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张喜玲;韩青莲;王会茹

关键词:卡孕栓, 预防产后出血, 缩宫素, 临床常用药物, 孕产妇死亡, 严重并发症, 产后出血量, 前列腺素, 麦角新碱, 临床效果, 宫缩乏力, 产科临床, 显示卡, 副反应, 治疗, 血压, 患者
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而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临床常用药物是缩宫素及麦角新碱.自1976年有人报道用天然前列腺素治疗产后出血以来,已有许多报道显示卡孕拴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本文研究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常规使用的缩宫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产后血压及用药后副反应.
实用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畸形的脐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

    目的:探讨脐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在胎儿畸形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997年10月至1999年11月于本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发育异常59例,全部病例在出生或引产后得到证实.同期收集正常孕妇154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其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速与舒张期末期低速度之比值(S/D值).结果:胎儿畸形组的S/D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类畸形中,多发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组脐动脉血流S/D值异常者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05);而泌尿系统畸形和胸、腹水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胎儿畸形,尤其是多发畸影、消化系统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可引起S/D值增高.

    作者:杨太珠;杨志伟;张晓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选择性剖宫产出血30例临床观察

    选择性剖宫产是妊娠晚期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术前病人无宫缩,术后部分病人子宫平滑肌细胞不能及时收缩,致产后出血量增多.过去常用缩宫素和麦角新碱来预防产后出血,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及过敏反应,对子宫收缩的疗效不稳定,有些妊高征病人的应用也受到限制.我院从1997年2~6月一次性直肠应用米索前列醇200~400μg,预防剖宫产出血3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杜秀萍;王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妊娠母胎梅毒1例

    患者26岁,孕1产0.因停经38+3周,先兆临产于2000年6月19日人院待产.停经40+天时确诊早孕,孕4+月自觉胎动,定期产前保健,产科无异常发现.孕5月时发现右手腕及腰部皮肤散在黄豆大小玫瑰红斑,两侧大阴唇、会阴体及肛周有湿润性丘疹,腹股沟处玫瑰色鳞屑性斑、丘疹.梅毒血清检查,RPR1:32阳性,TPPA滴度>1:80.诊断梅毒Ⅱ期.同时检测其丈夫,梅毒血清学试验亦为阳性.均给予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IU/d,肌肉注射,连续15日,停药半月,复查血清学结果:RPR降至1:8阳性,再给苄星青霉索G240万IU,每周1次,肌肉注射,共3次,复查RPR为1:2阳性,再次用苄星青霉素1诊程.

    作者:周珍真;游泳;陈悦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盆腔静脉曲张症15例临床分析

    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TVCDI),观测15例盆腔静脉曲张症(Pelvic Varicocde,PV)患者,就有关彩超特征及临床意义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TVCDI检测15例PV患者,年龄32~46岁,平均38.5岁,患者均有下腹坠痛、月经失调等临床症状.选择2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年龄28~48岁.应用美国Apogeecx彩超仪,选择阴道探头频率5~9MHz,视角120°,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探头置阴道穹窿部探查.观察子宫、卵巢大小、盆腔内血管的分布、血流显像.重点观察子宫旁静脉丛、输卵管下方静脉丛、卵巢外围静脉丛.测量多色相间的血流信号,在这些区域的分布范围,并测量其直径及血流速度.

    作者:陆宁生;韩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脐带绕颈294例进行分析:①分析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的关系;(②比较脐带绕颈与不绕颈者对围产儿影响;③比较脐带绕颈周数对围产儿影响.结果:脐带过短无一例发生脐带绕颈,脐带过长组的脐带绕颈周数多于脐带正常长度组,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脐带绕颈的胎儿窘迫率为24.5%,窒息率为10.20%,死胎率为2.04%.结论: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的关系,脐带过长是导致脐带绕颈的基本因素.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则胎儿窘迫,死胎,窒息发生机会亦越大.

    作者:李馥玫;赵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子痫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内出血性休克1例

    患者,24岁,孕3产0,停经39+5周,头痛1天,抽搐2次,于1998年7月4日4:00pm人院.妊娠期一直未作检查,近2个月双下肢水肿.3日晚6时出现头痛,逐渐加剧,伴眼花.今天2:30 pm突抽搐,约30 S后停止,唤之能应,送医院途中又抽搐1次.否认有癫痫、高血压及肾病史.人工流产2次.体查:体温36℃,呼吸22/min,脉搏100/min,血压24/17kPa烦躁,呼不应答.双侧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正常,心、肺无异常,双下肢水肿(+).宫高32 cm,腹围87 cm,无宫缩,胎位LOA,先露固定,胎心118/min,肛查:S-1,宫口未开.

    作者:邓小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幼女阴道异物存留3年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8岁,因阴道流出脓血性分泌物3年入院.反复询同患者及家长发病之初是否有异物误人阴道史,均否认.3年来曾多次到县、市、省级各医院就诊,均按阴道炎处理,无效.妇科检查见外阴及阴道口周围皮肤、粘膜充血、潮湿,肛门指诊阴道深部有一类圆形硬物,直径约2 cm,不动.B超探查:阴道内探及一不均质包块,大小2.3 cm×3.0 cm.以鼻镜窥视阴道并用探针探查未发现异常,再放入导尿管以石蜡油灌注于阴道内,未见异物排出.遂用膀胱镜探查:在外阴消毒及2%的利多卡因阴道内表面麻醉下,以F-22号Olympus冷光源膀胱尿道镜插入阴道内2 cm,冲生理盐水膨撑阴道,见阴道后穹窿处一圆珠状异物,取出之,为一直径1.5 cm的塑料珠子.镜下观察阴道局部粘膜充血、水肿、肉芽生长呈米粒大小的息肉数个,取活检后报告:阴道壁炎性息肉.

    作者:苏莹;张凤仪;郝锡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脐带绕颈9周半1例报告

    患者23岁,孕1产.因停经9月,规律性腹胀痛2h,于1999年8月10日9:00Am,急诊入院.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8年11月7日.孕期未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及接触有毒物质,停经4月感胎动,妊娠晚期至分娩胎动频繁.孕期从未作过产前检查.

    作者:黄仁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前置血管破裂8例临床分析

    目的:认识前置血管破裂的症状体征,以便作出及时诊断处理.方法:回顾本院10年中发生的8例前置血管破裂,分析研究其临床经过及国产儿结局.结果:8例均为临产前后阴道持续少量新鲜出血,误诊6例,误诊率75%;国产儿死亡6例,死亡比75%,窒息2例,围产儿死亡及窒息率100%.结论:出血特征及出血后持续的胎儿监护,可帮助诊断前置血管破裂,及时终止妊娠或结束分娩,降低围产儿死亡比,减轻国产儿窒息程度.

    作者:张秀兰;周夫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脐带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先天异常

    脐带(umbilical cord)是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间的条索状结构.脐带外被羊膜,内含体蒂分化的粘液性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内除有闭锁的卵黄囊蒂和尿囊外,还有脐动脉和脐静脉.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和排泄废物的重要途径.

    作者:祝彼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脐带帆状附着并前置血管破裂1例

    患者,25岁,因停经42+1周无产兆于1998年6月3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孕期无阴道出血.入院查体:T36.4C,P80/ min,BPl5/9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腹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产科检查:宫高39cm,胎心152/ min,先露头位,宫口未开.B超示:单胎晚妊,脐带绕颈1周,胎盘Ⅲ级,羊水正常.人院诊断:过期妊娠.于1998年6月4日8:00Am开始给5%葡萄糖液500ml加缩宫素5IU静脉滴注引产,官缩不规律,患者起床小便时突然自然破膜,流出血性羊水多量,立即复查B超排除胎盘早剥,查体宫缩不规律,腹软,宫体无压痛,胎心140/ min,阴道出血少量.

    作者:胡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Ⅲa期和Ⅲc期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附件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的13例Ⅲ.期和12例Ⅲ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Ⅲ.患者13例,平均年龄59.6岁(39~73岁),腺癌10例,腺鳞癌1例,浆乳癌2例,复发3例,死亡2例,5年生存率65.6%;Ⅲc期患者12例,平均年龄56.6岁(32~72岁),腺癌7例,腺鳞癌3例,浆乳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6例,同时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4例,单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例,复发转移9例,其中8例死亡,5年生存率14.5%.结论:子宫内膜癌Ⅲc期预后明显差于Ⅲ,期,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Ⅲ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术中行淋巴结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和判定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建六;魏丽惠;王一丁;富琪;周蓉;屠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腹部横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1997年以来,我院在施行部分子宫切除术中采用腹部横切口钝性分离,保留腹壁浅静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科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1997年7月至1999年11月期间采用腹部横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施行子宫切除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纵切口子宫切除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分布、子宫大小、手术指征等经χ2检验,P>0.05,其构成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玉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如何掌握脐带因素的剖宫产指征

    脐带是一支平均长度为50cm的长圆形带状结构,内含两根脐动脉,一支脐静脉,在血管周围是乳白色富有弹性的华通氏胶,保护这三根血管.脐带一端连接胎儿,另一端连接胎盘.胎儿心脏每一次搏动将含氧较低、二氧化碳较高的血液经脐动脉输向胎盘,经过绒毛的毛细血管,与绒毛间隙的母血根据血氧及二氧化碳的浓度梯度差进行氧及二氧化碳的交换,交换后,将含氧较高、二氧化碳较低的血经脐静脉回输给胎儿;当然,此中还兼有输送各种胎儿所赖以生存的各种营养成分和经代谢之后需要排出的产物.因此脐带是维系胎儿生命的重要通道,一旦血运受阻或出血,将对胎儿造成伤亡,以致死亡.

    作者:戴钟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绝经晚期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70岁,因发现右下腹肿物3+年,肿物生长迅速半年,于1996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有一肿物如红枣大小,不随体位改变而活动,无任何不适,肿物生长缓慢,未予治疗.近半年肿物生长迅速,明显增大如鸭蛋大小,伴右下腹坠痛,活动时加重而来我院.既往月经规则,无痛经,35年前因左卵巢囊肿(性质不详)在本地行全子宫加左附件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G1P1,无产后大出血、发热等.

    作者:杨艳瑞;李萍;孙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而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临床常用药物是缩宫素及麦角新碱.自1976年有人报道用天然前列腺素治疗产后出血以来,已有许多报道显示卡孕拴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本文研究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常规使用的缩宫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产后血压及用药后副反应.

    作者:张喜玲;韩青莲;王会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08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新式剖宫产术组154例,与同期下腹部Pfannenstial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组154例进行多项指标的对照.结果: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快、术后病率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红瑛;李小毛;谌小卫;滕奔琦;杨越波;尹玉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脐带血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至今仍是评价体内酸碱状态--气体代谢及物质代谢的一个金标准.自从1960年Saling首先报道用胎儿头皮血血气分析可以反映胎儿气体代谢及酸碱状态以来,为产科临床提供了判断胎儿宫内缺氧及酸中毒的重要手段.自1983年Daffos首次成功地在B超引导下经羊膜腔穿刺取胎儿脐带血以后,脐带血血气分析可用于实践.但在产程中,由于阵阵子宫收缩,以及产妇不好配合,操作会有困难,且这种有创性操作不宜反复进行,所以常常在胎儿出生后,即刻在直视下穿刺脐带动脉或静脉取血,但其结果仅反映在出生前短期内的血气状况,不能作连续监测.目前在产程中连续监测胎儿血气状况的方法已有胎儿头皮血气分析、脉搏血氧测定、头皮下组织液pH测定等.

    作者:黄醒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16卷5期疑难病案

    患者,女,25岁.因宫内孕32+2周、腹部胀痛10天于1996年4月16日人院.末次月经1995年8月20日,预产期1996年5月27日.患者孕早期平顺,孕4个月自觉胎动,15天前在本院及院外行B超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近10天腹部增长较快,近5天更加明显.自觉腹胀、气短伴全身水肿.5 h前见红未破水入院.4年前正常分娩1男要.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脐带因素致胎儿宫内窘迫的监测

    脐带因素一直是导致分娩期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常见而又难以防范的高危因素之一,正确预测脐带异常并准确评估其对分娩的潜在风险,是目前产科急待解决的难点之一.任何影响脐带血运通畅的因素均可导致胎儿窘迫,包括:脐带过长或过短、脐带扭曲或缠绕、脐带打结或受压、脐带脱垂或破裂以及脐带畸形等,其中以脐带缠绕及随产程进展而相对变短、狭窄或受压引起胎儿窘迫等更为常见.

    作者:郑桂英;李守柔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实用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