Sm间期显著延长.正常儿童的二尖瓣环Em/Am比值与二尖瓣血流E/A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单心室组房室瓣环Em/Am比值与房室瓣血流E/A比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单心室患者的Q-Sm间期与心导管测定Max(dp/dt)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57),Sm与Max(dp/dt)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组织多普勒在检测单心室异常室壁运动、评价舒张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Q-Sm间期是评价单心室收缩功能的有用指标.
作者:朱善良;陈树宝;孙锟;张玉奇;黄美蓉;高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静脉尿路造影诊断的18例肾盏憩室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并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性水样低密度灶,密度均匀,15例囊底部可见并发的结石影.增强扫描病灶密度均匀增高,CT值超过25 Hu,并形成液-液平面,延时扫描病灶内液面升高或病灶完全被对比剂充填,并且持续很长时间.结论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肾盏憩室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准确地与其他肾脏疾病相鉴别,是诊断肾盏憩室的重要手段.增强延时扫描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
作者:杜丽洁;李键丁;张利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外科和介入治疗前后ICA/M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灌注成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对疗效评价的应用.方法23例单侧慢性ICA/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分别于外科或介入治疗前后行MR脑灌注成像检查,计算脑灌注参数图,包括rCBF、rCBV、rMTT和TTP,对治疗前后脑灌注参数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23例患者中10例行STA-MCA吻合术,10例行PTAS,3例行CEA.10例行STA-MCA吻合术中6例为MCA闭塞,4例为ICA闭塞;10例行PTAS中7例为ICA重度狭窄,3例MCA重度狭窄;3例行CEA均为ICA重度狭窄.结果23例慢性ICA/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治疗前TTP、rMTT图均发现病变侧灌注延迟,而rCBF、rCBV图改变不明显,治疗后TTP、rMTT图上灌注异常区较治疗前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rCBF和rCBV图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病变区TTP、rMTT值较治疗前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rCBF和rCBV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WI检查能够观察外科和介入治疗前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为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卢洁;李坤成;焦立群;凌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中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7例临床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的患者行MRI及1H-MRS检查,分析其MRS检查技术、谱线特点、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关系.结果7例患者MRI脑内均有异常表现,异常信号主要出现在双侧枕叶、顶叶、颞叶,其中4例合并基底节受累,2例额叶轻度受累,1例合并双侧中脑大脑脚、丘脑受累,1例左侧岛叶受累;1H-MRS的谱线显示6例患者病变处可检出乳酸双峰,其中3例在脑脊液中检出乳酸峰.结论在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中1H-MRS可提供额外的直接反映疾病代谢异常的信息,有助于其诊断的确立,且具有替代传统有创检测脑脊液乳酸水平方法的潜能.
作者:冯逢;有慧;高晶;李小圳;孙宏毅;孟春玲;金征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脏射频消融前后大鼠外周血及肝脏局部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射频后1周组、射频后2周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射频后1周组及射频后2周组分别在射频后1周及2周处死,对照组不做射频即处死,取外周血及射频灶周边0.5 cm范围内肝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肝组织),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及射频灶周边肝组织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IL-10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的外周血IL-10表达水平为94.8333±3.5388.射频后1周为88.96±5.7230,射频后2周为63.08±13.7723,射频后2周组与对照组比较IL-10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射频后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IL-10表达水平为94.9333±2.0817.射频后1周为93.3400±2.1652,射频后2周为72.9400±10.4677,射频后2周组与对照组比较IL-10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射频后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射频消融后大鼠外周血及射频灶周边肝组织IL-10表达水平降低,推断RFA可能削弱IL-10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抑制作用.
作者: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不同G/S分期与脾脏指标的关系.方法361例慢肝患者根据肝穿结果分为无肝 纤维化(S0)到肝硬化(S4)五期,按炎症分为G1~G4四级.对照组104例为体检健康者.比较慢肝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慢肝不同G/S分期之间脾脏指标的差异.结果慢肝组与对照组脾脏大小、脾动静脉内径以及脾血流量差异有显著性,且慢肝组均大于对照组;G分期之间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以及脾动脉大速度差异有显著性,且随G分期增高而增大;S分期之间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与流速、脾动脉阻力指数差异有显著性;不同炎症活动度之间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以及脾动脉大速度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炎症程度越重诸数值越大;脾脏厚度与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0.447.结论慢肝患者脾脏增大,脾动静脉内径增宽,脾血流量增多,且随G/S分期增高而增高.脾脏大小、脾动静脉内径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
作者:葛辉玉;王金锐;苗立英;孟繁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漏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新生儿气漏的临床特点、X线和CT表现.结果呼吸困难、青紫是新生儿气漏的主要临床症状;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和纵隔积气多见且常合并存在.结论新生儿气漏的临床具有一定特点,X线是诊断新生儿气漏的主要手段,CT能进一步明确气漏的部位、范围及程度.
作者:孙静涛;段丽;李素荣;杜建民;朱会玲;高大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女,17岁,左髂部疼痛2个月,CT及MRI提示左侧髂骨占位,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X线提示骨质疏松.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激素(PTH):414.03 pg/ml;血清钙3.03 mmol/L;血清磷0.95 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165 IU/L.
作者:李丽;张文云;郭瑞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ER-fMRI)方法研究Stroop任务的执行加工成分及其相应的神经机制.方法对16例右利手的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冲突试次分别占不同比例的两种任务条件的Stroop色词-颜色命名任务.其中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30%,一致试次占70%;另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70%,一致试次占30%;,同时采用Phillips 3.0 T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fMRI数据,图像后处理和分析采用SPM5分析软件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16例被试者中12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①两种Stroop任务条件的脑激活区域没有差别,与有关实验结果类似.②被试对两种任条件中的冲突试次分别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冲突和策略加工,高冲突、低策略条件表现为左侧前扣带回(ACC),双侧VLPFC,双侧额极,双侧视区,左侧中颞叶,右侧顶下小叶(IPL),双侧小脑激活增强;高策略、低冲突条件右侧DLPFC,左侧SMA,右侧岛叶,双侧梭状回,右侧丘脑激活增强.③高抑制加工相应于VLPFC激活增强.结论揭示认知控制加工需要扣带-前额通路在内的PFC内不同亚区的功能协同,支持DLPFC和ACC的功能分离,提示抑制功能可能与控制加工分离.
作者:彭淼;郭启勇;刘加成;于兵;孙宝海;权松民;范国光;韩继阳;王玉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螺旋CT(MSCT)胸部扫描剂量的程度,以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受检者随机等分成两组(管电流调制组和管电流恒定组).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毫安秒(mAs).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进行评判,并记录评价结果.数据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管电流调制组有效mAs为(87.69±2.74)mAs,较恒定组(100 mAs)降低约12%(P<0.001).管电流调制组CTDIw(6.16±0.23 mGy),明显低于恒定组(7.0 mGy)(P<0.001).管电流调制组DLP(202.03±18.27mGy·cm)约为恒定组(230.13 mGy·cm)的87.7%(P<0.001).相同扫描条件和图像后处理方式下,管电流调制组的图像质量不仅未降低,而且还可选择性地改善(P>0.05).结论管电流调制技术可有效降低CT剂量,并不牺牲图像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真林;杨志刚;郭应坤;余建群;李媛;陈宪;谈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认识心内平滑肌瘤病(ICL)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图像特点,探讨CDFI诊断IC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P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7例心内平滑肌瘤病患者进行心脏、下腔静脉和髂静脉检查,观察静脉内和心内平滑肌瘤病的超声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7例患者超声图像均显示右心内随心动周期漂浮样运动的网格状或实质性的肿物回声,并与下腔静脉和/或髂静脉内的肿物回声相连,诊断为心内平滑肌瘤病.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与超声结果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为准确诊断心内平滑肌瘤病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力;马春燕;任卫东;陈冉;苗爱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女,46岁,因上腹部胀感来我院要求做肝胆胰脾超声检查,结果上述受检脏器均未见异常回声,嘱患者饮水500 ml,行胃超声检查,胃内亦未见异常回声,但在液体充盈的十二指肠球降部可见一大小为2.6 cm×1.2 cm的梨形团块样实性均质中等回声,边缘较规整,轮廓较清晰,基底部可见一窄蒂与十二指肠后壁相连(图1),当振动探头,该实性回声在十二指肠腔充盈的液体内有轻微摆动现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显示:实性回声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降部实性占位(息肉可能性大).随后施胃镜检查,亦发现上述病变,取活体组织送病理,病理诊断:十二指肠腺瘤性息肉.
作者:薛莉;史铁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单侧颈动脉闭塞同侧半球DSA的侧支血流分级与CT灌注的脑组织灌注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DSA证实的43例单侧颈动脉闭塞病人,将闭塞颈动脉同侧的大脑半球分为大脑中动脉皮层区域、前皮层分水岭区域、后皮层分水岭区域、内分水岭区域、穿支供血区域,对每个区域进行侧支血流分级和CT灌注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侧支分级与组织灌注有很好的相关性(r=-0.760,P<0.001),通过侧支分级≤1级判断非梗死区域脑血流量下降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6%;通过组织灌注≤Ⅰ期来判断有完全的侧支血流敏感性97%,特异性73%.结论DSA不仅提供侧支的形态学信息,也反映侧支的灌注信息,CT灌注能够反映侧支代偿情况,侧支分级与组织灌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作者:李尧;龚浠平;王拥军;李征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