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青;王自能;叶涛
根据病案提供的资料,患者阴道出血的可能原因是:产道裂伤.分析如下:患者为G4P1孕40+2周,巨大儿,经阴道置米索试产,宫口开大6 cm,因枕横位滞产,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试产过程中因胎儿大、胎头位置低、胎头对产道压迫时间长,造成产道软组织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术中儿头位置深、下段薄、子宫切口偏低,再加上枕横位出头,胎儿以较大径线枕额径及术者助娩的手通过子宫下段横切口,因此不仅造成切口两侧延裂各2 cm,出血多,术野不清,缝合困难以及切口下缘正中明显活动性出血的情况,而且可能损伤宫颈、阴道穹窿甚至阴道壁上段,造成该部位血管断裂或血管丛破裂出血,由于位置稍低于子宫切口处,所出的血则流入阴道.
作者:李惠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血气分析至今仍是评价体内酸碱状态--气体代谢及物质代谢的一个金标准.自从1960年Saling首先报道用胎儿头皮血血气分析可以反映胎儿气体代谢及酸碱状态以来,为产科临床提供了判断胎儿宫内缺氧及酸中毒的重要手段.自1983年Daffos首次成功地在B超引导下经羊膜腔穿刺取胎儿脐带血以后,脐带血血气分析可用于实践.但在产程中,由于阵阵子宫收缩,以及产妇不好配合,操作会有困难,且这种有创性操作不宜反复进行,所以常常在胎儿出生后,即刻在直视下穿刺脐带动脉或静脉取血,但其结果仅反映在出生前短期内的血气状况,不能作连续监测.目前在产程中连续监测胎儿血气状况的方法已有胎儿头皮血气分析、脉搏血氧测定、头皮下组织液pH测定等.
作者:黄醒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米非司酮用于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好,对母体的安全性较高.但是,用药对胎盘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对胎盘合成的激素和调节因子亦可能有影响.目前,尚未见对胎儿、新生儿有影响的报道.许多专家指出:在尚无统一结论的前提下,对米非司酮用于晚期妊娠引产应持谨慎态度.
作者:徐永萍;戴曼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授精(1CSI)治疗因少弱精及梗阻性无精症所致之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GnRH-α+FSH/hMG+hCG促排卵,对成熟卵细胞(M Ⅱ)进行显微注射授精,受精卵体外培养3天后移植回子宫腔.结果:67个周期获成熟卵(M Ⅱ)586个,受精率76.28%.临床妊娠率25.37%.结论:ICSI是治疗不育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国宁;叶虹;刘红;赵妍;裴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更为准确地评价胎儿在宫内的状态,人们在利用各种仪器设备间接地了解胎儿是否缺氧时,于1981年人类首次用胎儿镜实施胎儿血管内输血;1986年又成功地在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肤进行了首例胎儿脐带血的穿刺.尽管才十几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目前胎儿脐带血的采集主要用于胎儿细胞遗传学的产前诊断;胎儿缺氧的产前诊断以及胎儿贫血的产前治疗.
作者:陈倩;刘运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米索前列醇(下称米索)因其价格便宜、使用方法简单,效果明显,近年来其应用已被广泛接受,对应用后引起的并发症也时有报道.本院近两年使用米索行晚期妊娠引产后,致子宫不完全破裂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30岁,孕2产1,停经41+2周,无宫缩,于1998年9月23日10:00入院,既往体健,定期孕期检查正常.入院当日心电图检查报告:窦性心动过速,107/min,孕期无外伤及用药史.1991年足月顺产1活女要,体重不详,产时产后无大出血及感染史.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血压14/8 kPa,脉搏98/ min,心肺听诊无异常,宫高32 cm,腹围100 cm,第一胎方位,胎心142/ min,先露未入盆,胎膜完整.
作者:张凤梅;翟桂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8岁,因阴道流出脓血性分泌物3年入院.反复询同患者及家长发病之初是否有异物误人阴道史,均否认.3年来曾多次到县、市、省级各医院就诊,均按阴道炎处理,无效.妇科检查见外阴及阴道口周围皮肤、粘膜充血、潮湿,肛门指诊阴道深部有一类圆形硬物,直径约2 cm,不动.B超探查:阴道内探及一不均质包块,大小2.3 cm×3.0 cm.以鼻镜窥视阴道并用探针探查未发现异常,再放入导尿管以石蜡油灌注于阴道内,未见异物排出.遂用膀胱镜探查:在外阴消毒及2%的利多卡因阴道内表面麻醉下,以F-22号Olympus冷光源膀胱尿道镜插入阴道内2 cm,冲生理盐水膨撑阴道,见阴道后穹窿处一圆珠状异物,取出之,为一直径1.5 cm的塑料珠子.镜下观察阴道局部粘膜充血、水肿、肉芽生长呈米粒大小的息肉数个,取活检后报告:阴道壁炎性息肉.
作者:苏莹;张凤仪;郝锡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多发病,约有5O%育龄妇女患有此病[1].对于糜烂面积较大和炎症浸润较深的病例,微波治疗疗效较好,但其缺点是术后有多量水样白带及长时间出血,创面愈合约需4~8周.应用α-干扰素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可减少术后阴道流液量,缩短出血及创面愈合时间,是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疗效较好、疗程短的方法.
作者:许向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脐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在胎儿畸形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997年10月至1999年11月于本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发育异常59例,全部病例在出生或引产后得到证实.同期收集正常孕妇154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其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速与舒张期末期低速度之比值(S/D值).结果:胎儿畸形组的S/D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类畸形中,多发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组脐动脉血流S/D值异常者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05);而泌尿系统畸形和胸、腹水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胎儿畸形,尤其是多发畸影、消化系统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可引起S/D值增高.
作者:杨太珠;杨志伟;张晓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脐带是胎儿与胎盘间联系的重要生理结构.对脐带的正确处理,涉及新生儿的安危.新近有关脐带血的研究,更进一步扩展了脐带的重要作用. 分娩时,当胎头娩出后,应以手指扪胎儿颈部,探查是否有脐带缠绕,并确定脐带绕颈圈数和松、紧程度.若脐带环绕1周,且松,则手指顺势牵下脐带,滑过胎头顶部或从胎前肩、后肩推下.大约25%的病例发生脐带绕颈,通常并无危害,但若绕颈过紧或环绕圈数多,构成脐带相对过短,将影响胎先露下降、第二产程延长、胎儿异常,强行娩胎儿可造成脐血管断裂出血、胎儿脐疝、窒息、胎盘早剥和子宫内翻等.为防止此类并发症,唯有待胎肩娩出时,立即用两钳夹闭脐带,从钳间剪断,注意勿伤及胎儿颈部,迅速松解绕颈的脐带后,协助胎儿娩出.
作者:周珍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脐带绕颈294例进行分析:①分析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的关系;(②比较脐带绕颈与不绕颈者对围产儿影响;③比较脐带绕颈周数对围产儿影响.结果:脐带过短无一例发生脐带绕颈,脐带过长组的脐带绕颈周数多于脐带正常长度组,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脐带绕颈的胎儿窘迫率为24.5%,窒息率为10.20%,死胎率为2.04%.结论: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的关系,脐带过长是导致脐带绕颈的基本因素.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则胎儿窘迫,死胎,窒息发生机会亦越大.
作者:李馥玫;赵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对产程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289例初产妇,按活跃期人工破膜时机的不同分三组,即加速、速、减速阶段各一组(A组181例、B组63例、C组54例),分析比较各组产程时间的差异.结果:三组活跃期分别为2.46±1.36 h、2.88士1.63 h、2.21士1.56 h,总产程时间分别为9.39士2.92 h、9.07士2.64 h、7.66±2.63 h.三组活跃期无显著性差异,越接近活跃期晚期行人工破膜,总产程越短.结论:活跃期常规破膜对产程影响不大,无指征时尽量不行破膜,等待自然破膜.
作者:齐小雪;徐雁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进入母体血循环的胎儿细胞有4种.使用有效的方法从正常与异常妊娠母血中分离富集极少量的胎儿有核红细胞、滋养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目前国外采用较多的有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磁活化细胞分选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引入.特别是聚合酶链反应及其衍生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提供了从母血中检测胎儿细胞敏感的方法并在无创伤性产前诊断方面得到一定的应用.
作者:郑彤彤;吕时铭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7年以来,我院在施行部分子宫切除术中采用腹部横切口钝性分离,保留腹壁浅静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科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1997年7月至1999年11月期间采用腹部横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施行子宫切除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纵切口子宫切除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分布、子宫大小、手术指征等经χ2检验,P>0.05,其构成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玉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附件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的13例Ⅲ.期和12例Ⅲ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Ⅲ.患者13例,平均年龄59.6岁(39~73岁),腺癌10例,腺鳞癌1例,浆乳癌2例,复发3例,死亡2例,5年生存率65.6%;Ⅲc期患者12例,平均年龄56.6岁(32~72岁),腺癌7例,腺鳞癌3例,浆乳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6例,同时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4例,单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例,复发转移9例,其中8例死亡,5年生存率14.5%.结论:子宫内膜癌Ⅲc期预后明显差于Ⅲ,期,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Ⅲ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术中行淋巴结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和判定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建六;魏丽惠;王一丁;富琪;周蓉;屠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异位妊娠行保守性手术时未将组织完全去除使得剩余滋养细胞继续生长甚至输卵管破裂,导致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 PEP).持续性异位妊娠是保守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亦是患者接受再次治疗的主要原因.随着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增加及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异位妊娠的保守性手术治疗机会也增加.其出现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5%~8%,其经腹手术为3%~5%,而腹腔镜下为3%~2O%.为此,在行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时要重视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及监测.
作者:彭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24岁,孕3产0,停经39+5周,头痛1天,抽搐2次,于1998年7月4日4:00pm人院.妊娠期一直未作检查,近2个月双下肢水肿.3日晚6时出现头痛,逐渐加剧,伴眼花.今天2:30 pm突抽搐,约30 S后停止,唤之能应,送医院途中又抽搐1次.否认有癫痫、高血压及肾病史.人工流产2次.体查:体温36℃,呼吸22/min,脉搏100/min,血压24/17kPa烦躁,呼不应答.双侧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正常,心、肺无异常,双下肢水肿(+).宫高32 cm,腹围87 cm,无宫缩,胎位LOA,先露固定,胎心118/min,肛查:S-1,宫口未开.
作者:邓小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而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临床常用药物是缩宫素及麦角新碱.自1976年有人报道用天然前列腺素治疗产后出血以来,已有许多报道显示卡孕拴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本文研究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常规使用的缩宫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产后血压及用药后副反应.
作者:张喜玲;韩青莲;王会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调查带有尾丝及无尾丝两种宫内节育器的两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盆腔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有尾丝及无尾丝两组妇女在年龄、孕产次、官腔深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无尾丝组停用率高于有尾丝组(P<0.05).但两组妇女在生殖道感染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尾丝组3例、无尾丝组2例发生盆腔炎.结论:尾丝的存在并不增加生殖道感染及盆腔炎的发生.
作者:张云山;杜建秋;魏振河;刘士惠;裘瑾;李美茹;宋文珍;李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25岁,因停经42+1周无产兆于1998年6月3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孕期无阴道出血.入院查体:T36.4C,P80/ min,BPl5/9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腹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产科检查:宫高39cm,胎心152/ min,先露头位,宫口未开.B超示:单胎晚妊,脐带绕颈1周,胎盘Ⅲ级,羊水正常.人院诊断:过期妊娠.于1998年6月4日8:00Am开始给5%葡萄糖液500ml加缩宫素5IU静脉滴注引产,官缩不规律,患者起床小便时突然自然破膜,流出血性羊水多量,立即复查B超排除胎盘早剥,查体宫缩不规律,腹软,宫体无压痛,胎心140/ min,阴道出血少量.
作者:胡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