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岩;李丽娜;袁彬彬;王莎莎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肠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小肠病变的CT表现,并与18例正常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肠病变CT表现:8例肠壁和肠系膜有异常改变;6例肠系膜有异常改变,但肠壁未见明显异常;2例CT检查阴性.结论 CT可以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肠病变受累情况及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龚红霞;朱炯;殷焱;许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50岁,1年前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此次来我院行异体移植肾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显示:移植肾质地良好,色泽红润,动脉搏动明显,大约1 min后输尿管有尿液排出.术后一周,尿量偏少,给予利尿治疗,效果不佳,24 h尿量2000 ml.复查肾功能:BUN 20.2 mmol/L、Cr 230μmol/L.二维超声显示:移植肾大小9.9 cm×5.4 cm×5.5 cm,实质回声均匀,边界清楚,无肾积水及肾周围血肿.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移植肾上部未见血流充盈,无血流信号;移植肾下部血管充盈完整,血流连续性好.超声意见考虑为移植肾上极动脉血栓形成(见图1).本例病人通过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性好转;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肾血供恢复正常,经治疗性诊断,说明超声诊断正确.
作者:张越;蔡江涛;孙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病例的腹部B超、肝脾脑CT和脑MRI特点,初步探讨WD影像学检查意义和方法选择.方法回顾69例WD,依据主要症状分为脑型、肝型和肾型3组,分析各组中腹部B超、肝脾脑CT和脑MRI检查的主要特点.结果 60例患者进行了腹部B超检查,其中59例(98.3%)发现异常声像,以肝实质异常声像、脾大和门脉高压声像为特点,声像结果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5例肝脾CT检查以小结节性肝硬化改变和脾大为主要特点.11例患者行脑CT检查,无神经症状者脑CT无异常,有神经症状者50%发现异常病灶,主要特点是基底节区和丘脑对称性低密度灶和脑萎缩.7例患者进行MRI检查,6例发现异常信号,均为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分布部位主要为基底节、丘脑和脑干,5例发现脑萎缩.结论影像学检查对WD诊断有重要意义,可用于病情判断和鉴别诊断.WD脑CT或MRI检查以基底节区和丘脑改变为特点.
作者:雷建华;童德军;杨旭;罗红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心尖切面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评价心肌缺血的可靠性.方法分析22例冠心病(CAD)患者和18例冠状动脉定量造影(QCA)正常患者的全心尖切面心肌所测左室16个节段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分别比较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室壁运动正常节段心肌及对照组心肌的CVIB、CVIB%及AII%值.结果 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CVIB、CVIB%值均显著低于后二者,而AII%值则显著高于后二者.结论全心尖切面所测左室16个节段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能够敏感、客观并比较全面地反映心肌缺血情况.
作者:李东野;常超;高铭枢;夏勇;陈清枝;陈静;王晓萍;吴兰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造影剂进行心肌显像的理想剂量.方法用本研究所自行研制的表面活性剂类超声造影剂对7只开胸犬的心肌进行显像观察,将造影剂稀释为10、20、30倍,分别对心肌进行显像,观察其不同的显像效果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造影剂的剂量在稀释10倍至30倍之间时,均是在触发间歇为1:8个心动周期时心肌显像效果佳,此时造影剂在心肌组织内达到饱和状态.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心肌显像效果明显减弱,3级显像的比例明显减少,前壁、后壁心肌和心腔内声学密度明显降低.结论不同剂量的超声造影剂对心肌有不同的显像效果,本实验发现稀释20倍时心肌显像的效果较理想.
作者:景香香;王志刚;冉海涛;凌智瑜;李晓东;彭晓琼;杨春江;罗安果;张群霞;郑元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咽鼓管倾斜位MR扫描方法.方法病变组4例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咽鼓管倾斜位MR扫描;正常组4例按照自行设计的改良法进行扫描.结果传统方法只能部分显示咽鼓管及周围解剖结构.改良法可以显示咽鼓管全长,而且适用于按传统方法无法确认的、解剖变异大的儿童咽鼓管扫描.结论改良法将耳鼻咽喉专科、影像学与数学相结合,简便易行,个体针对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悍军;马林;王荣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20例,与病理对照,分析各类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恶性肿瘤8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其中骨肉瘤3例,明显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肿物内均有瘤骨形成;软骨肉瘤3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肿物内有钙化灶者2例,有瘤骨及瘤软骨形成者1例;尤文氏肉瘤1例,内见钙化;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7例,为边缘规则肿物,未见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成釉细胞瘤5例,为边缘规则的分房状肿物、骨质膨胀性破坏4例,广泛侵犯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均为多骨膨胀性改变,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骨小梁消失.结论各类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对颌面部骨源性的肿瘤与类肿瘤病变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燕风;罗德红;吴宁;罗斗强;赵心明;黄遥;蒋力明;蒋玲霞;李静;李琳;周纯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是世界上早开展超声诊断研究的国家之一,在上世纪50、60年代曾取得过令世人震惊的辉煌成绩,处于国际水平的前沿.但因当时我国处于封闭状态,国外对我国当时的成绩了解甚少;另因时间长久,国内同志对早期国内超声的研究工作也渐渐淡忘.以史为镜,探索兴衰,让我们从中汲取教益,故有必要对四十多年来我国超声心动图工作者如何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工作进行简略回顾.
作者:王新房;刘夏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神经纤维瘤病(NF)的分型及各型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MR表现.结果根据NIH诊断标准,7例属NF-11型,表现为皮肤咖啡牛乳色斑,皮下结节,左大腿肿块,左足底病变及椎管内神经纤维瘤;2例属NF-2型,均患双侧听神经瘤.结论结合MRI表现及临床资料,MR能对神经纤维瘤病作出正确诊断.MR平扫对NF的检出和分型有很大的优势.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平扫未见的小病灶.
作者:高晓龙;毛新清;王培军;赵江民;赵小虎;王金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结合声学造影测量左室容积的准确性.方法应用RT3DE诊断仪分别测量15只犬在无造影、造影状态下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和每搏量(SV).对RT3DE和二维所测LVEDV、SV值,分别与左室实际值、Doppler频谱法SV测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RT3DE造影法相关性高于单纯RT3DE、二维Simpson法和面积长度法(r分别为0.934、0.920、0.846和0.768).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声学造影能更准确地定量测量左室容积.
作者:谢明星;邓斌华;王新房;吕清;庄磊;王瑶;张跃力;方凌云;刘夏天;蒲朝霞;袁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造影(ERCP)活检确诊的35例壶腹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 35例均发现肿瘤,增强扫描肿瘤本身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其中16例经图像后处理,35例均清晰显示肿瘤及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结论 MSCT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壶腹部肿瘤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坚;杨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PW)中二尖瓣环速度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室壁按照硝酸甘油(NTG)介入99Tcm-MIBI SPECT 结果分为有存活心肌组、无存活心肌组,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测量相应梗死壁二尖瓣环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Dob)负荷前及每级Dob负荷试验时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射血前期PEP、射血期ET;另选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测量6个室壁二尖瓣环Vs、PEP、ET.结果 Dob 5μg/(kg·min)时,以Vs增加量≥2 cm/s为临界值,则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76%,准确度为75%,以PEP/ET变化率2(Dob 5μg/(kg·min)时PEP/ET与Dob负荷前PEP/ET的比值)≥100%作为诊断无存活心肌的临界值,则敏感度为73%,特异度为85%,准确度为79%;以Dob 10 μg/(kg·min)时Vs增加量≥3 cm/s为临界值,则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增加到83%,特异度为79%,准确度增加到81%,以PEP/ET变化率3(Dob 10μg/(kg·min)时PEP/ET与Dob负荷前PEP/ET的比值)≥100%作为诊断非存活心肌的临界值,则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5%,准确度为84%.结论 Dob负荷时二尖瓣环Vs、PEP/ET可用于检测存活心肌,方法简单、可靠.
作者:黎爱峰;刘霞;杨锐英;李娟;黎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利用肝移植手术标本探讨肝细胞肝癌(HCC)边缘部CT征象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42例经肝移植手术证实的HCC,术前全肝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 s、60 s行全肝螺旋CT动、门脉双期扫描.观察新鲜手术标本后,常规HE染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边缘部的CT表现及各种病理改变.结果 CT平扫病灶边缘清楚,病理上肿瘤多有包膜;而边缘不清的病理上肿瘤浸润性生长多见;动态增强后肿瘤边缘不清或呈高密度者,边缘多可见丰富的新生血管,肿瘤分化较低,而呈低密度者新生血管较少,分化程度较高;肿瘤边缘微血管密度(MVD)>30时,发生肝内子灶的几率要高.结论 HCC边缘部的CT形态分类,能较好地反映肿瘤包膜的完整程度,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及评价癌细胞的分级;CT动、门脉双期扫描,癌灶边缘强化特征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预后.
作者:蒋涛;刘光华;李慎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1例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支气管肺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的X线和CT影像学主要表现分为炎性浸润阴影(5例)、不规则团块影(3例)、实性球形影(8例)及分支管状阴影(5例).其中18例支气管肺囊肿进行了平扫及增强扫描.炎性浸润性肺囊肿影像学无特征性,以病灶实质无强化,临床上反复感染为特点;不规则团块影、实性球形影及分支管状支气管肺囊肿以病灶无强化,病灶周围肺野肺气肿及有(或无)片絮、条索为主要表现;分支管状肺囊肿以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区一致为特征.结论反复发生的感染灶、病灶周围有肺气肿及有(或无)片絮状、条索状影,病灶实质无强化或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区一致的管状病灶应考虑支气管肺囊肿.
作者:赵泽钢;谢汝明;周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房颤病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方法 36例心脏病病人,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16例,7例合并房颤.扩张性心肌病20例,合并房颤者9例;对照组38例,其中孤立性房颤者8例.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将多普勒取样容积分别置于二尖瓣瓣口,距二尖瓣瓣口1 cm、2 cm、3 cm处,测量二尖瓣血流E峰流速,计算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播散速度的离散.结果正常人及孤立性房颤者,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在左室内保持不变.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和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合并房颤者,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在左室内随传播距离的加大而递减,不合并房颤者,甚至具有正常二尖瓣血流频谱模式者,这种递减现象仍然存在.结论左室舒张功能早期血流速度的离散是评价房颤及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病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方法之一.
作者:吴长君;杨敬源;范春艳;孙琪玮;刘露阳;张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探头估测肱动脉血流量评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对照组血流介导性舒张(FMD)与反应性充血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ISH组FMD与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均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层后亦未见明显趋势.结论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流量变化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方法可能不适宜作为评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晚期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作者:勇强;孙慧;李治安;黄葵;赵冬;厚磊;贾妍娜;刘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rADC值测量在高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高级胶质瘤与19例脑转移瘤,在术前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分别测定感兴趣区ROI的ADC值,并计算其rADC值.结果高级胶质瘤瘤体的rADC值(1.27±0.17)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的rADC值(1.23±0.18)间无显著性差异(P>0.10);高级胶质瘤远瘤周区的rADC值(2.37±0.34)与单发脑转移瘤上述区域的rADC值(2.48±0.44)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10);但高级胶质瘤近瘤周区的rADC值(1.41±0.21)与单发脑转移瘤上述区域的rADC值(2.25±0.17)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测定高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及远瘤周区的rADC值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不大,测定二者近瘤周区的rADC值在二者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方维东;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史斌;吴景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从病理角度探讨功能性肺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经导管靶肺叶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化剂及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支气管阻塞建立犬功能性肺叶切除的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按Szapiel方法测定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靶肺第1~7天以肺泡炎为主,第3天开始出现肺纤维化改变,第14天以后则进入慢性纤维化期,第28天完全纤维化.结论功能性肺叶切除可使靶肺组织不张、纤维化,作为治疗肺部病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可望部分替代外科性肺叶切除.
作者:柯伟;甘万崇;游玉峰;尹文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在诸多无创性评估心室功能的检测手段和方法中,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正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房室瓣环组织多普勒波形改变对心室功能的提示意义也逐渐受到重视.房室瓣环的运动代表了心肌纤维由基底部向心尖的运动,瓣环运动速度的测定可提供心室收缩期到舒张早期运动状态的信息.DTI获得的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波形可反映心梗缺血壁段引起的左室壁不协调性,并可用这些参数评价左室的整体收缩功能.三尖瓣环的DTI运动速度可以用于评价与下壁心梗相关的右室功能.因受前负荷变化的影响小,二尖瓣环DTI有助于鉴别二尖瓣的假阴性血流频谱,有助于无创性评估左室充盈压.一些影响房室瓣环DTI运动速度测定的因素目前难以消除,需结合其他多普勒参数和临床表现来分析.
作者:贺声;段云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然组织谐波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的实用价值.方法使用3.5 MHz和8.0MHz探头对22例因腹部疼痛或包块的患者,做二维基波、自然组织谐波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肠套叠的声像图特征,套叠类型及病因.结果 2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全部资料超声图像典型,超声定位符合率为95.5%(21/22),超声对病因的发现率为90.9%(20/22).其中小肠-小肠型7例,回肠-结肠型8例,结肠-结肠型7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肠道脂肪瘤4例,小肠间质瘤1例,肠道血管瘤2例,炎性纤维样息肉2例,Peutz-Jeghers型错构瘤性息肉2例,肠道淋巴瘤2例,肠癌6例,盲肠炎症1例,血友病肠壁血肿1例,Meckel's憩室1例.结论自然组织谐波较基波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套叠肠管的缺血有重要帮助,超声在发现肿瘤等病因上有较高敏感性.
作者:张万蕾;李建国;刘月洁;薛利芳;单诗山;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