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洋;吴密璐;赵君慧;李瑜英
日前,《中国肺癌杂志》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这是《中国肺癌杂志》继2010年被Medline/PubMed收录以来获得的又一成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1年6月25日,天津肺癌研究所收到美国hTomson-Reuters公司通知,天津肺癌研究所与Wiley-Blackwell合办的hToracic Cancer自创刊号起所有文章被SCI收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是胸外科技术难度较大的术式,不仅大限度地切除了病变组织,还大限度地保留了有功能的肺组织。成形术式主要包括气管、隆突、支气管袖状切除成形术,气管、隆突、支气管楔状切除成形术和气管、支气管损伤缝合术三类,具体术式的选择主要依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而定[1]。气管、隆突、支气管成形术对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起到了重要作用[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5年5月-2013年4月共完成气管、隆突、支气管成形术71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田燕;乌兰;杨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针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羰基锝法标记的肿瘤抑素T7肽用作裸鼠肺癌早期显像剂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羰基锝法标记T7肽,薄层色谱法检测99mTc-T7的放化纯度与稳定性,丙酮作展开系统。测定99mTc-T7与NCI-H157细胞的亲和力。研究99mTc-T7于0.5 h、1 h、2 h、4 h、8 h在荷人非小细胞肺腺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性,并计算肿瘤(T)与非肿瘤组织(NT)放射性比值。结果99mTc对T7肽标记率高,放化纯度达90%以上,不需进一步纯化,体外稳定性好。99mTc-T7与NCI-H157细胞的平衡解离常数为196.1 nM。99mTc-T7在裸鼠体内主要通过内脏器官代谢,血液清除较快,在肿瘤部位有一定程度聚集,肿瘤/肌肉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可达到5以上,在4h-8h之间取值较为理想。99mTc-T7在肺内存在一过性聚集。结论99mTc-T7制备方法简便,标记率高,稳定性好,并能在肺癌肿瘤部位聚集,有望用作肺癌SPECT/CT显像剂。
作者:郝玉美;贺欣;周晓靓;孟爱民;刘鉴峰;刘金剑;宋娜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创刊于1973年,是我国第一本独立的全国性肿瘤专业学术刊物。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主办。杂志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湖北省优秀医学期刊、中国抗癌协会系列刊物。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 JST)、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及国内所有大型数据库收录。
作者:《肿瘤防治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肺腺癌是常见的肺癌组织学类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Napsin A、TTF-1、ERCC1、RRM1、EGFR、HER2、ERα、ERβ、PR、Bcl-2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27例肺腺癌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种靶蛋白标记物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0种蛋白中仅Napsin A蛋白表达与性别有关(P=0.049);Napsin A、PR和EGFR蛋白表达与吸烟有关,TTF-1和ERCC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Napsin A、TTF-1、ERα和PR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TTF-1、Bcl-2和ERCC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有关(P<0.05)。10种蛋白表达均与年龄无关,ERβ、HER2和RRM1蛋白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apsin A、TTF-1和ERCC1蛋白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相关;TTF-1蛋白表达与患者无病生存相关(P<0.05)。进一步分析I期肺腺癌,仅Napsin A蛋白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相关,P<0.05;10种蛋白表达均与I期患者无病生存无关(P>0.05)。经多因素生存分析,仅病理分期与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相关(P<0.05);10种蛋白表达均未显示与患者生存的相关(P>0.05)。结论 Napsin A、TTF-1和ERCC1蛋白可能是提示肺腺癌患者预后较好的标记物。
作者:杨欣;薛丽燕;郭蕾;温芃;林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肺是所有恶性肿瘤主要的转移靶器官,约30%-40%的恶性肿瘤在自然病程中发生肺转移[1,2]。据尸检报告[3],几乎1/3死于癌症的患者伴有肺转移。肺转移常提示病情进入晚期,若未经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致患者病情急转直下,严重者迅速死亡。目前,肺转移瘤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和难点,本文拟就其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蔡明辉(综述);申屠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免疫治疗是一种颇有前景的抗肿瘤策略。然而,肿瘤中的免疫抑制微环境阻碍了免疫治疗的发展。异常肿瘤血管造成的缺氧,使免疫细胞趋向免疫抑制。并且异常血管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改变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终形成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因此,有效的利用血管生成及肿瘤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适当的抑制血管形成,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可以改变肿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成为改善免疫治疗的新策略。现就血管正常化与肿瘤免疫的关系,及二者的联合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曾俊莉;袁冬梅;刘红兵;宋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证明nm23-H1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但其抑制肿瘤转移的生化机理尚不完全清楚。Nm23-H1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我们前期已构建了nm23-H1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载体以及可抵抗此shRNA降解的nm23-H1的cDNA的表达载体,在此基础上我们欲应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具有不同酶活性并能抵抗此shRNA降解的nm23-H1cDNA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恢复实验验证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肿瘤抑制基因nm23-H1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以pcDNA3.1(+)-shRNA-resistant-nm23-H1质粒为突变模板,应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引入nm23-H1基因四个单点突变和一个联合位点突变,并将突变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ygro(+)。将突变质粒转染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nm23-H1-shRNA(稳定沉默nm23-H1基因),利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不同突变体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shRNA抵抗的nm23-H1S44A、nm23-H1P96S、nm23-H1H118F、nm23-H1S120G、nm23-H1P96S-S120G五个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经DNA序列分析突变的碱基序列与实验设计完全一致,经Western blot验证nm23-H1蛋白表达正常。结论成功构建了五个具有不同突变位点的shRNA抵抗的nm23-H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且突变蛋白质nm23-H1表达正常,同时也表明重叠延伸PCR技术是一种高效、便捷、经济的DNA定点突变方法。
作者:鲁战胜;郭丽丽;李林;吴志浩;周清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肺栓塞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并以肺癌多见,本研究探讨肺癌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内科就诊明确为肺癌并确诊为合并肺栓塞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随机选取同期在总医院肿瘤内科确诊为肺癌患者46例,采用Kaplan-Meier分析总生存时间。结果共确诊肺癌1,128例,其中23例明确诊断肺栓塞,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腺癌16例(69.6%),不明原因呼吸困难16例(69.6%),较肺癌组高(P<0.01),肺癌合并肺栓塞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氧分压较肺癌组低(P<0.05),白细胞、D-Dimer较肺癌组高(P<0.05),两组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无统计学差异。肺癌合并肺栓塞同时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例(43.48%),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6例(26.09%)。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11×109/L、D-Dimer>500 ng/mL、血氧分压<80 mmHg、白蛋白<30 g/L是肺癌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0、11.03、4.83、4.68、9.63)。16例(69.6%)肺栓塞分布于肺癌确诊前后5个月内,肺栓塞发生于确诊肺癌的时间中位数为3.05个月。截止到2013年7月29日,肺癌合并肺栓塞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77个月,明显低于肺癌组患者的19.27个月(P=0.02),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化疗组生存时间高于非化疗组。结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其临床表现常见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咳嗽,肺癌确诊后前5个月为肺栓塞高发时期,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会降低其生存时间。化疗对于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生存有益。
作者:李娜;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2年11月,教育部科技司公布了“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活动的结果,《中国肺癌杂志》喜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Ca2+对于肿瘤细胞凋亡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实时监测肺癌细胞内Ca2+水平,有助于深入研究Ca2+介导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本研究旨在观察Ca2+荧光探针fluo-3和fluo-4在H2O2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应用,实时测定胞浆Ca2+浓度([Ca2+]i),探讨[Ca2+]i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比较两种Ca2+探针在荧光强度及[Ca2+]i测定值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Ca2+荧光探针fluo-3和fluo-4负载细胞,1 h后用不同浓度的H2O2刺激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测定选取细胞的[Ca2+]i变化。采用DAPI染色试剂盒观察H2O2刺激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相同的探针浓度、负载时间和相同的图像采集参数的条件下,选定细胞内fluo-4平均荧光强度高于fluo-3。50 mM H2O2刺激后,A549细胞胞浆内[Ca2+]i迅速升高,通过公式计算发现采用fluo-3探针负载的选定细胞中[Ca2+]i变化范围是112.2 nM-1,069.6 nM,采用lfuo-4探针负载的选定细胞中[Ca2+]i变化范围是7.6 nM-505.4 nM。同时发现经H2O2刺激后,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结论H2O2促进A549细胞内Ca2+释放,诱导细胞凋亡。Ca2+探针lfuo-4可能更适合于监测含量较低的细胞中[Ca2+]i变化。
作者:张四洋;李春艳;高建;邱雪杉;崔泽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目前已有多篇现场细胞学应用于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TBNA)的报道,但专门针对肺癌患者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BNA联合现场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行TBNA并终确诊为肺癌的69例患者,其中行现场细胞学者37例,未行现场细胞学者32例。比较现场细胞学结果与终HE染色结果的一致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率、每个淋巴结穿刺针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细胞学诊断费用。结果现场细胞学与HE染色一致性为94.1%(32/34)。现场细胞学组诊断率与非现场细胞学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91.9%vs 78.1%, P=0.20);但平均穿刺针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现场细胞学组少于非现场细胞学组(t=29.5, P<0.05;χ2=4.4, P<0.05),现场细胞学组患者细胞学诊断费用低于非现场细胞学组(t=10.9, P<0.05)。结论 TBNA联合现场细胞学诊断肺癌,与HE染色一致性好,且能减少穿刺针数及并发症,节省细胞学诊断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凯述;刘明涛;姜淑娟;欧阳修河;李新军;张颖;李燕燕;李柏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肺癌转移是肺癌的恶性标志和特征,也是肺癌病人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转移具有器官特异性,常转移的部位是淋巴结、大脑、骨、肝脏和肾上腺。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我们实验室的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筛选鉴定出具有器官特异性转移的肺癌亚代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细胞器官特异转移提供科学可靠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裸鼠实验,将母系细胞株L9981-Luc皮下接种,每周一次动物活体成像观察肺癌器官转移情况,数周后构建出具有肺、脊柱、纵隔淋巴结和大脑等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小鼠模型;处死裸鼠,切取肺、脊柱、纵隔淋巴结和大脑器官肺癌转移瘤进行原代培养,构建具有器官靶向特异性转移潜能的肺癌亚代细胞株;将第一代器官特异性转移肺癌细胞株接种裸鼠皮下,再次构建肺癌器官特异性转移小鼠模型;通过反复多次将肺癌器官特异性转移瘤构建肺癌细胞株,再裸鼠接种,终获得具有肺、脊柱、纵隔淋巴结和大脑器官特异性转移的肺癌细胞株。结果经过裸鼠反复接种,动物活体成像、动物体内反复筛选鉴定,成功构建了4株分别特异性转移到肺、脊柱、纵隔淋巴结和大脑的器官特异性转移肺癌细胞株,分别命名为L9981-LuM、L9981-BoM、L9981-LnM和L9981-BrM。结论成功构建出具有肺、纵隔淋巴结、脊柱和大脑特异性转移的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肺癌器官特异转移的分子机制、信号调控途径,以及未来研究和开发抑制或/和阻断肺癌转移的分子靶向药物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模型。
作者:周清华;祖玲玲;李潞;陈晓禾;陈晓峰;李洋;刘红雨;孙芝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也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1,2],主要为鳞癌和腺癌两种亚型。虽然NSCLC在放疗、化疗、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3,4],但整体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15%[5]。NSCLC发生、演变及预后过程是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改变并且有序的过程,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有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DNA修复基因的突变、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周期调节的异常[6]。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等各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目前人类已发现了多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是继p53后新发现的肿瘤抑癌基因,对PTEN研究不仅在于对其分子结构、功能、检测方法、抑癌机制等方面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对探索PTEN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面也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相关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亚楠;王洪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约22 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上负性调节靶基因的活性。微小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包括肿瘤的进展、分化、转移和耐药等。化疗药物的耐药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难题,如何克服肿瘤细胞的顺铂耐药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微小RNA在影响肿瘤耐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微小RNA与肿瘤治疗尤其是顺铂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芳(综述);李洋(审校);周清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专业电子学术期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894,国内统一刊号:CN 61-9000/R。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性死亡的首要因素,发病率、死亡率高,预后较差,急需开发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疗法。作为术后辅助或是姑息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免疫疗法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如免疫检测点受体抑制剂(抗CTLA4抗体、抗PD-1抗体、抗PD-L1抗体)、主动性免疫疫苗(L-BLP25脂质体疫苗、Belagenpumatucel-L疫苗、MAGE-A3蛋白疫苗)、过继性免疫疫苗(CIK细胞)等,研究表明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缓解率较前提高,前景值得期待,II期/III期临床试验亦在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当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疗法原理、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及待解决问题作一概述。
作者:何圆;尤长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省立医院承办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微创综合治疗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国肺癌微创综合治疗学术交流会”,于2013年10月25-26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112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微创综合治疗分会”的学术领导机构,广东中山大学肿瘤中心范卫君教授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叶欣教授当选为下届后任主任委员,秘书处设在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启动子序列DNA甲基化与该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下调有关。FHIT(fragile histindine triad)基因被认为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文献报道其启动子序列DNA在肿瘤组织中常发生甲基化改变。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FHIT基因启动子序列DNA甲基化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FHIT基因启动子序列DNA甲基化与肺癌相关性的论文。对比分析肺癌组织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肺组织、支气管盥洗液或血浆中FHIT基因启动子序列DNA甲基化发生率有无差别。以优势比(odd ratio, OR)为效应量,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1篇,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支气管盥洗液和血浆中FHIT基因启动子序列甲基化率分别为Pmedian=40.0%(0-68.3%)、Pmedian=8.7%(0-35.0%)、Pmedian=33.3%(17.1%-38.3%)和Pmedian=35.9%(31.1%-50.8%)。肺癌中FHIT基因启动子序列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OR=5.82,95%CI:3.74-9.06, P<0.05),而与支气管盥洗液和血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OR=1.55,95%CI:0.89-2.70, P>0.05;OR=1.41,95%CI:0.90-2.20, P>0.05)。结论与癌旁/正常肺组织相比患者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序列DNA甲基化率明显增高,该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与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孙义长 刊期: 2014年第03期