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troop任务的执行加工成分及其神经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彭淼;郭启勇;刘加成;于兵;孙宝海;权松民;范国光;韩继阳;王玉凤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认知控制, 前额叶, 反应抑制
摘要: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ER-fMRI)方法研究Stroop任务的执行加工成分及其相应的神经机制.方法对16例右利手的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冲突试次分别占不同比例的两种任务条件的Stroop色词-颜色命名任务.其中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30%,一致试次占70%;另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70%,一致试次占30%;,同时采用Phillips 3.0 T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fMRI数据,图像后处理和分析采用SPM5分析软件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16例被试者中12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①两种Stroop任务条件的脑激活区域没有差别,与有关实验结果类似.②被试对两种任条件中的冲突试次分别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冲突和策略加工,高冲突、低策略条件表现为左侧前扣带回(ACC),双侧VLPFC,双侧额极,双侧视区,左侧中颞叶,右侧顶下小叶(IPL),双侧小脑激活增强;高策略、低冲突条件右侧DLPFC,左侧SMA,右侧岛叶,双侧梭状回,右侧丘脑激活增强.③高抑制加工相应于VLPFC激活增强.结论揭示认知控制加工需要扣带-前额通路在内的PFC内不同亚区的功能协同,支持DLPFC和ACC的功能分离,提示抑制功能可能与控制加工分离.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肿瘤血管的多普勒超声研究

    目的联合应用三种多普勒超声研究乳腺癌肿瘤血管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的规律.方法选取52例血流较丰富的乳腺癌肿块,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能量多普勒(PDI)及脉冲多普勒(PW)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乳腺癌肿块的肿瘤血管形态学特点及肿瘤血管的峰值流速(PS)及阻力指数(RI)的规律.结果52例肿块中发现粗细不均血管、动静脉瘘、扭曲血管、盲端血管的例数分别为27、29、39、18例.盲端血管、扭曲血管的PS均低于血管狭窄处及动静脉瘘处的PS(P<0.05),前两者之间及后两者之间的PS差异无显著性(P>0.05);粗细不均血管、扭曲血管R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43例肿块中发现了异常血管分级方式.直径≥2 cm的肿瘤的PS高于直径<2 cm的肿块(P<0.05).结论联合应用三种多普勒能够较好的显示乳腺癌肿瘤血管的形态学特征;乳腺癌肿块的PS、RI与肿瘤血管的形态及肿块大小密切相关.

    作者:李银珍;黄道中;赵胜;李进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增强CT对甲状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评价

    目的总结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CT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共54个病灶的CT表现,对强化幅度、均匀与否、形态等进行观察.同时取正常对照组平扫及增强各100例,计算平均大强化幅度,与病例组相比较.结果恶性组实性病灶的强化幅度明显低于良性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良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变增强后密度仍比较均匀,良性病变更多见不均匀强化.囊实性病灶的定性仍然有一定困难.结论CT静脉造影剂增强扫描,对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帮助.

    作者:侯振亚;曹崑;唐光健;王霄英;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无创超声检查技术是早期检测内皮功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方法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薛莉;史铁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热断层成像技术用于乳腺癌裸鼠模型实验初探

    目的探讨热断层成像技术(TTM)应用于乳腺癌裸鼠模型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既往实验中用逆转录病毒介导RNA干扰的方法,已构建的能不同程度抑制人的乳腺癌细胞MCF-7中LRP16基因表达的两株细胞pL374/MCF-7(抑制率90%)和对照细胞系pGFPi/MCF-7(阴性);选取BALB/c雌性裸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两组,10只/组.分别接种pL374/MCF-7及对照细胞系pLGFPi/MCF-7.接种细胞6周后,用TTM观察裸鼠成瘤情况.将20只裸鼠处死,解剖观察,取形成的小结节和相应的肺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TTM值异常升高的裸鼠有13只.11只裸鼠有≤3 mm小结节.HE结果显示,以上11只裸鼠体内形成的小结节为阳性肿瘤组织,4只肺部组织显示有阳性肿瘤细胞.TTM值异常升高与HE染色阳性高度相关.结论TTM技术可能在肿瘤的动物模型研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琦;袁云娥;韩为东;郝好杰;伍志强;赵亚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男,38岁,睾丸坠胀疼痛半年.查体:左睾丸扪及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彩超:左睾丸内见一3.5 cm×2.2cm边界清晰的、椭圆形的、环绕以高回声的肿块,环壁较规则,直径约为0.3 cm,内为强弱回声环交替的洋葱样结构,肿块可见较为明显的侧后声影,后方组织回声未见明显衰减(图1、2).CDFI: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余左侧睾丸实质回声尚均匀,血供正常.超声诊断:左侧睾丸内实性占位(睾丸表皮样囊肿可能性大).患者于半月后硬膜外麻碎下经左腹股沟行左睾丸内肿物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睾丸表皮样囊肿.

    作者:许祥丽;郑敏;李宏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筛窦囊肿2例报告

    例1,男,27岁,左眼胀痛、头痛、头昏7天.专科查体:左侧眼球外突,向外侧移位;鼻腔成分稍充血、无肿胀,左侧中鼻道隆起,中鼻甲水肿,中鼻道有少许分泌物,通气差,鼻中隔向右轻度偏曲,右侧中鼻道无分泌物,双下鼻甲肥大,左侧明显,左侧筛窦区有压痛.

    作者:杜海峰;刘禄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巨大子宫肌腺瘤变性坏死致多灶脑梗死伴妊娠1例

    患者女,27岁,第1胎孕24周,早孕时曾行保胎治疗,时有宫缩,既往严重痛经,进行性加重5年,孕期常规检查宫高及腹围均大于妊娠月份.

    作者:周颖芸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儿童单心室心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单心室心功能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检测47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和28例正常儿童的房室瓣环运动速度等指标,并和有创、无创心功能指标对比.结果单心室患者邻近残余心腔侧的房室瓣环Sm、Em、Em/Am比值显著低于非残余心腔侧的相应指标.与正常儿童相比,单心室患者房室瓣环两侧的Sm、Em、Em/Am比值显著降低;Q-Sm间期显著延长.正常儿童的二尖瓣环Em/Am比值与二尖瓣血流E/A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单心室组房室瓣环Em/Am比值与房室瓣血流E/A比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单心室患者的Q-Sm间期与心导管测定Max(dp/dt)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57),Sm与Max(dp/dt)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组织多普勒在检测单心室异常室壁运动、评价舒张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Q-Sm间期是评价单心室收缩功能的有用指标.

    作者:朱善良;陈树宝;孙锟;张玉奇;黄美蓉;高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鱼刺所致回肠膀胱瘘1例

    患者女,45岁.体检:膀胱区稍隆起,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中等,伴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7.7×109,中性粒细胞0.758,尿及大便常规正常.

    作者:吴仁华;钟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帆状胎盘前置血管破裂出血1例

    患者女,25岁,以停经16周突发阴道流血1 h就诊.患者G1P0,无腹痛,血红蛋白12 g/L;超声检查共3次.使用仪器分别为:HITACHI 525、LOGIQ BOOK及西门子OMNIA彩色超声诊断仪.

    作者:吴静;张倩;徐洪泳;王萍;刘维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Stroop任务的执行加工成分及其神经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ER-fMRI)方法研究Stroop任务的执行加工成分及其相应的神经机制.方法对16例右利手的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冲突试次分别占不同比例的两种任务条件的Stroop色词-颜色命名任务.其中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30%,一致试次占70%;另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70%,一致试次占30%;,同时采用Phillips 3.0 T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fMRI数据,图像后处理和分析采用SPM5分析软件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16例被试者中12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①两种Stroop任务条件的脑激活区域没有差别,与有关实验结果类似.②被试对两种任条件中的冲突试次分别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冲突和策略加工,高冲突、低策略条件表现为左侧前扣带回(ACC),双侧VLPFC,双侧额极,双侧视区,左侧中颞叶,右侧顶下小叶(IPL),双侧小脑激活增强;高策略、低冲突条件右侧DLPFC,左侧SMA,右侧岛叶,双侧梭状回,右侧丘脑激活增强.③高抑制加工相应于VLPFC激活增强.结论揭示认知控制加工需要扣带-前额通路在内的PFC内不同亚区的功能协同,支持DLPFC和ACC的功能分离,提示抑制功能可能与控制加工分离.

    作者:彭淼;郭启勇;刘加成;于兵;孙宝海;权松民;范国光;韩继阳;王玉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结节性硬化症中皮质结节的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病人皮质结节的质子磁共振波谱特征,理解皮质结节的病理形成.方法收集我院有完整波谱资料的25例临床确诊结节性硬化症病人,单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采集皮质结节和对侧半球MRI正常的对应脑区,比较两侧代谢物和各代谢物与Cr比值.结果25例病人采集50个单体素波谱,均未显示Lac峰,两侧Cr峰对称.25例皮质结节NAA峰较对侧低,NAA/Cr值1.33~1.57,平均NAA/Cr值(1.46±0.07);正常对侧1.49~1.78,平均NAA/Cr(1.54±0.11)(t=3.024,P=0.004).25例皮质结节Cho/Cr值(1.02±0.12),正常对侧是(1.00±0.15)(f=0.339,P=0.736).结论结节性硬化症皮质结节NAA/Cr降低,Cho峰无明显升高,反映皮质结节NAA减少,提示皮质结节是由不成熟神经元和/或没有NAA表达的神经胶质组成的病理特征.

    作者:吴光耀;雷皓;孙骏谟;田志雄;黄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单侧颈动脉闭塞DSA的侧支血流分级与CT灌注的脑组织灌注分期之间的关系

    目的研究单侧颈动脉闭塞同侧半球DSA的侧支血流分级与CT灌注的脑组织灌注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DSA证实的43例单侧颈动脉闭塞病人,将闭塞颈动脉同侧的大脑半球分为大脑中动脉皮层区域、前皮层分水岭区域、后皮层分水岭区域、内分水岭区域、穿支供血区域,对每个区域进行侧支血流分级和CT灌注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侧支分级与组织灌注有很好的相关性(r=-0.760,P<0.001),通过侧支分级≤1级判断非梗死区域脑血流量下降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6%;通过组织灌注≤Ⅰ期来判断有完全的侧支血流敏感性97%,特异性73%.结论DSA不仅提供侧支的形态学信息,也反映侧支的灌注信息,CT灌注能够反映侧支代偿情况,侧支分级与组织灌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作者:李尧;龚浠平;王拥军;李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对房颤患者复律后心房顿抑的研究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研究房颤患者电转复后的左房顿抑.方法房颤患者60例,于除颤后1天、3天、7天和1个月时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房内径、容积、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VE和VA及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将除颤后24 h与4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除颤后3天、7天、1个月与除颤后1天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房颤患者除颤后VA、VTIA、AFF、AEF、LAAEV、LAAEF、Va均明显减低,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30%患者于除颤后7天恢复正常,其余在除颤后1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房颤患者除颤后心房功能减低,即出现心房顿抑.

    作者:吴长君;刘秋颖;张春梅;刘露阳;石惠杰;范春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颅彩色双功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S)及超声造影(CEUS)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并与DSA结果对照评价其可靠性.方法对58例临床疑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一周内行TCCS和DSA检查颅内动脉.结果DSA共检出31条大脑中动脉(MCA)狭窄,TCCS及CEUS检出28条,DSA未证实有狭窄的MCA血管中,TCCS检出1条有狭窄,TCCS诊断MCA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和假阴性分别为90.3%、96.5%、3.5%和10.3%.结论TCCS和CEUS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是其检查的有效方法.

    作者:柳标;赵宝珍;姥义;蒋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RI诊断胫骨血管瘤1例

    患者女,43岁.左小腿反复胀痛1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胀痛,与行走无关,无夜间痛、无活动障碍,且反复发作.曾有左踝扭伤史.体检及专科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孟令平;魏弢;俞忠辉;韩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内平滑肌瘤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诊断

    目的认识心内平滑肌瘤病(ICL)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图像特点,探讨CDFI诊断IC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P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7例心内平滑肌瘤病患者进行心脏、下腔静脉和髂静脉检查,观察静脉内和心内平滑肌瘤病的超声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7例患者超声图像均显示右心内随心动周期漂浮样运动的网格状或实质性的肿物回声,并与下腔静脉和/或髂静脉内的肿物回声相连,诊断为心内平滑肌瘤病.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与超声结果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为准确诊断心内平滑肌瘤病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力;马春燕;任卫东;陈冉;苗爱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并纵隔淋巴结及胸膜转移1例

    患者女,70岁,查体X线平片发现左下肺占位,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入院行CT扫描,可见左下肺内基底段软组织结节灶,密度均匀,未见钙化,CT值35~45 Hu,大小约2 cm×3 cm,边缘较毛糙;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厚约1.5cm(图1、2).入院4天后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下肺内后基底段,与周围胸膜无粘连,心膈角处胸膜见粟粒样结节,下叶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胸膜腔内少量淡黄色胸水.术后病理诊断:硬化型血管瘤并纵隔淋巴结及胸膜转移.

    作者:李吉臣;鲁强;解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量化评价肺栓塞-再灌注损伤,探讨肺栓塞-再灌注损伤形成机制.方法选择14只健康杂种犬为实验对象.利用Swan-Ganz导管模拟肺膈叶动脉栓塞-再灌注.栓塞前、栓塞24 h和再通4 h要分别进行肺动脉压测定、CT灌注成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结果再灌注肺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再灌注损伤肺的BF[(325.69±134.00)ml·min-1·100 g-1)]和MTT[(1.98±0.44)s]与栓塞前正常基线值[(409.58±88.42)ml·min-1·100 g-1)和(1.87±0.48)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再灌注4 h的肺动脉压[(25.79±6.25)mmHg]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平均值[(388.79±25.07)U/ml]与栓塞前正常基线值[(22.31±3.77)mm-Hg和(404.38±23.81)U/ml]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5).再灌注损伤侧肺的湿/干重比率(6.29±1.23)显著大于对侧肺(4.54±1.19),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再灌注水肿增加了肺组织的含水量.结论CT灌注成像有效反映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对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作者:包娜;翟仁友;王辰;蒋涛;郑娟;金文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盏憩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静脉尿路造影诊断的18例肾盏憩室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并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性水样低密度灶,密度均匀,15例囊底部可见并发的结石影.增强扫描病灶密度均匀增高,CT值超过25 Hu,并形成液-液平面,延时扫描病灶内液面升高或病灶完全被对比剂充填,并且持续很长时间.结论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肾盏憩室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准确地与其他肾脏疾病相鉴别,是诊断肾盏憩室的重要手段.增强延时扫描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

    作者:杜丽洁;李键丁;张利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